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1-2ppt课件_第1页
电气安全技术1-2ppt课件_第2页
电气安全技术1-2ppt课件_第3页
电气安全技术1-2ppt课件_第4页
电气安全技术1-2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电气安全技术,1,大纲要求一、电气安全1.了解电气事故种类2.了解异常停电、异常带电二、触电事故1.了解触电事故的预防技术2.熟悉保护接地系统(IT、TT系统)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构成3.熟悉保护接零、接地方法的适用范围三、雷电事故1.了解雷电的种类及危害2.掌握防雷装置的类型、作用及人身防雷措施四、了解变配电站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2,一、电气安全要素(一)电气事故种类了解(P29)1.触电事故电击(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电伤(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电弧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性眼炎等2.雷击事故3.静电事故4.电磁辐射危害5.电气系统故障及事故异常停电异常带电,3,(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P30)1.电流损伤表现2.损伤的影响因素3.感知电流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室颤电流4.决定通过人体电流接触电压人体电阻,4,二、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间距(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保护接地(基本技术措施)2.保护接零(基本技术措施)(三)其他电击预防技术,5,(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IT系统(保护接地),保护原理(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网)RE与RP(人体电阻)呈并联关系,且RE/RPREREZ,UP(人体电压)在安全范围内,6,2.TT系统(设备外壳和配电网均直接接地),有RE保护时人体电压近似取决于RE与RN分配相电压时的分压大小危险性降低,未消除必须配合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应用范围:低压用户农村低压电网,7,3.TN系统(保护接零),保护原理漏电单相短路单相短路电流ISS单相短路保护元件动作迅速切断电源实现保护,ISS,L1,L2,L3,RN,PEN,N,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8,TN-S系统(分用),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露导电部分和保护导体呈零电位安全性最好爆炸、火灾危险性较大安全要求高的场所(科研院所、计算机中心、通信局站等),9,TN-C-S系统(前分后合),宜用于厂内低压配电场的场所民用楼房,10,TN-C系统(合用),可用于触电危险性小用电设备简单场所,11,注意事项(P33)(1)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个别设备只接地不接零(2)重复接地合格(3)对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手持和移动电气设备应保证不超过0.4s(4)工作接地合格不超过4(5)PE线和PEN线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6)保护导体截面面积合格(7)等电位连结,12,电力系统对地关系,I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T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状态,T直接接地N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中性点联结,保护接零N工作接零PE,的关系,C合用,S分用,C-S先合后分,13,(三)其他电击预防技术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特低安全电压电气隔离漏电保护,14,特低安全电压(P35)特低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42V、36V、24V、12V、6V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15,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漏电保护装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一种低压安全保护电器(P35)功能保护原理额定动作电流动作时间使用场所选用考虑因素定期检查检验,16,三、雷电危害(一)雷电的种类和危害了解(P36),1.雷电的种类(1)直击雷(2)感应雷静电感应雷电磁感应雷(3)球雷,2.雷电的危害特点:雷电流幅值(数十kA数百kA)雷电流陡度(50kA/s)冲击过电压(数百kV数千kV)破坏:多方面破坏作用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雷电危害:(1)火灾或爆炸(2)触电(3)设施或设备的毁坏(4)大规模停电,17,(二)防雷技术1.建筑物防雷分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直击雷防护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完整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3.二次放电4.感应雷5.雷电冲击波6.人身防雷,18,四、静电危害(一)静电的特性及危害1.静电的产生(1)固体物质大面积摩擦(2)固体物质粉碎、研磨(3)搅拌高电阻率物质(4)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或管口喷出(5)穿化纤、高绝缘鞋人员操作、行走、起立2.静电的特点(1)电压高(2)泄漏缓慢(3)静电的影响因素多,3.静电的危害(1)爆炸和火灾(2)给人以电击(3)可能妨碍生产(二)防静电措施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工艺控制接地增湿抗静电添加剂静电中和器加强静电安全管理,19,五、电气装置安全(一)变配电站1.变配电站位置2.建筑结构3.间距、屏护、隔离通道通风封堵标志联锁装置(二)主要变配电设备安全1.电力变压器2.电力电容器3.高压开关,(三)电气线路安全1.架空线路2.电缆线路(四)配电柜(箱)1.安装2.运行,20,(五)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1.电气设备触电防护分类0类设备类设备类设备类设备2.电气设备外壳防护3.电动机4.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5.电焊设备6.低压控制电器7.低压保护电器,21,外壳防护等级由IP(InternationalProtection)代码来标示其组成如下:IP补充字母附加字母第二位特征数字第一位特征数字代码字母,22,23,第四节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大纲要求1.熟悉机械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2.掌握防止机械电气火灾事故的措施,24,一、引燃源(一)电气引燃源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二)非电气引燃源明火高热物体及高温表面自燃发热及化学反应热冲击和摩擦绝热压缩光线,25,二、危险物质和环境(一)危险物质爆炸性危险物质3类类:矿井甲烷(CH4)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类:爆炸性粉尘、纤维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按引燃温度分6组T1、T2、T3、T4、T5、T6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引燃温度分3组T11、T12、T13类爆炸性气体(分3级)按最小点燃温度和最大安全间隙分A;B;C类爆炸性粉尘(分2级)A;B,26,(二)危险环境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分为:0区、1区、2区0区: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2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27,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3.火灾危险环境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1区: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22区: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纤维23区:可燃固体,28,三、防火防爆技术(一)防火防爆技术1.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使用安全装置3.消除点火源4.惰化和稀释5.耐燃、抗爆结构6.隔离和间距7.泄压,(一)电气防爆1.防爆电气设备(1)防爆电气设备类型(2)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选型根据:安装环境的类型和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2.防爆电气线路(1)位置选择(2)敷设方式选择(3)隔离密封(4)导线材料选择(5)允许载流量(6)电气线路的连,29,防爆电气设备类型(1)隔爆型(d)(2)增安型(e)(3)充油型(o)(4)充砂型(q)(5)本质安全型(ia、ib)ia正常工作、发生一个故障及两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0区ib正常工作及发生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1区(6)正压型(p)(7)无火花型(n)(8)特殊型(s),30,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防爆型电气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