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区三熟培法试验报告双季稻三熟制_第1页
双季稻区三熟培法试验报告双季稻三熟制_第2页
双季稻区三熟培法试验报告双季稻三熟制_第3页
双季稻区三熟培法试验报告双季稻三熟制_第4页
双季稻区三熟培法试验报告双季稻三熟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季稻区三熟培法试验报告双季稻三熟制 摘要 利用间、套作栽培技术,可提高复种指数。三熟栽培法既能增加一季的水稻收成,又能免除水稻生长期间需耕作依赖人工、工耗大的难题,为水稻增产开辟了一条可实施的途径。于xx年进行三熟栽培法试验,结果显示:各参试组合生育期缩短,各组合分蘖前作与后作呈反相关性,分蘖与本茎有同步完成生命周期性,三熟栽培法可行。 关键词 水稻;三熟栽培法;双季稻区 水稻间、套作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生产期间耕作业难,拖拉机、耕牛进不了田耕作,上茬收后的禾蔸完全依赖人工耕除,工耗大。对此,笔者设计了一种三熟栽培法的免耕模式,并就此于xx年进行了试验。三熟栽培法是指在双季稻区早稻晚稻生长的季节内,利用间、套作栽培技术和水稻再生技术,改变普通栽培方法,达到增收一季又免除耕作的栽培方法,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品种。邵武目前大田已推广种植多年的单晚(可作再生稻)杂优组合汕优669、双晚杂优组合福优964。 1.1.2试验地点。邵武市大竹镇官墩村耕山队大垅,面积0.03hm2。 1.1.3土壤质地。双季稻区青泥田。耕作层有机质含量33.79g/kg,速效磷8mg/kg,速效钾66mg/kg,pH值5.1,属肥力中等偏下田块。 1.2试验方法 1.2.1播插期安排。汕优669于4月24日播种,5月17日插秧。福优964于6月18日播种,7月25日插秧。 1.2.2栽插方式及密度。采用水育秧。汕优669株行距7cm10cm,与福优964套种间距40cm;福优964插单行。每丛12株。具体见如图1。 按这种方式栽插,汕优669插基本苗25.05万丛/hm2,福优964插基本苗12.45万丛/hm2,分别比常规规格17cm20cm栽插少4.95万丛/hm2、17.55万丛/hm2。 1.2.3水分管理。汕优69(再生稻)、稻优964从苗期至收获,整个生育期田块均处于保持浅水状态。 1.2.4肥料管理。使用肥料为建阳市生产的长盛6#复合肥(NPK=5010),临沂市生产的USA复合肥(NPK=151515),三明产尿素(含氮量46.4%)。使用方法均为沿着苗行条撒。具体使用量:汕优669于5月17日插秧后当日即条施长盛6#复合肥495kg/hm2,6月7日追施USA复合肥250.5kg/hm2, 6月18日第2次追施长盛复合肥333kg/hm2,8月11日施三明尿素166.5kg/hm2作芽肥。福优964于7月25日插秧当日即条撒长盛6#复合肥499.5kg/hm2,8月23日追施USA复合肥499.5kg/hm2。 1.2.5中耕除草。6月7日人工除草中耕1次,6月11日撒除草剂农欢,8月23日结合追肥中耕除草。 1.2.6病虫害防治。6月21日喷锐劲特防治二化螟1次。7月15日喷锐劲特加井冈霉素治稻纵卷叶螟,预防纹枯病。8月27日喷锐劲特防治稻飞虱。 1.2.7自然灾害。5月27日雨水多,并时有暴雨,二化螟暴发。7月26日凌晨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水渠洪水漫过渠堤进入试验田。 1.2.8观察记载。记载各组合生育期、分蘖数、有效穗、产量;有效穗记载取2个点,每点抽查20丛,取平均数,产量记晒干风净的净干谷重量。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各组合生育期均表现缩短,缩短幅度最大的为汕优669,超常值2227d,最小的为福优964,超常值411d。 2.2茎蘖数 福优964套入汕优669时间正是汕优669处于生长始穗期,汕优669独立生长时间较长,分蘖多,平均每丛12.7株。这样,套种的福优964处于荫蔽状态,至8月22日汕优669收割的近1个月时间内,基本没有分蘖(见表2)。 2.3产量 三茬总产量净干谷5.46t/hm2,折合产量12.14t/hm2,具体情况见表3。 3讨论 (1)水稻“三熟栽培法”可行。此法既能增加一季水稻收成,又能免去水稻生长期间机械或人工耕作的作业环节,具有可推广应用的现实生产意义,为水稻增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水稻分期分批播种在分蘖和生长上表现两个特性:一是前作分蘖与后作分蘖呈反相关性,分蘖与本茎具有要求同步完成生命周期性。从各组合分蘖表现不难看出,前作分蘖越多,后作分蘖越少;反之,前作分蘖少,则后作分蘖多。前作与后作分蘖具有反相关性。二是在本试验中,福优964表现最为显现。福优964插后近1个月(8月22日至7月25日)受前作影响近乎没有分蘖,平均每丛株数仅1.5株,此时本茎生长期已处于幼穗分化四至六期。前作割后即给予施肥中耕,本茎仍能分蘖,分蘖仅用58d(10月20日至8月22日)完成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至成熟的生命周期,与本茎成熟期相差710d。这两个特性,对水稻实施多熟制栽培法具有技术探索上的理论参考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