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4)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概述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 1了解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特点; 2 掌握外感病证的证候学特征; 3 进一步了解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转化与兼夹;4 熟悉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与调护要求。教学过程1 介绍中医外感病证的一般概念及其在内科学科的地位。阐明本章所述外感病证的内容。约5分钟。2 介绍外感病证所属病证的共同证候学特征及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有别,其证候特征各异。约10分钟。3 阐述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证的疾病病机。约10分钟。4 外感病证的辨证纲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其应用范围不同。约10分钟。5 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约10分钟。重点与难点思考题 1重点: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学特征。 2难点: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证的疾病病机。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 3思考题:何为外感病证?其证候特征有无区别?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是什么? 参考书目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5)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 冒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2 掌握感冒时行感冒病因、病机以及发病的影响因素。3 掌握感冒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教学过程1感冒概念、时行感冒的概念。约10分钟。2感冒的源流。约10分钟。3感冒的证候特征:感冒、时行感冒不同。约5分钟。4感冒的病因主要是风邪。感冒的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时行感冒的病因为时行病毒;病邪自上而下,内舍于肺,病机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四时六气不同,人体体质有差异,故感冒的发病以及病情轻重、虚实有别。约30分钟。 5感冒的诊断,除证候特征外,应结合兼证、病程、发病季节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约10分钟。6临床需与风温早期相鉴别。约5分钟。7辨证要点是:辩明感冒的表寒、表热,主要从症状上区分。辨别普通,时行,从病因、起病上区别。区分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主要从体质、症状上进行。约15分钟。8治疗原则: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着眼于卫表和肺系,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时行感冒需重用清热解毒。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感冒、时行感冒的概念、病因、病机;感冒、时行感冒诊断、鉴别诊断;感冒、时行感冒的治疗原则。 2难点:感冒、时行感冒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有别;感冒病情轻重差别极大,关系到正邪两方面。 3思考题:如何区分感冒与时行感冒?感邪轻重、体质差异对感冒有何影响?感冒的辨证要点有哪些?为什么说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参考书目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6)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 冒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 掌握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2 熟悉“寒包火”感冒、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3 了解感冒的调护与预防。教学过程1 感冒风寒证的症状特点,舌脉特点,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法,方选荆防败毒散治疗。约15分钟。2 风热感冒突出重点为有咽痛,治法为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选银翘散加减。并讲述银翘散的配伍特点。约15分钟。3 感冒暑湿证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上兼见热象与湿象,治法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方用新加香薷饮。约10分钟。4 感冒表寒里热证,寒热并见,治以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选双解汤治疗。约10分钟。5 时行感冒以高热为主时的证治用药。约5分钟。6体虚感冒分为气虚感冒与阴虚感冒。讲解二者病机的不同,症状表现的区别,治疗重点有补气、养阴的差别,用药均应扶正祛邪同施。约25分钟。6感冒的调护与预防。约1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感冒的证治;时行感冒的防治 。2难点:感冒风寒、风热证的辨别;解表方剂的组方规律;虚人感冒的防治。3思考题:感冒应如何区分风寒证与风热证?感冒风寒证为什么会入里化热?虚人感冒治疗上应注意什么?感冒的调护与预防需要注意什么? 时行感冒高热的治疗特点是什么?参考书目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7)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二节:外感发热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2 掌握外感发热卫气同病、气分证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证的急救处理。教学过程 1 介绍外感发热的一般概念。本节所述外感发热以罹患杂病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为主。15分钟。2介绍古代对外感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感冒与西医学的联系。证候特征。约10分钟。3外感发热的证候特征。约5分钟。4 讲解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六淫、感受疫毒;病机,外邪入侵,正邪交争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而发热,及“阳胜则热”。外感发热的病机变化多端,预后不同。约25分钟。5 外感发热的诊断。约10分钟。6 外感发热的鉴别诊断。与内伤发热、真寒假热的鉴别。约10分钟。7 外感发热的辨证要点,注意不同的热型,常见的热型有恶寒发热,壮热,寒热往来,潮热,不规则热等。了解各热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约10分钟。8 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外感发热的主要治则有清热解毒,通腑泻下,养阴益气,其中清热解毒是治疗外感发热之主法,适用于本病各个阶段。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本节外感发热的范围以及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原则。2难点:本节“外感发热”的界定是有条件的,即在内伤杂病的基础上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与一般通常所说的外感发热有所不同。要求必须阐释清楚。3思考题:外感发热的病因有哪些?其发病机理和病机变化有哪些方面?如何诊断外感发热?怎样区别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常见的热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参考书目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8)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二节:外感发热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 掌握高热证的急救处理。2 熟悉卫气营血分证的证治方药。3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疗效评定标准。教学过程1外感发热的证治: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主证、治法与方药。各证候之间的区别以及可能出现的联系。约65分钟。 2 外感发热中高热的急救处理。 约10分钟。3 外感发热的调摄护理以及预后、转归。约5分钟。 4 外感发热的疗效评定标准。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外感发热的证治方药、各证候之间的区别以及可能出现的联系,高热的急救处理。2难点:各证候的特征,治法方药的区别。证候间的转归、预后。高热的急救处理。三种湿热证候的发热机理与发热特点。3思考题:外感发热卫表证与肺热证有何区别?外感发热胃热证与阳明腑实证的区别是什么?试述外感发热脾胃湿热与大肠湿热的区别。外感发热运用通腑法的适应症。八正散中木通有何毒性作用? 参考书目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9)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三节:湿 阻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湿阻的概念、范围、及含义。2 熟悉湿阻的病因病机。3 掌握湿阻的各个证型之辨证论治。教学过程1 湿阻的概念、范围;说明湿阻的季节性,地域性。讲述湿阻的病因病机。约10分钟。 2 湿阻的源流。约5分钟。 3 讲解湿阻的证候特点:重、闷、呆、腻、濡。约5分钟。4讲述湿阻的病因病机:4.1 病因:湿阻的病因是湿邪伤人致病;湿邪伤人,与气候季节、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湿邪致病有内外之分,不论外湿、内湿致病,均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4.2 湿阻的病机主要在于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湿邪仲阻,随脾胃功能状态而有寒化、热化的不同。约25分钟。5 湿阻的诊断、鉴别诊断。约10分钟。6 讲解湿阻的辨证论治:6.1 辨证要点: 湿阻的辨证要点重在分清寒热。约5分钟。6.2 治疗原则:祛湿,运脾是主要环节;化湿、燥湿、利湿是本病的重要治法。约8分钟。6.3 分证论治:详细解决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证的症状、治法、方药。约20分钟。7湿阻的调摄护理。约3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湿阻的病机及其转归、湿阻证治。2难点:湿阻发病的季节性,地域性;湿邪的致病特点与湿阻的病机转化规律:以脾胃为病位所在,随脾胃功能状态而有寒化、热化。祛湿,运脾是治疗湿阻的主要治疗环节。3思考题:湿阻的发病有哪些特点?如何鉴别湿阻的寒湿证与湿热证?湿阻有哪些病机转归。为什么说湿阻发病,不论外湿、内湿致病,均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试述之。参考书目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0)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四节:痢 疾授课时数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痢疾的概念、传染性和流行情况,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2 熟悉痢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要点。3 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和疫毒痢的救治措施,了解其转归和预防。教学过程 1介绍痢疾的概念与范围,说明其传染性和流行性。约10分钟。2 简述痢疾的源流。约5分钟。 3 讲解湿阻的证候特点。5分钟。 4阐明痢疾的病因为外感时疫毒邪和饮食不洁,病机在于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肠腑,大肠传导失司,脂膜和血络受损,化为脓血而成。病位在于大肠,与脾、胃的关系较密切。痢疾的病机转归与邪气性质、人体阴阳盛衰有关,并且会出现寒化、热化的不同,日久可转为慢性。30分钟。5讲述痢疾的诊断要点。约10分钟。6 详细介绍痢疾与泄泻、霍乱的鉴别诊断。约10分钟。7 重点介绍痢疾的辨证论治:7.1 痢疾的辨证要点:辨实痢、虚痢,识寒痢、热痢。约10分钟。7.2 介绍各类痢疾的治疗原则: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详释“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含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约15分钟。 7.3 痢疾的分证论治:讲解痢疾的证治:湿热痢治以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方选芍药汤;疫毒痢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方选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寒湿痢治以温中燥湿,调气和血,方选不换金正气散;虚寒痢治以温补脾胃,收涩固脱,方选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治以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方选连理汤。45分钟。 8介绍痢疾的调摄护理及预防措施。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痢疾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的定义与证治。2难点:痢疾的病机: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肠腑,大肠传导失司,脂膜和血络受损,化为脓血而成。治疗原则: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初痢宜通,久痢宜涩。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的证治。痢疾与泄泻的鉴别诊断。3思考题:何谓疫毒痢、休息痢?试述痢疾的病机、病位。临床如何区别痢疾与泄泻?你对“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是怎样理解的?试述痢疾的辨证论治。参考书目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1)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五节:疟 疾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疟疾的概念、流行情况及病因病机。2 掌握疟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 掌握疟疾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了解疟疾的预后及调摄护理。教学过程 1介绍疟疾的概念与范围,疟疾的源流,说明其流行情况。10分钟。2 介绍疟疾的证候特征: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多发于夏秋季。周期性与间歇性是本病临床表现的重要特点。约5分钟。3 病因病机:3.1病因为感受疟邪。疟邪具有的特点是: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盛虚交替;与卫气相聚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引起瘴疟的疟邪又称为“瘴毒”或“瘴气”。瘴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