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细胞膜与细胞核,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考纲要求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考点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考点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内容索引,知识网络答题语句,重温高考演练模拟,课时作业,考点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的制备,梳理知识要点,实验原理,细胞膜的制备,材料,选材原因,细胞_,获得细胞膜,离心,人或其他哺乳动物_,无和众多的,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无,细胞膜易吸水涨破,细胞核,细胞器,细胞壁,吸水涨破,成熟的红细胞,2.细胞膜的成分(1)组成成分,成分,脂质:主要是_,蛋白质:与膜的功能有关,(少量):与蛋白质(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脂),糖类,磷脂,(2)鉴定方法,3.细胞膜的结构(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实例(实验)将膜分离提纯,并进行化学分析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人-鼠细胞杂交实验1972年不断观察及实验数据分析,结论(假说)a.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c.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d.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e.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f.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糖蛋白(糖被),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3)结构特点,具有_,构成膜的和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质壁分离、变形虫运动、胞吞和胞吐、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温度: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膜流动性_,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加快,内容,原因,实例,影响因素,特别提醒与细胞膜相关的5个易错提醒(1)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蛋白质。(2)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则没有。(4)细胞膜的成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5)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4.细胞膜的功能,(1)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交流,控制物质_,物质传递,接触传递,通道传递,方式,信息,进出细胞,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2)功能特性,具有_,水分子、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不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不能通过,遗传性,_,选择性,决定,决定,载体种类、数量,选择透过性,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2)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胆固醇最丰富()(3)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5)细胞膜的流动性与ATP没有关系(),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分析:,(1)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传递的物质是图中的_。(2)将图乙物质平展在水面上,部分可与水面接触,原因是_。(3)图甲的结构特点是,功能特点是。,A部分具有,A,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与组成的,糖蛋白,亲水性,命题点一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特点分析,探究命题方向,1.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B.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C.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都是跨膜运输的载体,答案,解析,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B正确;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不都是跨膜运输的载体,还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等,D错误。,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分子中只有磷脂分子是运动的B.能溶解脂质的溶剂和蛋白酶都会破坏细胞膜C.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D.不同功能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答案,解析,命题点一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特点分析,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因此能溶解脂质的溶剂和蛋白酶都会破坏细胞膜;在细胞膜外侧,有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功能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功能的关系,命题点二细胞膜的功能分析,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细胞之间必须相互接触才能传递信息B.能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并不都是激素C.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有信息交流作用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整个生物体完成相应的生命活动,答案,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存在多种形式:相邻细胞间的直接接触、相邻细胞间形成的通道、体液的传送等,A错误。,4.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表示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答案,解析,命题点二细胞膜的功能分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的内部,不属于膜蛋白,A错误;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T细胞膜上没有抗体,B错误;胰高血糖素应该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C错误。,(1)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糖蛋白。(2)载体蛋白:膜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4种常考的“膜蛋白”及其功能区分,5.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疟原虫寄生在人的红细胞中。为了确诊是否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病,就要让红细胞破裂。下列方法最适于让红细胞破裂的是A.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B.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C.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D.用激光照射红细胞,答案,解析,命题点三与细胞膜有关的实验探究,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容易破坏红细胞的化学成分;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细胞吸水涨破,且不损伤细胞成分;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皱缩;用激光照射红细胞会导致细胞成分损伤。,6.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1)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2)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3)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结果如图所示。,命题点三与细胞膜有关的实验探究,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_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_。,等量,将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答案,解析,从实验的过程看,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可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系列温度相互对照。因变量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可通过测量这些溶液中花青素的吸光度作为检测指标。分析修订实验方案时,首先应看有没有对照,对照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2)由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从坐标图看,1050时,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低且相同。50之后,膜的通透性增大,花青素透出细胞,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增大。,答案,解析,50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3)已知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有人认为: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影响了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材料用具:略。实验步骤:_;_;_。,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编号,一组加入物质A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测量两组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答案,结果与结论:_;_。,如果两组溶液的吸光度相同或相近,说明上述观点不正确,如果实验组的吸光度大于对照组,说明上述观点正确,答案,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的处理对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的影响,根据所给物质A的作用和前面的实验方案,分析可得出结论。,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相关的实验设计,考点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梳理知识要点,(1)结构,核膜,DNA和蛋白质,DNA,与某种RNA,核孔,有关,(2)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代谢和遗传,巧记利用“二、二、五”巧记细胞核,2.细胞核的功能探究,(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3)变形虫切割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论:_。,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对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伞藻嫁接实验过程,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2)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3)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也是细胞代谢的中心()(4)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且只有一个核()(5)核膜、核仁在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消失,分裂后期重建()(6)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仁与核孔的数目越多,核仁的体积越大(),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请分析:,(1)将彻底水解主要可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有_。(2)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吗?,答案,(3)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是能量的,_选择性,跨膜层数为。,提示,氨基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具有,需要,零,答案,命题点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辨析,探究命题方向,1.观察如图所示的模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解析,A.图中3为核仁,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B.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C.图中4为核膜,它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图中1为染色质,该结构与原核细胞中拟核的化学本质相同,均为DNA分子,图中3是核仁,与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A正确;图中2是核孔,可控制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同时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图中4是核膜,为双层膜,C正确;图中1是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原核细胞中拟核只有环状DNA分子,无蛋白质,D错误。,2.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C.用龙胆紫溶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之后,细胞核可观察到46条染色体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答案,解析,命题点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辨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B正确;当存在细胞核时,观察不到染色体,此时为染色质形态,C错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在前期消失,末期重建,D正确。,(1)核膜、核仁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2)核膜和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虽然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但仍然具有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3)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4)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染色质)上。(5)有些细胞不只具有一个细胞核,如双小核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人的骨骼肌细胞中有多个细胞核。有些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关于细胞核结构的5个易错点,命题点二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3.汉麦林的实验如下图,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对这个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b)能再生一杯是因为(b)中含有由细胞核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A.B.C.D.,答案,解析,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正确;将(c)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个杯(d),说明(c)中不含合成藻杯形态的遗传信息,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不是来自细胞质,错误;本实验没有单独拿出细胞核进行实验,看是否形成杯状藻藻杯,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错误;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最终来自细胞核,细胞核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mRNA,进入细胞质中,(b)含有细胞核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可以再生一藻杯,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4.下图为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错误的是,答案,命题点二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A.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B.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C.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B组实验细胞质中无15N的RNAD.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组培养在含15N的尿嘧啶核苷酸培养液中,首先在细胞核中发现有15N的RNA,说明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A项正确;R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所以说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B项正确;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再进行移植,因细胞核中原来合成的RNA已被分解或消耗,所以B组实验细胞质中无15N的RNA,C项正确;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不是RNA的成分,若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则含15N的DNA不会释放到细胞质中,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D项错误。,高中阶段实验的考查角度主要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分析实验时要抓住自变量和因变量,还要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知识网络答题语句,构建知识网络,1.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2.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3.细胞膜的功能有:(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5.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必背答题语句,重温高考演练模拟,1.(2016全国丙,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答案,解析,1,2,3,4,5,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线粒体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错误;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错误。,1,2,3,4,5,2.(2015海南,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1,2,3,4,5,答案,解析,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A正确;水、氧气、二氧化碳及甘油、乙醇、苯等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氢离子等进出细胞需要借助载体蛋白,C正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所以D正确。,1,2,3,4,5,3.(2014新课标,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解析,1,2,3,4,5,A项,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B项,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项,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其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项,细胞产生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2,3,4,5,4.(2013天津,1)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答案,解析,1,2,3,4,5,洋葱表皮细胞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体现生物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B、C、D中的抗原、胰岛素、神经递质都是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接受信息而引发相应生理效应的。,1,2,3,4,5,5.(2016泰安模拟)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核孔可以选择性运输大分子。,答案,解析,1,2,3,4,5,课时作业,1.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时,下列有关该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载玻片上滴红细胞稀释液b.盖上盖玻片c.观察d.滴蒸馏水e.观察A.a步骤: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稀释液B.c步骤:观察到的是红细胞正常的形态C.该实验不够科学,因为缺乏对照D.d步骤:一侧滴蒸馏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鸡血细胞常用来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B.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和保护润滑作用C.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鸡血细胞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不能用来制备细胞膜,A错误;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和保护润滑作用,B正确;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破坏细胞膜中蛋白质,改变其通透性,C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D错误。,1,2,3,4,5,6,7,8,9,10,11,12,13,3.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具有的功能是A.运输物质B.催化反应C.提供能量D.识别信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在物质运输中起运输载体的作用,A正确;细胞膜表面分布有蛋白质类的酶,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能提供能量,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C错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免疫相关,D正确。,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4.如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A.具有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B.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C.生物膜中的是可以运动的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图中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所以具有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蛋白质,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1,2,3,4,5,6,7,8,9,10,11,12,13,5.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的,A项正确;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B项正确;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6.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D.氨基酸脱水缩合,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体现了通过化学物质完成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C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没有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1,2,3,4,5,6,7,8,9,10,11,12,13,7.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荧光斑点。该实验不能说明,答案,解析,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1,2,3,4,5,6,7,8,9,10,11,12,13,刚开始消失,过一段时间后荧光又出现,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也能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A、B正确;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只能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不能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如自由扩散就不需要载体蛋白,C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可以运动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流动镶嵌模型指出,组成细胞膜骨架的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但是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胞吞和胞吐没有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体现膜的流动性;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2,3,4,5,6,7,8,9,10,11,12,13,9.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膜含有两层磷脂分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分开B.染色质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核膜具有双层膜,4层磷脂分子层,属于生物膜系统,其功能是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错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B错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但具有选择性,DNA不会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0.以动物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A.实验和实验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实验和实验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C.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的功能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实验和实验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A错误;实验和实验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错误;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单独成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1.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下列问题:,答案,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1,2,3,4,5,6,7,8,9,10,11,12,13,(1)该结构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细胞膜模型,名称为_。,流动镶嵌模型,(2)图中1表示_,动物细胞吸水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_。,答案,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1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动物细胞吸水时1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1,2,3,4,5,6,7,8,9,10,11,12,13,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3)图中_(填图中字母)侧是细胞膜外侧,判断的理由是_。,由于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因此A表示细胞膜外侧,B表示细胞膜内侧。,1,2,3,4,5,6,7,8,9,10,11,12,13,A,而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A侧有糖蛋白,,答案,解析,(4)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膜,结果Ca2的吸收速率大幅度降低,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_(填图中数字)。,Ca2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膜,结果Ca2的吸收速率大幅度降低,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3载体蛋白。,3,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2.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37下保温40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锚杆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脊髓MRI解剖课件
- 2025智能家居设备购买与售后服务合同模板
- 引水工程管道防腐方案(3篇)
- 道路工程整改施工方案(3篇)
- 精神病工程治疗方案(3篇)
- 工程维修服务提升方案(3篇)
- 2025年南瓜籽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深度解读2025年城市地下停车场智慧化系统市场前景
- 深度解读2025年公路货运行业数字化转型与运力整合的市场策略报告
- 机器人常用手册-系列中文版-epx2900a00使用说明书
- 小学硬笔书法课教案(1-30节)
- optimact540技术参考手册
- 光伏电站组件清洗周边除草治理方案
- 建筑面积测绘报告范本
- 校园物业考评表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爆破作业人员培训考核题库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单词默写表
- 核质保监查员考试复习题(答案)
- 墙体喷射混凝土加固工程方案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