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主讲:姜冰,课程导读,必要性:1、考研2、教师资格考试(特岗教师必考)3、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课程性质:考查学时:3学时/周教材:陈琦、刘儒德主编参考资料:课程内容: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满分20)+卷面成绩80%,20072012年出题的趋势,必答题:分,选答题:分析论述题1题/30分,30,绪论:概述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一般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导论、行为、认知、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分类学习心理:知识、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品德的形成教学心理:有效教学、课堂管理、学习评定,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自读),(考研指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与教过程的宏观模式,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1、学习与教学的因素,(1)学生: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习与教学过程。,(2)教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3)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4)教学媒体:实物、图表、口头语言、图像、动画、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理解、探索和发现,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同时也包括教学管理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行监控和分析;教学之后进行检验、反思。,核心研究内容,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学艺术论者:好教师是天生的而不是造就的,他们认为行为的基础是直觉。教学科学论者:教师能从教学科学中学到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教育学:对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作用。,2、教学实践意义(1)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研究,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主要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学习)问题。西方: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发展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理论上:形成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桑代克为先导、华生为激进代表、斯金纳总结和发展格式塔学派(早期认知倾向的学习理论):魏特海默。,爱德华李桑代克(18741949)EdwardLeeThorndike,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东方:1868年,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77年,教育家、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18241871),(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西方: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的成果。30年代,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泛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等问题。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信息论思想等。理论上:学习理论,尤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东方:20-30年代:维果茨基在教育心理学提出儿童发展的“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40-50年代末: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研究,反对西方心理学简单把动物学习的原理运用到人类的学习中。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特点: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基础薄弱。,(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西方:内容和体系日趋集中,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人所公认;注重教育心理学为学校教育服务;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理论上:认知派学习理论占主导地位,出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方兴未艾,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东方:60年代以后,强调教育心理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日趋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实验研究、赞可夫发展了不同于西方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加里培林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重视教学心理中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50年代,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成果,同时根据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以前的教育心理学加以改造。60年代前期,在学科心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70年代,中断。,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越来越深入,视角越来越综合。,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教育心理学课程恢复。1980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出版,代表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观点;1981年,冯忠良学习心理学和智育心理学。借鉴国外并结合我国实际做相关研究。,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第二章学生心理,(考研指数),.,【本章内容简介】,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让皮亚杰,瑞士人,20世纪杰出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其认知发展观,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一个影响。,让皮亚杰(18961980)JeanPiaget,.,(一)建构主义发展观,1.图式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2.同化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事物,当根据已有的图式来解释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3.顺应当已有的图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感知运动阶段(0-2岁)智慧的萌芽,客体永恒性,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和直觉思维,1、具体的形象性2、自我中心3、物体守恒4、集中化5、思维的不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初步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抽象的逻辑思维,推理、归纳、演绎,(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2、思维的去集中化3、具体逻辑推理,.,.,自我中心,三山实验,.,.,与一名4岁儿童的交谈:主试:“你有兄弟吗?”儿童:“有”。主试:“他的名字是什么?”儿童:“杰姆”。主试:“杰姆有兄弟吗?”儿童:“没有”。,.,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AB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与B一样大小B球变了ABAB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AB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B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两块叠在一起B两块分放两边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准备放入水中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BAB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体积守恒(12-13岁),.,(三)影响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这为认知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2、练习和经验(物理环境)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批评:1、多数人认为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估计不足。2、他所采用的被试极其有限。3、有人对皮亚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有异议。【新皮亚杰理论】对皮亚杰理论的修订和发展。,.,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维果斯基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维果斯基(1896-1934)LevVygotsky,.,(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动物进化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历史发展结果的,以符号系统为中介,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两种心理机能,环境与教育,.,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个体内部心理结构,高级智力过程,物理工具符号工具,符号工具,内化,.,(二)心理发展观,四个主要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三)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四)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并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同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1.支架式教学的基础。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3.对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4.在情景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作用。,(五)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一、个性与社会化发展(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二)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埃里克森,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在奥地利受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训练,后定居美国,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医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1902-1994)E.H.Erikson,一、个性与社会化发展,.,01.5岁,1.53岁,36.7岁,612岁,1218岁,成年初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愧,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对社会化发展理论的评价,意义:1、埃里克森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2、具有一定的整体性。3、体现了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符合人的发展实际。不足:1、过分强调本能、理智等高级心理构成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2、理论缺乏实证性的研究。,.,(二)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1)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2)绝不应该在别人面前轻视孩子;(3)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4)注意同伴间的影响,.,一、个体智力的差异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体智力的差异,(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2、卡特尔的二因素论(二)当代智力的系统理论1、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2、斯腾伯格的三元理论,.,智力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1.好的反应能力(桑代克),专家观点,2.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推孟),3,3.获得或占有知识的能力(汉蒙),5.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林崇德),什么是智力,4.信息加工的能力(斯腾伯格),过目不忘(记忆)料事如神(远见)巧出匠心(创造思维)入木三分(观察力),.,中国古代的智力游戏工具-九连环,怎样知道一个人的智力高低?,益智图:七巧板“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李约瑟),.,.,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流体智力: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建立在脑发育的基础上,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晶体智力:经验的结晶,是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如词汇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卡特尔的二因素论,.,30岁,.,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智力的结构1983,.,独木舟的问题,十九个人需要渡过一条河。河水湍急,不能游泳,而他们只有一条独木舟。独木舟一次只能载三人,其中一位必须是成人。在這十九人中只有一位是成人。独木舟需要來回几趟,才能把所有儿童都送到对岸?,.,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会.,一边工作一边哼唱,先将整个问题在脑中完全想过一次,才采取行动,一边工作一边自言自语,在我的脑中,将问题以一幅画或图表示,运用具象的物体来帮助解决,考虑到水流风速及其他自然界障碍,将问题演出來,向他人求援,与他人讨论,其他,运用数学公式解题,寻找规律,并将之用来解题,选择不做这一题,仔细重复阅读问题好几次,.,.,光芒四射的各类名人,.,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教学中不仅重视语言、和数学推理能力,还应重视其他能力。“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教育教学应是“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斯滕伯格智力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的智力亚理论,.,三元智力理论对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一)学习风格的维度1、奈欣斯的三维理论2、雷偌的六维理论3、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二)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1、感觉通道2、认知风格,.,奈欣斯的三维理论,.,雷诺的六维理论,.,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根据学习者对不同感觉通道的偏爱,1、感觉通道,.,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主要特征:持久性与一致性,.,(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测量方法-镶嵌图形,向被试呈现一个复杂图形,然后给一个简单的图形,让被试很快地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出与标准图形一样的图形。测量的指标是被试反应的时间和正确性。,A,镶嵌图形测验:从复杂图形中找出简单图形,.,.,.,.,(2)反思型和冲动型,.,找出完全一样的图形,.,我知道这样做,这样回答对么?还有更好的办法么?,1、思考问题很快2、急于回答,脱口而出,1、慎重选择2、仔细考虑可能的答案,冲动型学习风格,反思型学习风格,图1:考试时的表现,.,哦,我明白了!,让我再想想,1、缺乏对问题的深究,爱刨根问底,冲动型学习风格,反思型学习风格,图2:听别人讲解的时候的表现,我还没有讲完呢!,明白了吗?,.,学习嘛,得看我的情绪了,计划表应该这样写,1、缺乏计划2、情绪不稳定,1、有计划有条理2、情绪稳定,冲动型学习风格,反思型学习风格,图3:尤其当学习任务比较重的时候,.,老师,这个我不太懂,怎么还解不出来?,1、常常说出自己的疑问2、常向他人请教,1、善于独立思考,冲动型学习风格,反思型学习风格,图4:遇到难题时的表现,.,(3)整体性和系列性,.,(4)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一)社会文化背景差异1、文化及其差异2、文化刻板现象3、多元文化教育(二)性别差异1、性别与性别角色2、智力和学业性别差异3、教育中的性别偏向4、避免教学中的性别偏向,.,1、文化及其差异,教育必须关注文化因素。文化差异。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而且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群体之间也存在。文化间的差异是非常微妙,不易发觉的。学生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2、文化刻板印象,.,3、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所有学生,不论他们属于哪一类群体,诸如在性别、民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或属于某种特殊群体,他们在学校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方面:1.内容整合2.知识建构过程3.减少偏见4.公平的教育5.授权性的学校文化和社会结构。,.,1、性别与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由社会群体为男女制定的一套行为规范,它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性别的标定。性别角色认同是个体对自己作为男性或女性所具特征和行为的信念,是个体的性别特征自我形象,属于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传统教育:培养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学生现代教育:双性化的学生,.,2、智力和学业性别差异,男女的智力之间没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有差异,也非常小,不会产生实际影响。在具体能力方面,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教育中的性别偏向,男女之间的差异源自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生活经历。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偏向也影响着这种社会化过程。教育内容中也广泛存在着性别偏向问题。,.,4、避免教学中的性别偏向,(1)教学材料和语言方面注意选择(2)学科和兴趣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学科的学习(3)课堂管理和活动方面使男女有均等的机会参加各种活动(4)课堂教学和互动方面男女生给予同样多的注意,.,历年真题,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做反映,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A.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冲动型.沉思型场依存性认知风格者,偏好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第三部分一般学习心理,(考研指数),.,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第二节学习与脑第三节学习理论的发展,.,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一、学习的界定二、学习的作用三、学习的分类四、学习的相关概念,.,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一)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所引起的,一、学习的界定,(二)学习不仅表现为行为的变化,还表现为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三)不能简单地将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四)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主体的广义性:内容的广义性:情景的广义性:,.,学习的界定:学习是个体以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二、学习的作用,(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二)学习可以影响成熟(三)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三、学习的分类,(一)学习主体分类1、动物学习仅限于消极适应环境变化,以满足其生理需要;主要依靠直接方式获取个体经验;局限于第一信号系统。,.,2、人类学习,人类学习的社会性:在同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以语言为中介:语言使人类有了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语言是抽象化、概括化的事物之间关系的信号,语言使人类有了掌握抽象概括经验的可能。具有积极主动性:人的学习不仅是为消极地适应环境,更是为了满足其社会性需要,因此,人类不仅要认识世界,更要改造世界,其学习具有强烈的目的性。,.,3、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4、机器学习计算机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领域。,.,(二)学习水平分类,加涅(1970)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8类学习。,信号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反应的学习;刺激-反应学习:于一定情境中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使行为巩固下来的学习;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言语联想学习: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其作出不同反应;概念学习:即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规则学习: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1,从动物实验中概括出来的,许多动物也能完成。,人类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以言语信息表现其学习结果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关于学习者如何支配其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学习。态度的学习:个体对人、事、物等逐渐形成某种特定内部状态的过程。运动技能的学习:通过身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过程。,(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五种结果,将人的学习分为种类型。,.,1,加涅认为智慧技能形成,学习从低到高、从易到难构成了阶梯形的发展过程。,高级规则,.,(四)学习形式与性质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是学习者被动接受教师传授来获得知识的学习;发现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对现实的能动地反映及发现创造来获得知识的学习。,2、据学习材料与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机械学习则是指学习中所得经验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五)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个体不知不觉地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1、内隐学习:,是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作出反应的学习。,2、外显学习:,.,(六)学习内容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一)终身学习,孔子: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法国孔多塞(1743-1794):就教育而言,人类必须通过年龄的各个阶段来获取全部的知识。,把阶段性的学习扩展到人的终身;从单纯的接受学校教育的学习中扩展开来;把少数人的学习扩展到所有人;把被动学习发展到主动学习。,四、学习的相关概念,.,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方便的资源获取方式。,(二)远程学习,以印刷媒体和邮政系统为基础的函授教育;以音像媒体和卫星、微波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广播电视教育;以数字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网络远程教育。,机器学习就是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和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三)机器学习,.,(五)学习科学,学习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支持和促进人类学习活动的科学,主要由生物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而形成。,(四)真实性学习缘起于“真实性智力活动”“真实性”:要求高层次的认知,创造出在个人、美学或社会上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创造,.,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第二节学习与脑,.,英国学者戴维休伯尔(DavidH.Hubel,1963)等人提出了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概念。脑的不同功能的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此时相应的神经系统可塑性大,发展速度快,过了这个关键期,则可塑性和发展速度都要受到很大影响。教育和学习应该抓住大脑发展的关键期。,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的特定任务进行加工,或者说不同脑区执行特定功能的现象叫脑的特异化。,.,脑成像研究揭示,随着个体经验的丰富,大脑皮层表征会发生相应变化,如特定脑区反应增强和范围扩大等。一些特殊的培训则可修复大脑神经网络连接以帮助那些有阅读障碍的人。,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第三节学习理论的发展,一、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1、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如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1765-2025化学品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 江苏省公务员2025年行测言语理解突破卷
- 初中校园广播站策划方案
- 初中退宿申请书
- 初中生转学籍申请书怎么写
- 2024-2025 学年成都市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高中一年级政治上学期时事政治测试
- 2025年水泥的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蔬菜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中二年级物理期末模拟卷
- 2025年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浙江金华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应届毕业生招聘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四川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招聘工作人员18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南充市嘉陵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推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
- 1年级上册口算题2000道大全 A4打印版
-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护理副高级职称题库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六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