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_第1页
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_第2页
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_第3页
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为做好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处理预案。一、防治策略:(一)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对疑似或诊断病例及时上报,并进行网络直报。(二)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科室要把寨卡病毒病疫情的预防控制作为重要工作,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执行首诊负责制,做好疫情的监测、临床诊治、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疫情报告工作。(三) 做好应对紧急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医疗救治、疫情调查处理的要求,及早做好抢救药品、消毒药品、必需的医疗器械、专用病区和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工作,由采供处、药剂科等负责安排协调。二、防控措施(一)病例监测与管理。1病例监测与早期发现发现发热、皮疹、结膜炎及肌肉关节痛的患者,注意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流行地区旅行史),考虑本病的可能,并及时采样送检。此外,对于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的产妇,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也需考虑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2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重点调查病人发病前2周的活动史,查明可疑感染地点,寻找感染来源;同时调查发病后一周的活动史,开展病例搜索,评估发生感染和流行的风险。3病例管理病例管理主要包括急性期采取防蚊隔离措施、患者发病后23个月内应尽量避免性行为或采取安全性行为。防蚊隔离期限为从发病之日起至患者血液标本中连续两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两次实验室检测间隔不少于24小时;如果缺乏实验室检测条件则防蚊隔离至发病后10天。防蚊措施包括病房/家庭安装纱门、纱窗,清除蚊虫孳生环境;患者采取个人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穿长袖衣裤、涂抹驱避剂等。向男性患者提供病毒传播、疾病危害和个人防护等基本信息。男性患者发病后2-3个月内应尽量避免性行为或每次性行为中全程使用安全套。如果其配偶处于妊娠期,则整个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性行为或每次性行为中全程使用安全套。如果经检测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采取居家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为自检测之日起10天;自检测之日起2-3个月内尽量避免性行为或采取安全性行为。医疗卫生人员在开展诊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时,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在做好病例管理和一般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医疗机构,特别是收治病例的病区,应严格落实防蚊灭蚊措施,防止院内传播。病例的尿液、唾液及其污染物的处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执行。三、宣传与沟通存在流行风险的地区应全民动员,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要点包括:寨卡病毒病主要由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叮咬传播;伊蚊在室内外的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孳生繁殖;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除一般旅行健康提示外,提醒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若怀疑可能感染寨卡病毒病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并接受医学随访。四、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疾病识别能力开展医务人员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疾病诊断与识别能力。重点地区应在每年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