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略论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略论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略论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略论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对于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 文本 延伸活动 评价 【】G621 【】A 【】16744810(xx)22012101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在学生各种素质教育发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带来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大幅度提高,又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推进与实施。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 以文本为载体,挖掘心理健康的着陆点 语文课本本身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语文课本里的许多文章,除了少数说明文外,都是作者积极人生观的反映。无论是颂扬还是鞭挞,都是从正面或反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抵制,这正是作者对健康人格和积极人生观的肯定和追求。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也会把自己与文中的人物作比较,在比较中与人物发生碰撞,感悟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因此,有效地利用好课本中的文章是一条省时、省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文中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均以其鲜明的性格、感人的情怀,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如詹天佑一文,可使学生为詹天佑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所感动;窃读记所反映的热爱读书的精神;还有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流露出的爱心和同情心,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渗透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这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闪光点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进取意识,使生命在进取中得到升华。 二 以课外延伸活动为辅助,将心理健康落实于个体 1写周记 让学生写周记,既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也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因为在周记中能发现学生的诸多问题,如一位学生对我经常和班干部接触有意见,说我偏心,这种意见本质上是一种学生不甘受冷落的心理表现。于是我就在周记上解释,跟班干部多接触主要是因为班级工作的问题,并告诉她,她的意见我会接受的,以后会注意多跟一般同学接触。这样既解决了她的心理问题,也帮助我调整了班级的管理策略。 2加强片断写作练习 所谓“言为心声”,要赋予片断写作练习一定的实际内容,而这种内容难免是会受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情绪的间接影响。如,我要求学生以“我是”为题,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其中一位学生就写“我是一只小小鸟”,文中写“我”受到了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和人类的冷落,整篇文章透露出一种消极的情绪。后来我装作若无其事地和他闲聊,了解到他的生活:他最爱的外婆去世了,父母因为做生意疏于与他的沟通,爷爷奶奶对他也漠不关心,对他不闻不问,他觉得生活很没意思,觉得人与人之间太冷漠。这种表面上是写小鸟的生活,实质上还是在宣泄他个人对生活的看法,因此,我及时跟他进行沟通疏导,以其他例子引导他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关爱,有些人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有些人可能更侧重于用行动。经过疏导,他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并表示以后会好好对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三 以评价为路标,为学生心理健康指明方向 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能否正确运用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评价观。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能正确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在科学评价的引导下,素质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1评价要全面客观 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还要防止“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不要仅凭一两次测验分数就做出最后的结论,甚至形成对人的偏见或成见。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前进。如班上有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及格, _拿他的成绩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而是用他每次的成绩和上次的成绩作比较,当有较大进步时,我总会在班上大声说:“这次同学进步很大”,全班同学都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从而他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在逐渐地恢复。现在,课余时,总能在座位上看到他看书的身影。 3评价要有发展性 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要看到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在的丑小鸭今后都有可能变成白天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切忌用僵化、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要看到他们的努力,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要及时肯定他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