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人介绍,刘后滨,1966年生,江西吉水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代表作有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大唐开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合著)等,主编二十讲、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等教材或论集。,2,资治通鉴与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刘后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4年6月,3,资治通鉴与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司马光对王安石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意谓吕惠卿。,4,资治通鉴与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答:“以择术为始。”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十九,5,资治通鉴与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司马光进修心治国之要箚子(治平四年,1067)“臣蒙陛下拔於众臣之中,委以风宪。天下细小之事,皆未足为陛下言之。敢先以人君修心治国之要为言,此诚太平之原本也。臣闻修心之要有三:一曰仁,二曰明,三曰武。治国之要亦有三:一曰官人,二曰信赏,三曰必罚。夫人之才性,各有所长;官之职业,各有所守。,6,资治通鉴与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故人主诚能收采天下之英俊,随其所长而用之,有功者劝之以重赏,有罪者威之以严刑,譬之乘轻车,驾骏马,总其六辔,奋其鞭策,何往而不可至哉?昔仁宗时,臣初为谏官,得上殿首曾敷奏此语。先皇帝时,臣曾进历年图,又以此语载之后序。,7,资治通鉴与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今幸遇陛下始初清明之政,虚心下问之际,臣复以此语为先者,诚以臣生平力学所得,至精至要,尽在於是。愿陛下勿以为迂阔,试加审察。若果无足取,则臣无所用於圣世矣。”传家集卷四十六,8,资治通鉴与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9,资治通鉴与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10,资治通鉴与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1,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三、任人唯贤,不避亲仇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五、举之以众,取之以公,12,1、司马光论才德关系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资治通鉴卷一),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13,1、司马光论才德关系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资治通鉴卷一),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14,1、司马光论才德关系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15,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资治通鉴卷一,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16,2、奖劝忠诚节义、惩罚怀私结恩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鲁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17,2、奖劝忠诚节义、惩罚怀私结恩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资治通鉴卷十一),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18,2、奖劝忠诚节义、惩罚怀私结恩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19,2、奖劝忠诚节义、惩罚怀私结恩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余年,宜矣!资治通鉴卷十一,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0,2、奖劝忠诚节义、惩罚怀私结恩乾隆时编贰度忠臣传即贰臣传,将洪承畴、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降清明朝将领列入其中的甲编,是一种调和满汉矛盾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在调和易代之际坚守忠义与顺应时势二者的矛盾。,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1,3、以公心与私心区分君子小人(唐文宗太和八年)时德裕、宗闵各有朋党,互相挤援。上患之,每叹曰:“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资治通鉴卷245)臣光曰:“夫君子小人之不相容,犹水炭之不可同器而处也。故君子得位则斥小人,小人得势则排君子,此自然之理也。,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2,3、以公心与私心区分君子小人然君子进贤退不肖,其处心也公,其指事也实;小人誉其所好,毁其所恶,其处心也私,其指事也诬。公且实者谓之正直,私且诬者谓之朋党,在人主所以辨之耳。是以明主在上,度德而叙位,量能而授官;有功者赏,有罪者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3,3、以公心与私心区分君子小人夫如是,则朋党何自而生哉!彼昏主则不然,明不能烛,强不能断;邪正并进,毁誉交至;取舍不在于己,威福潜移于人。于是谗慝得志,而朋党之议兴矣。夫木腐而蠹生,醯酸而蚋集,故朝廷有朋党,则人主当自咎,而不当以咎群臣也。,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4,3、以公心与私心区分君子小人文宗苟患群臣之朋党,何不察其所毁誉者为实,为诬;所进退者为贤,为不肖;其心为公,为私;其人为君子,为小人!苟实也,贤也,公也,君子也,匪徒用其言,又当进之;诬也,不肖也,私也,小人也,匪徒弃其言,又当刑之。如是,虽使之为朋党,孰敢哉!释是不为,乃怨群臣之难治,是犹不种不芸而怨田之芜也。朝中之党且不能去,况河北贼乎!(资治通鉴卷245),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5,3、以公心与私心区分君子小人欧阳修朋党论: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6,3、以公心与私心区分君子小人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欧阳修朋党论),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7,4、器识体现了才与德的结合所谓器识,指的是器量与见识,担当意识和包容能力,评价一个人“器识宏伟”,就是指能够任天下之重,深谋远虑,能够“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器识宏伟者,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思想,练达的胸襟,以及果断的行动能力。,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8,4、器识体现了才与德的结合(裴)行俭有知人之鉴,初为吏部侍郎,前进士王勮、咸阳尉栾城苏味道皆未知名。行俭一见,谓之曰:“二君后当相次掌铨衡,仆有弱息,愿以为托。”是时勮弟勃与华阴杨炯、范阳卢照邻、义乌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重之,以为必显达。,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29,4、器识体现了才与德的结合行俭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沈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幸矣。”既而勃渡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勮、味道皆典选,如行俭言。(资治通鉴卷203),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30,4、器识体现了才与德的结合宋人刘挚说:“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清人顾炎武对只会“雕虫篆刻”的浮浅文人向来不屑。与人书十八:“宋史言刘忠肃每戒子弟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仆自一读此言,便绝应酬文字。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与人书二十三:“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吾见近日之为文人、为讲师者,其意皆欲以文名、以讲名也。”,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31,4、器识体现了才与德的结合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32,4、器识体现了才与德的结合无乐取人善之虚衷,不足以经庶务;无独行其志之定识,不足以任大谋。刚愎自用者,及其临事而待命于人。斗筲之器,所受尽而资于瓶盎,必然之势也。(王夫之宋论卷五在评论仁宗朝大臣韩琦时所说),一、以德统才,德才兼备,33,1、子思荐苟变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资治通鉴卷一),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34,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2、光武帝奖拔卓茂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密县令卓)茂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民矣!凡人所以群居不乱,异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礼义,知相敬事也。汝独不欲,35,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2、光武帝奖拔卓茂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36,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2、光武帝奖拔卓茂(光武帝建武元年九月)甲申,诏曰:“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今以(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臣光曰: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是以舜举皋陶,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有德故也。光武即位之初,群雄竞逐,四海鼎沸,彼摧坚陷敌之人,权略诡辩之士,方见重于世,而独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拔于草莱之中,实诸群公之首,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而得其本原故也。(资治通鉴卷四十),37,3、唐太宗论人才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资治通鉴卷192),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38,4、王珪点评诸宰相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贞观政要卷二任贤),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39,5、伴食宰相的作用(唐玄宗开元三年)春,正月,癸卯,以卢怀慎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40,5、伴食宰相的作用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资治通鉴卷211),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41,6、司马光论随器授任(元祐初)及司马光为相,奏曰:“为政得人则治。然人之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各守一官,中人安可求备?故孔门以四科论士,汉室以数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宋史选举志),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42,三、任人唯贤,不避亲仇,1、祁黄羊去私(吕氏春秋)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43,三、任人唯贤,不避亲仇,2、唐太宗驳斥李神通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44,三、任人唯贤,不避亲仇,2、唐太宗驳斥李神通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资治通鉴武德九年九月己酉),45,三、任人唯贤,不避亲仇,3、唐太宗用人的自我总结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资治通鉴卷198),46,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1)开国6070年前后人才资源的断档2)政治与社会的转型3)充满事功与建功立业的时代4)树立新权威的需要,47,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1)开国6070年前后人才资源的断档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汉书卷58“赞曰”汉代开国前206,汉武帝(前141前87),48,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1)开国6070年前后人才资源的断档唐代开国618,武则天执政674(上表建言十二事)659年长孙无忌贬官,669李勣去世,672年许敬宗去世。第一代文臣武将的凋零。武将凋零尤其明显,贞观末年薛仁贵的出场就是一个标志。唐代第一次集中讨论选官问题在5070年代。,49,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2)政治与社会的转型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史记太史公自序,50,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汉武帝)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征和二年,前91),51,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2)政治与社会的转型废王立武与门阀贵族的衰落和一般地主的兴起。民族融合与边疆形势的变化,开疆拓土的新时代。政治格局的大调整,政治体制的转型。社会流动的新机制:应征从戎、告密起家、科举出身。,52,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3)充满事功与建功立业的时代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资治通鉴卷22武帝后元二年(前87),53,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3)充满事功与建功立业的时代楊炯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爲在岐路,兒女共霑巾。,54,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4)树立新权威的需要开边、兴利、改制,兴起酷吏政治。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资治通鉴卷22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三月,55,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1、汉武帝和武则天的用人背景4)树立新权威的需要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资治通鉴卷203,56,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2、用人方略:破格用人,进退皆速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资治通鉴卷十九),57,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2、汉武帝与武则天的用人方略:破格用人,进退皆速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资治通鉴卷205),58,四、因应形势,打破常规,2、汉武帝与武则天的用人方略:破格用人,进退皆速陆贽的评价:“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李绛的评价:“天后朝命官猥多,当时有车载斗量之语。及开元中,致朝廷赫赫有名望事绩者,多是天后所进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富卡业务管理办法
- 粮油厂消防管理办法
- 仓储安全备案管理办法
- 中央企业职工管理办法
- 西红柿盆栽管理办法
- 今年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 装修公司台账管理办法
- 西藏装修管理办法细则
- 《农村建房管理办法》
- 中建新进人员管理办法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附听力原文及答案解析)
- 移动公司个人求职简历模板
- 燃气巡线员专业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 数控机床概述
- 《高一数学开学第一课:学好高中数学》课件
- 五年级美术 《感受漫画造型》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 红帽认证管理员RHCSA(习题卷1)
- 202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