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首席记者的最后一稿_第1页
一个首席记者的最后一稿_第2页
一个首席记者的最后一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一个首席记者的最后一稿1坚守老手艺,总得有个传人。去年是我在成都商报做记者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小事和一件大事。第一件小事,一位退休的数学老师,用钢笔和红格子信笺给我写信,指出我稿件中一处不易察觉的数学问题。老人说,他写信是为了“为了维护数学的尊严”,落款是“成都商报的忠实读者”。第二件发生在课堂。当时我在成都大学担任“采访与写作”课的实践老师。第一节课就有学生问我怎么看纸媒的颓势,我们讨论了片刻。课后,一个年轻的女孩儿来找我,对我说,“老师我就是你说的那个现在很少见的看报纸的年轻人。”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这样鼓舞着我。在过去的一年,我不断听闻同行离职。连的哥听说我到红星路二段159号时,也要多嘴一句“现在谁还看报纸啊”去年也是成都商报20岁的生日。过生日是一件大事,怎么过好这个生日,颇费了思量。最后的调调是,不沉湎过去的辉煌,把目光放在下一个20年我们和你们所熟悉的成都商报会是什么模样更重要的是,我们和你们身处的中国将如何我们邀请了十数位人物来回答这个问题,王健林、柳传志、李书福、单霁翔、张国立、聂卫平2/3讲述了各自的“我看未来20年”。我听了其中不少场次。每一场都爆满。现场的声、光和掌声交织,有点像电影院。电影负责造梦,而两个小时的演讲现场则让我和我的读者们一起重陷新闻纸长达20年的梦想与光荣当中。惶惑不是没有。以前我们白纸黑字,印记确凿,现在却被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快的信息扰乱了鼻息。但两个读者和那么多场演讲告诉我,从社会需求角度来说,还是需要有一批人沉静下来做好内容。于是我想,我来坚守吧。就像某些老的手艺,总得有个传人。2改变大势,是打不过的对手。今年以来,总有人来问,为什么少见你的稿子了因为我做客户端了。这是一个突然的任务。经过短暂的谈话,我从一个记者变成了一个编辑,从给版面供稿变成给新媒体选稿编稿。换句话说,“成都商报记者潘媛”这几个字突然从成都商报上消失了。对于成千上万的读者来说,这个变化忽略不计。但对于我这个个体而言,这个变化来势汹汹。以前我躲在报纸背后,“读者”这个词汇,是60万,是模糊的群像。现在没有了这一纸之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