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古今异义,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一词多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下: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旦暮且下(攻下,打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辞:辞决而行(辞别)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今公子故过之(特意)朱亥故不复谢(有意)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所以),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公子引车入市(带领)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为公子先引(引路),就:乃谢客就车(上,登上)赢欲就公子之名(成就)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劝学)使归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战),存:公子亲数存之(问候)却秦存赵(保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偏义在“国”,“家”是衬字。】,【“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兄”,“父”是衬字。】,【偏义在“姥”,“公”是衬字。】,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2、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偏义复词。,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孰与君少长?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远”,“近”是衬字。】,【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死生,昼夜事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死”,“生”是衬字。】,【偏义在“异”,“同”是衬字。】,【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偏义在“去”,“来”是衬字。】,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合语境,符合逻辑关系。,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是用来描写刘兰芝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处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衬,这样既合语境又合逻辑。,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责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的区别,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共同表示一个意义。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24噌cng如钟鼓不绝【偏义在“钟”,“鼓”是衬字。】,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25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偏义在“钟”,“罄”是衬字。】2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27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28曾不吝情去留【“去”和“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1.一般动词。2.使动用法。3.意动用法。4.作状语。,1.名词。2.使动用法。3.为动用法,1.名词。2.一般动词。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5.为动用法,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二.动词的活用,三.形容词的活用,四.数词的活用,1.动词。2.形容词。3.副词,一.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的类型:1.一般动词。2.使动用法。3.意动用法。4.作状语。,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A、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B、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C,两个名词连用,如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D,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E,名词处于谓语部分且谓语中无其他中心词(如动词),此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A、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左右欲刃相如。沛公欲王关中,(水:游水),(刃:用刀杀),(王:称王),B、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1)朝服衣冠。(2)籍吏民(鸿门宴),C,两个名词连用,如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D,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亡去不义(鸿门宴),(目:使眼色),(义:讲信义),与郑人盟。相如每朝时,常称病,E,名词处于谓语部分且谓语中无其他中心词(如动词),此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盟:结盟,朝:上朝,1。道芷阳间行2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3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同上)5五十者可以衣帛。(同上),(道路取道),(册造册登记),(鼓击鼓),(树木种植),(衣服穿上),6过秦论(过秦论)7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8沛公军霸上。(鸿门宴)9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过失指出过失),(帝王称帝称王),(军队驻军),(序列排列),2.名词活用为使动,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疆界使成为疆界),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是什么”,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边邑把当作边邑),2吾从而师之。(师说)3耻学于师。(师说)4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老师以为老师),(羞耻以为羞耻),(老师以为老师),(镜子以为镜子),4.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1怒发上冲冠。2南取汉中。(过秦论)3西举巴蜀。(过秦论),(上面向上),(南向南),(西向西),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1席卷天下。(过秦论)2包举宇内。(过秦论)3吾得兄事之。4以身翼蔽沛公,(席子像卷席子那样),(包裹像包包裹那样),(兄长像对待兄长那样),(翅膀像鸟张开翅膀一样),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3群聚而笑之。(师说),(眼睛用眼)(耳朵用耳),(人群成群地),(脸当面),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1道芷阳间行。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朝服衣冠。,(小道从小道),(夜间在夜间),(早晨在早晨),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1日削月割。六国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天每天),(天一天天地),真题,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1.动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如:此亡秦之续耳.“续”,表示“后继者”。,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其进愈难,其见愈奇。,(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动词“至”用作名词:到的人,(见:看见的景物),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1、项伯杀人,臣活之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着),3.动词的为动用法,1、祭祀必祝之触龙说赵太后2、哀吾生之须臾,(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祈祷),(哀:为而哀),三.形容词的活用,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1.活用为名词。2.用作一般动词。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5.为动用法,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此其志不在小。供其乏困,(小的方面),(缺乏的东西),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2、秋毫不敢有所近。,(和交好),(接近),3.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如:“以愚黔首”(过秦论)“愚”,表示“使.愚笨”。1、拔剑撞而破之。2、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破碎使破碎),(整洁使整洁)(美丽使美丽)(饱使饱),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如,“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表示“把.当作羞耻”。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以为美丽)(邹忌讽齐王纳谏),5.形容词活用作为动用法,念悲其远也触龙说赵太后,(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四.数词的活用,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数词“一”用作动词:看作一样),(数词“一”处在谓语的位置,用作动词:是一样的),1,用作动词,2,用作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专注),3,活用为副词,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因大号,一座皆惊,(一全,都),(一满),文言文考纲要求:能阅读易懂的古代诗文。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字字落实,文从句顺,文言文翻译二标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A.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留,留,如:“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如:“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总结一: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1、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3、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4、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删:,夫战,勇气也。,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夫,打仗,是靠勇气的。,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不同。,异同,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不同,换:,十年春,齐师伐我。,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愚,悉,咨,妻子,绝境,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或词的结构古今相同意义却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换,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词类活用),译:已经为它们哭泣了三天,于是发誓要治疗他们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使它们保全。(为动用法,使动用法),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1、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2、岁征民间。,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4、京中有善口技者。,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竖子,不足与谋。,今以钟磬置水中。,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你),(鼓),(鼓),(之),(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于),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3、可以()一战,之,4、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5、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何陋之有?,有何陋?,有什么简陋呢?,主谓倒装,宾语前置,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调,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定语后置,还自扬州。伤仲永,自扬州还。,我从扬州回来,状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夫晋,何厌之有?,译:有什么满足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甚矣,汝之不惠!”,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不过,这种情况在考试时,遇到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迁拜了又拜说:,一、联想推断法,05年湖南卷11题答案A: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鄙:边境,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粗俗,根据所学来推断,鄙:粗俗,猜,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推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招致、招引,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众叛亲离,(通“叛”,背离),06年高考全国统一卷第8题答案B:远本倜傥,尚轻侠尚:崇尚,不尚空谈:崇尚,巧释文言实词含义八法,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积累,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巧释词义。只有二者巧妙结合,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六、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文言虚词,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学习时以考试说明提供的18个虚词为重点。具体注意三个方面:,1联系语境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2区分虚词准确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不要误虚为实。,3特殊虚词a把握“诸、盍、焉、耳、尔、旃、叵”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虑。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是”、“然后”、“可以”、“从而”、“其实”等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文言句式,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四类。,一、判断句,常见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也”式。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者,”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4、“,”式。“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5、“为”式。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谓语于”式。用介词“于”引进行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谓语”式。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如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则使用“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谓语”式。如:有罪受贰。(左传哀公六年),“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没有引出。如需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如:“受制于人。”,4、“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被动词”式。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句式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三、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我们分别陈述:,动词宾语提前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3)世溷浊而莫余知兮(涉江),动词宾语提前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动词宾语提前之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唯(惟)是”或“唯(惟)之”等格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如成语“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介词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介词的宾语一般要放在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如:微斯人,吾谁与归?,(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如:项王、项伯东向坐,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省略句、谓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等,请同学们自学。,文言翻译,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要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二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翻译的基本要求,要一一对应。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要重视句式。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要揣摩语气。(对原文的语气进行重点理解)要贯通文意。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瑰坟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查一遍,看看有无漏译,语句是否通顺。,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增,删,调,对,换,翻译的具体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具体解说,(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3)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岁征民间”中“岁”应换成“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中“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蚓无爪牙之利”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念蓄恶物终无所用”。“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七条: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g项最恰当。,(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强化训练200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2)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2001年高考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逃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二、试题剖析例1阅读下文,完成3一4题。(1995上海卷)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日:“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把“非桀其孰为此”译为现代汉语。答案译为:“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例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996上海卷)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竽)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如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现代汉语,答案译为:“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关键要弄清“尤”在文中的意思,即与“怨天尤人”的“尤”的意思相同。,例阅读下文,解答第25题。(2001上海卷)射说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性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日: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1),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马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2),教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驱,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秋日: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元子闻之日: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注(1)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2)锻:拉弓。(3)走:自称谦词。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何谓得之于心?译文: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译文:答案: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例4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一一后汉书袁安传译文译文,: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解析耍弄清的几个词: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干:求;以为:古今异义,此处的意义是以之为。;举:推荐。,(例5)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一一新唐书李贺传译文译文,答案译文:(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译文: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语:未始,不是;程课,这里指写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标准等;探,掏出。,例6翻译下列的句子。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千古江山,英堆无觅孙仲谋处。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答案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呢?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起遭受痛苦的情景,该是多么痛苫的啊!(或一个人遭受痛苦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更加痛苦),解析设该题的目的在于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句式特点。如句为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哪儿,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前置宾语,然后安在倒置句首;句被动句,见欺于王中的见于表被动,。见:是助动词表被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王;负,对不起;句的语序应调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中的孰与可解释为与相比,谁更怎么样,据句义,可解释成厉害。其他例子,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要求补出古代简练说法。,三、适应训练(一)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句子。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车费合同范本
- 富宁商标转让合同范本
- 新入职员工通识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2篇
- 执法司法面试题目及答案
- 生态主题公园:2025年沉浸式体验设计与环境融合报告
- 历届托福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附答案)
- CN222961424U 一种微生物采样装置 (济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济南市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
- 安全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顶管工程监理规划
- 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护理
- 2025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司组织架构图职能部门及工作职责
-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计划
- 《水利工程质量》课件
- 《市场营销岗位介绍》课件
- 《电子收费系统E》课件
- 2024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 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 40m预制箱梁汽车吊双机台吊专项方案(经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