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1-设计文档5-4附录四 物质MSDS_第1页
word1-设计文档5-4附录四 物质MSDS_第2页
word1-设计文档5-4附录四 物质MSDS_第3页
word1-设计文档5-4附录四 物质MSDS_第4页
word1-设计文档5-4附录四 物质MSD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无棣热电厂24MW抽凝机组含硫废气深度脱硫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物质MSDS浙江大学追化工的人团队队员:吴益昆 杜乔昆 高扬 杨吉祥 马玉龙 指导老师:胡晓萍 目录物质MSDS11.1 总述11.2 MSDS数据11.2.1 二氧化硫MSDS11.2.2 磷酸氢二钠MSDS51.2.3 磷酸二氢钠MSDS81.2.4 硫酸钠MSDS111.2.5 氢氧化钠MSDS141.2.6 碳酸钠MSDS171.2.7 亚硫酸钠MSDS211.2.8 亚硫酸氢钠MSDS241.2.9 二氧化碳MSDS271.2.10 1,3-丁二烯MSDS301.2.11 氢气MSDS331.2.12 环丁砜MSDS37追化工的人物质MSDS1.1 总述化工厂日常的运营中会涉及到很多特殊的化学物质,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因而对这些物质的理化、生理等方面性质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确保生产安全有序的进行,并能够对泄露等突发状况进行最合理的补救。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 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文件。这里我们采用MSDS来对各物质的性质进行说明。1.2 MSDS数据1.2.1 二氧化硫MSDS表1-1 二氧化硫MSDS英文名称:sulfur dioxide分子式:SO2分子量:64.0638危险性描述有害物成分:二氧化硫健康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食入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 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 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 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 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 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 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 后再用。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 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 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氧化 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个人防护中国MAC(mg/m3):15前苏联MAC(mg/m3):10TLVTN:OSHA 5ppm,13mg/m3; ACGIH 2ppm,5.2mg/m3TLVWNACGIH 5ppm,13mg/m3监测方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 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 一级99.9; 二级99.0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特臭。熔点():-75.5沸点():-10相对密度(水=1):1.4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26临界温度():157.8临界压力(MPa):7.87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还原剂、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6600mg/m3,1小时(大鼠吸入)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可严重污染大气,由其形成的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尤为严重。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把废气通入纯碱溶液中,加次氯酸钙中和,然后用水冲入废水系统。危险货物编号:23013UN编号:1079包装类别: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 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 类有毒气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 A级无机剧毒品。1.2.2 磷酸氢二钠MSDS表1-2 磷酸氢二钠MSDS英文名称: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 anhydrate分子式:Na2HPO4分子量:141.96危险性描述有害物成分:磷酸氢二钠健康危害:无资料。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本身不能燃烧。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个人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主要成分: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或颗粒,无味,微吸湿。熔点():34.6沸点():相对密度(水=1):2.04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主要用途:用于制革、处理锅炉水等。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829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UN编号:无资料包装类别:无资料包装方法:无资料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1.2.3 磷酸二氢钠MSDS表1-3 磷酸二氢钠MSDS英文名称: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分子式:NaH2PO4分子量:119.98危险性描述有害物成分:磷酸二氢钠健康危害:属微毒类。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受热分解释出氧化磷和氧化钠烟雾。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本身不能燃烧。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磷化氢。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个人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主要成分: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或颗粒,无味,微吸湿。熔点():60沸点():相对密度(水=1):1.9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醇。主要用途:用于制革、处理锅炉水等。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1700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UN编号:无资料包装类别:无资料包装方法:无资料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1.2.4 硫酸钠MSDS表1-4 硫酸钠MSDS英文名称: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分子式:Na2SO4分子量:142.04危险性描述有害物成分:硫酸钠健康危害: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基本无毒。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有害燃烧产物硫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个人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主要成分:外观与性状:白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或粉末, 有吸湿性。熔点():884沸点():无意义相对密度(水=1):2.6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意义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不溶于乙醇,溶于水,溶于甘油主要用途:用于制水玻璃、玻璃、瓷釉、纸浆、致冷混合剂、洗涤剂、干燥剂、染料稀释剂、分析化学试剂、医药品等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铝、镁。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5989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的污染。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UN编号:无资料包装类别:无资料包装方法:无资料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1.2.5 氢氧化钠MSDS表1-5 氢氧化钠MSDS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危险性描述有害物成分:氢氧化钠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个人防护中国MAC(mg/m3):0.5前苏联MAC(mg/m3):0.5TLVTN:OSHA 2mg/m3TLVWNACGIH 2mg/m3监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主要成分:氢氧化钠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熔点():318.4沸点():1390相对密度(水=1):2.1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危险货物编号:82001UN编号:1823包装类别:052包装方法:固体可装入0.5 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 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 类碱性腐蚀品。其它法规:隔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1-83);水银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2-83)。1.2.6 碳酸钠MSDS表1-6 碳酸钠MSDS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分子式:Na2CO3分子量:105.99危险性描述有害物成分:碳酸钠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急救措施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个人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2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碳酸钠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熔点():851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2.5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主要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铝、氟。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4090 mg/kg(大鼠经口)LC50: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危险货物编号:UN编号:包装类别:Z01包装方法: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1.2.7 亚硫酸钠MSDS表1-7 亚硫酸钠MSDS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分子式:Na2SO3分子量:126.04危险性描述有害物成分:亚硫酸钠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急救措施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有害燃烧产物硫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个人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2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碳酸钠外观与性状:无色、单斜晶体或粉末。熔点():150(失水分解)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2.6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主要用途:用于制亚硫酸纤维素酯、硫代硫酸钠、有机化学药品、漂白织物等, 还用作还原剂、防腐剂、去氯剂等。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铝、镁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危险货物编号:UN编号:包装类别:Z01包装方法:无资料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1.2.8 亚硫酸氢钠MSDS表1-8 亚硫酸氢钠MSDS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分子式:NaHSO3分子量:104.06危险性描述有害物成分:亚硫酸氢钠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明。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急救措施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个人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5mg/m3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碳酸钠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有二氧化硫的气味。熔点():分解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1.48(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媒染剂、蔬菜脱水和保存剂、照相还原剂、医药电镀、造纸等助漂净剂。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200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加入水中,加纯碱,再用盐酸中和,然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危险货物编号:81510UN编号:2693包装类别:包装方法:小开口铝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1.2.9 二氧化碳MSDS表1-9 二氧化碳MSDS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分子式:CO2分子量:44.01危险性描述有害物成分:二氧化碳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食入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个人防护中国MAC(mg/m3):18000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OSHA 5000ppm,9000mg/m3; ACGIH 5000ppm,9000mg/m3TLVWNACGIH 30000ppm,54000mg/ m3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理化性质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相对密度(水=1):1.56(-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3临界温度():31临界压力(MPa):7.39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危险货物编号:22019UN编号:1013包装类别:053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