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致病菌感染的治疗策略_第1页
DR致病菌感染的治疗策略_第2页
DR致病菌感染的治疗策略_第3页
DR致病菌感染的治疗策略_第4页
DR致病菌感染的治疗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DR致病菌感染的治疗策略,MDR致病菌的定义,MDR(多重耐药)对3类抗生素耐药XDR(广泛耐药)对除1或2种(粘菌素或替加环素)外的所有抗生素耐药PDR(泛耐药)对所有抗生素耐药,FalagasMEetal.ClinInfectDis2008;41:848-54.,耐药形势和耐药机制起始充分治疗是治疗重症感染的主要策略亚胺培南治疗MDR致病菌感染的剂量推荐,主要内容,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G-菌,2009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G-菌菌种分布,汪复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肠杆菌科细菌主要耐药机制:产ESBL酶,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呈上升趋势,2005年-2009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产ESBL菌株检出率(%),1.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289-295.2.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1-9.3.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5):325-333.4.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5.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G-菌,2009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G-菌菌种分布,汪复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亚胺培南能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排作用,进入铜绿假单胞菌细胞内的美罗培南被排出,而亚胺培南仍存留在细胞内,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通过外膜通道蛋白进入细菌,美罗培南被MexAB-OprM排出,亚胺培南仍存留在细菌细胞内,1,2,RodloffACetal.JournalofAntimicrobialChemotherapy.2006;58:916929,基于选择产生耐药性的危险,美罗培南不在一些国家的药品目录范围内(瑞士,法国),Prof.Pechere,June11,2005,耐药形势和耐药机制起始充分治疗是治疗重症感染的主要策略亚胺培南治疗MDR致病菌感染的剂量推荐,主要内容,正确的给药剂量是构成起始充分治疗的重要条件,ATS/IDSA.AmJRespirCritCareMed.2005;171:388-416.,正确的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剂量,正确的给药方式,如有必要,需联合用药,起始充分治疗,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及药效学特性等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亚胺培南多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的起始经验性治疗,且临床中的常用给药剂量为低剂量(500mgq6h)。随着MDR致病菌检出率的增加,是否有必要增加亚胺培南给药剂量?,亚胺培南的体内杀菌活性呈时间依赖性,AUC:药时曲线下面积;Cmax:峰值血药浓度,抗菌药物的体内杀菌活性主要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即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活性有关,通常在药物浓度达到对细菌MIC值的4-5倍时,杀菌速率达饱和状态,药物浓度继续增高时,其杀菌活性及速率并无明显改变,但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细菌MIC时间的长短有关。此类抗菌药物多无明显PAE,如-内酰胺类等1,1.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73-75,TMIC时间是评估亚胺培南PK/PD的重要参数,1.DrusanoGL.ClinInfectDis.2003;36(suppl1):S422.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LamothF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09;53(2):785787,评估亚胺培南PK/PD的参数为TMIC时间,一般认为,当亚胺培南的TMIC时间达40%时,可获得较好的杀菌活性延长-内酰胺类药物TMIC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延长-内酰胺类药物TMIC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内酰胺类药物治疗重症感染(粒缺伴发热)时,应维持TMIC时间达66%-100%对于耐药菌感染,当内酰胺类药物TMIC时间达90%-100%时可获得更好杀菌效应,亚胺培南不同给药剂量的药代动力学评估,8名健康志愿者均接受3种不同亚胺培南给药方案:0.5g0.5h输注q6h给药3次;0.5g2h输注q6h给药3次;1g2h输注q6h给药3次对比亚胺培南以不同方案给药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TMIC时间,JaruratanasirikulSetal.JournalofAntimicrobialChemotherapy.2005;56:11631165,大剂量亚胺培南具有更高的药物血药浓度,亚胺培南血药浓度(mg/L),亚胺培南1g给药2h,亚胺培南0.5g给药2h,与低剂量相比,大剂量亚胺培南的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更高,时间(h),在8名健康志愿者体内进行的一项药代动力学研究,JaruratanasirikulSetal.JournalofAntimicrobialChemotherapy.2005;56:11631165,*PMIC时间,当MIC=4mg/L时,低剂量亚胺培南T4MIC时间4MIC时间仍50%,%T4MIC,P0.05,PMIC值的累积反应率/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