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PPT课件_第1页
四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PPT课件_第2页
四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PPT课件_第3页
四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PPT课件_第4页
四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上编: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史前-1911年),.,2,4.1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4.1.1早期国家中央政务体制的初建4.1.2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4.1.3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4.1.4公省监台卿卫政务管理体制4.1.5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4.1.6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4.1.7诸使差遣负责制的政务管理结构4.1.8“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结构4.1.9以一省制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4.1.10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4.1.11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3,4.1.1早期国家中央政务体制的初建,尧舜时代的公共管理机构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工虽然这些公共管理机构是由各部落首领分任,但出现了君臣从属关系的迹象,具备了国家雏形的特征夏代有“六卿”,亦称“六事之人”,是王委任的左右至亲贵族,分别掌管各方面政务,此外还有分管各项事务的官员商代中央王朝的“内服官”已经比较完整,可以分为国家政务官、宗教事务官、王家服务官三个类别,.,4,4.1.2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1),卿事寮三右:司土(徒)、司马、司工(空),也称“三事大夫”,分管国家民政、军政和手工业等太史竂三左:太史、太祝、太卜,分管宗教祭祀及文书册命等事务“三左”、“三右”合称“六大”,也称“六卿”,两寮六大,.,5,4.1.2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2),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文官以“相府”为百官之长武官以“将军府”为诸军之首值得注意的是,在宫廷内部为君主服务的宦官势力,开始显出干预朝政的能力,.,6,4.1.3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1),三公丞相(大司徒、司徒),“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大司马),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大司空、司空),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九卿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能世袭,.,7,4.1.3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2),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汉武帝后,少数权臣以中朝官的身份而受命领录尚书事,使尚书逐渐成为政令的中枢尚书机构逐渐扩大,变成中朝官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组织一起管理政务最终形成了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8,4.1.4公省监台卿卫政务管理体制,魏晋南朝中央官制排列顺序首列二相、八公、从公其次省、监、台、卿、卫、东宫官诸卿的地位和实际权责明显降低北朝的禁省官、宫中官、外廷官的区别明显,世家大族把持大权,地方刺史、将军拥兵自重,各机构的设置和职权范围经常因人而设,因人而改,.,9,4.1.5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杂采古礼,更改官制北周袭承西魏宇文泰之改制,依照周礼改行六官之制对复古改官制的评价王莽是机械仿照周礼,具有空想性质北周实质上还是三省制度发挥作用,相对稳定假古先圣贤为名的改制,对各阶层人士都有一定号召力,.,10,4.1.6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1),隋代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中央政务体系,基本为唐宋所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尚书省综理全国政务,下辖六部,.,11,4.1.6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2),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每部各设四司,即六部二十四司吏部掌管官吏的铨选、考课、勋封等事务户部掌管户口、田土、财政、赋税等事务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务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后勤供应、武职铨选等事务刑部掌管司法狱讼和司法行政等事务工部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及工匠等事务另有九寺五监也负责许多实际事务(见课本P238),.,12,4.1.7诸使差遣负责制的政务管理结构,“恪守成宪”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矛盾统治者在不明显变更祖制的情况下,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以弥补官制的不足最具代表性的措置就是派遣具有专责的特使,处理钦命政务,出现了遣使差遣负责制这种被差遣的诸使大都不在正规官制之内,但其实际权威却往往凌驾于正规官制之上,.,13,4.1.8“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结构(1),(一)民族传统管理结构,即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往往特别注意保留本民族一些传统的管理方法辽代的夷离堇制和翰鲁朵制夷离堇制是辽代各部族的自治制度斡鲁朵,译为“宫”,各有自己的辖区、部族、官府和兵马,相当于西周时期的分封诸侯金代的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在部落联盟时期的组织形式,猛安为部落单位,谋克为氏族单位,是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地方行政三位一体的组织,.,14,4.1.8“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结构(2),怯薛制成吉思汗建立的番直宿卫组织,除护卫功能外,还可以直接奉命管理某些政务,其中一部分转变为政事官八旗制度在满族早期牛录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军事、生产、行政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就旗治众。入关以后,各项职能均有改变,.,15,4.1.8“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结构(3),(二)以统治民族为主导的管理结构少数民族在统治机构中,不得不依靠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但总是致力于确保本族统治阶层在政权中的优势地位,主要通过1.设立藩汉有别的两个系统统治机构,设立以藩官体系为主导的部门。这在辽、夏、金、元时期都曾经实施过2.在统治机构中把重要职官和部门俱委派本族贵族掌管,以确保本族的主导地位,比较突出的是元代的“达鲁花赤”制和清代的满汉复职制度,.,16,4.1.9以一省制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金为尚书省,元为中书省,是政务的主轴一省既承秦汉以来宰相的“佐天子,理万机”的职权,又负有“典领百官,会决庶务”的责任,所以“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是皇帝以下最高的政务机构以一省制为核心而分成几个互不统属的系统如元代还有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等,.,17,4.1.10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机构,是在辅政部门指导下行使权力(内阁、军机处等)明代六部建制,仍仿周礼的六卿制度,但不完全照搬,并打破唐代以来的六部二十四司的传统框架。清代基本承袭明制,但也略有改变六部的职责管辖,大体上包括了当时国家的基本政务,体现出六部是执行政务的重心所在,.,18,4.1.11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鸦片战争后,新增设的中央政务机构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举凡“涉外”事务,无不归该衙门管辖。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06年设立11部,同时废除了沿用200余年的满汉两堂官制度,实行单一领导1911年,臭名昭著的“皇族内阁”成立,再度调整至此,原有军机处、内阁双轨辅政制与以六部为政务主体,寺监府院为辅的传统体制彻底瓦解,.,19,4.2中央政务机构的运行机制,4.2.1相府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4.2.2相府、尚书诸曹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4.2.3六部与寺监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4.2.4部院寺监府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20,4.2.1相府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秦汉时期的中央政务体制。相府分曹治事,诸卿各司其事在政务往来处理上,相府诸曹有监督指导诸卿工作之责,诸卿在执行具体政务时要向相府有关部门呈报备查诸卿直接对皇帝负责,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力评价:普遍存在职无常守的现象,不能充分体现集权的要求,.,21,4.2.2相府、尚书诸曹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西汉武帝主政到南北朝期间的中央政务体制尚书的权力扩大,宰相的权力趋于下降尚书诸曹实际上主管了各方面政务,诸卿逐渐演变为只能处理具体工作的事务官评价:以尚书瓜分和取代相府、诸卿的重要职权,是体现着中央集权政策的重要措施,.,22,4.2.3六部与寺监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隋唐宋时期的中央政务体制六部奉制命、掌制令,寺监则分掌具体事务两者是总领与具体分管的关系评价:缺乏因机应变能力,往往难以配合,分工过于笼统,权限不清,临事易互相推诿,.,23,4.2.4部院寺监府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在金、元以至明、清逐渐形成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并不是一元化的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多元多轨的政务管理形式同一方面的重大政务,细分为若干部门、不同机构分别管理,既让它们彼此之间在政务上保持密切联系,又分别赋予它们奏请皇帝裁定的独立职权评价:这是统治者有意识地使各部门构成相互牵制监督的局面,以防止专擅独断,.,24,4.3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在职有常守、位有常员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对职官的管理,使官有所职,职有责任中国古代长期以儒家思想作为设官分职的指导原则“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体制,鲜明有效地反映在各个时期中央朝廷的体制中,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融合,.,25,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两寮六大政务管理体制。2.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的特点是什么?3.试论王莽与北周“复古”效果迥异的原因。4.历史上为什么会长期存在诸使差遣负责制?5.民族传统管理结构是怎样适合社会发展的?6.以一省制为核心政务管理体制的制约机制是什么?7.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什么?8.试述晚清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变革。,.,26,第四章复习思考题,9.简述相府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10.简述相府、尚书诸曹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11.简述六部与寺监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12.简述部院寺监府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13.试述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14.名词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