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十五章ppt课件_第1页
金融学第十五章ppt课件_第2页
金融学第十五章ppt课件_第3页
金融学第十五章ppt课件_第4页
金融学第十五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章货币供给,.,线索:定义分层货币创造现代货币供给模型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第一节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演变,.,货币供给(moneysupply)的定义,动态的货币供给: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货币供给主体:中央银行,现金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系统:以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为中间环节,以非银行部门转移、结算货币为终点,形成一个复杂的货币供给系统。静态的货币供给:即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的总额,由货币性资产组成。静态的货币供给又有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之分。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因素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货币供给的演变与货币分层,货币定义与货币供给:货币的定义是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发挥着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与货币的边界日益模糊,不同的货币定义将产生不同的货币供给理论。可以结合货币的演变过程来分析货币供给的演变。,.,金属货币时期的货币供给,货币应具有的特征: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可分割、易携带性。金属货币的流通成本:金属货币的开采、铸造、运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一种由社会负担的纯流通费用。金属货币时期的货币供给的含义:动态的货币供给是指金属货币的发行,即金属货币的铸造;静态的货币供给是指金属货币的存量的总额。金属货币时期的货币供给的特点:面对经济的迅速发展,货币金属的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货币需求。进口曾是解决流通中货币供给不足的途径,但如果长期单方面进口货币金属,则一国经济难以承受。因此,信用货币供给取代金属货币供给是历史的必然。,.,现代信用货币时期的货币供给,货币的存在形式:银行券、硬币、活期存款以及具有活期存款功能的创新金融资产。媒介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主要以银行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主要以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在。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中的货币需求来发行信用货币。,.,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货币层次划分的原则:以流动性的大小为依据。具体地说,是以某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的能力作为标准。其转换为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成本越低、时间越短,则流动性越强,货币层次也就越高;反之,则货币层次越低。货币供给口径:综合各国的情况,货币供给的分层划分大致如下:M1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各国具体的货币层次以及各层次的组成内容,往往因一国经济、金融发达的程度不同而稍有区别。,.,我国的货币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1为狭义货币供给量,M2为广义货币供给量,M2减M1为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第二节货币创造,.,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存款创造: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笔存款进入商业银行后,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放会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额成倍的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存款创造。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视角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指以现金的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或能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的存款(如中央银行的支票存款)。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放款、贴现、投资等业务形成的存款,也称衍生存款。存款创造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现金提取,.,简单的存款创造过程:,假定:零超额准备金零现金提取1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假定某客户将1000元现金作为活期存款存入A银行,从而使A银行的准备金资产和现金存款负债都增加了1000元,用T型账户表示为:,.,道理同上,B银行的贷款810元最终又存入到C银行,则C银行的T形账户为:,.,.,整个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1000010009000(元)整个银行系统的准备金增加总额为:1000(元),存款创造模型:一般地,用,表示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D表示存款增加总额,R表示原始存款,C表示派生存款,则有:,(15-1),(15-2),简单存款创造模型的结论:存款扩张的倍数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在R一定的情况下,,越大,则增加的存款总额越小;如果,越小,则增加的存款总额越大。简单存款乘数:能直接反映存款增加总额与原始存款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被称为简单存款乘数,通常用,来表示,,代表的是每一元的法定准备金的变动所引起的银行系统总存款额的变动。,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原理在相反方向上也适用。,.,简单存款乘数,用表示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D表示存款增加总额,R表示原始存款,C表示派生存款,则有:(15-1)(15-2)由式(15-1)可以看出,存款扩张的倍数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r,在R一定的情况下,r越大,则增加的存款总额越小;如果r越小,则增加的存款总额越大。能直接反映存款增加总额与原始存款之间的倍数关系的1/r被称为简单存款乘数,通常用m来表示,m代表的是每一元的法定准备金的变动所引起的银行系统总存款额的变动。,.,对简单存款乘数的修正,(1)超额准备金:为了应付客户存款的提现和机动放款的需要,商业银行除了按照要求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还会保留一部分超额准备金。在存款创造过程中,超额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所起的作用一样,都代表着资金的漏出。如果各家银行都持有一定的超额准备金,则存款创造的能力下降。如果用e表示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即超额准备金率,则存款乘数可修正为:,.,(2)现金漏损:,在存款创造的过程中,难免有部分现金流出银行体系,保留在人们的手中而不再流回。由于现金外流,银行可用于放款部分的资金减少,因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用k来表示,则存款乘数为:,.,(3)定期存款准备金,存款人把一部分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行为会对存款乘数产生影响。我们用Dt表示定期存款,rt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Dd表示活期存款,t表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因为定期存款也要按一定的法定准备率提取准备金,按rtt提取的这部分准备金尽管仍保留在商业银行手中,即仍包括在实有准备金之中,但它不能去支持活期存款的存款创造。故这部分对存款乘数的影响,可视同为法定准备金率的进一步提高,考虑该因素,存款乘数进一步修正为:,.,二.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基础货币(basemoney)是指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和,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或高能货币(high-powermoney)。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量中最基本的部分,即货币当局1的净货币负债,这种负债是货币创造中的另一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的基础和保证。对影响基础货币大小及变动的因素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考察。,.,资产负债,黄金、外汇及特别提款权流通中通货(通货)政府债券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贷款、贴现财政部存款在途资金外国存款其他资产资本及其他负债,基础货币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准备金(黄金、外汇及特别提款权外国存款)(政府债券财政部存款)对商业银行贷款、贴现(其他资产资本及其他负债),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债券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金融资产金额在途资金,可见:基础货币的变动受以下因素影响:(1)中央银行负债中非基础货币项目不变的条件下,任何中央银行资产的增加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2)在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不变的条件下,中央银行负债中非基础货币项目的减少,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表142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方式:,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确定的。它每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政府债券,就会使基础货币发生等量的增加或减少。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准备金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公开市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可以表现为银行准备金的变动,也可以表现为流通中现金的变动。还可以表现为两者的同时变动。储户日常的存取款行为也在影响银行准备金数量的变化。对于这种现金和存款的转换,中央银行是难以控制的,但它不影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因为它只影响基础货币的构成,而不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因此可以看出,基础货币是较银行准备金更容易被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变量。贴现贷款控制基础货币:当中央银行发放贴现贷款时,直接会增加银行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但由于银行准备金并不能完全被中央银行所控制,所以中央银行对贴现贷款量的控制远不如公开市场业务量的控制那样精确。,.,货币乘数(monetarymultiplier),货币乘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代表着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创造的总量。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给总量的又一大决定因素。货币乘数的数学表达:基础货币是由流通中的现金C和银行准备金R所构成。现金虽然能成为创造存款货币的依据,但其本身的量受中央银行发行量的制约,不可能有成倍的增加,能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有存款货币D,因此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量的关系即货币乘数可以直观地用图141来表述。,.,RC,DC,图141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现根据著名的乔顿模型的结论,可以得出货币供给量M1,M2的货币乘数m1,m2分别为:k为流通中的现金C与活期存款D的比率,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t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和存款乘数的关系:,货币乘数和存款乘数是可以相互导出的。货币乘数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机理是奠定在存款乘数对存款创造的机理之上的。,.,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由货币乘数定义式可知: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d、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t与货币乘数负相关流通中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k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t与货币乘数m2正相关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e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第三节货币供给理论,.,一.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给模型,表明:一国货币供给且取决于基础货币H和货币乘数m。货币乘数又进一步取决于商业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DR以及商业银行的存款与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之比DC。决定货币供给的经济主体有三个:一是货币当局,它决定基础货币H;二是商业银行,它决定存款对准备金的比率DR;三是社会公众,它决定存款对通货的比率DC。,.,弗里德曼和施瓦兹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基础货币H的变化是货币供给长期性变化和主要的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DR和DC的变化对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货币的运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DC的变化则对货币的温和的周期性的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H是受货币当局直接控制的,因此,他们把货币供给看成是完全由货币当局决定的一个外生变量。,.,二.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与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相比,卡甘模型更为明显地反映了通货比率(CM)和准备金比率(RD)这两项决定因素的变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根据卡甘的定义,CM和RD这两项的值必定小于1,因而此两项的积也必小于其中任何一项的值。所以,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中,任何一项的上升必然导致货币乘数缩小;反之,任何一项的下降必然导致货币乘数增大。,.,卡甘实证分析结论:,长期的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的变动决定于基础货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基础货币增长是货币存量长期增长的主要原因;通货比率的变动则是货币存量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的货币供给理论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的特征:,第一,他们都把货币定义为M2,即广义的货币定义第二,他们都注重实证研究;第三,他们都认为基础货币的变动是货币供给变动的决定因素,并由此认为M是可以由中央银行完全决定的外生变量。,.,三、乔顿的货币供给模型,乔顿模型与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以及卡甘模型存在着以下两点明显的不同:第一,乔顿的货币定义只包括公众手持通货和活期存款,即狭义的货币定义M1;第二,乔顿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以及受之于不同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不同类型存款进行了区分,使其更接近于现实。目前,乔顿模型已被看为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一般模型,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四、伯尔格模型,与乔顿模型对比,可以发现它们有以下不同:第一,伯尔格用的是净来源基础货币的概念,而乔顿用的是基础货币的概念,根据它们的定义,显然后者大于前者,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第二,正因为净来源基础货币在量上小于基础货币,所以伯尔格模型中的乘数大于乔顿模型中的乘数。,.,五.布伦纳梅尔泽的货币供给理论,M表示狭义货币存量,B表示基础货币,L表示自由准备金,C0表示公众所持通货的变化,T0表示定期存款的变化,ER0表示联储成员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变化,m1为一货币乘数,m0为一常数,m2、m3、m4分别表示某一确定的参数。这一函数概括了决定货币存量及其变化的各种要素,并且反映了政府、银行和公众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Endogenous):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中央银行难以直接控制。货币供给的外生性(Exogenous):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理论依据,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观点的代表:凯恩斯理论盛行后,货币的外生性一直是经济学主流学派的一个基本命题,并得到了货币学派的推崇,一度成为经济学的教条。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货币供给外生变量论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货币供给方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基础货币H、存款准备金比率DR和通货比率DC,虽然分别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和公众的行为,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