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2年驻京某部妇科体检结果分析_第1页
2008~2012年驻京某部妇科体检结果分析_第2页
2008~2012年驻京某部妇科体检结果分析_第3页
2008~2012年驻京某部妇科体检结果分析_第4页
2008~2012年驻京某部妇科体检结果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12年驻京某部妇科体检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为更好地了解本单位女同志妇科疾病的发生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为治疗其多发病和常见病提供依据,将20082012年体检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方法北京市妇产医院妇产科医生及B超医生组成体检小组。所有体检对象均行常规妇科检查、妇科B超、乳腺红外线扫描检查、宫颈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C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威胁我部女军人及女职工健康的妇科疾病有:宫颈疾病、乳腺疾病、阴道炎、子宫肌瘤、附件囊肿及子宫腺肌症,其中宫颈疾病和乳腺疾病在每年体检中的发病率偏高。子宫颈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宫颈炎发病率为69.1%,2012年宫颈炎发病率为32.4%,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8年乳腺疾病发病率25.90%,2012年乳腺疾病发病率为40.75%,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如阴道炎、子宫肌瘤及附件囊肿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从5年的妇科体检中可以看到,本部女同志的妇科疾病的患病率在发生变化,宫颈炎、阴道炎及子宫肌瘤等的发病率在下降,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在上升。下一步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呼吁各方积极进行工作及生活方面的减压工作,继续每年的妇科体检工作且应更广泛地宣传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及乳腺自检方法,及时诊治,以降低乳腺病及其他妇科病的发生率。关键词驻京某部;妇科体检;结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2(c)-0173-03为切实保障本单位女军人及女职工的身体健康,我部每年请北京市妇产医院专家对本单位已婚女同志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现将20082012年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汇总,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单位女同志妇科疾病的发生情况,更好地为其做好基础医疗保障服务,并有针对性地为治疗其多发病和常见病提供依据。汇总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门诊部负责保障的女军人及女职工,年龄2365岁(超过65岁的人员已移交地方)。皆选已婚女性,未婚女性同志体检结果不列入统计。1.2方法北京市妇产医院妇产科医生及B超医生组成体检小组。所有体检对象均行常规妇科检查、妇科B超、乳腺红外线扫描检查、宫颈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CT)。诊断标准以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为标准。TCT检查结果异常者,行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乳腺检查异常者,进一步行乳腺超声、钼钯拍片等检查,必要时经活检做组织学诊断。1.3统计学处理资料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对所有检查结果进行率的计算及分析。2结果2.1妇科体检各种疾病分布情况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及宫颈黏液炎均归为宫颈炎。分析5年来体检结果可发现威胁我部女军人及女职工健康的妇科疾病有:宫颈疾病、乳腺疾病、阴道炎、子宫肌瘤、附件囊肿及子宫腺肌症。其中宫颈疾病和乳腺疾病在每年体检中的发病率偏高。各年度妇科疾病情况见表1。2.2各年度妇科体检重大疾病检出情况2009年体检中发现子宫颈磷状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后经治疗好转;2010年发现子宫颈磷状细胞癌1例,后经手术切除全子宫,随访至今无复发。2011年检出HPV感染1例,经治疗后痊愈。2008、2009(系相同2人)年体检发现乳腺肿块2例,局部行包块切除术后无复发。2010年发现乳管瘤1例,手术切除病变部位,随访至今无复发。20082010年发现有较大子宫肌瘤(子宫达妊娠4、5个月大小)患者3例,分别于2009及2010年切除肌瘤,其中有1例肌瘤切除后活检为恶性变,继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2.3各年度妇科疾病发病率比较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部子宫颈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宫颈炎发病率为69.1%,2012年宫颈炎发病率为32.4%,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8年乳腺疾病发病率为25.90%,2012年乳腺疾病发病率为40.75%,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如阴道炎、子宫肌瘤及附件囊肿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3讨论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1,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内分泌失调也就是雌激素增高、孕激素降低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精神因素与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因是肝郁气滞、情志内伤相吻合。临床上突出表现为乳房疼痛并经前加重,发病年龄多在2550岁。近5年来体检显示我部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考虑可能与工作压力大,睡眠时间不足,内分泌紊乱等有关。乳腺增生是内分泌障碍导致的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虽只有部分增生可能癌变,但仍建议增生的女性,尤其是乳腺病患者有第1代近亲患乳腺癌者、年龄较轻且诊断为乳腺增殖性病变者每36个月进行复查或自查,体检中对中、重度增生患者应积极建议进一步完成乳腺超声、钼钯拍片等检查,必要时必须经活检做组织学诊断2。同时建议本单位及患者本人适当缓解工作及生活压力,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心情愉快。2010年体检中发现乳管瘤1例,经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后随访至今无复发,说明对乳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宫颈炎也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子宫颈炎常与急性子宫内膜炎(产褥感染、感染性流产)或急性阴道炎同时发生3。临床中以慢性子宫颈炎多见。慢性子宫颈炎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发生,病原体于此时侵入而引起感染。临床多无急性过程的表现。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层厚,对炎症的抵抗力强,而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层薄,抵抗力弱。病原体主要侵入宫颈内膜即柱状上皮所覆盖的部分,宫颈内膜皱襞多,病原体潜藏此处,感染不易清除,往往形成慢性子宫颈炎。慢性子宫颈炎可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子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及宫颈内膜炎等几种变化。其中尤以宫颈糜烂患病率最高。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宫颈糜烂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而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且为始动因素4。因此每年的体检进行的宫颈液基细胞刮片检查,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2009年体检中发现子宫颈磷状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后经治疗好转;2010年发现子宫颈磷状细胞癌1例,后经手术切除全子宫,随访至今无复发。2011年检出HPV感染1例,经治疗后痊愈。此外,从近5年的体检结果中可以看出,子宫颈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说明近几年我部针对每年的体检结果采取积极的治疗及预防措施,颇见成效。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5。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多见,20岁以下少见。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但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且生育年龄的妇女患子宫肌瘤,肌瘤可继续生长和发展2。绝经后肌瘤则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提示子宫肌瘤的生长和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6。子宫肌瘤是妇女子宫切除常见的疾病之一。20082010年体检发现有较大子宫肌瘤(子宫达妊娠4、5个月大小)患者3例,分别于2009及2010年切除肌瘤(微创),其中有1例肌瘤切除后活检为恶性变,继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有研究表明,育龄妇女子宫肌瘤发病率在20%25%7。我部近5年体检结果中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此明显偏低,说明历年的体检对该病的发现和及时诊治起到积极的作用。从5年来的体检结果可以看出:阴道炎的发病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说明我部每年的体检后治疗跟得上,同时说明我部女同志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在增强。总之,从5年的妇科体检中我们可以看到,我部女同志的妇科疾病的患病率在发生变化,宫颈炎、阴道炎及子宫肌瘤等的发病率在下降,说明我部女同志的自我保健意识及防病治病的意识在增强;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部女同志的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在上升,此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呼吁各方积极进行工作及生活方面的减压工作,继续每年的妇科体检工作且应更广泛的宣传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及乳腺自检方法,及时诊治,以降低乳腺病及其他妇科病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HamedH,FentimanIS.BenignbreastdiseaseJ.IntJCLinPract,2001,55(7):416-464.2袁文华.某高校女教职工妇科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4):353-354.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2-1358.4邱昕光,严红,胡玉冰,等.武汉铁路女职工妇科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