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九江市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九江市教研室 程 红2009年我市中考地理、生物两科仍然实行合卷考试,总分70分,其中地理、生物各占35分。中考结束后,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考阅卷质量,我市首次实行全市统一网上阅卷,阅卷结束,市教研室组织部分地理阅卷教师对本次中考地理试卷及考生答题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现分析报告如下:一、命题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09年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运用、探究、实践能力。试题注重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以及注重考查与高中接轨的核心知识。二、试卷概况1、试卷评价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地理知识考核范围,选择了最基础的和重要的地理知识作为命题素材,精心构题。体现了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及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和人文性特征,遵循了地理中考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重图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原则。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检验初中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功能以及指导中学地理教学的功能。但由于版面所限,试题的背景材料稍少,题型与文字叙述还应更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更加新颖、活泼,以符合新课标下地理命题特色。2、试卷结构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总分35分,其中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综合题3小题,共23分。具体结构(如表一) 表一:目标结构结构题 号分值合计识记5、8、11、13(1)(2)、14(1)(3)1535理解1、2、6、8、9、10、11、12、13(3)、14(2)11应用3、7、13(4)、14(4)、158灵活和综合运用41内容结构地球和地图1、2、3、4、13(4)535中国地理9、10、11、12、14、1517世界地理5、6、7、8、13(1)(2)(3)(4)13难度结构难度题号分值占分比难度评价0.85以上1、3、12385容易0.600.842、6、7、8、9、10、1582290%较容易0.400.594、5、11、13、142468.6%中等0.200.39000较难0.20以下000难3、测试点的分布(如表二)表二:题号分值测试点分布11天气与气候的判别、地球的形状21“二分”“二至”的划分、地球公转的方向及不同的时间段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31实际生活中地图的选择与运用41地图上方向的判读、经纬度的判读、同一根经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五带的划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51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61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因素对欧洲人饮食结构的影响71天气符号的判读、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81世界之最(最大湖泊、最深淡水湖泊)、人类文明发祥地、中东的自然特征以及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等的差异91区别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的概念10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划分界限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111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21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1310填图:世界之最(最大岛屿、最高高原、面积最小的洲)及直布罗驼海峡、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及石油输出量最大的线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及最大的自然景观、亚洲的地势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相对高度的计算1411山西省、鄱阳湖、日本、巫山、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的河段及开发利用、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北方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分布、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及分布15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4、试题特点(1)死记硬背题目少,体现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水平,充分体现中考选拔性考试功能。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无论是选择题命题,还是综合题的命题,都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比往年有所增强,更好地体现出中考的选拔性考试功能。此外,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覆盖面较广,较好地把握了各部分的地理知识在试卷中的比重(见表一),且考点分布合理(见表二)。(2)重视基础,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立足于地理“双基”,依据考试大纲,紧扣教材,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以及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的考查。如考查地球、地图中的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地球公转、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实际生活中地图的选择与运用等知识,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分布、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及石油输出量最大的线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及最大的自然景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等知识以及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分布、行政区划、地形、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河流、资源、天气与气候等内容都属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题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地理环境问题入手,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试题较好地选择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及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考查,突出考查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如考查能够说明地球形状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若参观上海世博园应选择的地图类型、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某同学的自我介绍考查所描述的相关地理概念、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欧洲人饮食结构的影响、亚洲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等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再如:考查长江的生态问题、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09年4月意大利中部发生强烈地震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设计从九江赴兰州参加体验西北风情的夏令营活动最合理的乘火车路线以及通过分析表一: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的位次及人均量约占世界平均量之比,来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等内容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存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4)创设问题情景,注意考查了学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本次地理试题在能力考查上,考查识记层次分值占42.9%,理解、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占57.1%,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针对识记层次内容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牢固的“记住”一些重要的地名及相关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并准确地落实到地图上。如考查世界最大岛屿、最高高原、最大湖泊、最深淡水湖泊、面积最小的洲,直布罗驼海峡,人类文明发祥地,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宗教及石油输出量最大的线路,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以及考查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最大的淡水湖,省级行政区简称,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主要山脉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及分布。针对理解、应用能力层次的考查,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如第2题根据提供“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时间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分析判断此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第4题根据南极上空的俯视图考查学生对有关地球、地图知识以及地球上的五带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等综合知识的运用,第5题意大利中部地震产生的原因,第10题要求学生通过“我国某地景观图”的判读,考查学生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划分界限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第13题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气候主要因素的掌握,第13题第(4)小题,要求学生根据亚洲沿30N地形剖面图总结亚洲地势在东西方向的特点及计算相对高度,第15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以上内容的考查,知识跨度大,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学习的能力。(5)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了对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空间概念的考查。试题中地理图表8幅,图中涉及的读图、填图以及无图考图题的分值总计29分,占地理试题总分值的82.9%。且涉图题中所隐含知识信息量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填图能力和空间概念。三、成绩分析及评价(一)2009年全市中考地理学科成绩分析:(如表三)表三:实考人数0-9.510-20.521-27.52835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低分率(%)标准差394874924159301100176323501019.8651.1519.329.457.62(二)2009年浔阳区中考地理学科成绩分析:(如表四)表四:实考人数0-9.510-20521-27.528-35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低分率(%)标准差33533001034994102535102220636430567.27786(注:地理学科满分35分,及格线为19.86分,优分线为27.43分,低分线为9.93分)(三)2009年全市中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数据:(如表五、表六)表五:0分1分总人数平均分难度系数题号满分51353435539490087087111422025270394900640642146303486039490088088312047519015394900480484118366211243949005305351127092678139490068068616963325273949008208271149012458939490062062811158527905394900710719110640288503949007307310117017224733949005705711118213766939490095095121表六:各分数段人数平均分难度系数题号满分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7分8分9分10分11分总数82325283545404710744297442048644785411218950394905440541310255545775597510143613731332028742588214616489923949044204141162147246260300000000003949015075152四、考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审题不清、理解不透。主要体现在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清,理解不透,记忆不够牢固。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清、理解不透:如第9题,错答率29%,究其原因,部分学生对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的概念混淆不清,导致失分。再如第13题第(2)小题,是要求学生回答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而不是所有的宗教,第14题第(3)小题,部分学生对“地形区”、“植被类型”概念不清,将“华北平原”写成“平原”、“华北地区”、“北方地区”,将“植被类型”写成“亚热带落叶”、“温带常绿落叶”等,第15题,错答率25,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作答时,照抄表格内容,答非所问,从而也导致失分。记忆不够牢固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及分布记忆不够牢固,且不能准确地落实在地图上。如第7题,错答率18,部分学生对天气符号辨别不清,记忆不够牢固,导致失分。综合题13(1)(2)小题,14(1)(2)(3)(4)小题,由于学生对一些世界、中国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空间分布记忆不清,也导致失分较多。2、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地图知识薄弱,空间再现能力差。基本技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从答题情况看,有较多学生缺乏地图知识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为此,失分较多。例如,第2题,错答率36%,部分学生不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正确判断不同的时间段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第5题,错答率47%这题是无图考图题,要求学生能准确记住意大利在世界地图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从而才能正确作出判断。综合题第13题第(4)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亚洲沿30N地形剖面图来总结亚洲地势在东西方向的特点及计算相对高度,但部分学生没有抓住关键词“东西方向”,所以有很多同学都写成“中部高,四周低”或答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第14题第(1)小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与分布,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与分布,都要求学生对地图有较强的空间再现能力,此小题失分较多,如山西省简称“晋”,许多学生答成“冀”、“豫”、“鲁”等,“巫山”答成“雪峰山”等。第14题第(4)小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所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正确设计出从九江赴兰州参加体验西北风情的夏令营活动最合理的乘火车路线是先乘京九线、再乘陇海线。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例如选择题第4题,错答率52%,本题知识跨度大,考查知识面较广,要求学生掌握地图上方向的判读、经纬度的判读、同一根经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等综合性的知识才能作出正确解答。选择题第10题,该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划分界限以及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才能正确作答。选择题第11题,错答率43%,该题要求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才能正确作答。第14题第(2)小题,长江水能集中的河段,很多学生答成“中、上游”或“上、中、下游”河段,反映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而导致失分。4、主观题答题不够规范,错别字较多。网上阅卷主观题答题,要求学生必须按试卷上的题号在答题卡上相应答题区域进行作答,书写不得超出该题答题区域,但阅卷显示还是有少数学生答题错位,或在同一小题填空出现错位现象。错别字失分严重,尤其是“鄱阳湖”中的“鄱”,“京津唐”中的“唐”、“陇海线”中的“陇”最为突出。五、教学建议1、认真学习2010年中考地理考试大纲,而且教师要善于把中考地理考试大纲与地理教材有机结合,研究中考考试大纲所需要把握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依据考试大纲,结合地理教材学懂学通后,才能使地理复习有更强的针对性、实效性。2、重视考试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化稀释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能灌溉AP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控疫情培训知识课件
- 数字化转型下企业文化的重塑
- 基于大数据的人力资源软件个性化用户画像构建-洞察及研究
- 泸州市农民轮换工劳动合同2篇
- 数码相机销售合同3篇
- 2025个人借款合同或借贷合同3篇
- 软膏靶向递送系统优化-洞察及研究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T/ZHCA 019-2022化妆品去屑功效测试方法
- 食品免责协议书
- DB44-T 1661-202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规程
- 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及答案
- 琉璃瓦施工安全协议书9篇
- 吧员礼仪礼节培训
- 电梯大修协议合同
- 电气安全标准化班组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整本书阅读《格林童话》导读课课件
- 酒店卫生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