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1页
2.2 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2页
2.2 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3页
2.2 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4页
2.2 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图近地面气压分布:,比较A、B、C、D气压高低。,判断近地面吹什么风?,判断昼夜状况,D,C,B,A,等压面,陆,海,ABDC,AB(吹海风),昼,课堂练习,返回,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2、形成原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1、大气环流的概念:,南极,北极,-单圈环流,探究活动:P36,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副热带高压带,2,4,副极地低压带,7,6,1,3,5,8,9,10,(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结果形成三圈环流,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零三六九七压六风四高三低相间排列,气压带总结,风带总结,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太阳直射点,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ABCD,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ABCD,D,C,4.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B.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压带气流下沉,多云雨,3.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B.C.D.,C,D,1、请在下图中的直线上画出箭头将环流完成;2、写出a,b,c所代表的风带;3、E,F,D所代表的气压带,思考题:,300N,活动探究:,600S,300S,00,900N,600N,900S,多雨,多雨,多雨,干旱,干旱,干旱,干旱,极地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二、北半球冬季、夏季气压中心,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比较复杂。,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的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高压,低压,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低压,高压,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一月(冬季),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七月(夏季),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副热带高气压带,带状分布,块状分布,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季风环流,概念,成因:,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P38,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温暖湿润。,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也生机勃勃。,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豆、土豆等。,课堂小结,2、季风环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布及特点,1、北半球气压中心,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天气与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不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内有大的变化。,1.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二)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度之间大陆内部或西岸):主要是受副高控制或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度至度大陆的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受单一的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受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南北纬之间的大陆的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之间大陆的东岸);,()温带季风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