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腧穴基本知识,主讲:宜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医师-覃锐电话.,1、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所在,也是针灸推拿及其它一些外治法的部位。,.,2、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2)经外奇穴,(3)阿是穴,.,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上的腧穴。,(1)十四经穴,.,.,(2)经外奇穴,指有一定穴名和位置,但不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3)阿是穴,又称“天应穴”,是指患病时,在身体上暂时出现的压痛点或反应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空穴,即得便快,或痛处,是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3、腧穴的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近治作用,.,4、腧穴的定位,(1)体表标志法,(2)骨度分寸法,(3)手指比量法,(4)简便取穴法,.,A固定标志人体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标志。,(1)体表标志法,.,B活动标志指各部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患者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2)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1、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12寸。2、眉间至前发际正中为3寸3、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正中3寸。4、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为12寸。,.,1、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正中为3寸。2、肩胛甲骨内缘到后正中线为3寸。3、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4、肘横纹到腕掌(背)侧横纹为12寸。5、股骨大转子到腘横纹为19寸。6、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3)手指同身寸法,.,足三里(S36),足阳明胃经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犊鼻,屈膝,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穴,.,(4)简便取穴法,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合谷,.,2.体表标志法:,(1)固定标志:背部的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2)活动标志,.,3.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寸。用于四肢部取穴。,.,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法,又称“经验取穴法”。例如:患者两手臂自然下垂而立,于股外侧中指尖到达处就是风市穴。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二横纹上取劳宫穴。,.,常用腧穴,1.手太阴肺经(1)循行:见图(2)主要病侯: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涨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3)主治概要:主治头面部、喉、胸、肺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4)本经腧穴:从胸走手,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尺泽,定位: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局部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桡侧,肱桡肌起始部;有头静脉,桡返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本干。,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痈。临床应用:急性扁桃体炎,百日咳,急性胃肠炎,脑血栓,肱骨外上髁炎。,操作: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2、手阳明大肠经,(1)循行:(如图)(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3)本经腧穴:从头走手,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共二十穴。,.,.,合谷,定位:在第一、二掌骨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简便取穴,局部解剖:在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侧神经,深部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闭经,滞产。临床应用:牙痛,腮腺炎,菌疬,膈肌痉挛,胆道蛔虫症,引产,腰扭伤。,操作:直刺0.5-0.8寸。,.,合谷(LI4),.,曲池(腑证要穴、皮肤病要穴、降压、清热要穴),定位: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局部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静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主干。,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斑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泻吐泻,高血压,癫狂。临床应用:高血压性,高热,小儿惊厥,乳痈,颈痛,麦粒肿,带状疱疹。,操作:直刺0.5-1寸。,.,迎香,定位:当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局部解剖: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主治: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临床应用:鼻炎,呃逆,嗅觉缺失。,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宜灸。,.,3、足阳明胃经,(一)经脉循行:如图(二)主要病侯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口,口唇生疮;颈肿,齿痛;热病,发狂以及足阳明胃经循行线的肿痛、麻木、厥冷等。(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四)本经腧穴:从头走足,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共四十五穴。,.,.,足三里(强壮保健要穴),定位:在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局部解剖: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正当腓深神经。,主治:胃痛,呕吐,噎膈,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痞,水肿,脚气,虚劳嬴瘦。临床应用:腹泻,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胆道蛔虫,下肢痹痛,乳腺炎,小儿嵌顿疝,小儿肠套叠。,操作:直刺1-2寸。,.,4、足太阴脾经,本经腧穴:从足走胸,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共二十一穴。,.,.,三阴交(妇科常用穴、孕妇敏感穴),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取穴。,局部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阴挺,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临床应用:痛经,不孕,子宫脱垂,肾绞痛,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失眠。,操作:直刺1.0-1.5寸。,.,阴陵泉,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局部解剖: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临床应用:腹胀,水肿,尿潴留,肝炎,膝痛。,操作:直刺1-2寸。,.,5、手少阴心经,.,神门,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局部解剖:在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癫狂痫,掌中热,头痛眩晕,咽干不嗜食,失音。临床应用: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绞痛,癔病,精神病。,操作:直刺0.3-0.4寸。,.,6、手太阳小肠经,(一)经脉循行:如图(二)主要病侯: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和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四)本经腧穴:从手走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共十九穴。,.,.,肩贞,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局部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筋膜、三角肌、肱三头肌、大圆肌、背阔肌。皮肤由腋神经的下支臂上外侧皮神经分布。,主治:耳鸣,耳聋肩臂挛痛,瘰疬,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头痛。临床应用:肩关节周围炎。,操作:直刺1-1.5寸或向前腋缝方向透刺,.,7、足太阳膀胱经,(一)经脉循行:如图(二)主要病侯:小便不通、遗尿、尿赤;痔;癫狂;疟疾;目痛,见风流泪,鼻塞多涕,头痛;项、背、腰、臀和膝后面至足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的肿痛、麻痹、厥冷等。(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四)本经腧穴:从头走足,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共六十七穴。,.,.,.,委中,定位:腘窝横纹中央,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俯卧屈膝取穴。,局部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主治:腰痛,髋关节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吐泻,盗汗,丹毒,疖疮,发背。临床应用: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扭伤,膝痛,急性吐泻,高热抽搐。,操作:斜刺1-1.5寸,或点刺出血。,.,至阴,【功能】醒脑开窍、清利头目、催产调胎【主治】1.头痛,鼻塞,鼻衄,目痛。2.胎位不正,滞产,难产,胞衣不下。3.足下热。,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8、足少阴肾经,(一)经脉循行:如图(二)主要病侯:咳血,气喘;水肿,大便秘结,泄泻;心悸,恐惧;腰痛,耳鸣,目视不明;舌干,咽喉肿痛;下肢内侧后缘足少阴肾经循行线肿痛、麻痹、厥冷;足心热痛等。(三)主治概要:本经穴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病、前阴病、肾与膀胱、肺、咽喉病等。(四)本经腧穴:从足走胸,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共二十七穴。,.,.,涌泉(急救要穴、敷贴要穴),定位: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取穴。,局部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吲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昏厥。临床应用:昏迷,休克,精神病,癔病,癫痫,小儿惊风,头痛,呕吐。,操作:直刺0.5-0.8寸。,.,9、手厥阴心包经,(一)经脉循行:如图(二)主要病侯: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腋肿;肘、臂拘急或痉挛;掌心发热等。(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四)本经腧穴:从胸走手,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共九穴。,.,.,内关,定位:仰掌,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局部解剖:在桡侧屈腕肌和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部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郁证,中风,偏瘫,哮喘,热病,肘臂屈伸不利。临床应用: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绞痛,胃痛,呕吐,精神病,癫痫,休克,无脉症,胸痛,哮喘,神经衰弱。,操作:直刺0.5-1寸。,.,劳宫,定位:屈指握掌,在掌心横纹中,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取穴。,局部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二蚓状肌、拇收肌(横头)、骨间肌。,主治:脑血管意外,昏迷,中暑,癔病,精神病,小儿惊厥,吞咽困难,黄疸,食欲不振,口腔炎,手指麻木,高血压。临床应用: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口疮、口臭。,操作:直刺0.30.5寸。,.,10、手少阳三焦经,(一)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二)本经腧穴:从手走头,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共二十三穴。,.,.,外关,定位:在手背横纹上2寸,当桡、尺两骨之间取穴。,局部解剖:在指总神经和拇长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即在指总伸肌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目痛肿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临床应用:感冒,发热,耳聋耳鸣,偏头痛,以及项、胁肋与上肢部病症。,操作:直刺0.3-0.5寸。,.,11、足少阳胆经,(一)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二)本经腧穴:从头走足,起于童子髎,止于足窍阴,共四十四穴。,.,.,环跳(急慢性腰臀腿病证要穴),定位: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局部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闪挫腰痛,膝踝肿痛不能转侧。临床应用:感冒,眩晕,头痛,鼻炎,失眠,高血压,外眼炎症,近视,视神经萎缩。,操作:直刺2-2.5寸。,.,阳陵泉,定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局部解剖:在腓骨小头前下方,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与腓深神经处。,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踝痛,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临床应用: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胸胁痛,坐骨神经痛,外踝及周围软组织炎。,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1-1.5寸。,.,12、足厥阴肝经,(一)经脉循行:如图(二)主要病症: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口苦以及下肢内侧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上出现的麻木、肿痛、厥冷等证。(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四)本经腧穴:从足走胸,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共十四穴。,.,太冲,定位:在足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取穴。,局部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胁痛,黄疸,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临床应用:头痛,眩晕,高血,面瘫,精神病,癫痫,高热抽搐,惊风,肝胆病,内踝前痛。,操作:斜刺0.5-0.8寸。,.,13、督脉,(一)经脉循行:如图(二)主要病侯:脊柱强痛,角弓反张,大人癫疾,小人风痫疾,神志病等证。(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四)本经腧穴: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共二十八穴。,.,.,命门,定位: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局部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阳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头晕耳鸣,癫痫,手足逆冷。临床应用:腰痛,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糖尿病,慢性腹泻,小儿惊风。,操作:直刺0.5-1寸。,.,大椎(退热要穴),定位: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局部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风疹。临床应用:感冒,哮喘,高血压,间日疟,输液反应,癫痫,坐骨腰扭伤,颈椎病,痤疮。,操作:直刺0.5-1寸。,.,百会,定位:正坐,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局部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阴挺,泄泻。临床应用:头痛,眩晕,失眠,昏厥,精神病,癔病,子宫脱垂,脱肛。,操作:平刺0.5-0.8寸。,.,水沟(人中)(急救要穴),定位: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纽,风水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脊膂强痛,挫闪腰痛。临床应用:休克,呼吸衰竭,心动过缓。,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14、任脉,.,关元(保健要穴),定位: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局部解剖:在腹白线上,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主治:中风脱症,虚劳冷惫,嬴瘦无力,少腹疼痛,泄泻,脱肛,疝气,小便不利,遗尿不禁,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阴痒,阴挺,水肿。临床应用:阳痿,遗精,月经病,遗尿,腹泻,休克,中暑,肾虚气喘,全身衰弱。,操作:直刺0.5-1寸。,.,神阙,定位: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局部解剖: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中风虚脱,四肢虚冷,尸厥,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施工合同费用索赔审计与纠纷调解服务
- 2025版电子商务平台供应商赊销合作合同范本
- 2025版室外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与智能化升级改造合同
- 2025版石灰输送设备安装与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合同
- 2025年房产互换及智能家居升级合同范本
- 2025版水电安装工程合同:水利工程施工
- 2025年LED显示设备集成安装及终身维护保养合同
- 2025年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咨询与施工合同
- 2025年环境监测与防治设备购置与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S店店面租赁与品牌跨界联合营销合作协议
- 2025秋数学人教二年级(上) 校园小导游: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 洁净间5s管理制度
- 公交开通活动方案
- CJ/T 541-2019城镇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 华为公司流程管理制度
- 传播游戏理论视域下现代文创桌游传播伦理失范与匡正研究
- 2025年家畜饲养员及繁殖学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中国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报告2024-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意大利足协协议书
- 以物抵债方案(3篇)
- 秋季预防常见传染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