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食品的色香味化学4ppt课件_第1页
第四章 食品的色香味化学4ppt课件_第2页
第四章 食品的色香味化学4ppt课件_第3页
第四章 食品的色香味化学4ppt课件_第4页
第四章 食品的色香味化学4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食品风味化学,狭义上的食品风味:食品的香气、滋味和入口后获得的香味。(味觉和嗅觉)广义上的食品风味(flavor):指人以口腔为主的感觉器官对食品产生的综合感觉(嗅觉,味觉,视觉及触觉)。感觉现象:个人、民族、地域的倾向,.,风味物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1)成分多,含量甚微;(2)大多是非营养物质;(3)味感性能与分子结构有特异性关系;(4)多为对热不稳定的物质。,.,风味的分类:,根据风味产生的刺激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化学感觉、物理感觉和心理感觉。,.,一、味感,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日本:酸、甜、苦、辣、咸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印度:酸、甜、苦、辣、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二、味感的生理基础,食品中的味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由于食品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的溶液刺激舌表面的味蕾,再经过味神经纤维送到大脑的味觉中枢,经过大脑的分析产生味觉。,.,味蕾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味蕾一般有40-150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天更换1次舌头不部位对不同味觉的敏感度不一样人对不同味觉的感觉速度不一样,.,味蕾在舌头上的分布,味蕾,.,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甜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水溶性温度味觉的感受部位味的相互作用,.,物质的结构,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物质的水溶性,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温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变得迟钝。,味的对比现象,两种相同或不同的呈味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呈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1、甜味与甜味剂,风味单位(flavorunit)是由共价结合的氢键键合质子和位置距离质子大约3的电负性轨道产生的结合。化合物分子中有相邻的电负性原子是产生甜味的必须条件。其中一个原子还必须具有氢键键合的质子。氧、氮、氯原子在甜味分子中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羟基氧原子可以在分子中作为AH或B。,夏伦贝格尔(Shallenberger)的AHB理论,.,局限性(1)不能解释多糖、多肽无味。(2)D型与L型氨基酸味觉不同,D-缬氨酸呈甜味,L-缬氨酸呈苦味。(3)未考虑甜味分子在空间的卷曲和折叠效应。,.,甜味剂的相对甜度甜味剂乳糖麦芽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醇甘油蔗糖果糖相对甜度0.270.50.50.70.60.70.811.11.5甜味剂甘草酸苷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糖精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相对甜度5010020050070010001500,.,糖精的化学名为邻苯甲酰磺亚胺,分子式:C7H5NO3S,无色单斜晶体,熔点229,难溶于水。甜度为蔗糖的450700倍,稀释10000倍仍有甜味。但是,糖精并非“糖之精华”,它不是从糖里提炼出来的,而是以又黑又臭的煤焦油为基本原料制成的。糖精的钠盐称为糖精钠,分子式C7H4NNaO3S,溶于水,甜味约相当于蔗糖的300500倍,可供糖尿病患者作为食糖的代用品。我国,最大使用量:0.15g/kg,(1)糖精,.,(2)甜蜜素,(3)阿斯巴甜,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酰甲酯,无色透明至白色结晶状粉末,具有强烈的甜味,其稀溶液的甜度约为蔗糖的180倍。化学名称-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甲酯分子式C14H18N2O5结构式分子量294.30,.,主要功能和用途,阿斯巴甜是一种新型的氨基酸类高甜度甜味剂,是由L-天冬氨酸和L-苯丙氨酸组成的二肽化合物.而没有其他人造甜味剂的苦味,化学味或金属味.阿斯巴甜能增进水果的风味降低咖啡的苦味.阿斯巴甜能有效地降低热量,而且不会造成牙齿龋坏,具有与蛋白质相类似的代谢作用.阿斯巴甜具有风味好、甜度高、热值低、安全可靠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碳酸饮料、带果肉饮料、果酱、果味粉、速溶咖啡、冷冻奶制品、胶冻软糖、口香糖、蜜饯、色拉调味剂的制作。阿斯巴甜也可制成粒、片、粉或汁剂,作为蔗糖的替代品直接加到日常甜食中,尤其适宜于糖尿病、肥胖病等忌糖患者服用。,.,2、酸味与酸味剂,常见的酸味剂1.食醋2.乳酸3.柠檬酸4.苹果酸5.酒石酸6.抗坏血酸,.,3、苦味与苦味食品,1、苦味:各种生物碱、糖苷、某些多烯类和氨基酸。小分子肽片断。2、苦味物质:(1)茶碱、咖啡碱、可可碱(2)啤酒中的苦味(3)糖苷类氨基酸和肽类苦味物质,.,咖啡,可可,.,4、咸味与咸味食品,咸味,阳离子产生咸味阴离子抑制咸味,.,(1).阳离子产生咸味当盐的原子量增大,有苦味增大的倾向。氯化钠和氯化锂是典型咸味的代表。钠离子和锂离子产生咸味,钾离子和其他阳离子产生咸味和苦味。,.,2.阴离子抑制咸味氯离子本身是无味,对咸味抑制最小。较复杂的阴离子不但抑制阳离子的味道,而且它们本身也产生味道。长链脂肪酸或长链烷基磺酸钠盐中阴离子所产生的肥皂味可以完全掩蔽阳离子的味道。,.,4、鲜味与鲜味物质,(1)鲜味剂的特点鲜味是食品中一种能引起强烈食欲且可口的滋味。鲜味剂也称之为呈味剂、风味增强剂,使之呈现鲜味感的一些物质,典型的有L谷氨酸一钠,5次黄苷酸(5IMP)、5鸟苷酸(5GMP)、琥珀酸一钠,它们的阈值浓度分别为140ppm、120ppm、35ppm和150ppm,分别代表着肉类、鱼类、香菇类和贝类的鲜味。,.,(2)食品加工工艺对鲜味剂的影响,高温对鲜味剂的影响食盐对鲜味剂的影响pH对鲜味剂的影响食品种类对鲜味剂的影响,.,(3)常见的鲜味剂,1)味精(谷氨酸钠)L-型谷氨酸钠是肉类鲜味的主要成分,D-型异构体则无鲜味。其鲜味与其离解度有关。,.,成人每日摄入量一般不宜超过6克。过多食用会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影响人体对新陈代谢必需的二价钙、镁离子的利用,造成短时间的头痛、心跳加速、恶心等症状。婴幼儿更应少食。,.,2)鲜味核苷酸主要的呈鲜核苷酸:肌苷酸,鸟苷酸。肉中鲜味核苷酸主要是由肌肉中的ATP降解而产生。存放时间过长,肌苷酸变成无味的肌苷,进而变为呈苦味的次黄嘌呤。酵母水解物也是鲜味剂,其呈鲜成分是5-核糖核苷酸。,.,核苷酸类中的肌苷酸、鸟苷酸、黄苷酸以及它们的许多衍生物都呈强鲜味。如肌苷酸钠比味精鲜40倍,鸟苷酸钠比味精鲜160倍,特别是2呋喃甲硫基肌苷酸比味精鲜650倍。肌苷酸钠是在60年代兴起的鲜味剂,它又名肌苷磷酸二钠,分子式为C10H11O8N4PNa2,含57.5分子结晶水,是用淀粉糖化液经肌苷菌发酵制得的无色或白色结晶。在市场上看到的“强力味精”、“加鲜味精”就是由8895的味精和125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