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培养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_第1页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培养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_第2页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培养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_第3页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培养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_第4页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培养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培养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摘要】作文教学,从来没有套路可循,目前的学生作文,关键是缺乏感情投入。本文围绕感受角度从感觉、感情、感触、感应方面抛砖引玉,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写作教学;独特感受;学生 【】G633.3 【】C 【】1009-5071(xx)07-0269-02 文章是主观之感情与客观之材料的统一体。感受是作者的感官受到外界各种现象(如声音、色彩、气味、滋味、冷暖等)的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部分的要求提出了五点内容,其中第二点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要解决学生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问题,培养独特感受的能力十分重要。 1 培养学生灵敏的感觉 要训练学生的感官,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辨析各种刺激物的层次,随时作出灵敏的反应,从而摆脱粗疏、模糊的状态。经常作用于各感官的外界刺激物有那些呢? 视觉方面有:各种颜色,如红、黄、橙、绿、青、蓝、紫等;各种形状,如曲、直、方、圆、长、短、宽、窄、凹、凸等;各种方位,如前、后、左、右、上、下、里、外、东、西、南、北等。 听觉方面有:各种高低、长短、强弱的乐音和噪音;各种直话、曲话、正话、反话、明话、暗话、好话、坏话的言语等,尤其是那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嘴一张就带出个性,耳一听就想出形象”的言语。 嗅觉方面有:各种气味,如香、臭、腥、臊、呛、冲等。 味觉方面有:各种滋味,如酸、甜、苦、辣、咸、涩、腻等。 触觉方面有:各种感觉,如冷、热、软、硬、痛、痒、麻等。 当然,这样的分辨还是比较粗浅的、概括的,在实际写作中,要求学生对外界刺激物的层次,最好分辨得细致些、具体些。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 感情是感觉的进一步升华。由感觉转化为感情,是迈向感受的关键性一步。感情、感情,一定是先有感觉,而后才有感情。然而,如果有感无情或多感少情,则感受一定不深刻。多情,才能善感;善感,才能情深。一个感受能力强的人,必定是个感情丰富的人。 怎样丰富自己的感情呢? 首先要辨析感受。感受的层次,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辨析。就客观方面而言,由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不同,引起的感受也不同,一个不论见到“红玫瑰”、“紫罗兰”和“白荷花”只会说“真美”的人,肯定感觉是不灵敏的人。各种颜色包含着一定的(但并非固定的)含义,它给予人的感受绝非一样。例如,红花美得热烈,紫花美得典雅,白花美得纯洁。一张脸,由于颜色、轮廓的不同,给予人的感受也不同:黑脸刚毅,白脸文弱,红脸走运,黄脸不幸,青脸火暴,赤铜脸坚定,瓜子脸俊秀,方正脸严肃,圆圆脸可爱,长马脸古怪,倒三角脸刁尖,等等。就主观方面而言,由于人的主观情绪的不断变化,即使客观的刺激物前后相同,激起的感受也绝不会一样。 由此可见,为了培养学生辨析感受层次的能力,就先得使学生的大脑成为一部反应灵敏的感受器:看见一种颜色,要能分辨出它使人热烈、敞亮,还是令人冷漠、忧伤;听到一组音响,要能分辨出它使人欢畅、振作,还是令人疯狂、颓唐;嗅到一种气味,要能分辨出它使人清醒、陶醉,还是令人烦躁、窒息;尝到一种滋味,要能分辨出它使人甜美、舒服,还是令人辛辣、难忍;触发一种感觉,要能分辨出它使人兴奋、幸福,还是令人麻木、沮丧,等等。 其次要触景生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触景生情、见物生情、闻声生情、嗅气生情、尝味生情的习惯,才能触发、延展和丰富学生的感情。例如,生活中的乐音和噪音,成天不知闲歇地振动着我们的耳鼓。当接触某种音响时,第一步要“辨析”,仔细鉴别它给予自己的感觉是阴沉还是明快,是激昂还是颓废。第二步要“见形”,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回顾生活中与此音响相似的经历,从而“闻声见形”,在脑子里浮现出这种音响的事物或景象。第三步要“生情”,通过想象,揣度这种声音在人类社会或自然界中的含义,从而达到“以声传情达意”的目的。“辨析见形生情”,不断地循环往复,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能听出生活中每个细微声音的含义,并运用它去表现生活、抒发感情。例如,“哒、哒、哒”,辨析:激奋;见形:马队;生情:勇往直前。“知了,知了”,辨析:昏睡;见形:蝉噪;生情:重复、无创造性的劳动,等等。其它几种感官生情,思路与此大致相同。 3 培养学生独特的感触 由于感受侧重于表现自我的感情世界,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于客观事物来表现人人皆无、唯我独有的感触。一个人的感触愈独特、愈深刻,文章的个性就愈鲜明。同样咏梅,在南宋爱国诗人眼里,它是个有骨气、不合污、内心愁苦、孤芳自赏的失败者的形象;而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它却是个傲霜雪、战严寒、刚健俊美、坚毅不拔,对未来满怀乐观主义豪情的革命者的化身。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表明,丰富的感情必须与独特的感受统一起来。 感情的丰富性提供了驰骋现象的广阔空间,而感触的独特性则要求选准感情的喷发口。丰富的感情只有在自己感触最深的问题上喷发,才能显示个性。在这里,既不需要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如果一定要的话,也只能是:愈是不象别人象自己,愈好。 4 培养学生相通的感应 修辞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通感”。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几种感觉能够互相转化、互相移借、互相沟通,在一个人的身上具有统一性。人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就像不同的摄像镜头,它们把接收到的信息迅速输送给大脑,通过大脑处理的信息,便通过最恰当的渠道作出反应。在表达自我感受时,除了直说之外,还有另外四条渠道可供选择。比如,视觉接收到的信息,可通过触觉来表现:“夜色凉如水”;听觉接收到的信息,可通过味觉或触觉来表现:“声音甜甜的”,“声音刺耳”。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