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公开课PPT课件_第1页
山居秋暝公开课PPT课件_第2页
山居秋暝公开课PPT课件_第3页
山居秋暝公开课PPT课件_第4页
山居秋暝公开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居秋暝,-,2,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推敲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2、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3,解剖本诗形式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三类,近体诗又有“律诗”、“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4、凡双数句都必须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这一点对中学生不作要求)。,首联,颔联对仗,颈联对仗,尾联,-,4,走近王维诗佛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5,欣赏书法,山居秋暝唐王维,-,6,诵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朗读,-,7,初步感知: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8,抓住意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时间、地点、天气(背景),景物:月、松、泉、石(主体),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诗人愿望(抒情),-,9,发挥想象,再创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10,发挥想象,再创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11,“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返回,发挥想象,再创意境,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12,“莲动下渔舟”,返回,发挥想象,再创意境,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13,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莲动下渔舟,返回,“竹喧归浣女”。,-,14,景:,人:,山雨,月松,泉石,竹莲,浣女,渔人,归隐,清新宁静,平和安乐,小结,主题:表现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返回,-,15,深入探究欣赏品味,问题: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16,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心境:空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上,“空山”的理解,深入探究欣赏品味,-,1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上,深入探究欣赏品味,-,18,深入探究欣赏品味,3、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又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19,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清新、宁静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20,4、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倒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王维,-,21,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22,王维的这首诗有何艺术特点?,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王维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清新、明丽、蕴蓄,饶有情致,富有生气。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予以刻画,构成优美的意境。同时,作者又善于赋予静态的画面以动态和音响,把画面、声响、动作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使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23,小结:(叙述)首:空山(地)晚秋(时)新雨(环境)颔:山居之景明月松林清泉碧石(轻快)颈:山居之人浣女渔人(肯定)尾:王孙自可留(主旨句),-,24,1.对课文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是傍晚的意思。B首句中“空山”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欣赏练习,c,-,25,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欣赏练习,d,-,26,联系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3年全国高考)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