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解析PPT课件_第1页
工伤保险解析PPT课件_第2页
工伤保险解析PPT课件_第3页
工伤保险解析PPT课件_第4页
工伤保险解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伤保险解析孙蜜2010年5月25日,-,2,内容提要,第一节:工伤保险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第二节: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演变第三节: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第四节:工伤认定部门第五节:工伤认定范围第六节:工伤认定程序第七节:劳动能力鉴定第八节:工伤保险待遇,-,3,第一节:工伤保险概念和基本原则,-,4,工伤保险概念,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从事正常经济活动以及与生产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活动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并由此造成的死亡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5,工伤保险是工人运动的产物,工伤事故频发工人组织斗争建立工伤保险制度,-,6,工伤保险制度发展的演变过程,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历史演变过程:劳动者自己负责雇主过错责任-由雇主负责雇主责任-由雇主负责职业伤害社会保险-由社会性保险机构负责,-,7,工伤保险基本原则,工伤保险实行“补偿不究过失”原则,-,8,工伤保险的特征,社会公正运行成本低补偿及时补偿强制保障基本,-,9,工伤保险关系,内部关系用人单位与参保职工的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参保职工的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外部关系工伤保险与社会救济的关系工伤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工伤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关系,-,10,工伤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差异,保险保障功能依靠的力量不一样保险保障功能辐射的面不一样保险保障基于责任范围和尺度不一样保险保障金额确定和给付不一样保险保障立法范畴不一样,-,11,第二节: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演变,劳动保险条例(1951.2.26)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1953.1.26)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6.10.1)工伤保险条例(2004.1.1),-,12,第三节: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包括基本宗旨和基本原则,-,13,工伤保险条例基本宗旨,保障职工的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促进职业健康与安全,-,14,工伤保险基本原则,工伤保险补偿不追究过失原则工伤保险补偿向受害人倾斜原则工伤保险补偿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工伤保险补偿与事故和职业病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工伤保险补偿社会化原则工伤保险补偿社会化与雇主责任相结合的原则,-,15,第四节:工伤认定部门,-,16,工伤认定机构,法定性权威性,-,17,工伤认定的作用,工伤认定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工伤认定是工伤保险待遇发放的基础。,-,18,工伤认定行政管理权,工伤认定是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的职责,是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的重要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工伤保险行政部门行使工伤保险管理权力的具体体现。目前在我市劳动保障系统内部已经委托市本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和各县、区劳动局进行工伤认定,但是由市局承担行政责任。,-,19,属地管辖原则,1、市局负责本市有较大影响的工伤案件及封闭运行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2、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在市本级经办机构参保的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3、各区劳动局负责住所地在本辖区未参保的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4、各县劳动局负责住所地在本辖区的各类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5、对于外地企业在我市生产经营的,其所属农民工的工伤认定,如果该企业既未在外地注册地也未在我市为农民工参保的,则该企业在我市具体生产经营所在地的县、区劳动局对这些农民工的工伤认定有管辖权。,-,20,第五节:工伤认定范围,工伤保险条例采取列举+排除的工伤认定模式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视同工伤,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不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21,工伤的概念,关于“工伤”的概念,1921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中对“工伤”的定义是:“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为工伤。”1964年第48届国际劳工大会也规定了工伤补偿应将职业病和上下班交通事故包括在内。因此,当前国际上比较规范的“工伤”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由工作引起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2,工伤的本质特征,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伤害和职业病,-,23,一、认定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24,二、视同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25,三、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者自杀的。,-,26,四、特殊情况下的工伤责任,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承担原单位工伤保险责任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被借调期间的事故伤害,由原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可与借调单位约定补偿办法,-,27,第六节:工伤认定程序,-,28,工伤认定程序法律特征,法定性多样性分散性,-,29,工伤认定程序构成,工伤快报程序工伤申请程序工伤审查程序工伤调查程序工伤认定和送达程序,-,30,工伤快报程序,程序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24小时内最长不超过48小时用书面或者电话等形式向工伤认定部门进行事故快报。本条是安徽省实施办法对工伤事故快报制度进行的明确规范。,-,31,-,32,工伤申请程序,程序要求:在法定申请时限内,依法申请工伤认定,-,33,1、申请人,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34,2、申请时间,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发生工伤之日或者职工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时限申请工伤认定的,应当按照要求填写延长申请时限申请表,报经批准再延长30日。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申请的,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35,-,36,3、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认定材料清单,并提交以下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因特殊原因无法提交身份证的,可以提交户口簿)工伤职工的直系亲属申请的,应当提交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和相关医疗救治原始材料,患职业病的应当提交确诊的职业病诊断书或者职业病鉴定书未参保单位还需提供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或者登记注册基本情况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证明(如相关证人证言,并附证人身份证复印件和联系方式;或者其他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劳务派遣人员应当提供派遣单位和实际用工单位的派遣协议、受派员工和派遣单位的劳动合同、实际用工单位的事故调查材料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37,-,38,-,39,-,40,-,41,因特殊原因受到伤害的情况,机动车事故伤害因工外出其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因履行工作职责遭受暴力等意外伤害从事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受到伤害在军队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负伤转业后旧伤复发,-,42,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证明材料,上下班时间证明公安机关或者居委会出具的家庭住址证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交通事故处理证明机动车驾驶证,-,43,因工外出其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证明材料,因工外出证明人民法院宣告失踪的裁决,-,44,因履行工作职责遭受暴力等意外伤害的证明材料,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针对暴力伤害所作的证明材料或法律文书,-,45,从事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受到伤害的证明,民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针对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行为受到伤害所作的证明材料,-,46,在军队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负伤转业后旧伤复发的证明材料,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应当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和旧伤复发证明旧伤复发需要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47,4、工伤申请程序中注意事项,申请人提交工伤申请材料时,如果提交的是复印件,应当证明复印件“与原件核对无异”,加盖公章或签名并签署出具的日期,-,48,三、工伤审查程序,-,49,1、工伤材料接收程序,在提交申请材料是要填写认定材料清单一式两份,一份自留,一份交由工伤认定部门留存,-,50,-,51,2、工伤材料补正程序,经审查后,对材料不完整的,应当按照补正材料通知书的要求,提交需要补正的材料,-,52,-,53,3、工伤认定受理程序,对材料完整的,当场核发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补正全部材料,但自受到事故伤害或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定程序处理事故或者处理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劳动争议的时间除外)补正全部材料的,仍然在受理范围,并取得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54,-,55,4、工伤认定不予受理程序,经审查后,对不符合受理范围的,发给工伤认定不予受理通知书。,-,56,-,57,四、工伤调查程序,程序要求:劳动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58,-,59,-,60,-,61,-,62,工伤认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63,工伤认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工伤保险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处于举证遇到障碍的劳动者的保护。用人单位应举证证明伤者是基于其他事由引起的伤害或符合不予认定为工伤的情形,若举证不能,则推定伤者的主张成立,认定为工伤。,-,64,五、工伤认定及送达程序,-,65,工伤认定时限及送达,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认定或视同工伤的决定,并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受送达人应当依法填写送达回证。,-,66,-,67,-,68,六:对工伤认定不服的救济途径,自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之日起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自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提起行政诉讼,-,69,第七节:劳动能力鉴定,概念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劳动能力鉴定程序,-,70,一、概念,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受伤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适用有关政策和医学技术的方法、手段确认劳动者的伤残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是劳动者享受工伤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劳动功能障碍等级:劳动功能障碍分为一至十级,一级为伤害程度最重,十级为最轻。其中,被评为一至四级的,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被评为五至六级的,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被评为七至十级的,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障碍等级:完全生活自理障碍、大部分生活自理障碍、部分生活自理障碍。,-,71,二、鉴定机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组成,成立省、市两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合肥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设立在市局工伤处,负责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承担鉴定职能,-,72,三、鉴定程序,申请: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初次鉴定申请时间:停工留薪期未满,伤情相对稳定。伤情未稳定,但停工留薪期满。申请材料:申请表、工伤认定结论复印件、工伤医疗的病历、检查化验单等有关资料、身份证复印件受理专家评定委员会审定作出结论:自收到申请鉴定之日起60日内复审结论:省劳委会结论为本次最终结论,-,73,第八节:工伤保险待遇,概念相关待遇类别和标准,-,74,一、概念,工伤保险待遇是指职工因工发生暂时或永久人身健康或生命损害的一种补救和补偿。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高低,项目的多寡,取决于国家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75,二、相关待遇类别和标准,因工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因工伤残待遇因工死亡待遇,-,76,因工治疗待遇,*治疗费:应符合工伤保险的诊疗项目、药品目录和住院服务标准。*康复性治疗费:应符合工伤保险的诊疗项目、药品目录和住院服务标准。住院伙食补助费:为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统筹地区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为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职工住院治疗工伤期间护理费:需要护理的,凭医疗机构证明,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77,停工留薪期待遇,停工留薪内,除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外,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发给。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要评定伤残等级,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对于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工伤医疗待遇继续享受。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78,因工伤残待遇,长期性待遇:1-6级伤残津贴分别是90%、85%、80%、75%、70%、60%的本人工资。伤残津贴按月支付,实际金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次性待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