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三大理论体系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_第1页
经济学三大理论体系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_第2页
经济学三大理论体系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_第3页
经济学三大理论体系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三大理论体系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 摘要 评述信息经济学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构建信息经济学科理论体系的原则进行分析,探讨构建信息经济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论基础,进而尝试构建一个包括信息经济学存在论、本质论、实践论三部分内容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 信息经济学 理论体系 学科建设 信息经济学(economics of information)一词,起源于1959年马尔萨克(J. Marschak)发表的信息经济学评论。1961年,斯蒂格勒(G. J. Stigler)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载于政治经济学杂志第69卷)的论文,使信息经济学作为新兴的学科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信息经济学既属于经济学领域,同时又是信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信息经济学作为新兴的信息管理学研究前沿领域,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信息经济学尚处于发展阶段,其理论体系和学科建设仍有待于拓展和完善。 经过国内外学者近50多年的初步探索,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初步形成。随着信息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构建科学的、具有 _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项课题。本文试图以学术界目前对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反思为基础,探讨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 1 国内外信息经济学领域研究现状述评 1.1 国外信息经济学领域研究现状评述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奈特(F. H. Knight)发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2一文,把企业的风险、利润的不确定性、信息与市场竞争联系起来,指出“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并注意到各种组织都参与信息活动且有大量投资用于信息活动。 _,弗里德里希? _(Friedrich A. Hayek)的论文社会中知识的利用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对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质及其影响作了深刻论述,同时对传统经济理论中隐含的完全市场信息假设提出了挑战3。 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了信息经济学评论,正式提出信息经济学一词,文中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的分布有差别的问题,之后又研究了最优信息系统的评价和选择问题。该文的发表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正式诞生4。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发表的信息经济学一文指出经济行为主体掌握的初始经济信息是有限的,是不完全信息,这就决定了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斯蒂格勒研究了信息的成本与价值以及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它生产要素的影响5。 20世纪60年代,赫伯特?西蒙(H.A.Simon)、肯尼思?阿罗(K.Arrow)等一批欧美经济学家率先对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定”提出质疑6。70年代,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威廉?维克里(Willian Vickery)、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Mirrless)、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杰克?赫什雷弗(J.Hirshleifer)、乔治?斯蒂格勒(G.J.Stigler)、格罗斯曼(Sanford Grossman)等欧美知名学者均从现实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实践中发现,行为者拥有的信息不仅是不充分的,而且其信息的分布是不均匀、不对称的,而这将严重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并经常导致市场失灵。这一发现构成了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信息不对称”概念展开的信息经济学研究正式兴起。 随着人们对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关注,研究的视野逐渐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1962年,马克卢普的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出版,对美国1958年的知识产业进行了统计测算。1977年,马克?波拉特的信息经济(九卷本)提出信息经济测度的波拉特范式7。他将产业分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政府和企业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通过产出与就业两个方面,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和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初信息经济学出现起,到80年代初信息经济学被公认为止,信息经济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1976年,美国经济学会在经济学分类中正式列出信息经济学,1979年首次召开了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1983年国际性学术杂志信息经济学和政策正式创刊。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批信息经济学教材,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兰伯顿于1984年出版的信息经济学与组织、信息经济学的出现等7,对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80年代中期,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的扩大,信息经济学逐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我国学术界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8。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与微观信息经济学有关的博奕论的学者,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又授予了两位信息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这已表明微观信息经济学逐渐融入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成为经济学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9 。 1.2 国内信息经济学领域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从新技术革命浪潮中研究信息与经济信息等问题起步的。1986年经济信息合理组织及其效益问题研究课题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立项资助,同时信息经济学及其软件系统课题也获得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