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1页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2页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3页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4页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icro-economics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高勇gaoyong72,.,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出版社,2011.,教材,.,3,高鸿业与西方经济学,1921年生于江苏徐州;1944年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1946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习经济学,1956年获博士学位;19561957年任美国密苏里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1957年归国,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批判”无用武之地:市场经济vs.计划经济、民主vs.专制堡垒最容易从敌人的内部攻破,让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者讲西方经济学批判,.,4,高鸿业,1982年,独立翻译并出版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10版),使国内经济学教科书一步与世界接轨该书构建了“二战”后至今西方国家经济学教材的主流体系,当时国内惟一完整全面介绍西方经济理论的作品。当日学子与经济界人士几乎“人手一册”,无数人经由这本书踏入经济学大门。他们中的许多人日后成为改革中坚,经济学启蒙正是来自此书。最先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被设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后,高鸿业受国家教委委托,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被全国近1000万大学生使用;,.,5,美曼昆(1958)著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第4版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GregoryNMankiw.PrinciplesofEconomics4thThomsonLearningPress,2007,教学参考书,至少对照三本不同的教科书,才能学好一门课!,.,6,格列高里G曼昆(N.GregoryMankiw):哈佛大学的一位青年经济学教授;这本书1998年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尚未完稿,出版商就以140万美元买下版权,创下了经济学著作卖价的世界吉尼斯记录;一经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1998年4月6日报道,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已经被美国大约350所大学用作经济学教科书。这时这本书问世还不到3个月。英文版当年销量20万册,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学教科书,.,7,这本书之所以迅速火爆的主要原因:从内容体系、篇章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入门教科书”的定位。作者说:他在写这本书时,极力把自己放在一个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他强调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经济学时感兴趣的那些材料。“曼昆的东西让你觉得,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曼昆经济学原理的译者),.,8,物以类聚:梁小民的经济学随笔具有曼昆的风格,值得系统阅读。(课外阅读),经济学是什么2001,我看2003,微观经济学纵横谈2000,宏观经济学纵横谈2003,我读2003,.,9,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第18版PASamuelson,WDNordhaus.Economics18thedition,McGraw-HillCompanies,Inc.2005。每3年更新一版,及时跟踪学科进展,60年长盛不衰。,.,10,美斯蒂格利茨著,(美)沃尔什著,黄险峰,张帆;经济学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JosephEStiglitzEconomics3thedition,1997,WWNorton&Company,.,11,美H范里安著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2006,第6版HalRVarianIntermediateMicroeconomics:AModernApproach6theds,WWNorton&Company,2003,.,12,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13,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系统性更强,视角更广阔,更接近前沿,但数学应用得更多一些。,.,14,第一章导论,(1)经济学的定义;(2)经济学基本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5)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6)经济学、经济学家与中国。,.,15,曼昆:经济学是一门只需要少量知识却可以对人大有帮助的学科。曼昆:学习经济学本身不能使你富有,但它将提供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萨缪尔森:经济学讨论的是我们身边真实的生活。为什么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在你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都要碰到无情的经济学真理。,.,16,1-1经济学的定义,一、经济的概念经济是一个统称,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称。经济的另一个含义是节俭、节省。经济最早的含义是家政管理。,.,17,经济一词的渊源,英文中“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家庭”与“管理”两词合并而成。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公元前430-354)在经济论首次使用“经济”一词,(苏格拉底的弟子)在色诺芬时代,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家庭管理实际上就是奴隶主庄园的组织和管理。在经济论中色诺芬强调经济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中文的“经济”一词,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中的“经世济民”,意为治理天下,救济百姓。汉语中的“经济”来自于日语。,.,18,劳动L,资本K,土地N,企业家才能E,产品产出,?,Inputs/Factors,Outputs,.,19,资源一词的含义,资源:即经济资源,也称为生产要素,是人类用来进行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它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有形资源,还包括企业家才能、技术、知识、管理、时间、信息、商誉、网络等无形资源。资源配置:对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数量、质量进行组合、配置,以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和劳务的过程。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拥有资源的差别、接近资源的差别。,.,20,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资源一般都具有多种用途;既有限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称为稀缺资源。,稀缺性(Scarcity)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1,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的出发点,资源的稀缺性或有限性:绝对稀缺相对稀缺欲望的无限性:马斯洛欲望的层次性解释资源有限,欲望无穷,导致选择的必要,由此产生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经济问题,导致经济学的产生。,.,22,二、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选择和利用稀缺性资源生产物品和劳务,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经济学是考察社会经济如何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资源利用和分配问题,.,23,萨缪尔森的描述,“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24,经济学的一个比较适当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对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利用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25,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一定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科学。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科学。,.,26,经济主体(Economicagents),经济活动的决策者(decisionmakers)或从事经济活动者(economicactors)。三类经济主体:居民户(Households)、厂商(Firms)、政府(Governments)居民户包括个人和家庭,厂商即企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同的经济主体有不同的活动目标或目标函数。如:企业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或产量、产值最大化、市场占有最大化等。,.,27,三、关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只是一个习惯称谓,因为主要在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因而命名,除此,并不包含更多的其他含义。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所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或其它理论经济学、及应用经济学课程必要的先修课。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而不是应用经济学。,.,28,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辩护性,西方经济学的辩护性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为反对封建主义、自然经济或小生产观念而赞美资本主义制度。落后性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完美无缺和万世千秋,否认社会制度或经济制度的历史性,具体表现主要为反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29,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我国的开设(1),目前存在的两种理论经济学体系:即我国高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二者在分析的对象、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后者论述流行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30,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我国的开设(2),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高校开设了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课程;60年代初期出版了系列教材;70年代出现“西方经济学”名称。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报告等,包括三种类别的内容(见教材)。,.,31,资源的有限性: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欲望的无限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另:萨氏的幸福方程式,1-2经济学基本问题,.,32,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人类欲望无限与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33,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资源一般都具有多用途性;既有限又有多用途的资源称为稀缺资源,稀缺资源的严格定义为即使价格为零时也不能无限量地获得的资源。稀缺又可细分为相对稀缺和绝对稀缺。,一、资源的稀缺性,.,34,稀缺资源:既有限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经济品:数量稀缺,需要付出劳动或其他代价才能够得到的物品,价格0。自由品:数量丰富,不需要任何代价就能取得的物品,价格=0。有害品:数量日增,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够去掉的物品,价格0。,.,35,1、稀缺性(Scarcity):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稀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一磅铁:铁锤、发条),不同用途之间具有排他性和收益差别,因此,对稀缺资源不同用途的合理选择成为必要。3、如何合理地选择和配置稀缺资源也因此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由此引入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选择、资源配置等概念。,.,36,机会成本的定义,含义:机会成本最基本的含义是当一种资源(货币、设备、土地、时间等)有多种用途或有多种使用机会时,这种资源用于其中任何一种机会,就须放弃在其他机会方面的使用,这种资源所放弃的运用于其他方面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就是该资源用于这一用途的机会成本。简言之,机会成本是指,抓住某一机会,所放弃的其他所有可能机会中的最大机会。,.,37,关于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产生是由于:资源都是稀缺的;资源有多种用途;多种用途不能兼得其收益。机会成本的意义: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支出的成本;机会成本是一种决策比较或选择的成本;机会成本说明任何的获得都必须有相应的付出,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与机会成本相对的是会计成本,即实际已经发生的支出,也称为历史成本。此外,还有沉没成本,或称沉淀成本。,.,38,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美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选择:多生产些面包,还是多生产些大炮?举例如下。,.,39,例1“大炮与面包的矛盾”,.,40,面包,大炮,生产可能性边界,O,A,B,C,D,E,F,G,H,生产可能线,图1“大炮与面包的矛盾”,.,41,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面包是有限的?社会在生产的可能组合中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组合达不到生产可能性边界,而只在其内部?如何使社会生产的组合超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到达其外部?,由资源稀缺性引申的问题,.,42,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What?)(2)如何生产,即用什么生产方法?(How?)(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Forwhom?)“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称为资源配置问题。,二、选择与资源配置,.,43,市场如何解决三大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44,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问题。(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3)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大炮与面包的矛盾”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很大。“通货膨胀(紧缩)”(Inflation,Deflation)问题。,三、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45,小结,生产什么资源配置如何生产微观经济学为谁生产充分就业资源利用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46,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同。(1)市场经济体制(MarketEconomy)。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与刺激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2)计划经济体制(CommandEconomy)。也叫做中央计划经济,由中央计划来决定资源的充分利用。(3)“混合经济”体制(MixedEconomy)。现实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市场与计划不同程度的结合。,四、经济体制,.,47,资源稀缺性,选择,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经济制度,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48,1-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49,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Households;Firm/Businesses)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50,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定:,(1)市场出清(ClearingMarket)。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迅速达到平衡,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或浪费。(2)完全理性。个体最优化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它是“价格调节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前提。(3)完全信息。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厂商可以免费、迅速、全面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51,公众,企业,产品的价格决定,要素的价格决定,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消费者的产品需求,生产者的产品供给,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消费行为,生产行为,劳动,土地,资本,管理,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循环流动模型,$,.,52,本教材的结构,第二章:价格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供给和需求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论;第五章:成本论厂商理论第六章、第七章:市场论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分配论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十章:博弈论初步第十一章:微观经济政策以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为主。限于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理论及其应用。,.,53,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需求,供给,.,54,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始于1936年。凯恩斯通论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经济的缺陷。,宏观经济学,.,55,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市场经济各国的经济就是在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中发展的,若干年一次的经济危机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尤其是30年代空前严重的大危机,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如果只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经济就无法克服危机与失业,就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又产生资源的浪费。稀缺性不仅要求使资源得到恰当配置,而且还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作到这一点,仅仅靠市场机制就不够了。,.,56,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人类不是只能顺从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还能在遵从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之下,对经济进行调节。进行这种调节的就是政府。政府可以通过观察与研究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调节。整个宏观经济学正是建立在对政府调节经济能力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总之,宏观经济学的前提是:政府应该调节经济,政府可以调节经济。,.,57,经济学研究三种经济主体的行为(产品市场),消费者(居民户)生产者(厂商)需求供给效用(满足)利润(收益-成本)追求效用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价格越低越好价格越高越好市场价格均衡,.,58,经济学研究三种经济主体的行为(要素市场),公众(居民)生产者(厂商)供给(劳动、资本等)需求收益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成本最小化价格越高越好价格越低越好市场价格均衡,.,59,市场有其局限性,必然引出:,管理者(政府)宏观调控福利制度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同时实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学,.,60,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61,合成谬误,就是:“对于部分来说是对的事情,对于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一错误的概念就是合成谬误(fallacyofcomposition)”(经济学第十四版,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第11页)。1、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货币,那么他的境况变好;如果每个人都获得了更多的货币,那么没有一个人的境况会变好;2、如果所有的农民都获得了丰收,那么,农民的总收入可能将会下降。”,合成谬误从微观到宏观,.,6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2、解决的问题不同3、基本假设不同4、研究方法不同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6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从微观和宏观分析同一问题,结论可能不同:微观上讲,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宏观上讲,所有的企业都降低工资,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微观与宏观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微观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最优配置宏观则以资源最优配置为前提,研究资源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具有种种局限,不能解决垄断、公平等重大问题,必须在宏观调控下才能真正做到资源最优配置。宏观调控也必须以微观机制为基础,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6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65,1-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所进行的系统的描述。经济理论的建立,是对一些非基本因素进行舍弃,就经济事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66,一、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构架。经济模型的形式:文字语言;几何图形;数学方程。,.,67,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变量是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变量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存量与流量。,.,68,(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EndogenousVariables)(2)外生变量:由经济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ExogenousVariables)(3)(模型)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成可变的常数。问题:如果把模型参数看作是变量的话,它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69,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无关。,流量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相关。,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西方经济学家在分析问题时特别重视假设条件。,.,70,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在理论形成中提出假说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假说往往是对某些现象的经验性概括或总结。但要经过验证才能说明它是否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因此,假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仍然来源于实际。,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科学的预测是一种有条件性的说明,其形式一般是“如果就会”。预测是否正确。是对假说的验证正确的假说的作用就在于它能正确地预测未来。,.,71,理论的形成,理论的表述方式,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某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来证明的理论,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实证分析方法,.,72,就研究思路而言,经济学分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Economics)与规范经济学(NormativeEconomics)。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thewaythingsare)的问题。,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73,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标准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规范经济学要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oughttobe)的问题。它往往涉及到社会意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7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75,均衡(Equilibrium)在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大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是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三、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76,局部均衡(Partial)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General)是就一个经济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强调市场之间的影响。,经济学的均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77,边际(marginal):页边的空白,经济学中指额外增加的部分,或简单理解为最后一单位某种东西所带来的。边际成本:是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的成本;边际收益:是销售最后一单位产品的收益;边际效用,等等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边际分析,.,78,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增加的满足程度)。如果消费量无限可分,且效用函数是连续函数时:,.,79,边际量的一般意义,是表示1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80,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1)静态模型:变量调整所需的时间假设为零,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两种分析方法(2)动态模型。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对应动态分析方法。,.,81,静态分析,模型:静态模型。方法: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目的: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Q,P,S,P1,P3,Q2,Q1,S,Q3,P2,.,82,比较静态分析,目的: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比较分析新旧均衡状态。,Q,P,Po,Q0,Q2,Q1,S2,S1,S0,模型:静态模型。方法: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分析、比较外生变量取不同数值时内生变量的变化。,.,83,动态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的:考察均衡状态随着时间的变化过程。,模型:动态模型(引进时间变化序列)。,.,84,一、重商主义:15世纪17世纪中期(早期阶段)代表人物: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蒙克莱田(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研究重心:从家庭管理转向国家管理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只有商业才是生产,利润来源于流通领域,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基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对外扩张政策,通过多卖少买,贵卖贱买保证货币的净流入,增加国家财富。负面影响:导致农业极度衰落,1-5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85,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1776年发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Ricardo)、马尔萨斯(Malthus),亚当斯密,.,86,国富论的核心思想是: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它的资本,来使其产品得到最大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它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成果更大。亚当-斯密,.,87,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形成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尔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边际(marginal):页边的空白,经济学中指额外增加的部分,或简单理解为最后一单位某种东西所带来的。边际成本:是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的成本;边际收益:是销售最后一单位产品的收益;边际效用,等等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放弃劳动价值论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88,19世纪末期,新古典经济学代表: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要素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1890年经济学原理假设: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政策主张: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马歇尔(Marshall,1842-1924)ThePrinciplesofEconomics(1890)、瓦尔拉斯(Walras):,马歇尔,.,89,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建立与发展,古典经济学认为没有政府干预的个体行为的优化会直接导致社会总体福利的增加无形的手。在这种“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统一”的思想支配下,政府被置于经济学分析框架之外。19291933年爆发席卷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彻底粉碎了古典经济理论通过自由竞争可以协调发展的神话。,传统经济学的三次大的修正,.,90,凯恩斯与经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