湖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新教材).docx_第1页
湖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新教材).docx_第2页
湖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新教材).docx_第3页
湖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新教材).docx_第4页
湖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新教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新教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江苏苏州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鲁迅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些旧的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而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决绝地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人的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我们来说,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知识分子,尤其是研究鲁迅的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是由于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的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这觉醒之后对现实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来,但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鲁迅的存在,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我们需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所以我说:“我爱鲁迅,鲁迅害我。”(摘自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他批判和挑战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B.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C.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鲁迅的真诚与真实值得珍惜。身处当下,我们至少应做到真诚和善良。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我们需一直坚守“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的底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指出不要纠结于鲁迅与其周边哪一个人的关系如何,这样解读,会阻碍我们去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B.文中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鲁迅,是比喻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C.文章第二、三、四段,以递进的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以及普通人具有的重要意义。D.原文标题明确提出作者的认识,是作者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具有现实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鲁迅研究者绝不能对鲁迅的本质精神进行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B.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是由他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的性格使然。C.今日的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往往表现为两重性,即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这完全是由民众的主观原因造成的。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这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中华书局给出一组令人鼓舞的数字: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2019年的发行册数达到170万册,最保守统计已销售160万册。2006年,中华书局根据读者需求推出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当年卖出6000册,时至2015年销售15.6万册,而2016年比2015年的销售又翻了一番,2016年销售30万册。中华书局的数据统计,其旗下基础图书分社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丛书及“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占分社所出图书比例连续三年增长,分别为52、60和65。此外,据记者调查了解,国学经典已成书店热门。中关村图书大厦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销量远高于往年。京东图书的销售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论语译注位于社科图书畅销榜第12位,高于不少热门图书。而诗经山海经同样在畅销榜上争得不错位次。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在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的销量也在攀升。高端的专业国学经典热销,连专业出版人也大呼意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田松青三年多前开始策划国学典藏系列丛书,“我看到网上有一些读者反映,希望读到古人对经典的注释和评说,读更原汁原味的古籍。”2013年左右,上海古籍出版社尝试推出了包括论语诗经周易等在内的首批图书,反响不错。此后逐年加大规模,如今已推出包括牡丹亭桃花扇近思录等在内的60余种。这些过去摆在学者案头的读物,没有今人今译,竟几乎每种书都会重印,“每年每种书首印量在4000至5000册,但一年之内都会重版。”田松青透露,如果在过去,这类学术高端读物顶多印一两千册。材料二:2007年前后,曾出现一轮国学热,于丹、马未都、王立群、阎崇年登上百家讲坛,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讲解传统文化,经典读物销量并未发生变化,反倒是百家讲坛之类的书畅销。时隔十年之后,情況有了根本不同。现在的读者开始真正关注经典,而不是追求张三说什么,李四说什么,这一轮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这说明有些读者不再愿意一直看被人家解构过的经典,不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在知乎上,网友们针对山海经版本进行的讨论很热闹。一位网友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国学典藏版山海经尽管是简体横排,但带有全部的古注和郝懿行笺疏,是其他版本所不具备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谢琰也注意到,关于国学经典的网上学习,十多年前,不外乎在百度、谷歌搜搜,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喜欢上知乎进行讨论,“大家对传统文化专业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得一些更地道的知识。”材料三:面对大家对经典的热闹阅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石很开心,“这说明传统文化在重新回归,这是好事。”不过他也提醒,“作为普通大众,我并不提倡读原典,对他们而言,读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更现实。”若对国学没有太多了解,第一步肯定是读论语。经史子集,经部以论语为中心,论语读过了,再尝试读孟子诗经等,而不是一上来就读周易。而读史部书,肯定史记资治通鉴是根本。读子部,读过韩非子老子庄子,然后再去读淮南子吕氏春秋。集部也是如此,最重要的先读楚辞,读杜甫。如果从人物的角度进入经典,同样讲究等级。按照王国维的说法,屈原、陶渊明、杜甫、李白、苏东坡才是顶级大诗人。建议读完杜甫再读李白、李商隐,读完苏东坡,再读读欧阳修、黄庭坚,以这样的顺序阅读,对自己进入国学经典世界会有更多帮助。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无论读什么书,尽量将阅读面铺开为好,反正不能越读越窄。就像一个中学男生只读红楼梦会变得太敏感、太多愁善感,只读水浒传会变得杀气腾腾。中国古人讲究各种气要调和,人生境界才会高,如果只读一类书,只是在重复自己的知识兴趣,局限自己的性格思想,不能完善自己。所以经典之作,也要有选择地读。(三则材料均改编自网络)4下列对材料内容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译注销售量猛增,作为社科类图书意外地成为热门书籍,令出版社始料未及,国学经典的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B.诗经山海经等位于畅销榜前列的国学经典书籍,并不止于“诗词大会”余热,读者们对国学经典的追捧,源于对原汁原味的古籍的喜爱。C.高端的专业国学经典销售火爆,现在的读者开始真正关注经典,意味着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D.从原典书籍热销可看,关于国学经典的学习,从对咀嚼之识到传统文化专业性的追求,可知读者希望更贴近国学本源。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二的数据统计,从国学经典书籍的销量来看,直观可见国学热,从国学原典书籍的热追来看,又可见读者品味的提升。B.喜欢读国学原典书籍虽然只是部分读者的趣味,但是也能说明当下人们对于国学的了解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而是自己去读取。C.从网页搜搜到讨论研究,大家对传统文化专业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得一些更地道的知识,这一点得到专业学者的认可。D.专业学者不提倡大众读国学原典书籍,认为读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更现实,这说明阅读他人解读经典是一条贴近国学文化的捷径。6阅读三则材料,分析读者该如何阅读国学经典书籍?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月下美人泪肖建国惠州城有两大养花高手,一个叫黄金,一个叫季献民。先说黄金。从黄金记事起,他家就是花匠。别人养花大都为了观赏,而黄金家是为了生活。他家以种花卖花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靠花。所以黄金从小就跟着家人干养花的活。八岁,黄金去上小学。刚好学校的校园在翻整,墙角要种一排花。有员工过来问,种什么花?校长沉吟一会说,种白鹤仙吧,陆游不是说过“芳兰移取偏中村,余地何妨种玉簪”吗?校长对古诗词有研究,这玉簪就是白鹤仙。黄金一听,就说不行不行。这玉簪不能种墙根,炕都会炕死。少儿雌黄,校长哪放在心上。果然种上不多久,这玉簪全都晒死了。校长对黄金刮目相看。黄金读到初二,辍学了。他成绩不好,整天就想着如何侍弄花草。校长说,你回去也好,花草有本心,说不定能让你黄金万两。校长也真说对了。十多年后,黄金成了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他不种一般的花,只种奇花异草。比如兰花走俏时,惠州城里的花匠都去养。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京门的王胡子竟养出了猴脸小龙兰。一茎一花一雷公,粉面蒜鼻红头发。嘿,奇了。轮到黄金出手,养的是蝴蝶兰。品种虽一般,可花蕊里包含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栩栩如生,绝了。再比如,养昙花,也叫月下美人。黄金能让昙花在白天开放。这个,稍有养花经验的人都会。将昙花用黑布蒙起来,不让其见光。到了晚上,则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一个星期后,昙花彻底蒙了,不得不顺从人意,在白天开放。虽然都会,然而都没黄金的昙花开得艳,开得大,开得多。黄金的诀窍在哪里?据王胡子说,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黄金的昙花供不应求。为防假冒,他在每盆花上都系个标牌:黄金之花。王胡子有次在黄金家喝了点酒,对他说,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黄金心里咯噔一声。季献民是教书匠,退休后回到家里,开始养花。他只养四种花,梅花、兰花、昙花、菊花。他养的花不卖,只送人。送人也看对象。王胡子同季献民认识多年,也只得到过一盆。季献民养花好在哪里呢?黄金想去看看。季献民家住在东江边,门前有棵木棉树,老干横枝,雄姿英发。据说每到春天,木棉花开,这树冠就成了燃烧的火焰山。季献民的花种在后院,有三四个屋地大小,木架上按品种分类,养的全是花。有幼苗,有成品,有的正热热烈烈地开放。花香扑鼻。黄金仔细嗅了嗅,这花香与他那里香得不一样。香得纯粹,甘甜。真是奇怪了。再看昙花,黄金更为惊讶。有很多盆都是他家的,“黄金之花”标牌还在呢。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知感恩。这高论,黄金第一次听说。晚上,季献民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才进入后院。后院里没有灯,星月辉映,影影绰绰。黄金莫名地感到一阵心虚。就这样赏花?对。不过,你坐着,我还要做点事,来,看着这盆昙花,今晚她将为我们绽放。季献民边说边拿出一管笛子来。黄金发现今晚要观赏的,正是从前他的昙花。笛声响起,婉转悠扬,伴随习习凉风,如清水般掠过黄金心田。黄金不懂旋律,更不懂诗文,但此刻,这如怨如慕的笛声让他觉得身心变空,身体在变轻盈,有一种想飘起来的感觉。醉了,还是晕了?黄金想不明白。他只想随着这笛声向上走,向上飘,最好能飘到云端去,再也不回来。然而,笛声戛然而止。昙花开了。在月光的映照下,悄悄然,昙花的花蕾慢慢翘起。随着笛声的缠绵,昙花如同少女一般,很害羞地将淡紫色的外色慢慢打开。一层层,一片片,有序地展现洁白芬芳的玉体。当花心褪到最后一层时,忽地,满院飘香,如雪般的大花朵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绽放了。最让人惊奇的是,每朵花片上都凝聚一滴晶莹的泪,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并当着黄金的面滴落而下。有的落到了黄金的膝盖上,沁人心脾的凉!黄金彻底呆了。好久,他才醒悟过来。月偏西,黄金告辞季献民回家。转身,他发现季献民家门口贴了副很显眼的对联: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这联,进去时怎么没看到呢?黄金自言自语。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金之所以成为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除了他从小在家里耳濡目染,更与他本人爱侍弄花草的兴趣密不可分。B.校长对古诗词很感兴趣,季献民是退休老师;但校长是故弄风雅,不懂装懂,目的是通过对比衬托季献民的养花的技艺高超。C.小说中有关木棉树的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树如其人,木棉的形象实则是季献民不同流俗、热情洋溢的物化。D.作者有意识地通过主人公的名字暗示其形象特点,取名“黄金”暗示他追求物质;取名“献民”表明他追求精神境界。8小说标题“月下美人泪”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9小说在写黄金和季献民养花时有很多对比,你从这些对比中悟出了哪些人生道理?请结合文意分析。(6分)二、(安徽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联考)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注】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B.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面傲慢后面恭敬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5分)(2)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村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天质”与“自”则突显了孤桐的自身努力。B颌联“凌霄”与“得地”相互配合,道出了孤桐立足深稳、虽虚心而不屈己的品格。C颈联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异曲同工,“阳骄”外部环境的介入,更胜一筹。D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不仅刻画出了树的形象,也折射出诗人的精神。15诗歌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3)劝学中,作者将柔弱的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有六跪而二螯,然“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第II卷 表达题三、(山东济宁邹城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百度已死”固然 ,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 ,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倘若以亲近远疏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曾经的教训 :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 、饮鸩止渴,不仅失去用户,而且触犯众怒。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之一。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耸人听闻 良莠不齐 记忆犹新 竭泽而渔B骇人听闻 良莠不齐 历历在目 釜底抽薪C骇人听闻 参差不齐 记忆犹新 釜底抽薪D耸人听闻 参差不齐 历历在目 竭泽而渔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B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方式加以布局。C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D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考量、用怎样的逻辑加以布局。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B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C公共性和盈利性是第一属性D盈利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20下图是有关京剧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京剧下一个定义。(5分)京剧是_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近日,西安一家写字楼里出现了一家“共享自习室”,有偿供人们在此看书、自习。对此,很多人觉得非常新鲜。其实, ,一些城市早在去年就出现了类似的项目,而在韩国等国家,更是一直存在着“学习包厢”等各种形态的自习室。一些人认为“想学习在哪都可以学”,这实则是太过理想化的说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才能学得进去。“共享自习室”,其功能指向比图书馆、咖啡馆更加明确,那就是“学习”。身处这种环境中,玩手机、打游戏、看剧的可能性更低, 。除了提供场地,提供学习的氛围同样是“共享学习室”的价值。而这,也是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的理由之一。四、写作(60分)22.(北京首师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阶段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茵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吃苦把成功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到处是开门的声音,你听到了吗?”请以“_把_的门推开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恰当理解题目,选材合理、新颖,自定立意,写出事件波澜。新教材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语 文答 案1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他批判和挑战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错,结合“鲁迅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些旧的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分析可知,原文是“一些旧的文化传统”。故选A。2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是比喻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错误。此处没用比喻论证,用了举例论证。故选B。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这完全是由民众的主观原因造成的”错误。结合“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分析,不完全是民众主观原因造成的,原文中“由于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还有历史原因(客观原因)。故选C。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内容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相关内容见材料一中一二节,“中华书局给出一组令人鼓舞的数字: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2019年的发行册数达到170万册,最保守统计已销售160万册”“据记者调查了解,国学经典已成书店热门”,符合文意;B项,相关内容见材料二中一二节,“一轮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这说明有些读者不再愿意一直看被人家解构过的经典,不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大家对传统文化专业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得一些更地道的知识”符合文意;C项,“高端的专业国学经典销售火爆”无中生有,材料二第二节说的是 “一位网友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国学典藏版山海经尽管是简体横排,但带有全部的古注和郝懿行笺疏,是其他版本所不具备的”“大家对传统文化专业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得一些更地道的知识”;D项,相关内容见材料二第一段,“现在的读者开始真正关注经典,而不是追求张三说什么,李四说什么,这一轮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符合文意。故选C。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相关内容见材料一二中,“此外,据记者调查了解,国学经典已成书店热门” “现在的读者开始真正关注经典,而不是追求张三说什么,李四说什么,这一轮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符合文意;B项,相关内容见材料二中第一节,“这说明有些读者不再愿意一直看被人家解构过的经典,不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符合文意;C项,相关内容见材料二第二段,“一位网友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国学典藏版山海经尽管是简体横排,但带有全部的古注和郝懿行笺疏,是其他版本所不具备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谢琰也注意到,关于国学经典的网上学习,十多年前,不外乎在百度、谷歌搜搜,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喜欢上知乎进行讨论”“大家对传统文化专业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得一些更地道的知识”,符合文意;D项,“这说明阅读他人解读经典是一条贴近国学文化的捷径”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一节说的是“现在的读者开始真正关注经典,而不是追求张三说什么,李四说什么,这一轮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结合材料三第一节中“作为普通大众,我并不提倡读原典,对他们而言,读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更现实”可以推断。故选D。6【参考答案】(1)读今人译注版国学书籍。(2)按顺序,分等级地阅读国学典籍。(3)不能局限阅读书目,注意阅读广度,又要有所选择。(4)阅读国学经典作品,不能人云亦云,要有品读态度,自己读取。(5)注重阅读的扎实性和深刻性,汲取更地道的知识,以贴近传统文化本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阅读三则材料” “读者该如何阅读国学经典书籍”“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然后浏览材料,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简要概括形成答案。结合关键词“如何阅读”,筛选出材料三中“作为普通大众,我并不提倡读原典,对他们而言,读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更现实”“同样讲究等级”“以这样的顺序阅读,对自己进入国学经典世界会有更多帮助”“论读什么书,尽量将阅读面铺开为好”“所以经典之作,也要有选择地读”概括形成前三点答案;筛选出材料二中,“不是追求张三说什么,李四说什么,这一轮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喜欢上知乎进行讨论,大家对传统文化专业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得一些更地道的知识”概括形成后两点答案。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但校长是故弄风雅,不懂装懂,目的是通过对比衬托季献民的养花的技艺高超”无中生有,文中校长和季献民不存在对比反衬关系。故选B。8【参考答案】夜晚月下昙花盛开时花片上的露珠。昙花对季献民的知恩感恩的泪。对黄金对昙花的践踏的一种无声的批判。【解析】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本题中,从表面上看,“月下美人泪”指的是“夜晚月下昙花盛开时花片上的露珠”,从深层角度考虑,突出的是季献民的昙花是被人扔掉的黄金的花,季献民把花捡回,对昙花有治愈之恩,而昙花本有心,知恩感恩,才在月下开出惊世骇俗之美,流下知恩感恩之泪,如文中所说“再看昙花,黄金更为惊讶。有很多盆都是他家的,黄金之花标牌还在呢。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知感恩”。因此,“月下美人泪”一方面指的是月夜之下,昙花盛开时的美丽的露珠掉落下来的具体状态。另一方面则是突出一种心灵之间的共鸣,表达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泪水,这是人与人之间互为知己,互相沟通的一种体现。当然,这也是对黄金践踏昙花的一种无声的批判。9【参考答案】人生更需要有精神追求。黄金养花是为了生活,而季献民是为了观赏;黄金养花是为了卖给别人,而季献民养花不卖,只送人。无私共享技艺不仅能促进技艺的提高而且也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黄金担心养花的技艺外露,而季献民是高兴地愿意和别人共赏技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是最美的。黄金养花是通过人工干预让昙花白天开放、通过嫁接的方式改变花木本性、追求新奇;而季献民是顺应花木本性,赢得花儿的最美开放。人生应懂得感恩,感恩身边的一切事物。黄金把养花当作谋生的手段、花木是其赚钱的工具,不存在感恩;季献民尊重花木,认为花木有灵,懂得感恩。要尊重并珍惜自己拥有的事物。黄金养花不懂得尊重或爱惜花;而季献民则是用爱和珍惜在养花,是真正尊重并珍惜花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中,黄金养花只养奇花异草,季献民只养梅花、兰花、昙花、菊花,这里形成的是两人种花种类的对比。黄金养花目的是卖出好价钱,赚取黄金万两;季献民养花目的是只养不卖,用来送人,欣赏,陶冶情操,突显出养花目的对比。体现了:人生更需要有精神追求。黄金为了赚钱,经常改变花的自然规律,进行嫁接等,从“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等语句可看出;季献民对待所养之花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爱惜,把花当作心灵的朋友,从文中捡回别人扔掉的黄金之花再养,欣赏昙花时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吹笛等细节可看出,由此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是最美的。也体现了:要尊重并珍惜自己拥有的事物。通过黄金和季献民的养花来凸显出花和人都一样是具有生命的人如何对待花,其实就是如何对待美好的事物,文中说到“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这说明:无私共享技艺不仅能促进技艺的提高而且也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知感恩”,人也应如此: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认同,才能得到更加纯粹,更加有味道的花香。这是生存之道,也是处世之道。10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后断句。本题中,“君王王南越”是“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第二个“王”为动词,“南越”作它的宾语,“南越”后断句,排除A、C。句子翻译为: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故选B。1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本题B项,“后面恭敬”错误,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故选B。12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D项,“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无中生有,原文说“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意思是“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故选D。13 【参考答案】(1)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2)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起”,起兵;“中国”,中国;“王”,称王;“使”, 假如;“何遽”,表反问,如何。(2)中,“因”,趁机;“稍”,逐渐;“以”,用;“党”,党羽,亲信;“假”,代理,临时充任。【参考译文】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劝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治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尉佗大笑说:“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1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无中生有,结合诗歌“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可见只是写了孤桐参天大树时的样子。故选D。15【参考答案】抒发了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感情;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天生枝繁叶茂,古都却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意志越顽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