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课件_第1页
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课件_第2页
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课件_第3页
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课件_第4页
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文言虚词专题,中考总复习,-,2,1、用作一般代词(动词+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例:二世杀之(他)悉以咨之(他们),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可以译为“这”,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一、用作代词,愿终守之(它)故以怪之(这件事),之,-,3,二、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之+中心语)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2、结构助词(宾语+之+动词)提宾标志,无实义,译时应省去。,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助词,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助词,的),例:宋何罪之有?(无义,提宾标志),-,4,3、结构助词(主语+之+谓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无义,可不译。,4、音节助词。(时间词+之)或(不及物动词+之),无实义,可不译。,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顷之,一狼径去(无义,凑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无义,凑音节),-,5,三、用作动词,动词(主语+之+宾语)可译为:去、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去,往),例:(陈涉)辍耕之垄上(去,往),-,6,而,1、表示并列关系(主谓+而+主谓)(形+而+形)(动+而+动)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名微而众寡(表并列),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7,3、表示修饰关系(修饰语+而+动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夺而杀尉(表顺接),乃记之而去(表顺接),2、表示承接关系(动词+而+动词),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临溪而渔(表修饰),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时时而间进(表修饰),-,8,4、表示转折关系(句子+而+句子),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9,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以,以君为长者(把),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策之不以其道。(按照),一、用作介词,-,10,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靠),-,11,二、用作连词,1、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2、表结果,译为“以致”,3、相当于“而”,例:以光先帝遗德(来),例: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例:计日以还(相当于“而”),-,12,三、动词,例:,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认为),-,13,1、扶苏以数谏故()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以塞忠谏之路也()5、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6、策之不以其道()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以光先帝遗德()9、因以为号焉()10、以其境过清(),因为,靠,把,以致,“而”,按照,认为,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作连词;来、以致、而作动词:以为、认为,因为,把,-,14,例:曹操比于袁绍(与)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例;万钟于我何加焉(对,对于)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胡不见我于上(向),2、相当于“与”,也译为:“跟、同”,3、引出原因,译为“由于”,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由于),于,-,15,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骈死于槽枥之间(在)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不求闻达于诸侯(在),4、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例:皆以美于徐公。(比、胜过),-,16,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其,-,17,2.“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18,3、“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马说,-,19,解释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1.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扶苏)2.殚其地之出(代词,他们的)3.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代它的)5.专其利三世也(代词,这种)6.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典型例题,-,20,(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为,-,21,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22,3.表示被动,译作“被”。如:二虫尽为所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士卒多为用者梅花为寒气所勒,-,23,(二)“为”用作动词,读作“wi”。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知之为知之(论语八则)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若为佣耕(陈涉世家),-,24,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如: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以丛草为林(当作,作为)幼时记趣为人五(雕刻)核舟记,-,25,(三)“为”用作名词,如: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岳阳楼记。,-,26,1.焉”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割鸡焉用牛刀(论语)未知生,焉知死(论语),焉,-,27,2.“焉”用作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疑问语气)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肯定语气)愚公移山,-,28,3.“焉”用作代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