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ppt_第1页
肝豆状核变性.ppt_第2页
肝豆状核变性.ppt_第3页
肝豆状核变性.ppt_第4页
肝豆状核变性.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护理,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宋意意,概念,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氏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铜的代谢与分布,正常成人每天从食物中吸收铜约24mg,90%98%运送至肝脏内与2球蛋白牢固结合成铜蓝蛋白;仅约5%与白蛋白或组氨酸等氨基酸结合,其大部分经胆道系统排泄,极少数由尿中排出铜在人体内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肝、脑、肾、骨髓、心和头发内,肝脏居各脏器之首.,病因,铜蓝蛋白合成障碍自胆汁中排出铜减少,临床表现,肝型:通常约510岁发病。由于肝脏内铜离子沉积达超饱和,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全身倦怠、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膨胀及高度黄疸脑型:震颤,发音障碍与吞咽困难,肌张力改变引致动作迟缓、面部表情减少、写字困难、步行障碍等。角膜色素环(K-F环):角膜周边有黄棕色或黄绿色角膜色素环KF环,治疗,减少铜的摄入,低铜饮食促进铜排出:铜络合剂,锌剂,护理,1.低铜饮食:防治本病应及早确诊,及时纠正患者铜代谢的正平衡状况。注意减少食物含铜量(1mg/d),限制含铜多的饮食,如坚果类、巧克力、豌豆、蚕豆、玉米、香菇、贝壳和螺类、蜜糖、动物肝和血等。高氨基酸、高蛋白饮食能促进尿铜排泄。2.安全管理:预防呛咳误吸,窒息,摔倒,坠床,自残等3.功能锻炼4.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