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墓园挽歌中英对照【墓园挽歌简析】 摘要 墓园挽歌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美的诗歌之一,是18世纪英国伤感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全诗共128行,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贫苦不公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淳朴本质的赞扬。本文试图从其作者、创作背景、文学特点及诗词解读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关键词 墓园挽歌 托马斯.格雷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墓园挽歌是其作者托马斯.格雷历经了八年时间创造的经典之作。该诗创作于1742年,其时托马斯.格雷的好友理查德?韦斯特刚去世不久。因此,整个诗篇弥漫着伤感的愁绪,是伤感主义的代表之作。然而,作为一篇被世人传诵的经典之作,其对逝者的缅怀不仅仅限于某一人身上。诗中诗人流连于黄昏中的乡村墓园,所见的是一座座平民的墓穴。让诗人想要去缅怀的不是显赫的权贵,而是对权贵、虚荣、奢华的蔑视和对那些普普通通的社会底层平民的同情和赞扬,体现了托马斯.格雷的民主情怀。该诗以严谨的构思、精美的格式、老练且富于典故的风格、自选的措辞以及变形的词序广为传唱,堪称英国最著名的抒情诗。被认为是英国十八世纪乃至英国文学史上最好的诗歌之一。 墓园挽歌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着这样重要的地位,受到文学评论家的青睐,主要是因为“第一,它凝聚了一个时期中的某种社会情绪;其次,它有比较完整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何革新旧传统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一、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 墓园挽歌的作者托马斯.格雷(17161771)是英国18世界重要诗人之一,也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西欧掀起的文学运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浪漫主义文学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描写及歌颂大自然,体现对自然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渴望。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浪漫主义文学的这一主旨在格雷的墓园挽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出生于伦敦一个普通经纪人家庭的格雷的一生可谓是中规中矩,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并于1768年开始在剑桥大学教授历史和当代语言。尽管格雷是18世纪享有盛名的诗人之一,但相对其他的诗人,格雷一生的诗词并不多,仅有十余首传世。格雷写作十分谨慎、极为斟酌用词,注重形式和诗句的完美,诗歌外观精美,诗意复杂间接,人工雕琢的迹象十分明显。也正是因为格雷的严谨和自律成就了墓园挽歌在结构、措辞、语音、意象、意境等方面都的完美体现和和谐统一,使墓园挽歌以严谨的构思,精美的格式,老练且富于典故的风格,自选的措辞和多变的词序成为广为传唱的佳作,堪称是英国18世纪乃至整个英国文学史上最精致,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 二、创作背景及文学特点 墓园挽歌创作于英国文学奥古斯都时代末期和浪漫主义时代初期。其时,18世纪的英国正经历起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被称作“启蒙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仍受到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其诗歌风格非常古典,注重格式。到了18世纪末期,伤感主义的小说及诗歌开始盛行,最终过渡到了浪漫主义文学。这一创作背景使墓园挽歌同时具备这些文学时代的特征,是英国新古典主义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的转型之作。 墓园挽歌的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体现。强调理性,但同时强调自由,平等及博爱,解放个人情感,尊重个人自由和尊严是启蒙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墓园挽歌中诗人对社会底层默默无闻的人的关爱、尊重及赞扬,对权贵、奢侈生活的嘲讽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此外,启蒙主义另一个重要的特点也在该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彰显,那就是诗歌的主人公不再是贵族,而是平民。与启蒙主义有着一定共通之处的浪漫主义则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墓园挽歌中诗人就将自己置身于黄昏的乡村墓园之中,周围的环境宁静而肃穆,耳边响起的是报丧的晚钟这样的环境让诗人想起了死亡,引起了诗人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的真挚的缅怀和赞扬。这种情感无疑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体现。而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对诗歌辞藻有着很高的要求。墓园挽歌语言精雕细琢,诗歌形式精美,正符合新古典主义的这一要求。因此,可以说墓园挽歌在内容上和情调上是浪漫的伤感主义,形式上则属于新古典主义,语言典雅考究,音韵优美和谐,诗行匀称整齐,诗意复杂间接。是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完美结合之作,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挽歌之一。 除以上特点之外,颠倒的词序也是该诗歌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之一。 三、诗词解读 墓园挽歌作为一首挽歌,其目的与普通挽歌一样缅怀,哀悼逝者,对其生平予以肯定以抚慰在世的亲友。纵观全文,墓园挽歌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其在内容上已经超越了对特定人物的哀思,而是通过对一处乡村墓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对他们美好品质的赞扬以及对他们没有机会施展他们的才华的惋惜。 虽然是一首挽歌,作者并未一开篇就对死亡进行描述。相反,格雷通过对黄昏的墓园,动物发出的声音以对环境的渲染把他所见的日落营造成了一个人类死亡的丧钟。为其在第四节对“粗鄙的父老”的墓碑的引出做铺垫。落日被格雷描绘称为了人类死亡的丧钟,与诗篇第5到7节对“The rude forefathers”描述和回忆相呼应。这些“粗鄙的父老”永远的躺在了他们简陋的墓穴里,再没有任何的东西能够将他们唤醒。 当格雷对黄昏,对乡村朴实的父老的墓碑,对死亡的丧钟的刻画还停留在读者的脑海中时,格雷在紧接下来的章节里将描述转向了18世纪人们所普遍推崇的价值观跟这些普通的、在显赫人士眼里“粗鄙”的父老们的淳朴本质和生活之间的比较。引出了该诗的真正主旨,即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惋惜,对权贵,虚荣,奢侈,傲慢的嘲讽和蔑视。墓园挽歌中所提到的雄心Ambition (29行), 奢华Grandeur (31行), 怀念Memory (38行)等都是这些“粗鄙的父老”所不具备的。然而,面对权贵和奢华对这些下层人民的蔑视,格雷在墓园挽歌中从四个方面为这些贫苦大众进行辩护,捍卫了普通人的尊严,颂扬了他们勤劳,质朴善良的本质。首先,不管你有多伟大,亦或是拥有着贵族的血统,最终也逃脱不了跟这些“粗鄙的父老”相同的命运死亡。其次,格雷在接下来的诗篇里指出是什么带来他们不同的命运呢?诗人感叹命运的不公。然后,格雷笔锋一转,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称赞这些下层的默默无闻的人们不受诱惑,诚实劳作。最后,即使是那些仅点缀了拙劣的韵语、凌乱的刻画的简陋的墓碑,甚至是简单到只刻有姓名和年份的墓碑也同那些恢弘的纪念堂一样都是为了请求过往人就便献一声惋叹“the passing tribute of a sigh”。因此,也应该得到人们一样的尊重。 墓园挽歌之所以世代传颂,魅力不减少,堪称英国文学史上最美的诗歌之一,就在于它所涵盖的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博爱之情,对他们不公的命运的惋叹。也正是这样的民主思想和弥漫全诗的伤感情调,使墓园挽歌称为18世纪后期伤感主义诗歌的代表之作。 _: 1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 2张海霞.远离尘嚣的生命之歌J.名作欣赏,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高三地理知识体系复习计划
- 随班就读教学教研活动的个案分析计划范文
- 人力资源部2025年职业发展规划总结及计划
- 小学五年级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计划
-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化教学计划
- 福建省南安市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大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2025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大理市鹤庆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内科学(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
- 14.3角的平分线第1课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课件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2024年云南省文山州州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加油站气象灾害综合应急预案 2024
- 国家职业标准 -碳排放管理员
- 202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专题知识培训
- 嵌入式软件助理工程师认证考试试题题库
- 外商在越南设立代表处和分公司的规定(共10页)
- 中铝洛铜实习报告
- SH0622-95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
- 破碎系统安装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