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语文七上7往事依依PPT课件7.ppt_第1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7往事依依PPT课件7.ppt_第2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7往事依依PPT课件7.ppt_第3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7往事依依PPT课件7.ppt_第4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7往事依依PPT课件7.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往事依依,作者简介:于漪(1929-),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于漪,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中一些字词的音形义。2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并从中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词语的理解。,自学指导一,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徜徉:安闲自在步行。浩淼:形容水面辽阔。淼,形容水大。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有兴趣。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雕镂:雕刻,雕刻得精细。镌刻:雕刻,刻得印迹深。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地教导。,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请同学们用简洁完整的语言概括。2、题目“往事依依”中“依依”如何理解?,1、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的花环。()3、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4、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1、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请同学们用简洁完整的语言概括?,以趣动人,以美动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题目写出了作者的切身感受,-初中求学生涯中好多事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26):叙述自己难以忘怀的往事。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第三部分()强调往事给我的鼓舞。,(3-4)读千家诗(5)听老师讲课(6)铭记老师教导,从作者的往事中,你得到哪些启迪?我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小结:文章通过回忆了作者小时候及初中求学生涯中“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聆教诲”的几件往事,告诉我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1、抄写词语,完成补充习题P22-23的随文练习一、二、三、四。2、预习作业:认真诵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五节,思考补充练习P24(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2、3。),往事依依,第二课时,1、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并体会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2、学会仔细观察,能够在文中找出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异同点。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1、读课文只粗略了解内容是不行的,还得细细品味语言。一篇好文章往往用一些精彩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能打动你的心。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读过哪些歌咏祖国风物或者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能不能背出一两句。,1、讨论后明确:好词:a.第一段中“搜索枯肠”用得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出来,衬托出文中写的这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深刻。b.第二段中“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c.第四段中“时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些词都用得好,把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地描述出来了。,好句:第四段中的诗句都用得好,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种色彩。绘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绘夏:“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绘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绘冬:“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思考下列问题:1、这一段作者写了些什么?回忆了初中读书时代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2、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虽然,这两位老师并不相同,为什么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4、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一位老师情溢于胸,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晃一位则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好处:形象生动地描摹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态,表现了老师的情态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我”的重要影响.3、虽然,这两位老师并不相同,为什么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之所以会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2、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共同点: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都采用诵读法教学生。不同点: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老师。内容: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脑,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眼,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4、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模糊的村庄已在眼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田汉南归,互动交流二:1、第六段老师对作者的教导说得很好,那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吗?,我们平时应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2、说说本文的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课堂总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于老师的往事依依,从中体会到了她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之情,明白了阅读对我们的重要性。从写作角度,我们也懂得了,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仔细观察,关注细节才能写得准确传神。,于漪老师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我们都能从这些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的熏陶,是于漪成长为一代名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