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地貌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02章地貌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02章地貌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02章地貌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4页
第02章地貌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貌基础知识,地貌形态和分类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演化地貌的年代及其发展阶段,.,几何形态要素地貌的几何要素主要分为三种:地貌面,地貌线,地貌点地貌面根据其产状可以区分为水平面(倾角坡积物冲积物在基岩组成的斜坡上,地貌的坡度反映了不同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灰岩砂岩、,页岩,.,高度+坡度能反映地貌形态高度大、坡度大地形陡峻高度小、坡度小地形平缓,.,地面破坏程度,割切深度:指一种地貌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割切密度:单位地面破坏面积的%。水域面积/单位面积地面切割程度:地面破坏面积的%。水域面积/总面积。根据分水线距侵蚀谷地线的远近,将地貌分成如下几类:弱切割地貌(1000m),中等切割地貌(500-1000m),显著切割地貌(100500m),强切割地貌(50100m),极强切割地貌(50m)。,.,指与周围地貌的关系,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阶地、垅、丘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谷地、洼地、坑、穴,.,正地形,.,负地形,.,负地形,.,二地貌分类,1987年,中国1:100万地貌图制图规范的地貌分类系统,将地貌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按照高程分类第二部分:按照地貌形态成因分类第三部分:按照地貌成因分类,.,第一部分:按照高程分类,.,第一部分:按照高程分类,台地,平原,.,第二部分:按照地貌形态成因分类,.巨型地貌.陆地部分按地貌成因的动力条件.基本地貌类型.更小的地貌形态,.,地貌的相对等级:可分为5级.巨型地貌.大型地貌.中型地貌.小型地貌.微型地貌,.,.巨型地貌,地球表面可以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大陆、洋盆形成发展始于中生代:T之前为一超级大陆(泛大陆)由于板块运动而裂解形成现代大陆和大洋。大陆: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大陆壳组成,平均海拔875m。遭后期破坏严重。目前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洋盆:由单一的硅镁层的大洋壳组成,其上覆盖松散沉积物。地貌因受水体保护,形态原始。洋底平均深度-3794m.大陆边缘:是陆壳的延伸部分,具有与大陆相似的结构,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型地貌,在巨型地貌基础上进行划分。大陆又可分为山地、平原、盆地。是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山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地高度分类见表。成因上可以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丘陵:海拔小于500m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的地貌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密切联系。平原:30-50km地势平坦、高差小,或略有起伏的大面积地貌组合。高度分类见表。成因分类包括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堆积平原。,.,.,.,.中型地貌:山地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河谷、分水岭.小型地貌:河谷分为谷坡(包括阶地)、谷底。.微型地貌:在小型地貌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在小型地貌中更低一级的地形起伏。大陆山地河谷阶地阶地前缘,.,地貌等级的研究,宏观观察和制图:巨、大型、级,利用卫星、遥感的手段。微观研究和制图:在野外,从小型地貌入手,然后扩展大中型地貌。,.,地貌: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原因内外地质营力物质基础岩性和地质构造,第二节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演化地貌的成因,.,一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岩性和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单元是地貌发育的基础。地质构造还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出现各类的构造地貌现象。,.,岩性岩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抗蚀力,因此,在同一外力作用区,岩性差异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断裂错断河流,.,侏罗山,城镇位于向斜谷中,.,构造地貌,.,断块山地,.,.,一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岩性和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单元是地貌发育的基础。地质构造还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出现各类的构造地貌现象。,.,太阳能、风能、流水、风化、冰川等能量。内营力:造成地形的高低起伏。外营力:产生削高补低。,二内外营力作用(动力),.,风蚀地貌,.,风蚀地貌,.,地貌晚期,形成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顺构造地貌,逆构造地貌,正向构造和负向构造,.,.,.,石坎梯田,.,山区梯田,.,外力作用结果消高补低,.,.,有利的人工地貌:古运河、围海造田、红旗渠。有害的人工地貌:,三人类活动因素,.,四时间因素,作用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地貌形态也有区别,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1)地壳的连续上升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2)地壳间歇性上升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平面。(3)长期稳定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岭接近河谷,宽河谷,低小丘陵。,.,1.概念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第三节地貌的年代及其发展阶段,一、地貌年代,.,2.现代地貌与古地貌现代地貌指全新世(1万年)的地貌,和当地的气候一致。古地貌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参与现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如江汉平原的丘陵之上,多堆积风化红土,为炎热气候条件下形成(N2),现在的气候为温暖较湿。,第三节地貌的年代及其发展阶段,一、地貌年代,注意:千万不能把组成地貌的岩层时代作为地貌的年代,尤其是侵蚀地貌。,.,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第三节地貌的年代及其发展阶段,一、地貌年代,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第三节地貌的年代及其发展阶段,.,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第三节地貌的年代及其发展阶段,.,a.古生物法主要利用地貌堆积物中所含的古生物(Q)化石,直接确定地貌的年代。此法适用于堆积地貌,因侵蚀地貌常无堆积物。b.年间法确定的地貌在某一年间或阶段形成,确定的时间越短越好,长了则无意义,主要是利用寻找地貌上最老的堆积物和剥蚀地形切割的最年轻的堆积物。c.其他方法:C14法、历史考古法等。,第三节地貌的年代及其发展阶段,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第三节地貌的年代及其发展阶段,1.地貌的发展指地貌形成以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现在地貌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二、地貌的发展阶段,.,指根据地貌的发展,可以划分出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它本身的特征,而后一阶段又包含前一阶段的若干特征。如:坳谷包含冲沟。,切沟,冲沟,坳谷,2.地貌发展的阶段性,.,3.W.M.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美国地貌学W.M.Dvis提出侵蚀旋回学说,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a.幼年期b.壮年期c.老年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a.幼年期地貌特点,短暂而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b.壮年期地貌特点,c.老年期地貌特点,“起伏微弱而无限延长(指时间)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的残丘。形成老年期的时间需很长。,.,.,多层地形表明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夷平面,.,剥蚀面与夷平面不同,是指较小范围的、由侵蚀-剥蚀作用形成的规模较小、局部基岩裸露的近似平整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