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绪论,目录,重点:环境卫生学的含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阐述机体(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ofgene-environment)对推动今后环境卫生学发展的作用。难点:阐述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有益和有害作用。阐述机体(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health/environmental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和生活环境(living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关系的学科,根本任务在于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达到维护、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目的。,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medi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是指空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environment)是指作用于人类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由多种环境介质、环境因素组成。,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是指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人体暴露环境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因素,也有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空气,人,水,土壤、生物体,各种环境介质与人群健康的联系,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机体与环境辩统一关系,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机体-环境交互作用,环境,机体,环境相关疾病或死亡,强度、频率,适应,修复损伤,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中的因素属性分类:物理性: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化学性:大气、水、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学物质。生物性: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如植物花粉、真菌孢子、尘螨和动物皮屑)等。,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化学污染物研究热点: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约500种化学物质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斯德哥尔摩公约(StockholmConvention)规定的有23种,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迁移性和高毒性等特点。,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化学污染物按其进入环境后理化性质变化与否分为: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和甲基汞。,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环境(primary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包括有益因素(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和土壤等)和有害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secondaryenvironment):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人为环境(anthropogenicenvironment):都江堰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破坏(ecologicalenvironmentdestroy):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生产性废弃物(productivewaste):废水、废气、废渣。生活垃圾(domesticwaste):废纸、废瓶等。,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污染的危害1.急性危害:污染事件、生产事故泄漏烟雾事件:伦敦煤烟型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生产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慢性危害WHO估计,2012年700万人因空气污染死亡,其中约33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260万人死于户外空气污染,这些死亡案例多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在35万50万人。中国肺癌死亡率:1970年代7.17/10万;90年代15.19/10万;2006年30.84/10万;2012年42.05/10万。我国每年因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占GDP的5.8%。2010年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人、2980人、1715人、726人,经济损失分别为18.6亿元、23.7亿元、13.6亿元、5.8亿元人民币。,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globalwarming)臭氧层破坏(ozonedepletion)酸雨(acidrain)生物多样性锐减(reductionofbiodiversity)大气棕色云团(atmosphericbrownclouds,ABC),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揭示环境相关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制;阐明人群易感性差异的生物学本质;为保护易感人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如细胞行为和功能、细胞信息传递和调控等)、蛋白质水平(如应激蛋白的形成、蛋白质的功能、代谢酶的多态性等)及基因水平(如基因的应答、损伤、修复与调控、基因的多态性等)上的相互作用,已筛查出600多个候选环境应答基因。,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机体对环境因素反应的机制,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环境因素生物学效应的双重性。在浓度适宜时对健康有益,浓度过高则对健康有害。各种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复杂性。急性作用、慢性影响、早期效应、远期效应、单一环境因素、多因素的联合作用等。Hormesis现象:低剂量有刺激作用,高剂量有抑制作用。如镉、铅、汞、二口恶英等。在确证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时,还应及时发现反映机体接触污染物的生物标志(biomarker)物,比如暴露生物标志(biomarkerofexposure)、效应标志(biomarkerofeffect)、易感性生物标志(biomarkerofsusceptibility)。,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组学技术:基因表达谱、表观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多肽组学及代谢组学等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暴露对机体的基因和蛋白质、多肽成分、功能、变化规律等的影响及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揭示环境暴露致健康危害的内在本质具有重要价值,可大大提高人们对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认识的水平,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检测技术: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色质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飞行时间质谱;分子杂交技术;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环境卫生监督涉及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标准等,环境卫生学则必须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如环境与健康法规、环境卫生标准的制订和实施都需要环境卫生学提出具体的卫生要求和环境卫生基准作为监督工作中技术规范的依据。,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1.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中国古代: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饮水与健康:四千多年前开凿水井而饮净水、两千多年前定期淘井和清洁净水。水质成分与健康:“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居住环境与健康:“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论空气、水和地点,外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疾病的预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人口集聚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流行。1804年英国用砂滤法净化自来水。1905年将加氯消毒作为饮水消毒的常规方法。18481854年,英国著名内科医生JohnSnow对伦敦宽街的霍乱流行及不同供水区居民的死亡率进行了调查分析,首次提出霍乱经水传播的科学论断。,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中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自1879年建设首座自来水厂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间全国仅72个大城市建有自来水厂,日供水量240万吨,管网总长6589km,只供给外国租界、统治阶层及大的工商业区约962万人饮用,而一般民众饮用水状况异常恶劣,以致烈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流行猖獗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全国6所医学院校率先设立公共卫生专业,环境卫生学成为独立学科。至今有100余所高校设置公共卫生学院(系)并开办预防医学专业,有环境卫生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出大批环境卫生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2.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国家级卫生城市(镇、区)命名、饮水安全、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卫生状况和卫生设施得到改善、室内空气污染大大减轻、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灭。环境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全国居民全死因回顾性调查;云南宣威肺癌病因研究;碘缺乏病防治达到消除目标;饮水型氟、砷中毒显著减少;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和砷中毒通过改良炉灶等措施显著减少。,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环境监测工作卓有成效:主要包括大气污染调查监测、主要河流湖泊及海域监测及人群健康状况检测。全国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将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报告、饮用水卫生状况及重要水体的水质状况等作为常规工作进行全面监测,定期发布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报告;全国630万km2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2007年发布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至2011年底先后出台了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关于成立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7个环境与健康相关政策性文件。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总则中提出了“保障公众健康”;并增加第三十九条,国家建立、建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建立起一系列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在不同领域制订或修订国家级环境质量标准1300多项,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我国现行的环境卫生标准为8大类,170多项标准。,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第三节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EnvironmentalHygieneEnvironmentalHealthEnvironmentalHealthScienceEnvironmentalSanitation,第三节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环境卫生工作: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以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和主干课程。环境卫生工作能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内容,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的具体体现。环境卫生学是基于环境卫生工作实践对环境与健康理论体系的全面阐释和对环境卫生主要工作内容的高度概括,因而环境卫生学对环境卫生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三节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传统环境危害:缺乏安全饮水、环境卫生设施不足、燃煤和传统燃料燃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生活垃圾处置不当、自然灾害等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现代环境危害:人口过度集中、工业化、精细农业造成的水污染,工业化、汽车增多和火力发电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有害废弃物的大量聚集,新技术带来的新化学污染和放射性危害,新传染病的出现和老传染病的复萌,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环境问题等带来的健康危害问题。,第三节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生命早期和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暴露会对成年后的健康和疾病产生显著影响。暴露组学(exposomics):重点关注从妊娠(受精卵)开始贯穿于人一生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暴露全过程,采用全暴露组关联研究方法(exposome-wideassociationstudy,EWAS),检测所有可能的暴露标志,通过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最显著的暴露标志,再进行重复验证,确定有效的生物标志,进而利用此等生物标志来阐明暴露-效应关系、作用机制等。,第三节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引进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流行病学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深刻揭示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内在本质至关重要。利用组学技术可鉴别相关个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探索其作用机制;高通量筛选毒物,并可预测未知化学物的毒性。引进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技术有利于快速检测有害物质,可提高对新化学污染物的识别能力。应用新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可快速检测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利用分子杂交技术可确认环境化学污染物的遗传毒性并可用于污染物暴露的危险度评价。,第三节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3.认真落实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要求,保护民众健康国家先后发布多项污染防治计划: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十条)。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6年5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以保护民众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厂退休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提升试题打印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试题含答案详解(b卷)
- 课程改革考试题及答案
- 绢纺精炼操作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咖啡学徒考试题及答案
- 课件无法播放显示要登陆问题
- 警示标识考试题及答案
- 课件文案制作指南
- 集群通信系统机务员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肝性脑病(课件)
- 【名校】《三思而后行》 完整版课件
- 公司内部程序文件(格式模版)
- 泛光施工招标文件
- 旅游策划实务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DB23∕T 2661-2020 地热能供暖系统技术规程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6-18-01-07 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 办公楼加层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00页)
- 渗透检测培训教材(1)
- 空调专业常用英文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