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桂花的有效成分1.1 挥发性成分通过对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2-5 ,目前发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十六碳酸、 二十碳三烯酸甲酯、 3- (3- 羟基丁基)-2,2,4-三甲基-2-环己烯-1- 酮、 -葵酸内酯、 - 紫罗兰酮、 -紫罗兰酮、 芳樟醇、 二氢-紫罗兰酮、 牛儿醇、 橙花醇、 月桂酸、 棕榈酸、 硬脂酸、 辛酸乙酯、 十氢萘、 对羟基苯乙醇、 黄樟油素、 异薄荷酮、 榄香树脂等。1.2 不挥发性成分 文献研究显示6-7主要非挥发性成分有尼克酰胺、 D- 阿洛醇、 5- 羟甲基-2-呋喃甲醛、 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苯甲酸、 麦角甾-7,22-二烯-3- 酮、 -谷 甾 醇 、 borreriagenin、 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 C-veratroylglycol、 甲基-2-O- 吡喃葡糖基苯甲酸、 3,7- 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 7-羟基香豆素、 咖啡酸甲酯、齐墩果酸、 (-)-襄五脂素、 莳萝油脑、 3,5,9- 三羟基-麦角甾-7,22- 二烯 -6- 酮、 2- 羟基齐墩果酸、 桦木酸、 白桦脂醇、 3,3-Bisdemethylpinoresinol、羽扇豆醇、 Boschniakinic acid 、 Ursolaldehyde、 Augusticacid、 2,3,23- 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 酸、 5- 羟甲基 -2- 呋喃甲醛、 异高山黄芩、 6,7- 二羟基香豆素、 槲皮素-3-O-D-葡萄糖苷、 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D-葡萄糖苷、5,7- 二羟基色原酮、 柚皮素、 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绿原酸、 山柰酚-3-O-D-葡萄糖苷、 山柰酚-3-O-D-半乳糖苷、 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对羟基桂皮酸、 丁香脂素、 3,4-二羟基苯乙酮、 对羟基苯乙酸乙酯、 咖啡酸、 贝母兰宁、 对羟基苯乙酸、 对羟基苯乙酮、 对羟基苯乙酸甲酯.2 桂花的药理作用 历史记载: 桂花是常用的药材。桂花根、花和果实都可药用,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桂花生津,辟臭、化痰,治风火牙痛”,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部老,而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说文解字将“桂”字解释为“百药之父”8。桂花的树皮、根或根皮,具有健脾益肾,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痛(胃下垂、胃十二指肠 溃疡),牙痛、扭伤以及风湿麻木等病症。祖国医学认为桂花性温味辛,是一味天然的药材,可醒脾开胃、化痰散淤、疏肝理气。将桂花蒸馏所得的桂花露对咽干、牙痛、口臭等有显著效果9。间也有利用桂花治疗幼儿轻型口腔溃疡的用法,将桂花炒黄研碎用效果更为显著,对复发性溃疡和创伤性溃疡也有明显疗效。桂花籽能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桂花籽中的黑色素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10。籽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具有化痰生津、暖胃平肝的功效。桂树的枝叶,煎浓汁敷于患部,能治风湿骨痛。桂花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能力11。 现在研究进展:2.1 抑菌作用研究显示12,花中的黄酮成分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实验通过同苯甲酸钠的抑菌活性进行对比,其抑菌作用高于苯甲酸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效果尤为显著,为进一步揭示桂花的抗菌作用奠定了基础。2.2 抗炎作用有研究通过对48只Wistar大鼠进行抗炎试验13,对大鼠持续2周的灌胃(桂花提取物)发现桂花提取物对大鼠脂多糖引起的炎性介质NO进行了抑制,但对于具体的抗炎机制,未见报道。2.3 降血糖作用曹乃峰等14对几种不同品种的桂花和叶子的石油醚的提取成分进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研究,最终结果表明,提取成分对-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相关活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亦发现其提取物活性与浓度呈正比例关系,显示了其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食物中涉及的淀粉(多糖)等,通过唾液淀粉酶以及胰淀粉酶消化成低聚糖或者寡糖等,随后经过小肠中的-葡萄糖苷酶的分解作用,分解成为葡萄糖,最终被吸收,- 葡萄糖苷酶存在于小肠的各段,在对-葡萄糖苷酶进行抑制后,即会减少食物中的多糖,降低单糖的吸收。有研究显示15,通过对气质联用色谱技术对不同品种桂花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同时对其-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行分析,不同桂花的提取物,对-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活性抑制作用,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浓度依赖性。 2.4 抗氧化作用研究报道16通过对健康兔子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阐述了桂花的中低极性成分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超氧离子以及线粒体的体外脂质过氧化.一项通过桂花中总黄酮对亚油酸氧化能力的试验表明17,桂花总黄酮有着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参考文献:2文光裕,于凤兰.桂花精油的成分研究J.植物学报,1983,25(5):468-471.3刘虹,何正洪,沈美英.超零界二氧化碳萃取桂花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6,25(3):127-131.4巫华美,陈训,何香银,等.桂花精油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7,19(2):213-216.5祝美莉,丁德生,黄祖萱,等.桂花不同变种的头香成分研究J.植物学报,1985,27(4):412-418.6尹伟,刘金旗,张国升.桂花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4):4329-4332.7尹伟,宋祖荣,刘金旗,等.桂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4):53-59.8李鹏翔. 金秋时节食桂花 J. 国土绿化, 2003, 10: 389全进,洪 武,于金平.桂花资源的利用价值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9, 4: 32-3310Wang, H S, Pan, Y M, Tang, X J,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laninfrom Osmanthus fragransseeds 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9, 2006: 496-50211何冬守,姜自见,张文慧. 桂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J.江苏林业科技, 2008, 35(4): 1-312王丽梅,余龙江,崔永明,等.桂花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717-720.13丁立新,张宇,于德成.桂花体内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9,32(4):7-8.14曹乃峰,李元元,崔伟恒,等.桂花(晚银桂、窈窕淑女和贵妃红)-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1):21-23.15陈白泉,王金梅,苑鹏飞,等.四种桂花脂肪酸成分及-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J.精细化工,2009,26(12):118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生活赔偿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意外身亡赔偿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租赁养殖协议书
- (2025年标准)人头买断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商品购房协议书
- 服装公司员工保密协议模板
- 建筑工程变形缝施工方案要点解析
- (2025年标准)友好旅游协议书
- 沈阳市中学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解析
- 五年级语文课文教学设计与教学要点
- 文档管理系统方案
- 运用PDCA降低I类切口感染率模板课件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课件-电梯安全知识
- 车辆转让合同电子版下载可打印
- 深圳填海工程施工实施方案
- BB/T 0023-2017纸护角
-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 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 logopress3培训视频教程整套模具大纲
- DB32-T 2945-2016硬质合金刀具PVD涂层测试方法-(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