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体特征和手法 PPT课件_第1页
一文体特征和手法 PPT课件_第2页
一文体特征和手法 PPT课件_第3页
一文体特征和手法 PPT课件_第4页
一文体特征和手法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届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2,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语文,(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4,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散文),5,一、强化几种意识1文体意识明确散文类别,如散文一般可分为写人记事类、写景类、咏物类、论理类等。叙事性散文讲究以小见大,注意弄清文中记了何人的什么事,抒写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写景散文注重情景交融,注意散文所写之景是怎样的,所抒的情又是什么;咏物散文最明显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论理散文的哲理性思考尤其值得注意。,6,注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散文的“形散神聚”,“神”是指散文主旨,“形”一方面指散文的结构、布局谋篇的特点,另一方面指散文运用的材料内容。散文看起来谈天说地或道古论今,其中心却是集中统一的。,7,2整体意识散文的阅读要注意整体把握,具体步骤是:找线索,理思路。线索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事件或是具体事物,也可能是某种思想感情,它贯穿全文。找到了线索,就能理清文章脉络。识人物,列故事。写人记事类散文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是截取一个个片段故事来表现主题的,所以阅读这类散文要弄清文章所写之人及它所截取的故事片断,并一一列写出来。,8,抓文眼,明主题。文眼一般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一些议论抒情或比喻象征性的语句,当然有的文眼嵌于文中,并不止一处。,9,3审题意识高考现代文阅读是一种“指向性”阅读,它的“指向性”是通过题干来显示的。题干一般都包括两部分:问的内容提示和答题区域提示。考生增强审题意识审好题,往往能避免答题失误或不到位。,10,4原文意识或语境意识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因此要养成着眼于原文,从原文中找依据的思维习惯。即使是推断想象,也要注意基于原文事实的探究,不能凭空而来。具体到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的理解,就是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即语境)来理解。当然,在原文的基础上作出的合乎情理的理解也是可以的。,11,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小说),12,小说(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四、深刻的主题五、精巧的构思,13,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叙述方式:第一、第三人称(第二人称较少)环境: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社会环境(时代背景),14,主要表现手法(散文、小说通用),15,题型: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此类题将专题讲解)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16,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一、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二、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三、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1.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2.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3.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17,四、记叙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5.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18,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一、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二、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三、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四、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19,五、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六、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七、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八、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20,表现手法:常用的有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烘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和诗歌鉴赏手法相似,可参照五三P193-194相关内容。另: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大量交叉内容,而且通过各省考题来看,似乎不必详细区分此二者,个人看法,仅供参考。),21,一、细节描写【手法特征】细节描写,指对人物活动、语言、肖像等方面具有个性、意蕴的细枝末节的描写,优秀的细节描写往往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解题技巧】从细节探求人物的性格、心理,分析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把握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等。,22,【示例】根据文段内容,分析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我没吃。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23,【技巧运用】这里作者写了嫂子的两个富含深情的细节,是细节描写的妙笔,主要目的是突出嫂子的个性,因此,我们可以从细节与人物个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两个鸡蛋”看心灵,看道德,看人性。【答案要点】“两个鸡蛋”在这里是十分耀眼的“道具”,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它昭示着嫂子善良的心灵、朴实的情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24,二、对比衬托【手法特征】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性质的人、事物(或者一个人、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在比较中描写,使表达的思想、情感更为突出、鲜明。衬托就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人、事物作陪衬。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解题技巧】在描述主要人、事、物时,写到其他人、事、物,一般可以从对比、衬托的角度思考、分析。分析时,先要指出对比、衬托的对象(是衬托的,要分清主次),弄清对比点,最后,还要指出对比、衬托的目的,即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25,【示例】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地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26,【技巧运用】本题的实质要求在对比中概括白桦与岳桦的不同个性特征。从节选的文段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所处环境不同(命运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概括时尽量采用原文中表示性状的形容词。【答案要点】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27,三、比喻拟人【手法特征】比喻,描写事物(或人)阐述事理时,用与之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物来写,赋予事物人的言行、思想、情感等。【解题技巧】比喻句的分析,要紧紧把握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借此概括事物的特性、阐述事物的道理,还要指出比喻之法在使事物生动化、事理形象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拟人句的分析,要抓住人格化过程中的动词,把握事物特性、作者情感以及拟人手法在使事物生动化、事理形象化方面所起的作用。,28,【示例】第(1)(2)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1)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2)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29,【技巧运用】命意在于考查对比喻、拟人手法的理解。第(1)段,先用拟声词、比喻句突出夜间冰雪猛烈狂袭,突出其山野狂性,再写天亮的冰雪如一只大虫,“只是”“趴下来”,说明风雪虽然停了下来,但并没有向这片山野屈服。第(2)段,“高天朦胧,太阳淡化”,残留的冰雪在“角落里”“背阴里”,大势已去,然而“龇着白牙”,仍不甘告退。【答案要点】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30,四、反复排比【手法特征】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排比,就是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三个或三个以上),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解题技巧】手法的辨析,着眼于结构特色;语意的分析要抓住“反复”“排比”句中关键词。此外,还要分析出语势特点和作者强调的重点内容等。,31,【示例】以下面的段落为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语言特色。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32,【技巧运用】从结构特色看,“不喜欢喜欢”是三个基本相同的句式,可以确认为排比手法;语言形式的特点是整齐、工整;语意看,突出作者对“清淡、隐约、反射”之光的喜爱,这也正是阐述窗子北向的原因。【答案要点】排比手法。作者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突出作者对“清淡、隐约”之光的偏爱。,33,五、烘托铺垫【手法特征】烘托,指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或围绕主要人物、中心事件作多侧面的点染,以突出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铺垫,指写人叙事类的散文以一系列的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酝酿故事高潮到来前的气氛。【解题技巧】分析烘托、铺垫两种手法,一要注意上下文的关系,二要弄清主次关系,三要分析出“次”对“主”在突出、准备等方面的作用,或“因”“果”之间的联系等。,34,【示例】在第(2)段中,作者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35,【技巧运用】从全文来看,作者叙写的主要事物是“岳桦”,这里插入的“长白之行”的记忆应该是次要的内容,所以写得简略,并且印象也是“模模糊糊的虚影”,但是,如果从上下文看,特别是第(3)段的“岳桦树”是“意外”,也是“惊奇”,就不难发现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铺垫笔墨了,它引出并突出了主体事物“岳桦树”。【答案要点】(1)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2)为下文写岳桦进行铺垫。,36,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手法特征】借景抒情,即在景物描写中融入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托物言志,即借对某种事物特性的描述,寄托作者对人生、世相的看法、态度等。【解题技巧】分析“景中情”,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