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对现代园林艺术设计的思考学生:何鹏(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 建环09级一班 学号20094698)摘要:全球化是我们当前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不论你是否情愿,它都将对你,对你的生活,或者你所从事的工作和专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曾经很热烈地讨论过全球化对科学与技术,对文化与艺术的种种影响。作为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载体的现代设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的巨大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全球化对现代设计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在于我们怎样应对这种来自全球化阴影。关键字:全球化 影响 现代艺术 园林设计今天竭力鼓吹全球化的始作俑者是美国人,因为亨利基辛格说得明白:“全球化对美国是好事,对其它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美国人鼓吹的全球化,即美国化,不但遭到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坚决反对,也同样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烈抵制。那么,美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鼓吹全球化呢? 美国人竭力鼓吹全球化,恐怕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文化层面上的。美国是一个立国仅仅二百年多一点的国家,没有中国人常常说起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的只是移民文化。也正是因为这种移民文化的种种特征,才使得美国能够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容易接受、吸收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各个民族的文化。仅从这一点上说,把美国的文化称为“杂交文化”,或者“融汇文化”也是十分贴切的。大家知道,在生物学上,“杂交”是生物优生的最好途径,因此,生物学家对“杂交优势”情有独钟,常常以此来培育生命力更强的优生品种。美国二百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其成功的绝大因素是得益于这种“杂交文化”。所以,出于移民文化的印痕,美国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不问精华,亦不论糟粕,只要你不反对它的统治者,什么都可以容纳。这就是移民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最显著特征,也是美国所独有的,是其它国家和民族难以学得来的。美国是由早期的欧洲殖民和后来的移民建立而成,移民给美国带来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正是因为人口构成的多种族性、多民族性,才有了独特的移民文化,这种移民文化又常常带有殖民色彩。全球化正是适应移民文化这种杂交性文化需要的最佳方式,所以美国人竭力鼓吹全球化,是有它极深刻的文化背景因素。 第二个原因是实利层面上的。在今天的世界上,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美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一个可以预见得到的未来,谁都无法取代它。美国的总统,不论他自己是否真的情愿,还是假的情愿,或者根本就不情愿,只要一上台,就是七分管世界,二分抓竞选,一分应付国内。这是美国“世界警察”身份始然,不能简单看成是个人性格原因。正是因为这种“世界警察”的特殊身份,使得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始终面对全世界,而很少面对国内。譬如美国的军事机构,从来就没有象其它国家那样,以自己的国土划分战区,而是以全球划分战区,什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等。美国在联邦政府内不设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联邦政府也从来不统一管理国民的教育、文化和宣传,但它却向全世界推销它的教育,灌输它的文化,鼓吹它的意识形态。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实利出发的。政治上,美国需要统治这个永远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上,美国需要世界这个再大不过的市场;文化上,美国需要自己的文化走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主流文化。现在人们常常把美国人讲的英语,称为美语,美国讲授英语的教材也称为“走遍世界”或“走遍美国”,也是这种移民文化用意。因为它的祖先之一,大英帝国就曾经有过“日不落”的辉煌;军事上,美国需要控制全世界,以保证它上述目标的实现。因此,从实际利益出发,美国人也必须鼓吹全球化。回到文章开头,亨利基辛格的说法,也正是上述两层意思的集中体现。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全球化的价值体系。美国一位叫威廉普法夫的作者,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文章说:“全球化的价值观完全是实利主义的。它的倡导者完全以积累财富为衡量进步的依据。经济行为和人类工作的最终目的,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定义,都被归结为回报投资者。也就是说,由此才能谈到其它方面的利益。这种自私的思想已经上升为经济原则。”与此同时,曾经担任过数位美国总统顾问的杰里米里夫金也对记者说:“每时每刻,我们的生活都可能成为金钱和商业的来源。这是一种挑战,是注定的。能这样生活下去吗?这是我们的美好梦想吗?”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格拉斯说:“随着21世纪的来临,资本主义世界感兴趣的,只是以最快速度赚取大量金钱。”这就是美国鼓吹的全球化的今天和明天。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观点,全球化不是一种某一个阶级、某一个政治集团、某一个国家的人为的强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既然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清一色的、单边主义的、一元性的,而应该是多色调的、多边主义的、多元性的。在这种意义下的全球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它是统分结合的。以文化艺术为例,那些被人类绝大多数所接受的文化艺术,即代表了整个世界文明前进方向的东西,自然就可以变成一体化。这就是“统”的概念;而那些仍然成为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地域文化艺术特征的,而且被当地种族与民族所接受和继承的东西,自然是会保留下去。这就是“分”的概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人类的这种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总是会存在下去的。这一点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华民族,国内各民族,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发展和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做着应有的贡献。许多少数民族艺术家,在艰辛探索,努力发展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同时,也丰富和促进着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发展。上面提到的十世班禅画师尼玛泽仁,就是这千百万少数民族艺术家中一位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尼玛泽仁认为,他的绘画是从本民族文化的载体上生长出来,其中每一个形象,每一个符号都浸染着历史感。他说:在藏民族看来,自然是神圣的,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无论多么伟大的创造,大自然瞬息间就能将之毁灭,人类只有依靠精神的力量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表现出顽强生命力,就是藏民族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贯穿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全过程。有人将尼玛泽仁新时期的画称为“新”唐卡。尼玛泽仁却认为唐卡是作为宗教附庸存在的,并不是独立的艺术品,作为宗教供奉品的唐卡在今天被注入了更多商品化的内容。尼玛泽仁认为,唐卡大都以佛为内容,无法传达新时代鲜活的文化信息。所以,他在自己的绘画中保留了藏画设色鲜明、造型夸张和超时空的特征,融汇了中国画的线条和西方艺术的立体造型手段,拉开了与传统唐卡画之间的距离。十世班禅大师曾经给他以鼓励,对他说:“你既懂佛教文化,又懂汉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将三者结合起来,发扬光大藏族文化。”并准许他用“十世班禅画师”的称号。 在全球化的阴影下,艺术家应该怎样根据新形势来探索民族化和地域性;怎样使民族文化与艺术成为融汇世界文化与艺术的重要力量。许多历史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中华民族在漫漫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鼓吹过“化”世界,“化”别人,但是在疆域强盛的秦汉;在文化发达的唐宋;在经济发展的明清,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仍然远播欧亚,甚至影响美洲大陆。这是为什么?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这魅力来源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创造。在发展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过程中,中国各民族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仅是汉民族,藏民族,其它民族也都是一样。南北朝时的北魏,是由鲜卑族的拓拔氏建立的政权,前后148年,在中国中世纪的统一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政权的长治久安,北魏学汉学,祭孔子,提倡胡汉联姻。北魏中期,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行一系列的民族融合改革政策,孝文帝又把首都由大同迁到洛阳,改拓拔氏为元姓,讲汉语,习汉俗,着汉装。这些改革使鲜卑族的优秀文化与艺术被中原汉民族文化与艺术所吸收,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术,在北方汉民族中获得传播,对北方的经济生活起着一定的影响。孝文帝时的李波小妹描写李波小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这无论从服饰上或从风度上,都显示了汉民族生活中所受鲜卑文化的影响。南北朝时在南朝和北朝都作过官的颜之推,比较南北方语,认为“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也说明北方汉语吸收了鲜卑语的若干成分。北魏改革取得的文化与艺术成果,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大同云岗、洛阳龙门的石窟艺术中看得到,它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全球化某种积极的启示。 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是长期兼收并蓄的结果。这种兼收并蓄,事实上也可以说是国内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一体化过程,他不仅表现在中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上,也表现在对外来文化与艺术的吸收和融合上。沟通中国与欧亚的古代丝绸之路,使中华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一直与西域各国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这种交往不仅是经济上,也是包含有文化与艺术的内容。郑和七次下西洋,也不仅仅是向太平洋、印度洋和亚非远播中华民族文化,同时也是把世界的文化与艺术吸收到中国的过程。 在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加快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从古人那里取得一些有可借鉴的东西,以应对全球化阴影下复杂多变的局面。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明确和肯定的,那就是,如果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那就是我们的失败。这种失败,不仅仅是我们一代人的问题,而是这一代人可能成为“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败类。作为个体的中国人,你可以移民到美国,你可以美国化,甚至你可以成为华裔美国人,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审视自己的祖国。但是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它不可能移民到美国,它也不可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世界,它必须,也只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展和创造中华民族的文化与艺术,用中华民族的文化与艺术,为世界和人类的文明贡献着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 中国的现代设计,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一个是中国的文化背景,一个是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国的文化背景是积淀了五千年底蕴的传统文化;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脱离了这两点,中国的现代设计将一事无成。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设计的前进方向,必然是立于世界文化与艺术之林的,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与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精华的、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代表这种中国特色现代设计的力量,不是自诩为“精英”的少数“前卫”艺术家和设计师,而是为数众多的,生长在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殷实土地上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在旧中国,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东北推行了十四年的奴化教育,在台湾推行了近五十年的奴化统治,虽然曾经产生过少数殖民主义文化现象,但它从来就不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主流;上海等一些曾经被殖民主义占领过的城市,也没有被彻底殖民化,相反,许多殖民者被他的对立面被殖民者“中国化”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诚然,历史的事实,并不能说明我们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米爆炸现象的科学探秘
- 编程入门培训课程
- 数学培训汇报
- 课件模板喜庆
- 静物写生绘画课件
- 有趣的文字课件
- 防欺凌动画课件
- 课件最后致辞
- 广东护士大专自考试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44)
- 智慧校园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
- 流管专员笔试题目及答案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营业厅安全管理规定
- YS/T 921-2013冰铜
- GB/T 28121-2011非热封型茶叶滤纸
- 低压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苹果栽培学完整版课件
- 沁园春长沙完美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