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量子物理课件_第1页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课件_第2页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课件_第3页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课件_第4页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1、量子论1900年,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解释了黑体辐射的规律,为量子理论奠定了基础;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学说,说明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19201926年,康普顿效应的发现、以及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一致,有力地证明了光子学说的正确性。,14-4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2、光谱学19世纪80年代,光谱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光谱规律实质是显示了原子内在的机理。,3、电子的发现1897年,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促使人们探索原子的结构。,为运用量子理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的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1、巴耳末系氢气放电管获得氢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四条,Ha:红色656.210nmHb:深绿486.074nmHg:青色434.010nmHd:紫色410.120nm,1885年,瑞士数学家巴耳末把氢原子的前四条谱线归纳巴耳末公式,巴耳末系波长极限值,1890年,里德伯采用波数,里德伯常量,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氢原子光谱规律,赖曼系(1916)紫外部分,帕邢系(1908)可见光,布喇开系(1922)近红外部分,普丰德系(1924)红外部分,汉弗莱系(1953)远红外部分,当nf一定时,由不同的ni构成一个谱系;不同的nf构成不同的谱系。,实验表明:原子具有线光谱;各谱线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每一谱线的波数都可表达为两个光谱项之差。,统一公式,里兹组合原理:任一条谱线的波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固有的许多光谱项中的两项之差,这是里兹在1908年发现的。,表面上如此繁杂的光谱线可以用如此简单的公式表示,这是一项出色的成果。但是它是凭经验凑出来的,它为什么与实验符合得如此之好,在公式问世将近三十年内,一直是个谜。,1903年J.J.汤姆孙提出: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原子的质量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10-10m的球体范围内,而原子中的电子浸于此球中。,1、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缺点:不能解释正负电荷不中和;不解释氢原子光谱存在的谱线系;不解释粒子大角度散射。,2、粒子散射实验,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后只偏转很小的角度;但是在实验中竟然发现有少量粒子的偏转角度大于900,甚至约有几万分之一的粒子被向后散射了。,粒子大角度散射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附录: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3、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或行星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有核模型或称行星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围绕这个核旋转,核的大小与整个原子相比是很小的。,原子的有核模型可以解释粒子的大角度散射问题。,4、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的困难经典电磁理论:作加速运动的电子会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由于原子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其能量会逐渐减少,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也要逐渐地改变,因而原子发射的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由于原子总能量的减少,电子将逐渐接近原子核而导致电子会落到原子核上。实验事实:原子是稳定的;原子所发射的线光谱具有一定的规律。,卢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出生于新西兰。1859年成为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J.J.Thomson的研究生。1899年1月发现铀盐放射出射线和射线,并提出天然放射性的衰变理论和衰变定律。天然放射性的发现与电子和X射线的发现,是20世纪三项最伟大的发现。他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卢瑟福还判定粒子是带正电的氦原子核,他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卢瑟福被誉为原子物理之父,又是开创原子核物理学的奠基人。,玻尔(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在1913年发表了论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等三篇论文,提出了在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基础上的关于原子稳定性和量子跃迁的三条假设,从而圆满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规律。玻尔的成功,使量子理论取得重大发展,推动了量子物理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玻尔于1922年12月10日诺贝尔诞生100周年之际,在瑞典首都接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37年,他来中国作学术访问,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二、氢原子的玻尔理论,定态假说:电子在原子中,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圆轨道上运动,而不辐射电磁波,这时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定态)并具有一定的能量。,其中n=1,2,3,.称为主量子数,量子化条件:电子以速度v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绕核运动时,只的电子角动量L等于h/(2p)的整数倍的那些轨道才是稳定的,1、玻尔的基本假设,跃迁假设:当原子从高能量的定态跃迁到低能量的定态,即电子从高能量Ei的轨道跃迁到低能量Ef的轨道上时,要发射能量为hn的光子:,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氢原子光谱的巴尔末公式普朗克能量子概念,2、玻尔的氢原子图象,电子轨道半径,电子在半径为rn的轨道上以速率vn运动,波尔半径,原子能级,氢原子能级图,n=1正常状态n=2,3,激发态,电子跃迁的辐射规律,这与里德伯常量实验值R=1.097107m-1非常接近,赖曼系,巴耳末系,帕邢系,布喇开系,氢原子的光谱图,3、玻尔氢原子理论的成绩,成功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大小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从理论上计算了里德伯常量;解决了近30年之久的巴耳末公式之迷,打开了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大门,而且玻尔提出的一些概念,如能量量子化、量子跃迁及频率条件等,至今仍然是正确的。能对类氢原子的光谱给予说明。,4、玻尔氢原子理论的困难,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不能解释谱线的强度和宽度;不能说明原子是如何组成分子、构成液体和固体的;在逻辑上也存在矛盾:把微观粒子看成是遵守经典力学规律的质点,又赋予它们量子化的特征。,*参考文献:弗兰克-赫兹实验,一、实验装置,管内充满低压汞蒸汽,电子从加热的灯丝F发射,在加速电压U0作用下电子被加速,向栅极G运动,在GP之间加反向电压Ur(0.5V左右),电子穿过栅极G到达P,在电路中可看出电流IP。,二、实验结果,在起始阶段,IP随U0而增加,当IP达到峰值后,随U0增加,IP急剧下降,然后IP又随U0增加,出现第一个波,此后,又出现第二个峰值与第二个波。,三、解释,基态能量E1,第一激发态E2,第二激发态E3,电子能量Ek当EkE2-E1,电子不能使汞原子激发,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