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初探[初探手机传播道德]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初探[初探手机传播道德]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初探[初探手机传播道德]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初探[初探手机传播道德]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初探[初探手机传播道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初探初探手机传播道德 摘要 随着3G技术时代的到来,手机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登上了传播活动的舞台,手机传播活动也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播行为。在手机传播过程中,如同传统媒体一样,亦会出现失范行为,偏离传播道德。本文在分析手机传播失范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解决手机传播中失范现象的措施。 关键词 手机传播;手机传播道德;手机 _ TN916 A 1674-6708(xx)34-0002-02 在现代生活中,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也超越了原来单一的通话功能,如今已可容纳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除了基本的通话功能外,亦可进行手机上网、手机导航、手机电视等。手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之其不仅仅是单纯的通讯工具,更趋于一种新兴媒体,有不少学者将其称为“第五媒体”。 1 手机媒体的特性 手机既然被称之为“第五媒体”,必然有其新兴媒体的性质。1)相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手机更加轻便小巧,更适于随身携带,是一种贴身媒体;2)手机的便携性使得其能够进行即时传播,即在事件发生的刹那,就可将事件进行传播,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信息并联系上任何人。据此特性,手机媒体在传播速度上也较之传统媒体有了飞速提高;3)传者受者一体化。在手机传播过程中,没有严格的传者与受者之分。当接收到信息时,你是受者;可将其转发出去时,你又变成了传者;4)使用者众多。手机价格符合大众消费的水平,而且其操作简单,开通手机业务更为快捷。根据 _的统计,xx年2月,中国手机用户接近6.6亿;5)手机突破其单一通话功能,已成为能够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融为一体的媒介,这一融合使得其传播手段多样化;6)手机传播的内容与形式更适合浅阅读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简短的文字配上相关图片,或是一段短视频。这一方面加快了手机用户的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手机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含量。 手机的以上特性使得其成为一种便利的传播媒体,准入门槛较之互联网更低,手机价格符合大众消费的水平,在开通办理业务方面迅速快捷。并且手机传播成本低廉,每条短信至多才0.1元;GPRS上网业务的开展,更是大幅度降低了传播图片、视频等的成本。较之互联网,手机的操作简单易学,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技能。在传播过程中,传者也不要需掌握专门的传播技术手段。较低的准入门槛,廉价的传播成本,简单的传播技巧,这都使得手机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拥有广泛的使用者,就手机上网而言,据NIC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的手机网民已达到2.33亿。而手机传播也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播现象,短信的收发,手机报的兴起,利用手机报道新闻的新兴手段等。然而在手机传播兴起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手机传播过程中失范的困扰。 2 手机传播过程中的失范现象 虚假信息。虚假信息是手机传播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失范现象。手机传播过程中的虚假信息,以利用短信的形式出现,多以通知用户中奖、银行卡“被”异地消费、用陌生号码冒充所认识的亲朋好友因急事需要钱等为名,蒙骗短信接收者。例如:通知用户中奖的虚假短信,短信内容多以极具诱惑力的金钱数额或是丰厚的奖品来迷惑短信接收者,使接收者怦然心动后步入圈套。而 _“被”消费的虚假短息则利用了接收者(同时也是持卡者)对于自己财产的关心程度,接到自己 _在异地消费 _,持卡者第一反应必然是要查清楚自己的卡是如何“被”消费的,若是按照短信所提示的查询步骤来操作,必然会落入骗子所设的陷阱之中。更有甚者利用陌生号码来假扮接收者的亲人或朋友,以急需钱为借口,并要求接收者将其所需要的数额汇入指定账户,这一虚假短信的形式则利用了短信接收者的同情心进行欺骗。虚假信息在手机传播过程中多以谋取信息接收者的钱财为目的,这类短信在手机传播过程中不断改头换面,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大部分手机用户都能对此类短信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 手机传谣。手机传谣不同于虚假信息的传播。先从传播者方面看,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多以陌生人为主,即所收到的短信是陌生号码,且虚假信息经由多人组织发布;而手机 _的传播者则是接收者所熟知的人,信息更为清晰可靠。从传播内容方面看,虚假信息的内容多涉及钱财,而手机 _则更多的是关于现实生活或是与接收者相关的事物。 _是在事态发展不透明时所产生的,它弥补人们对于事情发展认识的空白,虽其虚假,但却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所以能取信于受众,但其本质仍是虚假的。手机传谣不仅加快 _的传播速度,更扩大 _传播的范围。手机的及时传播性,以及以将近6.6亿用户为基础,使得手机 _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xx年非典期间,各种关于SARS病毒的手机 _使得群众人心惶惶;xx年四川广元长蛆柑橘事件,使得广元柑橘滞销;xx年,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手机传谣,称在韶关冲突中死亡的族工人远不止两人,可能达到数十甚至数百,此信息在乌鲁木齐的维族居民中迅速传播,最终酿成“7?5”事件;xx年2月,一条有关山西地震的手机 _在亲朋好友间互传,最后导致了山西吕梁等地的大批民众走上街头“等待地震”。由此可见手机传谣所带来的极为严重的后果。手机 _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信于民,是因为手机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属性。在手机 _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不一定是 _的制造者)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所传播的内容均为涉及现实生活事情,由于不了解事情的发展,加之信息是由可靠的信源传过来的,所以大部分接收者选择相信手机 _。同样地,接收者在接收到 _短信时,认为此信息能够给周围的人带来利益或是能够避免灾难,接收者会立即再度成为此 _的传播者,将其转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手机 _正是在这样一个熟人网络里传开,清晰可靠的信源,扑朔迷离的现实情况,短信接收者都抱着一种“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一方面根据 _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再次传播 _。 手机黄色。xx年底的“手机扫黄”行动让人们开始注意到手机传播过程中的又一重大的失范现象。近年来,黄色信息开始向手机WAP网站延伸,黄色信息和图片通过超链接方式,手机上网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获取。手机黄色盛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手机传播的监管环节较为薄弱。我国现在主要依靠电脑模拟手机上网,来对WAP网站进行监管,但是为了逃避监管,这些 _通过一些简单的技术处理,如制作网页时设置IP控制,只允许手机用户访问,或只允许手机用户通过移动梦网互联网服务访问非法WAP网站,然而用电脑登陆同样的网站却看不到任何内容,这样一来,手机涉黄网站就逃避了监管。另一方面,运营商及相关利益群体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手机涉黄业务中,运营商已与SP(手机增值业务提供商)和WAP网站形成利益联盟。不法SP设置色情内容服务器,限定只有通过WAP网关才能访问的模式,将客户群锁定为手机上网用户,然后利用手机短信群发来进行色情网站的宣传,例如发送链接,只要手机上网用户点击色情网站的链接,运营商就能收取GPRS流量费,经营色情WAP网站和不法SP都能从中获利。在手机使用者中,以青少年居多,手机黄色信息及网站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在青少年面前,必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手机黄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手机扫黄也势在必行,并由此来推进对于手机黄色现象的监管,增强打击手机黄色的力度。 3 解决手机传播失范现象的措施 加强第三方对手机传播的监管力度。在手机传播过程中,缺少真正意义上处于第三方的“把关人”。手机用户“身兼三职”:信息接收者、传播者、把关人。把关人的角色由手机用户承担,然而手机用户的个人受教育程度、经济地位、法律意识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容易出现良莠不齐的手机信息传播行为。而一些运营商、SP以及WAP网站,只顾追求自己利益,忽略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传播过程中以个人利益为导向,则容易出现传播示范行为。因此在手机传播过程中,要加强第三方对于传播过程的监管。在我国,对于手机传播的监管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也不如对于其他媒体的监管。造成这种监管缺失的一方面原因是手机用户众多,其中匿名用户为2亿,占将近手机使用人数的1/3;另一方面原因则是监管者与运营商身份重叠。在我国,具体的监管细则由运营商来执行,然而运营商本身又是传播过程中的利益主体,其双重身份使得其难以严格执行监管任务。据此,在监管方面,应有第三方的监管机构或部门出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纯净手机传播的环境。 加快关于手机传播的立法步伐。在实践中,xx年年底展开了全国范围的手机扫黄活动,但除此之外,也并未有其它关于整顿手机传播的活动。但从法律层面上看,在关于手机传播活动这一块的立法或是管理条例,则是大片空白。在我国,对于手机传播活动的管理,大部分归类于互联网的管理规章制度之中,并未有单独的管理条例。加快关于手机传播类的立法或是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来对手机传播活动进行管理,更具规范与权威。 手机用户提升媒介素养。手机既作为“第五媒介”,即是媒介的一种,手机用户作为媒介的使用者,应该当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手机用户在进行手机传播时要谨记自己同时也是“把关人”,规范自己的传播行为,不利用手机进行违法的传播活动。当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手机用户要提高自己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如收到一些虚假信息时,要谨慎判断,必要时可报警或采取相关措施,收到手机 _时,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智辨别信息的真伪,在事态不明朗的阶段不要盲从,亦不要成为 _的中转站,将 _再次传播出去。此时应向相关部门求证,毕竟 _止于智者。培养手机用户的媒介素养,使其文明使用手机这一媒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