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封装过程中缺陷分析_第1页
第12章 封装过程中缺陷分析_第2页
第12章 封装过程中缺陷分析_第3页
第12章 封装过程中缺陷分析_第4页
第12章 封装过程中缺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封装过程中的缺陷分析,由于封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封装元件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本来已存在于封装制作中的缺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重要了。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了解封装缺陷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改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避免封装缺陷的产生并提高封装产品质量,本章对封装过程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和阐述。,12.1金线偏移,金线偏移是封装过程中最常发生的问题之一,集成电路元件常常因为金线偏移量过大造成相邻的金线相互接触从而形成短路(ShortShot),甚至将金线冲断形成断路,造成元件的缺陷如图12.1所示。,图12.1在X射线下看到的金线偏移现象,金线偏移的原因,12.2再流焊中的问题12.2.1再流焊的工艺特点在分析再流焊中常见的焊接缺陷前,首先分析一下再流焊的工艺特点。(1)再流焊与波峰焊工艺过程比较1)波峰焊工艺先将微量的贴片胶(绝缘粘接剂)印刷或滴涂到元器件底部或边缘位置上(贴片胶不能污染印制板焊盘和元器件端头),再将片式元器件贴放在印制板表面规定的位置上,然后将贴装好元器件的印制板放在再流焊设备的传送带上,进行胶固化。固化后的元器件被牢固的粘接在印制板上,然后进行插装分立元器件,最后与插装元器件同时进行波峰焊接,如图12.2所示。,图12.2波峰焊工艺示意图,2)再流焊工艺先将微量的铅锡焊膏印刷或滴涂到印制板的焊盘上,再将片式元器件贴放在印制板表面规定的位置上,最后将贴装好元器件的印制板放在再流焊设备的传送带上,从炉子入口到出口大约需要5-6分钟就完成了干燥、预热、溶化、冷却全部焊接过程,如图12.3所示。,图12.3再流焊工艺示意图,(2)再流焊原理从温度曲线(见下图12.4)分析再流焊的原理:当PCB进入升温区(干燥区)时,焊膏中的溶剂、气体蒸发掉,同时,焊膏中的助焊剂湿润焊盘、元器件端头和引脚,焊膏软化、塌落,覆盖了焊盘,将焊盘、元器件引脚与氧气隔离;PCB进入保温区时,PCB和元器件得到充分的预热,以防止PCB突然进入焊接高温区而损坏了PCB和元器件;当PCB进入焊接区时,温度迅速上升使焊膏达到熔化状态,液态焊锡对PCB板的焊盘、元器件端头和引脚润湿、扩散、漫流或混合形成焊锡接点。PCB进入冷却区,使焊点凝固,此时完成了再流焊。,图12.4再流焊温度曲线,(3)从再流焊工艺过程及再流焊原理分析再流焊工艺特点从再流焊与波峰焊工艺过程看出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波峰焊工艺是通过贴片胶粘接或印制板的插装孔事先将贴装元器件及插装元器件固定在印制板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再进行焊接,因此焊接时元器件的位置是固定的,特别是贴装元器件,已经被贴装胶牢牢的固定在印制板上了,焊接时不会产生位置移动。而再流焊工艺焊接时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元器件贴装后至少被焊膏临时固定在印制板的相应位置上,当焊膏达到熔融温度时,焊料还要“再流动”一次,此时元器件的位置受熔融的焊料表面张力的作用发生位置移动。,如果焊盘设计正确(焊盘位置尺寸对称,焊盘间距恰当),元器件端头与印制板焊盘的可焊性良好,当元器件的全部焊端或引脚与相应焊盘同时被熔融,就会产生自定位或称为自校正效应(selfalignment)当元器件贴放位置有少量偏离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能自动被拉回到近似目标位置。但是如果PCB焊盘设计不正确,或元器件端头与印制焊盘的可焊性不好,或焊膏本身质量不好或者工艺参数设置不恰当等原因,即使贴装位置十分精确,再流焊时由于表面张力不平衡,焊接后也会出现元件位置偏离、吊桥、桥连、润湿不良等焊接缺陷。这是再流焊工艺最大的特性。由于再流焊工艺的“再流动”及“自定位效应”的特点,使再流焊工艺对贴装精度要求比较宽松,比较容易实现高速自动化与高速度。同时也正因为“再流动”及“自定位效应”的特点,再流焊工艺对焊盘设计、元器件标准化、元器件端头与印制板质量、焊料质量以及工艺参数的设定有更严格的要求。,另外,自定位效应对于两个端头的Chip元件以及BGA、CSP等的作用比较大,因为Chip元件的元件体比较小、质量比较轻、焊盘面积比较大,焊料熔融时产生的浮力比较大,能够使Chip元件漂浮在焊料液面上;BGA的元件体虽然比较大,但元件体下面的焊盘面积比较大,浮力也比较大,也能使BGA芯片浮在焊料液面上。但是,自定位效应对于SOP、SOJ、QFP、PLCC等器件的作用比较小,因为这些器件的重量比较大,焊盘面积比较小,而且这些器件引脚分布在器件的四周,熔融焊料产生的浮力不容易或不能使这些器件产生位置移动,再流焊后的位置与贴装位置基本相同,也就是说SOP、SOJ、QFP、PLCC等器件的贴装偏移量是不能通过再流焊纠正的。因此对于高密度、窄间距的SMD(surfacemountdevice)器件需要高精度的印刷和贴装设备。再流焊工艺中,焊料是预先分配到印制板焊盘上的,每个焊点的焊料成分与焊料量是固定的,因此再流焊质量与工艺的关系极大。严格控制贴片、印制焊膏和再流焊等工序,就能避免或减少焊接缺陷的产生。,(4)影响再流焊质量的原因分析1)如图12.5所示,PCB的组装质量与PCB焊盘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PCB焊盘设计正确,贴装时少量的歪斜可以在再流焊时,由于熔融锡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得到纠正(称为自定位或自校准效应),相反,如果PCB焊盘设计不正确,即使贴装位置十分准确,再流焊后反而会出现元件位置偏移、调桥等焊接缺陷。,图12.5各种元器件焊点结构示意图,根据各种元器件焊点结构的分析,为了满足焊点的可靠性要求,PCB焊盘设计应掌握以下关键要素:,图12.6矩形片式元件焊盘结构示意图,图12.6所示为矩形片式元件焊盘结构示意图,如果违反了设计要求,再流焊时就会产生焊接缺陷,而且PCB焊盘设计的问题在生产工艺中是很难甚至是无法解决的。a.当焊盘间距G过大或过小时,再流焊会由于元件焊端不能与焊盘搭接交叠,会产生吊桥、移动。,图12.7焊盘间距G过大或过小,c.导通孔设计在焊盘上,焊料会从导通口中流出,会造成焊膏量不足。,图12.8导通孔示意图,b.当焊盘尺寸大小不对称,或两个元件的端头设计在铜一个焊盘上时,由于表面张力不对称,也会产生吊桥、移位。,2)焊膏质量及焊膏的正确使用焊膏中的金属微粉含量、金属微粉含氧量、颗粒度、黏度、触变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焊膏金属微粉含量高,再流焊升温时金属微粉随着溶剂、气体蒸发而飞溅;如金属粉末的含氧量高,还会加剧飞溅,形成焊锡球;如果焊膏黏度过低焊膏的保形性(触变性)不好,印刷后焊膏图形会塌陷、甚至造成粘连、再流焊时也会形成焊锡球、桥接等焊接缺陷;颗粒过大,印刷时会影响焊膏的填充和脱膜。焊膏使用不当,例如从低温柜中取出焊膏直接使用,由于焊膏的温度比室温低,产生水汽凝结,即焊膏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搅拌后使水汽混在焊膏中,再流焊升温时,水汽蒸发带出金属粉末,在高温下水汽会使金属粉末氧化,飞溅形成焊锡球,出现润湿不良等问题。,锡膏的流动性与印刷质量,3)元件焊端和引脚、印制电路基板的焊盘质量当元器件焊端和引脚、印制电路基板氧化或污染、或印制板受潮等情况下,再流焊时会产生润湿不良、虚焊、焊锡球、空洞等焊接缺陷。,5)贴装元器件,贴片压力要恰当合适,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不小于1/2厚度要侵入焊膏。对于一般元器件贴片时的焊膏剂出量(长度)应小于0.2mm,对于窄间距元器件贴片时的焊膏剂出量(长度)应小于0.1mm,贴片压力过小,元器件焊端或引脚浮在焊膏表面,焊膏粘不住元器件,在传输和再流焊时容易产生位置移动;贴片压力过大,焊膏剂出量过多,容易造成焊膏粘连,再流焊时容易产生桥接,严重时还会损坏元器件。,12.2.2翘曲(1)翘曲的机理翘曲变形的发生,是因为材料间彼此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及流动应力的影响再加上黏着力的限制,导致了整个封装体在封装过程中受到了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材料间为了释放温度影响所产生的内应力,故而通过翘曲变形来达到消除内应力的目的。这一现象在再流焊接器件中最易发生。因为翘曲受到多参数的影响,通过调整一个或一组变量,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减少或消除。引起翘曲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加到元件上的力的不平衡造成的。在预热阶段,部件的一端从焊膏分离有多种因素,如不同的膨胀系数、不当涂膏或部件放置不当等。于是,直接的热传导被缝隙阻断了。如果热量通过部件传导,则一端的溶化焊料相对另一端形成新月型,其表面拉力的曲转力矩比部件的重量大而引起部件的翘曲,这种情形可以解释再流焊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翘曲现象,尽管现代回流炉、焊膏、PCB板、印刷设备及定位设备都有巨大的改进。,如上所述,焊接过程中在焊接区域湿润的表面与部件接触部分之间形成新月型,根据接触部分的设计,溶化焊料表面张力施加在元件底部支点,其等同于三个力矩的作用,第四个力矩是由于重力作用造成的,前三个力矩使部件固定于电路板表面,而最后一个力矩往往引起翘曲。如图12.9所示,为了获得平衡,向下的力矩可以通过增强内侧金属处理和增大元件底部面积来增加,向上的力矩可以通过缩短焊接区域伸出长度从而缩短表面张力施加影响的力臂来减弱。,图12.9力矩的平衡,(2)影响翘曲的参数及改进措施焊膏印刷这是我们所要控制的所有元件中最明显的参数,这类参数主要是面向设备的,在所有阶段,它都能很好地根据生产规程去实施,从而维护好印刷和安装用的机器设备。通过这样做,我们能减少这类问题。1)焊盘印刷的清晰度和精确度印刷的清晰度和精确度会直接引起翘曲发生,因为它能有效改变衬垫的配置且增加相反元件端点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定期对如下的参数进行检查和良好控制是非常重要的。a.检查印刷配准参数,当发现错误的配准时进行纠正。b.经常清洗模板,避免阻塞。c.经常检查焊膏,确信其不能太干燥。d.确信支撑印制电路板的底基平实。,2)元器件放置精度如印刷精度一样,不当放置会造成翘曲缺陷。为使机器故障最小化,以下方面需要检查和控制:a.因为元件的拾取点很小,检查进料器使它基部对准非常重要。STC公司开发的夹具常用来调整其基准。b.确信支撑印制电路板的XY平台平坦而坚固。c.放置对准要有精密控制,其放置速度要很慢。d.确定常用拾取工具的适当喷嘴尺寸。为避免设备于焊膏分离,要仔细检查放置时的Z轴间隔。,1)焊接合金合金在熔点时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这样在翘曲阶段就会产生较小的扭曲力。这些合金能从多数焊膏供应商那得到。尽管现在还没有准确地对合金标准评估,一些厂家已经尝试使用Sn/Pb/In合金,其结果显示出对翘曲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影响并不显著。另外一方面,传统锡/铅合金在所有参数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确实能减少翘曲。2)焊膏粘贴特性根据以上讨论的一些原则,不同类型的焊膏也能影响翘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焊膏的作用越是强烈,翘曲越是容易发生。印制电路板和部件表面的光滑度能影响其湿润特性。衬垫和端点间的不同特性也会引起翘曲,那是因为回流阶段产生的力在元件两端不同,我们应该至少明白表面光滑度的不同特性。3)焊膏量通过检查翘曲是否由于过量使用焊膏而产生,减少焊膏量也能在焊膏溶化时降低力的作用。4)热传递效率在再流焊过程中,如果向元件两端的热传递速度明显不同,在一定时间内一端受力将比另一端大,这时,翘曲就会产生。总的说来,这种影响很小,但当印制电路板的热分布设计不合理时,它会变得很重要。,3)焊膏的特性既然翘曲是因为双极元件两端受力的不平衡造成的,而其受力则依赖于焊接及衬垫的表面特性,焊接材料和印制电路板最终会对翘曲有一些影响。,12.2.3锡珠锡珠是再流焊中经常出现的缺陷。锡珠多数分布在五引脚的片式元件两侧,大小不一且独立存在,没有与其他焊点连接(图12.10所示)的锡珠,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产品的电性能,或者给电子设备造成隐患。锡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焊料的原因,也可能是工具或者操作等原因造成。,图12.10锡珠缺陷,(1)锡珠的成因及解决办法1)原因一:模版开口不合适。钢网开口太大,或由于模版开口形状不合适,导致贴放片式元件时焊膏蔓延至焊盘之外,都会使得再流焊中锡珠生成。解决方法如下:开口尺寸:一般来说,片式阻容元件的模版开口尺寸应略小于相应的印制板焊盘应考虑到线路板一定的刻蚀量,所以该类焊盘的模版开口一般可开为印制板焊盘的9095。开口形状:灵活地选择阻容元件的模版开口形状,可以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锡膏量过多而被挤压出来的情况,图12.11是集中模版开口形状,制作模版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作为阻容元件的开口,这样既可以确保焊接锡膏用量,又能够防治锡珠的形成。,图12.11模版开口形状,2)原因之二:对位不准。模版与印制板对位应准确且印制板及模版固定完好,使印锡膏过程模版与印制板保持一致,因为对位不准也会造成锡膏蔓延。解决方法:印刷锡膏分为手工,半自动和全自动。即使是全自动,其压力、速度、间隙等仍需要人工设定,所以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调整好机器、模版、印制板、刮刀四者的关系,确保印刷质量。顺便说一下,印锡膏是整个贴片装配的前道工序,其对整机贴片焊接来说影响很大,因印刷不良造成的缺陷率远高于其他过程造成的缺陷率,所以印锡膏工艺切不可轻视。,3)原因之三:锡膏使用不当。冷藏的锡膏升温时间不足,搅拌不当,会使锡膏吸湿,导致高温再流焊时水汽挥发致使锡珠生成。解决方法:由于锡膏的有效期较短,一般使用前都是低温存放的,使用时,必须将锡膏恢复至室温后再升温(通常要求在4小时左右),并进行均匀搅拌后方可使用,急于求成必将适得其反。4)原因之四:再流焊工艺的重要参数就是温度曲线,温度曲线分为四个阶段:预热、保温、回流、冷却,其中预热及保温过程,可以减少元件及印制板遭受热冲击,并确保锡膏中的溶剂能部分挥发,若温度不足或保温时间太短,都会影响最终的焊接质量,一般保温的过程为150-160,70s-90s。5)原因之五:残余焊膏。一般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调整模板时,都有一些情况需要重新印锡膏,那么原来的锡膏必须清除干净,否则残余的焊膏最终会影响锡珠,甚至更严重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法:仔细刮去锡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让锡膏流进插件孔内导致塞孔,然后清洗干净。,12.2.4“曼哈顿”(墓碑)现象在早期的SMT制造中,“曼哈顿”现象是一个与汽相(冷凝)再流焊有关的问题,是由于汽相加热的快速升温速率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随着汽相技术推进组装工艺,尤其随着强制对流再流焊技术和更先进的加热控制技术的出现,“曼哈顿”现象几乎消失了。然而,“曼哈顿”现象作为一个问题从没有被彻底解决,随着片式元件尺寸和质量的不断减小,以及高温无铅焊料的使用,它以更大的发生率重新返回。当无源元件减小,或在汽相再流焊工艺中、或在氮气再流焊系统中、或突然和意识不到的拆卸一批新的元件和PCB板时,“曼哈顿”现象发生的频率会增高。,(1)发生“曼哈顿”现象的可能原因已知发生“曼哈顿”现象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无源元件两焊点之间焊料的初始润湿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焊点表面的温度和湿润性不同所引起的。在理想的情况下元件两端的焊料将同时再流、湿润和形成焊点。在这种方式中,润湿和焊料表面张力将一齐作用,相互抵消。反之,如果一端快速再流、湿润,形成焊点的作用力能拾起元件或使其直立,而另一端的焊料没有机会融化,也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元件湿润段与电路板上湿润焊盘之间的焊盘表面张力抓紧元件端。如图12.12曼哈顿现象中画圈部分。,图12.12曼哈顿现象现,(2)湿润的作用湿润的机理包括三个重要参数:开始湿润的时间、湿润力和完全湿润的时间。完全湿润发生的快慢与“墓碑”现象有直接的影响,因为湿润时左右在焊点和元件上的作用力是最大的。如果元件的一端比另一端明显的先达到完全湿润,过多的焊料施加在元件的金属化面上和顶面上,湿润力将有能力“抬起”元件,为再流的元件端向上离开焊盘并脱离焊膏,引起“曼哈顿”现象。,(3)热容无源元件两端焊点的热容对“曼哈顿”现象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两端焊料的不相等的热容必定引起“曼哈顿”现象,因为低热容的焊料将很快被再流、湿润,同时很快在元件上施加作用力。无源元件两焊点热容差异由下列因素引起:焊盘尺寸的容差元件金属化面的容差印刷焊膏的体积容差通孔或内层热耗散的不同1)焊盘的热容焊盘的尺寸越大,熔融焊料的表面积越大,对表面张力的影响也越大。尽管规定了各种元器件类型的推荐焊盘尺寸,但容差没有被规定,因此焊盘尺寸的变化最大,变化的容差对焊盘热容产生极大的影响。另外,焊盘尺寸和容差应与贴装精度有关,对元件的焊盘尺寸与热容不成比例关系也是要考虑的因素。,2)端子的热容元件端的热容与元件类型和外形有关,端子热容的变化直接影响再流焊的加热速率和时间。这些容差可以表示为标称值,但他们是相对值。因为元件越小,有关焊盘尺寸、金属化面积贴装精度的容差变得越重要。3)焊膏热容焊膏量越少再流速度越快,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模版印刷、cartridge印刷和点涂),合适的量都会形成良好的焊点,不过焊膏量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再流焊前焊膏在每一焊盘上保证均匀一致。热容越小加热速度越快,实际上元件的定位对准在加热速率中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对准所引起元件端相对于焊盘明显的位移,引起热容量混乱,导致较大的加热速度引起的时间差T,结果焊膏将在几分之一秒内溶化。,(4)平衡作用减小了T焊盘/端子表面越清洁和无氧化物,界面的张力将越低,湿润将更快的完成。当两焊点表面氧化程度相同时,一些氧化物将延迟初始湿润,延迟的初始湿润为焊盘/端子提高温度提供了更多时间,因此减小了T。根据经验,T越小,初始的湿润时间差异越小。当无源元件的两个端子湿润性不同时,就会发生“墓碑”现象,因为可焊的端子将很快的达到完全湿润。通常当元件端子的金属化被损失、或不良电镀或污染、或减小了可湿润的表面积等会影响湿润性。(5)两个主要原因引起“墓碑”现象的原因:一是与PCB板和元件表面(如可焊性、氧化、电镀层的物理损坏等)有关;二是与温度(T和热散逸)有关。在有些地方会是这两类原因的组合,因此在焊膏的选择中,热可靠性问题和合金的选择必须正确考虑。,(1)焊膏解决的办法通常在焊膏方面做工作,可部分的清除“墓碑”现象或者至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墓碑”现象的产生。首先,选用带有热稳定焊剂系统的焊膏保持厚度。然后选用带有金属粒子的焊膏,该焊膏有两种不同的共晶点:50在179熔化,余下的在183熔化。再流焊后的合金为:Sn62.5/Pb36.5/Ag1.0。在快速熔融的焊点中,由于湿润力引起的角度影响被183才熔融的合金固体粒子机械的阻止。这为另一焊盘在179时,在几分之一秒内熔融的合金提供了更长的湿润时间,这样就恢复了平衡。(2)其他解决方法除了利用上述的焊膏性能外,下面三条基本经验也可以防止“墓碑”现象的发生:通过热再流焊曲线的控制,减小板子中的T;控制板子、元件和元件贴装容差;控制N2系统中O2的含量。,解决“墓碑”现象的措施,12.2.5空洞这是指分布在焊点表面或内部的气孔、针孔、也叫做空洞。(1)一般气孔的形成原因和预防对策,(2)BGA焊点的空洞缺陷目前尚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关于BGA中空洞的接收标准。空洞问题并不是BGA独有的,在通孔插装及表面贴装的焊点中也可以见到空洞,但是,表面贴装及通孔插装元件的焊点通常都可以用目视检查看到空洞,而不用X射线。在BGA中,由于所有的焊点隐藏在封装的下面,只有使用X射线才能检查到这些焊点。当然,用X射线不仅可以检查BGA的焊点,所有的各种各样的焊点都可以检查,使用X射线,空洞很容易检查出来。那么空洞一定对BGA的可靠性有负面影响吗?不一定。有些人甚至说空洞对于可靠性是有好处的。IPG-7095标准“实现BGA的设计和组装过程”详述了实现BGA的设计及组装技术,IPG-7095委员会认为有些尺寸非常小,不能完全消除的空洞可能对于可靠性是有好处的,但是多大的尺寸应该有一个界定的标准。,(3)空洞的位置及形成原因在BGA的焊点检查中在什么位置能发现空洞呢?BGA的焊球可以分为三个层,一个是元件层(靠近BGA的基板),一个是焊盘层(靠近PCB的基板),再有一个就是焊球的中间层。根据不同的情况,空洞可以发生在这三个层中的任何一个层。空洞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BGA焊球中可能本身在焊接前就带有空洞,这样在再流焊接过程完成后就形成了空洞。这可能是由于焊球制作工艺中就引入了空洞,或是表面涂覆的焊膏材料的问题所导致。另外电路板的设计也是形成空洞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把过孔设计在焊盘的下面,在焊接的过程中,外界的空气通过过孔进入熔融状态的焊球,焊接完成冷却后焊球中就会留下空洞。,焊盘层中发生的空洞可能是由于焊盘上面印刷的焊膏中的助焊剂在再流焊接过程中挥发,气体从熔融的焊料中溢出,冷却后就形成了空洞。焊盘的镀层不好或焊盘表面有污染都可能是由于焊盘层出现空洞的原因。通常发现空洞几率最多的位置是元件层,也就是焊球的中央到BGA基板之间的部分。这有可能是原因PCB上面BGA的焊盘在再流焊接的过程中,存在有空气气泡和挥发的助焊剂气体,当BGA的共晶焊球与所施加的焊膏在再流焊过程中熔为一体时形成空洞。如果再流温度曲线在再流区时间不够长,空气气泡和助焊剂中挥发的气体来不及溢出,熔融的焊料已经进入冷却区变为固态,便形成了空洞。所以,再流温度曲线是形成空洞的一种原因。共晶焊料63Sn/37Pb的BGA最易出现空洞,而成分为10Sn/90Pb的非共晶高熔点焊球的BGA,熔点为302,一般基本上没有空洞,这是因为在焊膏熔化的再流焊接过程中BGA上的焊球不熔化。,(4)空洞的接受标准空洞中的气体存在可能会在热循环过程中产生收缩和膨胀的应力作用。空洞存在的地方便会成为应力集中点,并有可能成为产生应力裂纹的根本原因。但是空洞的存在由于减小了焊料球所占的空间,也就减小了焊料球上的机械应力。具体减小多少还有视空洞的尺寸、位置、形状等因素而定。IPC-7.95中规定空洞的接受/拒收标准主要考虑两点:就是空洞的位置及尺寸。空洞不论是存在什么位置,是在焊料球中间或是在焊盘层或元件层,视空洞尺寸及数量不同都会造成质量和可靠性的影响。焊球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