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2014.9解析.ppt_第1页
《生于忧患》2014.9解析.ppt_第2页
《生于忧患》2014.9解析.ppt_第3页
《生于忧患》2014.9解析.ppt_第4页
《生于忧患》2014.9解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七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四书,孟子是一部的书,现存篇,是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之一。,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补充1),畎()亩傅说()胶鬲()孙叔敖()百里奚()行拂()曾()益拂()士,.,.,.,.,.,.,.,qun,yu,g,o,x,f,zng,b,.,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弼、辅佐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狱官市井,集市,劳其筋骨(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饿其体肤(使.饥饿)空乏其身(使.穷困缺乏)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扰乱;使.不顺)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错)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降大任:责任使命征于色:表现(补充),词类活用,1第一段中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的经历有什么相同点?作者想要借此说明什么道理?2“发”“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个字?补充3第一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论据的类型是什么?(议论文新知识点)4、中考新题: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1相同点(1)出身贫寒(2)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成就伟业。道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2“发”是“起”,指被任用;“举”是“被举用、被选拔”之意。舜为帝王,其余为人臣,故有细微差别。4(1)引出并举例论证“生于忧患”(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2)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段采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见五4)补充:第四大题3后边默写磨练的益处,像这样能够担任大任的人,思想磨练,生活磨练,行为磨练,磨练的益处,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中心论点(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作用见五5题),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个人正面生于忧患,国家反面死于安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此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极重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将“人处困境才能激发斗志”和“国无忧患易遭灭亡”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强调突出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使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鲜明深刻印象。(改五大题5),简述文章论证思路(4分中考必考重点类型),文章首先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然后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承上启下,道理论证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受思想,生活和行动上的磨练,这样才能达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好处。接着第二段文字作者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然后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正反对比论证,相得益彰。最后归纳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卒章显志的写法,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独成一段,鲜明突出。(独立成段的好处?)(补充),(重点题,现代文阅读技巧)两个自然段顺序互换为什么不行?(1)文章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段分别先后紧扣“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内容展开,原文的这种结构对应了论点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2)从认知层面上看,段一主要谈造就人才,段二谈治理国家,这符合由小到大,由个人到国家的认知规律。(补充),和本文阐述道理相似名言警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考新题1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由个人作为上升到治理国家,提出了什么论断?)(补充在四大题5后边)2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二是;是得出的结论是“”,用现在的话说就。(补文学常识上边)3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文中句子为例具体分析。(补充)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一句很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长句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4“人恒过然后能改”到“国恒亡”一段文字紧承上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磨难造就人才,孟子强调也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哪句表明了这一点?)(添在理解性默写第四大题6后边)5孟子在选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1)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5)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补充积累道理论据),6材料链接: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富有文采)(3分)(第五大题11),补充事实论据(补充)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拘禁时,把易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围攻、绝粮等困厄,因道不得行而作春秋。厄:受困,这里指政治上的不得意。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屈原被流放后才写出离骚。赋,写作。左丘明失明著国语。厥:副词,才。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孙子即孙膑(bn)。他所作的兵法早已失传,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孙膑兵法残简五千九百余字。膑,挖去膝盖骨的一种肉刑。修列:著述、编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吕不韦贬蜀后吕览才流布于世。吕览即吕氏春秋,吕不韦为相时命门客编写的。迁:被贬谪。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是韩国的贵公子。说难孤愤是韩非著作中的两篇。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大抵:大多。发愤:抒发内心的激愤。,中考对比阅读真题一【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你认为【乙】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甲文谈谈看法。(3分),.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的道理。不同意。(1分)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居安思危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补充笔记),中考对比阅读二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中哪些说法?2后人评价孟子善于论辩,“其文章都有着严格的逻辑”,试结合甲文进行分析。3学习了两文以后的启示是什么?,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中哪些说法?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后人评价孟子善于论辩,“其文章都有着严格的逻辑”,试结合甲文进行分析。全文论述思路分析即可。3学习了两文以后的启示是什么?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早作准备挑战磨难,才能收获成功。(补充在10题前边),中考对比阅读三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蜜蜂和螃蟹)只知道奔向火焰,却不能安于居住的地方,它们的死是本该如此。)注:血指:伤指刳(k)取:割取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殒:死亡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4)悉可俯拾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月考古诗文默写复习1“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一句中“殊遇”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和临崩寄臣以大事。2不利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利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3“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指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出师表中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两汉兴亡的历史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生于忧患中从正反两面分析“国恒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从个人上升到治国,得出的论断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5自述本志,表达作者无意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区别“侯”)6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出师的原因:报先帝忠陛下;南方已定兵甲已足8以磅礴的气势指出伐魏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贯穿全文的情感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0出师表中叙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1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生动写出战斗激烈紧张。破阵子中描写想象中驰骋疆场英勇杀敌战斗场景的词句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2江城子中总领全词是词眼的句子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直抒豪迈情怀,表现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鬓微霜,又何妨”。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典故出自史记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少年狂气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13观刈麦最能反映劳动人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渔家傲中表现征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的千古名句。,14破阵子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江城子中表现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5观刈麦通过妇女和儿童的后勤服务,侧面描写体现“五月人倍忙”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16与李绅的悯农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劳动艰辛)17表达对重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关怀的句子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揭示农民悲苦根源的句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将自己和农民对比的句子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1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为全诗主旨句,抒发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三个空,带上“四面边声连角起”)19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衡阳雁去无留意”表现边塞的的天气寒冷。20破阵子中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体现的细节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营造出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氛围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1破阵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