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周而不比课件 语文版选修《史记》_第1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周而不比课件 语文版选修《史记》_第2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周而不比课件 语文版选修《史记》_第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周而不比课件 语文版选修《史记》_第4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周而不比课件 语文版选修《史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你就没必要去仰视别人。,哲思短章你就是一道风景,你,就是一道风景!不要隐于云海峰峦之后,不必藏于青竹绿林之中,你就是巍巍山峦的一石,就是苍苍林莽中的一株,所以你没必要敬畏名山大川,没必要赞叹大漠孤烟,你的存在,其本身就在解释世上所有的景致;你的存在,正诠释着时代的一种风情!不必去拥挤了,你就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不断地展示你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给苍白的四周以绮丽,给庸俗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的空气以清新,每日拭亮一个太阳,用大自然的琴弦,奏响自己喜爱的心曲。,自然美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性,梅花自有梅花的风韵,红杏自有红杏的丽姿,如今认清自己往往比注视别人更为重要,没必要一味褒扬别人贬低自己。应该果敢的站起,与最佳景观比肩,只要你不懈追求,相信你,不比别人差。真的,你行!翠竹之秀丽,青松之壮美,杨柳之潇洒,兰草之温柔,自然赋予各种风情,都在各自的一片土地上展示生命的光辉。如今所需的不是自谦,而是自信。很久很久了,虚假的谦逊毁掉个性的展露,模仿、装扮、整容,使人无法认清你的真面目,不知哪个是你自己,那情景似古代砖窑烧出的规格相同的陶俑。风景这边独好!妙在独好。,我们太忽视这个“独”字了。世上被公认的景点都是独特的:埃及金字塔、中国古长城、法国凯旋门、罗马斗兽场世上被人赞誉的美景也别具风采:泰山日出、威尼斯水城、热带雨林、撒哈拉大沙漠大凡能被我们记住的人多富有个性特征:阿Q的“快乐”,鲁滨逊的坚毅,王熙凤的笑里藏刀,奥赛罗嫉妒杀人让个性伴你,站着该是一座山,倒下便是路基;完整时给人启示,粉碎时使人警醒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你不用注视人们的眸光便可知道,你在阳光下用身影发表宣言:你就是一道风景!,修身名句,答案(1)jn(2)su(3)b(4)nn(5)shu,预习作业,1,2,答案(1)周,合群,团结,同周围的人相处很好;比,本义是并列,挨着,这里是贬义,为私情而勾结(2)矜,庄重自持;党,结成团伙(3)好,喜好;恶,厌恶(4)隐藏(5)信(6)便辟,谄媚逢迎;便佞,巧言善辩(7)厚责,重责(8)举,举用;废,废弃(9)频繁,答案“道”通“导”,引导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2)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诚信的人(3)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侮辱,3,4,5,答案(1)古义:结成团伙今义:政党(2)古义:喜欢人今义:品行高尚的人古义:厌恶人今义:品行低劣的人(3)古义:做的事情今义:表示因果关系(4)古义:一帮人聚在一起今义:成群聚居,特殊句式(1)人焉廋哉:_(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_(3)何以报德:_答案(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介词短语后置(3)介词宾语前置成语积累(1)周而不比:_(2)言不及义:_(3)以德报怨:_(4)以德报德:_,6,7,(5)以直报怨:_(6)以文会友:_(7)以人废言:_答案(1)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2)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3)用恩惠来报答仇怨。(4)用恩惠来酬答恩惠。(5)用公平正直来回报仇怨。(6)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7)因发言人的品行、地位等问题而不采纳别人的言论。,名句积累(1)君子周而不比,_。(2)君子矜而不争,_。(3)_,则远怨矣。(4)君子不以言举人,_。答案(1)小人比而不周(2)群而不党(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4)不以人废言,8,论语由于文辞简略,有时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往往需要联系有关章节及论语以外的材料加以判断。如5.17“晏平仲善与人交”章,“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指晏子所交的人。请联系4.26“事君数”章和12.23“子贡问友”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重点突破,提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可见,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把“久而敬之”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原意。如果把“敬之”理解为尊敬别人,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原文中的“善”字就没了着落。,论语中的格言,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敬鬼神而远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几乎俯拾即是,它们很多至今还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试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对这些格言的特点作简要分析。提示格言,就是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固定的语句。内容上,它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可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形式上,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一般较为精炼,言简意赅。人们引用格言,目的主要在于对人提出规劝,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正确地理解、运用格言,可以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命题规律】不单独设题,有时放在考查实词的选择题中考,有时放在翻译题中考。【例题解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活用,对它们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考点链接,形容词活用,A/B/C/D/试解:_,解析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A点拨形容词如果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后,可能就是活用为名词。(因为这时的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如果在代词或名词前,可能就是活用为动词。(因为这时的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上),至于是活用为一般动词,还是活用为使动、意动,要根据句意来判断。,【考点总结】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有以下几个类型,理解和翻译时也可依照相应的处理方法。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命题规律】(1)“焉”不常考。近两年没有考到,2010年只有浙江卷考到,2009年只有安徽卷考到,2008年只有山东卷考到,2007年只有浙江卷考到。(2)“焉”的用法比较简单,但作代词和作兼词的“焉”有时比较难区分,2010年浙江卷、2009年安徽卷和2008年山东卷考的就是这两种用法。,“焉”字的用法,ABCD试解:_,解析句末语气词。兼词,“于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答案D点拨疑问句中,如果在动词前,常属前置宾语,“焉”为代词。,【考点总结】“焉”字用法归类1助词(1)语气助词,1.文本审美交友不善误入歧途者比比皆是。孔子交友的观点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在为人处世上永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如孔子所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友直,友谅,友多闻”、“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都值得我们深思。,2写作迁移【角度】马斯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谊。诚然,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交朋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你用心想一想就会发现,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关于交友,论语中多有阐述。请以“聆听先贤的教诲交友”为主题,写一段文字。,【示例】有这样的一种朋友有这样一种朋友,当他成功或遭遇不幸时,是第一个想到你的人。当他成功时,无论你在哪,他都会与你分享这份成功的喜悦,当他津津乐道地告诉你时,不要以为他是在炫耀自己,而是他把你当朋友,他认为他的成功有你的一半,所以他的快乐也应当分你一半。当他遭遇不幸时,就算你什么也做不了,给你的一通电话或者一条短信都可能是他的安定剂。有这样一种朋友,当你犯错误时,是婉言相劝的人。他不会直言相告,因为他知道那样会伤了你的自尊,他更,不会假装不知道,因为他怕你会一错再错。他就像你的导师,就像你迷茫时看到的一块方向牌。有这样一种朋友,当你缺乏自信时,是给予鼓励的人。他总是有足够的理由让你去面对困难,他总是给你万分的勇气让你去接受挑战。有这样一种朋友,当你第一次出远门,是千叮咛万嘱咐的人。当你一人在外,会嘘寒问暖的人。他就像你的亲人,不时常联系,但总免不了牵挂,不时常腻在一起,但总记得问候。,朋友,到底什么是朋友?朋友是,即使什么也不说,都能感觉到的那份温暖;朋友是,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能包容你的那一颗心;朋友是,纵然离之伤痛、孤身一人,也能感觉到的那种充实。请问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如果有,请你珍重,或许他将是我们有生之年最弥足珍贵的一笔财富。,【漫漫古典情】,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邱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邱丹在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因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完善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君子之道(1)于丹论语心得,司马牛曾经问过孔夫子,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君子呢?孔子答:“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又问:“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君子吗?”他可能觉得这个标准太低了。孔子说:“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当然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孔子一上来很谦虚,说“不忧”“不惑”“不惧”这三点自己做不到。什么叫“仁者不忧”?,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什么叫“知(智)者不惑”?在区区半个世纪之前,一个人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婚姻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个大杂院里。人们的烦恼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选择性太小。但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什么叫“勇者不惧”?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孔子说这三条我做不到。子贡说“夫子自道也”,您说的不就是您自己嘛!,大家看,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我。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取悦于人。真正尊崇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而“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它是把学到的知识当成工具,当成一种技能,以之谋一份职业,为自己谋一份福利。,孔子曾经直截了当地跟他的学生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就是说,要想着提高修养,不要老惦记眼前的一点点私利。孔子从来不说做君子就要像谁谁谁那样,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为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在一条小街上,三个裁缝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想招揽最多的客人。,第一个裁缝挂出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第二个裁缝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啊,于是做了一块更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裁缝想了想,难道我还能写我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挂出去,结果这条街上的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第三个裁缝的牌子写的是什么?上面写道: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视线收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反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了呢?还不是。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前提。但仅有这个是不够的,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君子之道(2)于丹论语心得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一份担当,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离的,而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人格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了。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当自己穷极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让更多的人住上好房子。我们不会感到杜甫是在说大话,而是会为那博大的胸襟和炽烈的感情所震撼!再比如范仲淹,他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这样博大的胸怀,这样高远的志向,不难看到孔子和论语的影响。读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有一种疑问:儒家讲“天下己任”是要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吗?,其实孔夫子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相反,他所倡导的这样一种笃定、实用而温暖的人际理论是以保障每个人利益权利最大化为前提的。他让你在此基础上尽量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但孔子认为谋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能不走正路,不能一心想走捷径,一心想贪小便宜。孔夫子认为,走正路还是走捷径,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那么,君子和小人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养,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一个人他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事情,比如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我怎么样利用一下福利分房政策,每天算计着自家的衣食居住,这就是孔夫子说的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就拘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为了维护和扩大这一点点利益而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的话,那就很危险了。,君子从来是尊重道德法制的,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当这点限制成为彼此尊重社会默契的时候,却保障了自己的安全。而小人则贪图眼前的利益,喜欢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可能得手,但这里面潜藏着危机,肯定迟早要吃大亏。还是拿走路来说,一看红灯、绿灯中间闪着黄灯,赶紧跑过去吧,觉得这个事情沾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