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课件(参考).ppt_第1页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参考).ppt_第2页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参考).ppt_第3页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参考).ppt_第4页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参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万重山漫想,作者:刘征,授课:马来者,本文的知识点:,1、了解文章写了什么;2、理清思路,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3、把握主旨,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过万重山漫想,作者介绍题目解析三峡知识问题设计拓展阅读,作者简介:,本名刘国正。1926年生,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会长。他多年参与编写过中学语文教材。,本文写于己于1980年12月。有删节。,题解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过万重山”出自李白诗早发白帝城,文章写的是作者过三峡的观感,为何题目叫“过万重山漫想”?,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西起四川省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南津关,全长约204千米。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瞿塘峡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巫峡为长江三峡第二峡。峡长45公里,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丽,像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廊。,三峡第二峡,巫峡,巫峡,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巫峡第三峡,西陵峡,西陵峡,滩多水急,题解2:,1、本文题目的结构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漫想。,即随意地、不受拘束地畅想。,思考,2、文章的景物描写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听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先后想到哪些“第一个”?2、这些“第一个”有什么共同点?3、作者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那些困难?4、找出体现作者展开“漫想”思路的语句。,1、词藻:辞藻,诗文中蓄意加工的华丽辞语。2、连绵: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连为一体。3、耸峙:高耸矗立。4、啃噬knsh:啃。马蜂啃啮花叶。比喻折磨。这巨大的悲痛在啃啮着她的心。5、端倪:事情的头绪迹象。边际。6、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指远古时代。7、混沌: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形容蒙昧无知的样子。糊涂(常用来骂人)。8、追溯: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9、无恙:无灾祸。平安;没有疾病。10、摧山坼地:形容山倒塌、崩裂。11、转瞬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词语积累:,夔门(ku)耸峙(zh)欹侧(q)无恙(yng)篙工(ga)抟(tun)坼(ch)燧(su)翎(lng)端倪(n)啃噬(sh)追溯(s),本文的线索:一是紧紧扣住一个“过”字,写了游三峡的全过程;二是紧扣“漫想”二字,不断拓展时空内涵。,文章的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交代行文的原因:“第一次”面对神奇而险峻的奇景,“漫想”由此开端。,第二部分:513展开种种“漫想”:想像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当年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而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第一个”。,第三部分:1516设想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精神的崇敬,结束“漫想”,回应开头。,“三峡”的含义:,特点:充满艰难险阻、重重困难。象征等待人们去征服、去开拓的未知的领域。,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是什么时间,用什么工具,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克服了什么困难?,往直前,大无畏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时间:,春秋战国之前或更早;,工具:,独木船;,困难:,高崖、险峡、暗礁、飞瀑;,精神:,作者先后想到哪些“第一个”?,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问题1,这些“第一个”有什么共同点?,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有探索精神。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意志坚定。有开拓精神。,问题2,作者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那些困难?,1、物质的简陋,问题3,原始的独木船,2、精神上的压力,舆论:嘲笑、反对、劝阻,3、路途的艰险,4、认识的局限,找出体现作者展开“漫想”思路的语句:,“船出了夔门,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里,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问题4,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来去。,“漫想”开始,展开,问题5:本文“漫想”的思路:,“漫”而有序现实和想象结合现实远古未来现实,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作者由夔门为起点过“万重山”历奇险观奇景忆“第一”溯远古想现实抒喜悦。讴歌了人类知难而进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并期望新时代的人能创造更辉煌的业绩。,问题6,总结(主旨):,作者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写作特点:,1、使用多种修辞格(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手法)。2、想象丰富,行文流畅。3、“形散而神不散”。,附:板书设计过万重山漫想刘征现实:第一次面对奇景神奇、险峻物质方面:独木船旁观的舆论方面:嘲笑的想像: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反对的知识方面:认识局限追溯:远古许许多多的“第一个”设想未来,结束“漫想”,回到现实,拓展阅读,夔州歌十绝句(一)杜甫中东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上三峡李白,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古歌谣:,滟澦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澦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澦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澦:原是对准峡口的一堆黑色巨礁,现已炸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神女峰,陈毅冬夜杂咏三峡,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下水知天险,上水反潮流。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刘白羽长江三日:,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中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过万重山漫想课后小测:,1、文章中的“万重山”指的是。2、作者的“漫想”都扣住了“”而想,他先后想到了许许多多的“”,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充分体现出散文“”的特点。3、从行文内容可看出作者对精神的讴歌和期盼。,长江三峡,第一个,第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知难而进的首创,我们可以漫想1第一个造宋朝高大的木船的人,我们可以漫想2第一个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