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让”]_第1页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让”]_第2页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让”]_第3页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让”]_第4页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让” 今年5月,参加了“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的观摩活动。于山西太原听了几天不同省市不同年级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感触颇深,更进一步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 _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让给学生阅读的权利 听了几天的课,听课者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课堂上一个鲜明的特点:“读!”高声朗读的,低声吟读的,默读的;个人读的,小组读的;齐读的,“开火车”读的;边读边划的,边读边记的,边读边想的老师们浑身解数,目的就是一个:让学生读!江苏的陈老师,在讲授五年级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时,先从课题着手,提示同学们“乐”在这里应读“Yu”不是“L”,并适时解说“清平乐”是古代的词牌名。释题后,通过一次又一次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熟读悟读记”。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巧妙地在旁引一引、扶一扶、放一放,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定位。我粗略算了一下,他这节课让学生读的次数高达25遍!我想,学生读完之后脑海里肯定会萦绕着“翁媪相亲相爱,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美好画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5遍,同学们怎能不会背,怎能不明白? 在阅读方面,新课标有很明晰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小学6年相加,应达150万字以上。去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排在世界倒数第3。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具有5千年 _文明古国,这个数字不能不让我们汗颜。 坚持把阅读的权利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做,老师功德无量,学生谢天谢地。 二、让给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权利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改以来,人文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教学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但问题随之而来 “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不少学生都挑了最短的那一段来读) “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就说什么。” (不少学生脱离了文本,不着边际,胡扯吹牛。) 我以为,以往的“手术刀式”的解剖分析,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固不可取;如今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也不可取。试问,一些常识性的课文,尤其是一些科普说明文叫学生如何去感悟?丢弃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感悟,单纯为了感悟的感悟,就如海市蜃楼。 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吴立岗教授把阅读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预习课文。即让学生自由朗读,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并在字词句和内容方面提出问题。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即让学生从预习中产生的感受或问题出发,谈谈议议,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在课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第三阶段: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即让学生通过选择,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个阶段,无不体现着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 我始终认为,“语文语文”,姓“语”名“文”。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要让学生不断地通过语文课的熏陶和学习,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让给学生讨论的权利 课堂上小组讨论,司空见惯,但要真正地让给学生讨论的权利,可要我们教师于细微处下功夫。 请看看这种讨论现象吧: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唧唧喳喳,似乎很热闹;教师再次一声令下,讨论戛然而止,似乎很听话。教师冠冕堂皇美其名曰“合作学习”。每见于此,我的心就会揪紧:学生真正参与讨论了吗?讨论后真正收到实效了吗?这样不给时间学生先思考再讨论,他(她)怎么跟同学表达?这样不事先分好工,后进生是否只有听优生发表演讲的份?倘若都没考虑,这样的“合作学习”岂不成了一副空壳,一种形式? 我觉得,讨论之前,教师应作全盘的考虑。首先,安排好组内人员的搭配。不能把成绩优秀的都编在一起,也不能把成绩很差的都编在一起;不能把口若悬河的都编在一起,也不能把守口如瓶的都编在一起。要注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其次,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汇报。有些多向性的问题,还应该让学生分好工,论述问题的各个方面。如二年级学生用“秋天”说一句话,甲生可以说说秋天里的天气,乙生可以说说秋天里的景物,丙生可以说说秋天里的动物,丁生可以说说秋天里的人物如此分工明确,学生讨论目标就明确,各抒己见,共同分享,各有所获,也避免了跟风,防止了雷同。 四、让给学生书写的权利 由于担任镇教研组长的缘故,近几年,听了不少的课。课听多了,渐渐发现一种通病: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听、说、读”,几乎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却往往忽视了课堂上“写”的训练。总认为课堂上时间紧,排不上,来不及“写”。殊不知,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缺一不可。写,可以很好地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究竟这节课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通过学生的“写”便能以管窥豹。何况,考试通常以笔试为主,我们怎能以时间不够为由就把“写”潇洒地推到课外? 1 学完生字及时写。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12年级学会写的字是8001000字。这么重的识字任务,如不想办法让学生牢牢记住,恐怕学了这个就丢了那个。有鉴于此,低年级的教师在教完生字后不妨“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堂上练习书写,检查学生是否把生字写规范、准确。我在教低年级识字时就经常教完生字就让学生动笔写。第一遍,印着书本上的生字写;第二遍,对着书本上的生字写;第三遍,自己把生字写准确。遇到笔画较多或容易写错的字更要细心观察,让学生上台来写在黑板上,及时点评。对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实践证明,这样及时地在课堂上练习写生字,能提高学生写字的准确率,降低出错的机率,教师也不会发出“上课我都讲过了,怎么错误还这么多啊”的哀叹了。 2 精彩文段及时写。还是以这次在山西听的五年级清平乐?村居为例吧。在学生充分领会了文中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后,老师果断地让学生马上写写农村的景象。由于学生在课堂上都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画面的美丽,感受到了诗中语言的优美,而且他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对农村生活了如指掌,写起来特别亲切、流畅。会场里,只听到“刷刷刷”的写字声。5分钟后,有学生写道:“早上,小草欣欣然张开了眼,晶莹的露珠在绿叶上滚动着,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的唱着迎着朝阳,我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有学生写道:“踏着夕阳的余辉,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风微微地拂过,送来阵阵饭香,摸一摸在打鼓的肚子,不禁加快了回家的脚步”这是多么朴实优美的句子啊!如果没有老师及时让学生练笔表达,这节课就不会出现学生“我手写我心”的欣喜场面,课堂就会逊色不少。一节江苏老师借山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