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1页
13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2页
13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3页
13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4页
13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要 :1关键词 :农村金融;农业贷款;融资渠道1一、云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1(一)农村金融的含义1(二)云南农业发展银行经营状况1(三)云南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2(四)云南省其他涉农商业银行经营状况3二、云南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一)云南农业发展银行作用没有充分显现41. 政策性贷款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42. 没有发挥农业资金投入的聚集效应5(二)农村信用社没有真正发挥支农作用51. 受到区域经济的制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52. 农村信用社追求盈利,没有真正为农民提供服务6(三) 其他涉农商业银行资金从农村市场漏出61. 云南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重较小62. 从农村吸收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放贷7三、云南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7(一)农业发展银行融资渠道单一7(二)农村信用社改革不彻底8(三)其他涉农商业银行支农力度不足8四、促进云南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8(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抗风性能力8(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保险制度91. 积极宣传,提高农户的参保率92. 为涉农保险提供优惠税收政策93. 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94. 完善农业保险的补贴政策9(三)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融资渠道101. 降低债券的认购门槛102. 放开农业发展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业务10(四)进一步改革并推进农村信用社发展101. 明晰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体102. 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优惠力度10(五)引导其他涉农商业银行加大支农力度11五、结语11参考文献:11;.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云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然而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滞后,不能满足农户的借款需求。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真实反映出云南农村地区资金供给方、需求方以及金融机构等存在的问题,以缓解云南省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紧张的局面。 关键词 :农村金融;农业贷款;融资渠道一、云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一)农村金融的含义农村金融在我国一般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提供的存款、贷款、汇兑、保险、期货、证券等各种金融服务,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1。目前在省内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其中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营业网点遍及省内,而且涉农资金规模较大,因此本文选择上述金融机构作为对象来研究云南省内的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二)云南农业发展银行经营状况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级分行,成立于1995年,是云南省第一家国有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它的服务网络分布在全省16个州、市行政区域和69个主要县级行政区域。贷款范围囊括粮油生产、加工、流通;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内的龙头企业;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县域城镇建设等领域的项目2。随着近年来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的各项经营指标快速上升,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显示出支持农业发展的巨大优势,为云南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发展银行的存款余额从2001年的54.1亿元增加到2011的159亿元,增长了近3倍;贷款余额从77.3亿元增加到540亿元,增长了6.9倍。1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发展课题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 朱斌.云南省金融年鉴2012表 1 云南农业发展银行存贷款余额表 单位:亿元年份农发行存款余额农发行贷款余额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54.145.552.365.580.630.538.158.6125.814715977.368.366.66176101.2157228328430540注:数据来源于云南省金融年鉴20022012(三)云南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云南省农村信用成立于2005年,开启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崭新纪元。自成立以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就一直积极贯彻并落实国家及我省出台的各项支农和惠农政策,加强对省内重点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以及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不断夯实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基本的金融服务。同时,农村信用社坚持把服务“三农”的宗旨,持续加大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致力于拓展服务的广度、深度,为省内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金融“主力军”的作用11 朱斌.云南省金融年鉴2012。在新农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从2001年的316.7亿元增加到2011年3167亿元,增长了10倍;贷款余额从2001年的218.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946.5亿元,增长了8.9倍。表2 云南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余额变化 单位:亿元年份云南农信社存款余额云南农信社贷款余额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316.7366.3442.8551.7768990.910601312.81487.32501.63167218.3260323382.9517635.9711.2897.31312.11612.51946.5注:数据来源于云南省金融年鉴20022012(四)云南省其他涉农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在云南省内虽然有多加银行机构,但是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在论文所指的其他涉农商业银行紧包括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是云南地区支农贷款的中坚力量,拥有665个营业网点,遍布城乡,机构总数占全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总数的40%。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于2007,但其发展速度不容小觑,目前,云南邮储网点共有758个,已建成云南全省覆盖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金融服务网络,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涉农商业银行存款余额从2001年的644.9增长到2011年的2930.4亿元,增加了4.5倍;贷款余额从2001年的512.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736.1亿元,增加了3.4倍。表3 其他涉农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变化 单位:亿元 年份农行存款农行贷款邮政存款邮政贷款存款总计贷款总计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569.7 639.6 748.9 875.5 1058.9 1298.7 1502.2 1602.1 1940.1 2293 2524 512.8 539.5 611.2 717.3 845.8 990.6 943.5 1080.3 1090.5 1561 1687 75.2 95.3 112.2 133.9 149.6 171.9 171 213.1 261.1 325.1 406.40000000.23.323.839.249.1 644.9 734.9 861.1 1009.4 1208.5 1470.6 1673.2 1815.2 2201.2 2618.1 2930.4 512.8 539.5 611.2 717.3 845.8 990.6 943.7 1083.6 1114.3 1600.2 1736.1注:数据来源于云南省金融年鉴20022012二、云南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云南农业发展银行作用没有充分显现1. 政策性贷款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云南省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贷款是其履行政策性金融职能的重要体现,粮食和油信贷业务的平稳运行为其他信达业务的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坚持以支持粮油收购、储备、调销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实现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政策性贷款余额从2001年的33.9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62亿元,增长了13.5倍;而我省的农业生产总值从703.53亿元增长到2306.49亿元,增长了3.2倍,但是政策性贷款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较低,从2009年开始才有了较多幅度的提高。表4 政策性贷款占农业产值比重 单位:亿元年份农业生产总值政策性贷款所占比重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703.53743.75799.33965.221068.581209.761414.791641.461706.191810.532306.4933.97 30.02 29.27 26.81 33.444.48 69 81280.62 367.89 4620.05 0.04 0.04 0.03 0.03 0.04 0.05 0.05 0.16 0.20 0.20注: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20022012、云南省金融年鉴200220122. 没有发挥农业资金投入的聚集效应农业发展银行作为省内唯一的涉农政策性金融机构,各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都很大,而农业发展银行没有足够资金满足贷款需求,留有很大的信贷资金缺口,未能通过自己的投入而带动大量社会资金的参与,难以实现在资金投入的聚集效应。 以农业发展银行2011年的商业贷款为例。在业务范围内,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主要投入在了六个方向。一是加大对化肥、蔗糖等产业的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化肥储备贷款11亿元,累计发放食糖储备贷款6亿元;二是支持农村土地整治贷款项目46个,共计投入金额72亿元和4个农民住房贷款计划,金额8亿元;三是积极扩大水利建设贷款项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由资本实力强的借款人承贷的收费公路、新能源、信息网络项目,营业收入稳定的供水、排水、供热、污水处理、废物处理等县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年支持发放了农村公路建设贷款11亿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20个,已发放15亿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贷款项目3个,两个县城建设项目,已发放3亿元;四是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全年累计发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5亿元;五是择优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六是积极支持农业小企业发展,全年共支持52个农业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亿元11 朱斌.云南省金融年鉴20122 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2。(二)农村信用社没有真正发挥支农作用1. 受到区域经济的制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云南省内各个地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户所希望得到的金融支持也不尽相同,导致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要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从而提供差异化服务,致使资金使用分散,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以2011年为例,全省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8893.12亿元,但是省内十六个地州的经济发展情况却不存在很大的差异。国民生产总值排在前三位的昆明、曲靖、玉溪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509.58亿元、1209.93亿元和876.55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1.67%;国民生产总值排在后三位的德宏、迪庆、怒江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72.32亿元、96.39亿元、64.63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3.75%,排在前三位的地州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排在后三位地州国民生产总值的13.7倍2。2. 农村信用社追求盈利,没有真正为农民提供服务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发放对象中,大部分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农户、个体户、农业合作组织以及村镇中小企业,单笔贷款数额较小,而这些群体的生产过程很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农业为例,农业是弱质产业,信贷风险大。农业生产周期长,在这期间所受到的风险不具有可预测性,易对农业生产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而在云南很多地区,由于受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种植方式的制约,放大了农业风险;云南省近年来连续遭殃重大旱情,显示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呈现“靠天吃饭”的格局。基于控制贷款风险的角度考虑,在农村信用社的立场上,只能将资金放贷给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削弱了对农村地区的放贷服务。(三) 其他涉农商业银行资金从农村市场漏出1. 云南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重较小农业贷款余额从2001年的96.1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35.76亿元,增长了5.5倍,但是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维持在30%左右,紧有2009年超过了40%,达到42%。表 5 云南农业贷款占贷款余额比重 单位:亿元年 份 涉农商业银行 贷款余额云南农业贷款余额 农业贷款占贷 款比重(%)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512.8539.5611.2717.3845.8990.6943.71083.61114.31600.21736.196.15 105.42 116.36 149.09 218.22 257.56 298.51 378.32 467.19 493.62 535.760.19 0.20 0.19 0.21 0.26 0.26 0.32 0.35 0.42 0.31 0.31注: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20022012、云南省金融年鉴200220122. 从农村吸收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放贷涉农商业银行凭借其在农村地区广泛的营业网点,在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资金支持。但在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涉农商业银吸收了大量的存款,转而将资金用于城市放贷,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资金供求矛盾。在2001年到2011年间,涉农商业银行的农业存款总额从93.37亿元增加到685.52亿元,增长了7.3倍,农业贷款从96.15亿元增加到535.76亿元,增长了5.5倍,但农业存款余额始终大于农业贷款余额,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涉农商业银行将资金转到城市放贷的数额,在此论文中将其称为农村资金漏出(农村资金漏出 = 农业存款 - 农业贷款)。农村资金漏出从2002年的2.9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49.76亿元,增长了50倍。表6 云南农村资金漏出余额 单位:亿元年 份 农业存款余额 农业贷款余额 农村资金漏出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93.37108.4131.06162.8220.39280.93348.85402.06581.67613.83685.5296.15 105.42 116.36 149.09 218.22 257.56 298.51 378.32 467.19 493.62 535.76 -2.78 2.98 14.70 13.71 2.17 23.37 50.34 23.74 114.48 120.21 149.76注: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20022012、云南省金融年鉴20022012三、云南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农业发展银行融资渠道单一农业发展银行是贯彻和执行国家对于农业的方针政策的有力保障,通过政策性金融业务,为农业生产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贷款期限较长的农业项目 提供成本较低的资金支持,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相比之下,农业发展银行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在发行债券和向央行再贷款为主,造成的农业发展银行每年的存款都远远低于各项贷款余额,难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二)农村信用社改革不彻底农村信用社作为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组织,按照“自愿入股、民主管理和为组织成员服务”的理念成立11 都丽峰.西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研究。大多数参股信用社的成员都是金融活动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有现实的融资需求,却无法得到相应的金融服务,期望通过农村信用社以比较便捷的贷款手续和较低的优惠利率来满足融资需求,解决个人所遇到的融资困局。然而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体和经营方向出现了偏移。在农村信用社的入股成员中,由于社员只是用少量的钱购买股份,成员出资分散,出资总额的比例是非常低的,这是很难反映社员对信用社资产的所有权、信用社决策权以及管理日常事务的权利。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向逐渐转移到基于利润的商业金融机构,这种转变,尽管使得农村信用社的营业利润增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成员的权利,导致农村信用社将大部分信贷资金用于城市贷款,放慢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三)其他涉农商业银行支农力度不足由于涉农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他们的业务目标,为了节省经营成本,相继裁撤了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营业机构,同时将贷款的审批权限向上级分行收缩,不愿意将资金投放在生产期限长、风险水平高、见效慢的农业项目中,使得农村地区更难以得到贷款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从2007才开始改革的步伐,而在此之前,都只是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在2001年到2007年期间,邮政储蓄的存款余额从75.2亿元增加到171亿元,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流向了城市,加剧了农村地区农业资金需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 。四、促进云南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抗风性能力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粮食种植为主,农产品自给率较高,与资源优势极不相匹配;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以单一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附加值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抗御风险的能力低11 云南省统计局. 云南统计年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实现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而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的地形地貌、立体型的气候,为发展多样性农业和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条件。一、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立足我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快医药产业和其他特殊产业的发展步伐,提升产业水平。二、加强农业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同时注意避免区域农业产业结构雷同,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带和关联产业群。三、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户的种植收入,提高农户对风险的抵抗能力。(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保险制度1. 积极宣传,提高农户的参保率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保险政策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损失补偿方式。然而农民的保险意识相对薄弱,对保险心存疑虑,农业保险在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得到认可。政府和保险机构要加强合作,以不同的方法和渠道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加深对保险的了解,逐步形成保险意识。农民参保后就可以实现风险共担,降低农业的经营风险,在遇到损失时能够得到补偿,有利于保障生活、尽快恢复生产。只有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农业保险的才能够稳步向前发展。2. 为涉农保险提供优惠税收政策为了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税法规定对农业保险免征营业税和印花税,但是免征的范围紧限于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未能实现农业生产部门的全覆盖。还需要进一步的给与优惠税收政策,以提高保险机构的积极性。一、免征种植业和养殖业等相关保险业务的所得税,降低其他涉农保险的营业税和印花税税率;二、对于开展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在一定期间内给与适当豁免,有利于保险机构增加准备金积累,增强经济实力,使其有能力降低农业保险费率,提高农民的参保意愿1。3. 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农业保险所经营的保险险种,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而这些风险的损失程度大大超出了保险机构所能承受的范围,的更重要的是保险机构对客户的赔付能力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通过再保险的形式,将保险机构所承保的农业保险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分散,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担损失,保证保险机构的经营利润。4. 完善农业保险的补贴政策一、提供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和再保险费补贴,以激励其经营农业保险,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二、对参保农民实行的保费补贴方式,建立保费补贴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差异化补贴政策,调动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的积极性,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长效机制,为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三)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融资渠道1. 降低债券的认购门槛目前,农业发展银行所发行的债券规模已经达到了12195亿元,但是债券的认购对象仅限于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农村信用社及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的其他机构,普通的投资者和市民被排除在外,失去认购资格。降低农业发展银行债券的认购门槛有两方面的好处,一、可以增加发债规模,并减低发债成本。因为可以认购债券群体范围的扩大,对债券的需求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农业发展银行可以酌情增加债券的发行国模,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此外还可以选择更经济和快捷的发债方式,节省债券发行成本。二、为开展居民储蓄存款业务做准备。通过债券认购,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发展银行,改变农业发展银行只为特定主体服务的居民,加强其与居民之间的业务联系,为银行吸收更多资金提供条件,增强银行的实力,增加对农业贷款的投放力度为开展居民储蓄业务做好准备。2. 放开农业发展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业务截止2011年末,农业发展银行总计吸收存款3675亿元,但是农业发展银行吸收储蓄存款的范围非常小,只能在设有分支机构的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郊区郊县)地区办理除居民储蓄存款之外的公众存款业务;办理业务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及协议存款等业务。有必要放开农业发展银行的吸储范围,增加银行的存款数额,更加紧密的将农业发展银行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联系在一起,实现银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格局。1 周怡明.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1 李全海.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四)进一步改革并推进农村信用社发展1. 明晰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体农村信用社成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农民、农村”,但是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却导致了社员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产生了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信用社可以选择增加他们的投资,在原有社员的基础上,更广泛的吸收当地的农民、个体工商业者、农村中小企业以及乡镇企业的资金, 实现对农村信用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明确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体,让社员拥有更多的权利1。例如:不仅仅要保证社员对利润的分配权,还要让社员有对信用社日常经营的参与权;以及参与对信用社人事任命的表决权,让社员真正实现与信用社的利益与风险共同承担2。2. 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优惠力度目前,国家对家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已近给予了一定优惠政策,一、对农村信用社开展的金融保险业务(包括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业、其他金融业务以及保险)应课税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二、对农村信用社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比一般性商业银行要低2个百分点,增加了其可用于发放农业贷款的金额。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虽然有了优惠政策的帮助,但是政策的力度是不够的,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资金缺口很大,服务“三农”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率或者加大对涉农贷款的财政补贴,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促进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五)引导其他涉农商业银行加大支农力度随着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质高效的绿色农业和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将成为一种趋势,再加上农业保险的有效覆盖,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将大大降低;农业和农村经济将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为商业银行开展涉农贷款带来更广泛的需求和更优质的客户32 冯迪.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3 都丽峰.西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研究4 郭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研究。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原本就是以经营农村经营业务为主,应该恢复一些已经被撤并的边远地区的营业网点,在原来坚实的涉农业务基础上,逐步提高农业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重,扩宽业务范围,更加坚定的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五、结语本文揭示了云南省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地区金融发展迟缓以及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探讨了导致我省农村金融发展比较落后的原因,一方面提出通过加快我省农业产业的调整步伐,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的抗风能力,以广泛覆盖的农业保险机制来分散农业风险,满足银行对于农业放贷的要求;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贷款资源转向农村地区,缓解农村资金需求的压力,破除我省农村金融所面临的困局,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参考文献:1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发展课题组.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R.中国人民银行,20102 朱斌. 云南省金融年鉴20022012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3 云南省统计局. 云南统计年鉴20022012M.云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4 都丽峰. 西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04).5 周怡明. 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 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0.6 李全海.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D.山东:山东大学,20077 冯迪.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 D.吉林大学学报,2008,(04).8 贺雪娇. 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金融生态完善的功效性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7,(11).9 张颖君. 推进西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取向D.中国农村金融,2012,(02).10 谢明敏.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法律思考 D.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