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PPT课件.ppt_第1页
百家争鸣PPT课件.ppt_第2页
百家争鸣PPT课件.ppt_第3页
百家争鸣PPT课件.ppt_第4页
百家争鸣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2,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第1课,.,3,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中儒、道、法、墨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4,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5,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6,2、形成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7,(一)儒家学派(二)道家学派(三)法家学派(四)墨家学派,.,8,.,9,(一)儒家学派,1、代表2、主张,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10,材料,1、子曰:“仁者爱人。”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子曰:“有教无类。”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11,“仁”(核心)和“礼”“为政以德”(德治)“敬鬼神而远之”(民本),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言论被编纂为论语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知识梳理,.,12,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阅读下列材料:,.,13,知识归纳:,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民本:提出“民贵君轻”,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孟子,.,1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君舟民水”.,.,15,荀子,主要思想,政治:主张“仁义”,“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知识归纳:,.,16,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爱人,为政以德,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17,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探究,教育理论:,个人修养:,维护社会稳定:,伦理道德:,.,18,.,19,(二)道家学派,1、代表2、主张,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战国庄子,.,20,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21,(二)道家学派,1.道是万物的本源2.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提示:老子所说的无为,主要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22,庄子的思想:,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提出“齐物论”:,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道”是最高准则,宣传自然无为,逍遥游的庄子,.,23,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问题探究,.,24,(三)法家学派,1、代表李悝吴起商鞅韩非子申不害,2、主张,.,25,韩非子,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韩非子有哪些思想主张?,.,26,韩非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发展趋势,作用,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知识梳理,.,27,“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知识点拔,.,28,课堂探究: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29,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参考答案,.,30,(四)墨家学派,1、代表墨翟(创始人),2、主张,.,31,墨子,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一到春天,就会荒废百姓翻耕种植;在秋天,就会荒废百姓收获聚藏。如今荒废了一季,那么百姓因饥寒而冻饿死的,就多得数不胜数。墨子,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32,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主张,非攻尚贤节俭,特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核心思想,.,33,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知识巩固,.,34,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35,.,36,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37,知识梳理,.,38,儒家:法家:,道家:,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以及宿舍夜聊的现象?,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各抒己见,.,39,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当仁不让于师也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ABCD,课堂检测,A,C,.,40,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D,B,课堂检测,.,41,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古为今用,.,42,.,43,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4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儒家人物:孔子,.,45,老子简介: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非道教创始人)。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46,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4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致力于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不疑惑,五十岁了解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领悟,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论语为政,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孔子生平,“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48,庄子成语故事,朝三暮四薪火相传成者英雄败者贼东施效颦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盗亦有道无中生有枯鱼之肆越俎代庖望洋兴叹运斤成风标新立异呆若木鸡题意解说无用之用明镜止水寿长辱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