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入门(1)_第1页
中西哲学入门(1)_第2页
中西哲学入门(1)_第3页
中西哲学入门(1)_第4页
中西哲学入门(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中国哲学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脉络,胡骄平主讲北理工珠海学院nethu,前言,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2、哲学的分类?,古希腊哲学家通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最初的三类问题: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3、哲学的价值?哲学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哲学是对世界的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哲学还是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的一种定位的工具。哲学不等于面包,但是哲学相当于吃面包时涂的蜂蜜。,哲学的任务是更好地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古代哲学的起源与发展,1、五行、八卦、阴阳之哲学体系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西周初年尚书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关于占卜/预测的科学理论;现代易经热。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包含着最朴素的哲学思想。,(1)五行:金、木、土、水、火。(本质论)“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古人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西周史伯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克)”学说相生:水木火土金水相克:金木土水火金“五行生克”表示物质基本形态的变化及变化方式,即相生(促进)与相克(抑制)。这是一对矛盾,矛盾任何一方又可分为两方面,于是有:“我生”、“生我”、“我克”和“克我”四种变化。,五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生阴阳,由陰陽二氣產生五行,由於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產生了萬物。,注意区别,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本质论思路)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现象论思路),先秦五行說,五行,作為一個概念,最早見於尚書洪範。據書序云,洪範是殷末周初箕子回答周武子問天道的話:,先秦五行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援曰稼穑。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穑作甘。”,這段話有三層意思:,一是五行的組成:水、火、木、金、土。關於五行的排列,唐人孔穎達認為這是由微漸著的序列,疏曰:“五行之體,水最微為一,火漸著為二,木形實為三,金體固為四,土質大為五。”,二是五行的屬性水性潤濕向下,火性成炎向上,木性能曲能直,金性從事變革,土性宜種莊稼。,三是五行的功用產生五味:水生鹹,火生苦,木生酸,金生辛,土生甘。,西周末期五行说,西周末期的史伯提出五行雜和說:“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國語鄭語,春秋後期五行说,春秋後期的史墨提出五行相勝說,諸如“火胜金”、“水勝火”,等等。(見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左傳襄公九年),春秋戰國之際五行说,春秋戰國之際的墨子提出五行無常勝說:“五行毋常勝,說在宜。”(墨子經下),意思是說,五行相勝不一定按照水火金木土的順序進行,可依條件為轉移。例如:火多時可克金,金多時可反過來克火。,戰國時期五行说,戰國時期的齊國稷下學宮提出五行相生說,其主要點有三:一是把水、火、木、金、土五行並列改換成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序列,以表明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二是把五行(木火土金水)同四時(春夏秋冬)相搭配,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三是初步把五行與陰陽說聯繫起來。,戰國後期五行说,戰國後期的陰陽家鄒衍集先秦之大成,提出陰陽五行生勝說。五行相生,即(春)木生(夏)火,(夏)火生(季夏)土,(季夏)土生(秋)金,(秋)金生(冬)水,(冬)水生(春)木。,五行相勝,即:(夏)木勝(虞)土,(商)金勝(夏)木,(周)火勝(商)金,(秦)水勝(周)火,(漢)土勝(秦)水,鄒衍用五行相勝說解釋改朝換代,提出五德始終循環的歷史觀。(虞)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漢)土,五行生克规律:,“相克”的三种情况:,正常相克;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下病情容易严重。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五行对事物的分类,“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概括:,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以人体为例,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比如怒则伤肝;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五脏强弱和性格的关系,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无制,急躁而欠涵养。水多无制,聪颖而意志不坚,亦且好动。木多无制,刚愎自用。金多无制,精干而敏锐。土多无制,慈厚而好静。,五脏和季节的关系,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在各个季节里,对应的“脏”负担较重,而所相生的脏得到补益。比如春季易流行肝病,因为春季木生火,肝的负担重;同时由于木生火(心),所以心情容易舒畅。,五行与五指,食指属肝木,木为春,春主生,故食指象春主动。为什么叫“食指”呢?自古至今尚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我认为,食物以五谷为主,五谷属木,所以把代表木的手指叫食指。(金和火都不能食,水是饮用的,古人把饮、食分开讲,饮者是水,食者是木。),中指主心火,火为夏,夏主长,夏日最长故中指最长。无名指属肺金,金为秋,秋主收,春秋日相等,故食指与无名指等长。小指属肾水,水为冬,冬主藏,冬日最短故小指最短。大拇指属土,土为四季,土为大地,为坤卦,坤为母,所以叫拇指。,(2)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现象论),注意区别,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本质论思路)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现象论思路),八卦缘起,易经之八卦传说为上古太昊伏羲氏所作,伏羲氏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万物,以阴阳符号绘制成八卦。系辞曰:“易也者,象也”,易是日月二字合成的象形字,义为天地,系阐释天地自然现象及其内在法则的学问。,三字经说:“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就是说,在我国古代,易经有三部。,连山易为炎帝所创,传说炎帝将八卦首次演绎为六十四卦,炎帝又号连山氏,以象征山的艮(音gn)卦为首卦,取义为“山之出云,连绵不绝”,故称连山易。,归藏易为黄帝所作,以坤卦为首卦,取义“地载万物”,黄帝又号归藏氏,故称归藏易。,周易为周文王所作。文王时封周地,仁德待人,倍受各诸侯推崇。后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被纣王囚禁于羑(yu)里(今河南汤阴县北)。文王在囚禁狱中演绎六十四卦,并给每卦作了卦辞,以震卦为首卦,取万物周而复始之义,故称周易。,南怀瑾先生认为,,“易”有四义:一为“不易”,指不变,不生不死,无始无终,即宇宙的本源。佛教认为是“本体”或叫“证得菩提”,即“成佛”;道教认为是“道”,是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基督教认为是“上帝”,宇宙乃至世间一切都由上帝主宰;易经认为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南怀瑾先生认为,,二为“变易”,即宇宙万物都在变化,有生有死,有始有终,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三为“交易”,即在变易中有交变,交叉的,相互感应的变化,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变化,又叫“交变感应”。,南怀瑾先生认为,,四是“简易”,简易即显而易见,一切复杂的变化都是由简单明了的原因开始的。如天地的变化从人们日常所见的日月光明开始。变易、交易、简易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不易”。以易为万物解义析象,通天地人之理,预凶吉祸福,是为易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文王八卦)以时间为参照系,后天八卦,是从四时推移、万物化生中得出的规律,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期360天,八卦各主45天,其转换点就在四正四隅的节点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震、巽、离、坤、兑、乾、坎、艮。每卦三爻,三而八之,对应一年廿四节气。,东,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及涵义,震,位在东方,东方属木,木则旺于春。巽,为风为木,位在东南方,万物齐于春夏之交。离,为日为火,位在南方,南方属火,火则旺于夏,草木畅茂。坤,为地,为柔,为阴土,坤自土出,南之火生土,位在西南方,言夏末秋初,草木归根,致养于大地。,东,兑,为说,为悦,人悦秋实收获,西方属金,金则旺于秋乾,其性刚健,于物为金,秋末冬初,阳气薄而阴气升,阴阳相薄相战于乾方,是在草木开始损折之时。坎,为水为月,金生水,北方属水,子月万物已归,草木退藏,休息慰劳于子之中,故曰坎。艮,为止,为终,次于坎,一年四时循环至冬春之交,万物已终,因而称坎。,东,朱熹: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3)阴阳。(规律论),阴阳,用以表示事物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是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物质现象。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战国末期,以邹衍为首的阴阳五行家,把阴阳和五行观念揉到一起,倡导阴阳五行说,认为物质世界是由阴阳二气构成,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阴阳五行家是科学和巫术相混杂的学派。,太極,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裡意指太極是世界本原。,太極,那麼太極是指什麼呢?東漢鄭玄說:太極是“淳和未分之氣也”。唐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太極,摡言之,太極指陰陽未分的氣。北宋張載進一步發揮:一物兩體者,氣也。兩體者,虛實也,動靜也,聚散也,其究一而已。有兩則有一,是太極也。橫渠易說說卦,太極,張載點出,太極是由虛實、動靜、聚散等對立(兩)構成的統一體(一)。正因为如此,太極才能演化成萬物。,太極,北宋王安石說:太極有體有用。體者,元氣之不動;用者,沖氣運行於天地之者。道德經注,太極,王安石指出,太極與萬物的關係是體與用,太極既存在於現實世界之先之初,又存在現實世界之中。,陰陽(周初),陰陽概念最早出自周初的詩經大雅公劉:“罵公劉,既溥既長,既景(影)迓(y,迎接)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這裏的陰陽指山岡的北面和南面,即山北為陰,山南為陽。,陰陽(周末),到了周末,陰陽概念與氣概結合,產生了陰氣、陽氣概念。伯陽父用陰陽之氣失去平衡來解釋地震的發生。,陰陽,國語周語上曰:“幽正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陰陽(东周),到了春秋戰國,陰陽概念的哲學含義越來越明顯而豐富。范蠡提出陰陽轉化說。他認為,“天道”就是“贏縮轉化”,就是“陽至而陰,陰至而陽;日困而還,月盈而匡”。(國語越語下),陰陽,老子提出陰陽沖和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四十二章)。意思是說,萬事萬物都是陰氣和陽氣的對立統一。,陰陽,易傳集陰陽論之大成,提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意思是說,一陰一陽對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推移、相互轉化,簡而言之,陰陽的對立統一。就是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陰陽,陰陽之道有三個要點,其核心是陰陽交變:陰陽對立陰陽交感陰陽相推,陰陽,(一)陰陽對立(1)分陰分陽天道、地道和人道都是分陰分陽而相對立的。,陰陽,即是說,任何一類事物,任何一個事物,都包含陰陽兩種相互對立的屬性。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男人為陽,女人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天為陽,地為陰等,陰陽,(2)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分陰分陽,不是絕對地分開,而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除乾卦純陽和坤卦純陰外,陽卦中有陰爻,陰卦中也有陽爻,而且往往是“陽卦多陰,陰卦多陽”。(系辭上傳)。,陰陽,(3)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即陰陽對立不是絕對的,而具有同一性。,陰陽,例如:睽卦卦體是下兌上離,兌為少女,離為中女,好比二女同居,不能結成夫妻而相互乖離,但也有其同居的理由,即出於某種需要而同居,推而廣之到萬物,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即矛盾雙方具有同一性。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陰陽,(二)陰陽交感。即是陰陽相互作用。以否卦和泰卦為例。,陰陽,否卦卦體是下坤上乾,乾為天,坤為地,由於陽氣的自然習性上騰,陰氣的自然習性下降,乾陽氣與坤陰氣只是分離對立而和不交感作用,結果萬物得不到陽光雨露而死氣沉沉。,陰陽,聯繫到人事,好似高高在上的君臣不與地位卑下的百姓對話溝通,結果造成關係極其緊張。正如否卦彖傳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陰陽,相反,泰卦卦體是下乾上坤,乾天本居上,今“來”居下,而要返於上;坤地本居下,今“往”居於上,而要返於下,於是天地之間發生交感作用而滋生萬物。,陰陽,聯繫到人事,好似君民相互對話溝通,關係融洽,長治久安。正如泰卦彖傳曰:“泰,小住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陰陽,(三)陰陽相推(即陰陽轉化)。陰陽對立和交感的結果,必然是陰陽相推。,陰陽,系辭下傳說:“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伸)也,屈信(伸)相感而利生焉。”,“阴阳”推而广之:,阴阳象征的范围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可以分别喻示自然和人类社会一切对立的物象,如天地、男女、上下、君臣、夫妻、胜负、明暗、昼夜、正负数、阳电阴电等等。阴阳大到宇宙小到基因无不贯通。阴阳是我国古老哲学的基础,它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它是质之本,道之源,性之根,也是易经的重要概念。,一、阴阳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万不可把阴阳看作两个相互独立的事物,阴阳是相互对立的处在统一体中,互为体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没有无阴之阳,也没有无阳之阴。如,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男性体内有雌性荷尔蒙,女性体内有雄性荷尔蒙,因此,男女结合可以生男生女,而且,女儿总偏象父亲,儿子总偏象母亲。如果男女都是纯阳纯阴,人类就不会繁衍生息。再如树,向南的方向一面为阳,它的相对的北方一面则为阴。以此类推。,二、阴阳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阴长阳衰,阴极阳至;或阳长阴衰,阳极阴至。每一转化过程表现为一事物从生长到衰亡的周期。如生物类,生为阳,死为阴,生命孕育形成,不断向上生长,为阳长阴消过程,达到生命鼎盛时期,为阳极,以此为临界点,不断向下衰退,为阴长阳消过程,直至衰亡,为阴极。阴极阳至,阳极阴至,以致万物生生不息。再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午夜后,阴消阳长,正午,阳极,随着太阳西下,阴长阳消,至午夜,阴极。阴阳在转化中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不仅是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过程,而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三、阳主刚健,阴主柔顺,阳主上升,阴主下降,阳主动,阴主静,阳主明,阴主暗。如,天为阳,为乾,天行健,恒常不息,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风起云涌,时而电闪雷鸣,播散阳光雨露,滋润万物。表现为阳刚、在上、动、明;地为阴,为坤,大地柔顺,静谧安详,承载万物,默默无声。表现为柔顺、在下、静、暗(没有太阳大地一片黑暗)。,四、阳为奇,阴为偶。阴阳符号为伏羲所创,在原始社会,人与鸟兽同生,整个社会处于纯自然状态。人们出行狩猎总是询问伏羲天气方位凶吉,问的人越来越多,无暇回答,于是伏羲就创造了阴阳代表阴晴凶吉的符号刻在树上,人们一看便知,这就是伏羲的“一画开天地”的伟大壮举。伏羲为何画出这样的符号,有学者认为,原始社会,人们没有文化,没有衣着,没有房屋,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相互赤身裸体的人,伏羲从男女的生殖器受到启发,上观天象,下观地理,中考万物,以男女的生殖器形象创造了阴阳符号以通万物。凡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如人的手,拇指为阳,余四指为阴,头为阳,两脚为阴。阳不可分开,阴可以分开,如,天为阳,天无法分开,地为阴,地有疆域界线。所有雄性不能孕育,而只有雌性才能孕育繁衍。,五、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阴阳相遇相应则通,则吉,阳阳、阴阴相遇则堵,则凶。,六、阴阳必须相对协调平衡。事物体必须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阴阳失衡,事物体就会加速向偏重的一方发展转化。通常情况下,事物体内部是保持阴阳相对平衡的,但如果事物体阴阳平衡机制遭到破坏或在某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会形成阴阳失衡。如果生命体性别的阴阳机制失调,男性体内雌性荷尔蒙过旺,男性就会表现女性化特征,甚至有强烈的变性欲望,反之亦然。如果生命体五脏六腑阴阳失衡,生命体就会出现病患。阴阳平衡是相对的,是相对事物体在某一时空而言的,阴阳的不平衡性是绝对的。,七、阴阳是可以认知并可以用于化利化害的。黄帝内经就是根据阴阳原理所著的调节人体阴阳的医学著作,阴阳是中医的基础立论,黄帝可谓中医鼻祖。黄帝、姜尚、张良、孙子、诸葛亮等都曾将阴阳原理运用于战争,对敌化害,对我化利。对阴阳的调节利用是对具体事物而言的,它的作用是相对的,是有限的,任何事物体生命都有它的周期,阴阳的调节运用只能延缓或加速事物体生命的周期,但不能改变事物体生命的周期。,陰陽五行八卦之體系,經過漢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易醫相通的黃帝內經、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以及漢易等歷代易學著作的整理和發揮,陰陽五行八卦體系才得以系統化、完整化。,陰陽五行八卦體系,有如下五個特點:1.八卦與五行配套:乾為金,坤為土,坎為水,離為火,震為木,巽為木,艮為土,兌為金。,陰陽五行八卦體系,2.八卦與五行都分陰陽,遵循陰陽之道。如:甲乙同屬木,甲為陽木(硬),乙為陰木(軟);丙丁同屬火,丙為陽火(烈),丁為陰火(柔);,陰陽五行八卦體系,戊己同屬土,戊為陽土(向陽高燥),己為陰土(背陽低濕);庚辛同屬金,庚為陽金(硬),辛為陰金(軟);壬癸同屬水,壬為陽水(多),癸為陰水(少)。,陰陽五行八卦體系,3.五行生克乘侮。五行的特性如下,木為生發,條達;火為炎熱,向上;土為長養,化育;金為清靜,收敛;水為濕冷,向下。,陰陽五行八卦體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屬於正常現象,因為沒有相生,就沒有事物的生長變化;沒有相克,就不能維持生物在變化發展過程中的相對平衡和協調。,陰陽五行八卦體系,五行的相乘相侮,屬於反常現象,所謂相乘,指相克得太過(“乘”有乘虛而人之意)。例如:火氣偏亢,而水不能對火加以正常克制時,太過的火便去乘金,使金更虛,這叫“火乘金”。,陰陽五行八卦體系,所謂相侮,指逆克。例如:順克是火克金,火氣不足,或金氣偏亢,金就反過來克火,這叫“金侮火”。,陰陽五行八卦體系,4.五行與八卦納天干地支干支紀年月日時。早在先秦時期,就用干支紀日、紀時、紀月,到了東漢又用干支紀年。,陰陽五行八卦體系,具體做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奇對奇,偶對偶依次組合為六十甲子,作為年和日是六十周而復始,作為月和時辰是十二周而復始。,陰陽五行八卦體系,5.五行與六神搭配,即與恒星四象二十八宿掛鈎木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水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金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火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土中方勾陳:星官名,屬紫微垣共六星,陰陽五行八卦體系,古人為了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選擇黃道(太陽周年運動軌道)和天赤道(地球赤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恒星)作為參照系,陰陽五行八卦體系,,並把東西南北四方的七宿聯繫起來想像成四種動物蒼龍、白虎、朱雀、龜蛇,稱做四象。以東方蒼龍為例,從角宿到箕宿看成一條龍,角象龍角,氐、房象龍身,尾象龍尾。,陰陽五行八卦體系,五行說與占星術相聯繫,六神在八卦預測中有不同的作用:甲乙為蒼龍,主吉;丙丁為朱雀,主口舌、火災;,陰陽五行八卦體系,戊為勾陳,主田土牢役;己為螣蛇,主虛驚怪異;庚辛為白虎,主血光主凶;壬癸為玄武,主盜賊或暗昧之事。,2、百家争鸣与“儒”、“道”之哲学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异常活跃,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如孔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尚子等,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它们既相互争论,又相互吸收,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成为我国民族精神文化的基因,最终由儒家和道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资源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以及后来的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3、三教交融形成宋明理学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三教交融,形成宋明理学。儒学教化百姓;道学修身养生,理学规范天下;佛学安抚民心。,二、原始儒家,原始儒家是指儒家学派创始时的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经典有诗、书、礼、乐、易、春秋,据说都是孔子校订过的教学用书,他们自己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大学、中庸。儒家的哲学不是从认识论、反映论的角度去探索哲学,而是从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角度去探讨哲学的真谛。儒家哲学侧重人生哲学,研究处世之道。,上个世纪20年代,梁启超说:“儒家学说,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但如果把儒家学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抽出,中国传统文化就所剩无几了。”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儒学。事实也是如此!,唐开元27年玄宗李隆基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宋朝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元朝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封孔子为至圣先师;蒋介石常说:千秋仁义之师,万世人伦之表,1、孔子生平与国民行为方式,(1)生平研究资料来源:先秦诸子的著述;司马迁的孔子世家公元前551年夏历(农历、阴历)8月27日出生(国民党定教师节)。(9月28日美国教师节)“吾少也贱,故多能贱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2)国民行为方式孝、学、教、仕“学”而优则“仕”;“仕”不成则退而从“教”。凡事“孝”为先!,2、孔子的“礼”与国民性格取向,(1)“礼”与“复礼”“礼”从何来(周礼):周朝初年确立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等级关系,血亲关系,原始的民主性。为何讲“礼”(周礼受到冲击):政治上,不顾理法犯上作乱;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告吹;思想上冲击更大,宗教世界观失灵,君臣观念变化,人才标准变化;如何讲“礼”(克己复礼):政治上正名;经济上节财;思想上信而好古,述而不作。(2)国民性格取向正名,正式任命,名正则言顺;任命前秘而不宣,任命后大张旗鼓。节财,等级消费,开源节流。信古,服从领导,服从既定价值取向。,3、“仁”:基本原理与具体内容,(1)仁的基本原理:是关于血亲关系的理论;悌(t)、孝。是关于心理平衡的论述;外在强制内在需求。是关于人道主义精神的论述,有等级的博爱是关于个体人格完善的理论,是最完美的道德品质。,“仁”贯穿于儒家文化中,成为联络各个范畴的媒介,同时又是各个范畴和言行的总纲。,(2)仁的具体内容,第一,孝悌为仁之本“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子笃(d,忠实)于亲,则民兴于仁。第二,忠恕为仁之道“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忠”。(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恕”。(论语.颜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论语.里仁)第三,“恭、宽、信、敏、惠”实现仁的五种品德。即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第四,以德服人的王道思想。人皆有“仁、义、礼、智”。天人合一。君子行仁政。第五,荀子提出“隆礼重法”。“礼义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也。”(荀子.王制)第六,从容进退的文化心态。“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以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第七,其他“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化性起伪”的教育思想;“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4、仁:特征与国民性格构成,(1)中庸性:以中庸为尺度的实用理性迷信与反迷信;禁欲与纵欲;利人与利己;重名节、轻利欲“执两用中”的最高境界中庸,不是“恶”与“善”的折中,而是“不善(不善并非恶)”与“过善”之中“适当善”。深深影响着国民性:酌情办理,姓氏笔画为序,很难说,都可以,,4、仁:特征与国民性格构成,(2)多解性:各种学术思想的集合体A.政治、伦理理论(仁礼结合,要求个体具备五德儒尚五德,仁、义、礼、智、信;将帅五德:柔、刚、仁、信、勇。四维礼、义、廉、耻,始于春秋时代,形成忠恕的人我关系)B.教育思想对象:有教无类方针: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美学思想本质:中庸,和谐审美标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D.管理思想,儒家资本主义E.心理学思想F.其他,如经济学思想等,(3)仁:构成国人文化心理结构国民性核心内涵,即“仁”,体现在:以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的标准是判定社会行为的最终心理依据社会互动中的“交互主义”心理原则。“和”的达成,依赖于双方符合“礼”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外在、明确的行为规范,而是基于伦理道德的心理体认。基于羞耻文化心理的控制机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的人性假设基础上。,5、“仁”与中国文化的优缺点优点强调社会整体本位爱国精神;强调人际和谐仁爱原则;强调个人道德责任人伦关系;强调个体修养性格定位;强调知行统一行为方法;强调精神价值人生追求;,缺点不利于公平竞争的“血亲观念”;有等级辈分之分的博爱情怀;急功近利的实用精神模棱两可的“中庸”方法,二、原始儒家,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其基本要义有四:“仁者,人也”,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仁者,爱人”,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都有恻隐之心,能对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产生共鸣。诗曰:“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反映了中国人善待世间万物的心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自己所不喜欢的,决不强加于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儒家的理想就是把仁爱的精神从亲人推及所有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儒家的“爱人”,也不仅仅是血缘关系范围内的“爱人”。“杀身成仁”。作为君子,作为仁者,要把“仁”作为做人的最高标准,甚至为“仁”,不惜一切代价,“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何谓仁者:孝悌爱人,如何爱人:忠、恕,仁者境界:杀身成仁,二、原始儒家:孔、孟、思之比较,儒家倡导的“仁”是合乎“礼”的,或者说,仁的目的,就是要恢复周礼。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切都要合于“礼”的规范的要求。孔子的“礼”被孟子发展为“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保护人民,行施仁政和王道。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二、原始儒家:孔、孟、思之比较,儒家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庸”,他们把中庸思想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根本的哲学原则,根本的治国方略。中庸说:中庸是“执其两端用其中”。经济上,中庸就是“不患贫而患不均”,实际上是平均主义。修身立德上,中庸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理想寓于现实的精神,要求“执中”。我们不必讲权势,去做异端的人(人上人和最底等人)。也不必做出惊天地的事情,只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尽心尽力,就实现了我们的生活目标。,儒家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三、原始道家,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和庄子两本书是道家思想的经典,其中老子五千言为老子的专著。庄子一书,内篇是庄子所作,而外篇和杂篇出于其门徒之手。地位:老、庄(约前600-前500)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同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和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老庄哲学是自成一套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核心: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1、认识论:,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这说明“道”是一个神秘的、实有的存在体。老子认为道是宇宙间永远存在的、绝对的;是永远运动的或变化着的事物;“道”不同于时空中的具体事物,它是无限广大的,不能用具体名词来限定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都是变化的,万物有共同性,即“道”。老庄所说的“道”作用于人生,叫做“德”。强调修身养德、养生。,2、人生论:,老庄主张自然无为。“自然”是不加强制力量而顺其自然的心态。“无为”即“好静”,“无事”,“无欲”。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特意、不刻意去做某些事。“无为而无不为”,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二者的关系是:“无为”是一种处理事情顺其自然的态度,“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认为人若执着于外在的名利,就没有自由了。人们追求欲望满足,往往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主张为人应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的超脱、解放。怎样解脱呢:老子认为应“致虚极,守静笃”。即虚怀若谷,持重守静,最终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庄子则认为应“无待,无己”的逍遥之举,即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使精神活动处于无牵无挂的逍遥境界中。而要达到这一境界的内心功夫是:“心斋”(养心气,层次高于身斋(吃素);“坐忘”(消除贪欲,使心灵自由舒展),“守宗”(即处于无所待的境界而不受外界的影响)。,简评魏晋至今,研究、注释、阐述老子、庄子的人从未中断,老庄的思想和人生态度,对后世人影响极大。老子和庄子里充满了许多深沉的睿智的语言。在五千字的老子中,列举了成双成对的矛盾概念达六七十个,且用韵工整。庄子则善于用寓言故事讲清哲理。尼采:“老子和庄子象永不枯竭的山泉井,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儒家和道家处世态度比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了,深有感触地教诲弟子:“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孔子意思是说,水自身的清或浊,决定了它或享“濯缨”之荣,或遭“濯足”之辱。水的命运是由它自身的内因决定的。孟子进而阐发:“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意思是说,人的荣辱,都是由其自身的内因决定的。孔、孟强调人们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儒家和道家处世态度比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道家的解释则是:“沧浪之水清的话,我用它来洗帽带,沧浪之水浊的话,我就用它来洗脚;不管是好是坏,我都拿来为我所用。”道家强调的是,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改变环境,关键是如何考虑适应环境。,四、中国佛教哲学,1、中国佛教的性质:中国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它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儒家及玄学的哲理,充满了人生哲学的色彩,因而也是一种哲学。佛教各派在探讨人的精神现象方面,在认识世界方面都有独特的思维模式,这就铸定了中国佛教有着很浓的哲学色彩。2、中国佛教的特征:四大皆空,精神不灭,人人皆可成佛,不以暴力抗恶,佛学流派众多。“四大”,即“实有”,佛家认为,实有是幻象,是虚空,而精神,才是永恒不灭的。人皆可以成佛,人性善,因而无须暴力抗恶,只须行“教化”即可!,四、中国佛教哲学,3、中国佛教的情怀:佛家的诸佛平等及普渡众生的思想,体现了佛家的美好愿望和社会责任感;佛教的戒律也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