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1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2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3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4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的考查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的综合考查,命题者在设计题目时,往往注重考查以下因素:一是理解句子的关键常用实词,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为主;二是句中往往有词类活用现象;三是存在文言特殊句式;四是具有鲜明的语气特点;五是有时句子还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一、保留法例证六(2008广东高考)翻译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1)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译文_(2)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译文:_,解析:句子中的“陶侃”“(周)访”“(陶)瞻”等为人名,“主簿”为官吏名称,这些都是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不必变动。“人”“有”“不”“自”“一”等都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时也保留下来即可。,答案:(1)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推荐(他)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周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2)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不自我颂扬。您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周访字士达,先人是汝南安城人。汉朝末年避乱到了江南,至周访已四代。吴地平定,于是在庐江寻阳安家。周访年少时深沉有毅力,谦虚礼让,处事果断,周济穷人,家中没有剩余的财钱。担任县功曹,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推荐(他)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周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周访被举为孝廉,授予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就任。周访到襄阳后,大兴农业,训练士卒,勤于纳言。王敦担心,但惮于他的势力强大,不敢有异心。周访威显四方,远近心悦诚服,智勇过人,是中兴名将。(周访)生性谦虚,未曾谈论自己的功劳。有人问周访:“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不自我颂扬。您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效命,我又有何功劳呢?”士人因此推重他。,二、加字法例证七(2008山东高考)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译文:_(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译文:_,解析:“兄”“弟”“况”“斧”“自”等词,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是单音节词,只能译为双音节词。在单音节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变成“兄长”“弟弟”“况且”“斧子”“自己”,对译下来。,答案:(1)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2)“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哥哥看见他,大吃一惊。问:“你要干什么?”张诚说:“我帮你砍柴。”哥哥又问:“谁让你来的?”他说:“我自己来的。”哥哥说:“不要说你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我还是不能让你做。”于是急促地催赶张诚回家。张诚不听,用手脚并用折断树枝帮助哥哥。他边做边说:“明天我要带把斧子来。”哥哥上前阻止他,发现他手指已被划破了,鞋子也被扎穿。于是伤心地说:“你不赶快回去,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张诚这才回家。哥哥送他到半路,才返回山上继续打柴。砍柴回家后,他又跑到私塾嘱咐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老师应该严加管教(不要让他出门),因为山中老虎豺狼很凶恶。”,老师说:“不知道他中午前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责问过他了。”张讷回来后对张诚说:“不听我的话,被老师责罚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的事。”第二天,张诚又带着斧头上山去打柴。哥哥惊讶地说:“我本来就对你说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默不作声,只是急急忙忙砍柴,汗水流到脸上也不稍微休息。估计将砍满一担柴时,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下山了。老师又要责打他,他就把实情告诉老师。老师赞叹他善良,便不再禁止他帮哥哥打柴。哥哥多次阻止他,他始终不听。,一天,张诚和几个人在山中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众人都吓得趴在地上,老虎最终把张诚给叼走了。老虎嘴里叼着个人,跑起来来自然要比平常慢,被张讷追上了。张讷用斧头尽力砍去,砍中了老虎的后腿。老虎感到疼痛狂奔而去,张讷不能追赶上,哭着回来了。众人安慰他,他哭得越发悲伤,说:“我的弟弟,不同于一般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大家赶紧抢救他,斧子已在脖子上砍进一寸左右的刀口,鲜血像泉水般涌出,眼看着就死。众人惊骇,撕下他的衣服包扎伤口,一起扶他回了家。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害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张讷呻吟着说:“母亲您不必烦恼。弟弟死了,我一定不会活下去的。”他躺在床上,疼痛难忍,夜里也睡不着,只是日夜靠着墙哭泣。他父亲担心他也会死,经常到他的床前略微喂点东西给他吃,牛氏就又骂个不停。张讷就不吃饭,三天就病死了。,三、替换法例证八(2008江苏高考)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译文:_(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译文:_(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译文:_,解析:以上句子中的“及、见、亲、信、比、敕、悖、潜、就、并”等都是重点字词,应该替换成现代汉语。(1)句中“及”译为“等到”,“见”译为“被”,“亲”译为“接近”,“信”译为“信任”。(2)句中“比”译为“近来”,“敕”译为“命令、告诫”,“悖”译为“违背、背离”。(3)句中“潜”译为“暗地里,秘密地”,“就”译为“靠近、接近”,“并”译为“合并”。,答案:(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建武二年,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吴汉把苏茂围困在广乐,周建招集十多万人去广乐援救苏茂。吴汉率领轻装的骑兵冲上去,与敌人作战,结果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从马上摔落下来,伤了膝盖,正撤回营帐。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主帅却因伤而卧,这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啊。”吴汉于是情绪振作起来,裹好伤口爬起来,叫人杀牛犒劳士兵,并下令军中说:“今天是封侯之时,大家好好努力啊!”于是士兵们激奋起来,气势倍增。第二天,大家一齐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当时鬲县有五个大的家族一起驱逐他们的地方长官,占据县城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取鬲县县城,吴汉不准许,说:“导致鬲县人造反的原因,都是那个地方长官有罪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吴汉于是送上檄书上报郡里,让他们逮捕那个地方长官,并派人把这情况告诉鬲县城中的人们。那五个大的家族非常高兴,立即一起归顺投降。第二年,敌人带着五万多人夜里进攻吴汉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一片混乱,而吴汉仍然卧着不动,不久士兵们就安定下来。就在当夜,吴汉派遣精干的士兵冲出营帐,突然攻击敌人,大败敌人的军队。,建武十二年春,吴汉进军进攻广都,攻下了它。接着,吴汉派轻装的骑兵去烧成都市桥。皇帝告戒吴汉说:“你只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进攻,不要与他们交兵作战。如果敌人不敢来犯,你就转移营地,逼近敌人,等待他们力气衰弱,才可以攻打他们啊。”吴汉趁着胜利,进逼成都,依凭江的北岸为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的南岸。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责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呢!与刘尚的营帐隔开来,如有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联系了。”诏书还没有到达,这时谢丰、袁吉带着十多万军队进攻吴汉,他们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攻刘尚,使他不能援救吴汉。吴汉与敌人大战一天,军队失败,逃入营垒。吴汉于是召集诸位将领激励他们说:“我想要把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败的机会,就在此一举了。”,于是树起许多旗帜,使烟火不熄,叫士兵在夜里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前进。他带着士兵与刘尚合并了兵力,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全部的士兵迎战敌人,于是大败敌人。吴汉随从皇帝征讨时,诸位将领看到作战阵势不利,有的很惶恐,失去他们的常态;吴汉神情自若,就将修理武器,激励官兵,使他们振作起来。吴汉曾经出征,他的妻子和儿女在后方购买田产。吴汉回家后,责备他们说:“军队在外,官兵供给不充足,你们为什么购买很多田宅呢!”到了吴汉死去,皇帝赐给他谥号“忠侯”。,四、拆分法例证九(2007江苏高考)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节选自三十国春秋),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译文:_,解析:句中的“设备”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而在此句中则是两个单音节词,翻译时需拆分开。“设备”是设置防备之意。,答案: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伪造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示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就瓦解了,部下坚闭城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五、增补法例证十(2008江西高考)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子皮:名罕虎,郑国的上卿。尹何:子皮的小臣。少:年轻。愿:老实。操刀:拿刀。栋:大梁。榱(cu):屋椽。侨:子产自称其名,子产即公孙侨。厌(y):同“压”。美锦:美丽的丝织物。庇:寄托,依赖。,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译文:_,解析:该句的翻译主要是省略句式。“不吾叛也”句中省略了主语“他”,翻译时要补出来。“使夫往而学焉”句中省略了“学”的宾语“为政之道”,翻译时要补出来。“夫亦愈知治矣”句中“治”的宾语“之”也在行文中省略了,翻译时要补出来。,答案: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尹何)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子皮想让尹何治理封邑。子产说:“年轻,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子皮说:“尹何谨慎老实,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再学习,他也就更懂得治理政事了。”子产说:“不行。人们爱一个人,总是希望对他有利。现在您爱一个人却把政事交给他,如同还不懂得拿刀却要他去割东西,那样造成的伤害实在很多。您喜爱一个人,不过是使他受到伤害罢了,那还会有谁敢来求得您的喜爱呢?您对于郑国,就如同栋梁。栋梁若是折断了,屋椽就会坍塌,我也将会被压在下面,岂敢不把话全部说出来?您有美丽的锦缎,是不会让人用来学裁制的。高级官员和重要城邑,是自身的庇护,您却让学习政事的人来治理,它们对于美丽的锦缎来说,不是更为重要吗?我听说要先学习然后去办理政事,没有听说拿办理政事作为学习的。如果这样做,一定有所危害。,六、调序法例证十一(2008天津高考)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译文:_,解析:翻译该句的关键就是判断出宾语前置句。“何难之有”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调整为正常语序“有何难”;“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答案: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办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所以墨子说:“像那些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以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互得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方法,天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七、删略法例证十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我知之濠上也。”(节选自庄子秋水),注辞言辞。诣到。曷同“何”。坐犯罪。避席离开座位。实果实。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鯈鱼一种淡水小白鱼。全确定是。循其本要从最初的话题说起。,(1)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译文:_(2)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译文:_,解析: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而现代汉语里又没有合适的词翻译它们,可以略去不译。(1)句中的“也”为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可略去。(2)句中的“云者”表示停顿,译时可略去。(1)句“从容”译为“悠闲自得”;“是”译为“这”。(2)句“本”译为“根本”,引申为“最初的话题”。,答案:(1)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2)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从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