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姓 名张云晓院 系文学院专 业汉语言文学班 级1002学 号1011010221指导教师宋华燕答辩日期成 绩 浅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内容摘要“畸人”是庄子一书中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们或身体残疾,或性格诡谲。“畸人”超越形体的浅陋,逍遥于自在的精神世界,寄寓着庄子的人生理想与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庄子对“畸人”的描绘甚至赞颂,在中国先秦诸子之中绝无仅有,反映了其辩证的审美观和哲学观。“畸人”也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审察庄子“畸人”之美的精神张力。【关键词】 庄子 畸人 审美 哲学On the Deformed Person in Zhuang ZiAbstractDeformed person is one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s in Zhuang Zi. They all have physical disability or grotesque nature, which undertake the ideal life and helpless reality of Zhuangzi. His description of the deformed person is unique in Pre-Qin, which reflects his dialectical aesthetic and philosophy.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presence, the deformed person has become magnificent scener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 we still need to learn the spirit of the deformed person.【Key Words】Zhuangzi deformed person esthetic philosophy目录一、“畸人”的性格特征及产生背景(1)(一)畸人的性格特征 (1)(二)当时社客观存在的大量残疾人 (2)(三)道家否定性的思维方式(2)二、“畸人”形象的文学特征(2)(一)浓重的感情色彩(2)(二)强烈的夸张手法(3)(三)对比技巧的运用(3)三、“畸人”体现的审美观和哲学观(3)(一)辩证的审美观(3)(二)“齐物论”的哲学观(4)参考文献(5) 致谢(6)浅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学生姓名:张云晓 指导教师:宋华燕庄子作为先秦经典,书中塑造了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寓言形象,“畸人”即是其中典型之一。除了德充符一章,畸人形象比较零散地分布在书中的多个章节,但在总体上仍然形成了一个内涵相对统一的形象。本文便试图厘清这一形象的基本内涵,拟从产生背景、文学特征和理论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一、“畸人”的性格特征及产生背景探讨畸人形象首先得追问畸人一词的含义。庄子对此有直接的回答:“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庄子大宗师 简单地说,畸人“指不合于俗的人”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9年,第230页。,也就是不合于世俗却合于自然的人。道教法自然,儒家推崇的所谓君子在他们看来只属于人间,乃是“天之小人”,相反庄子书中的畸人乃是真正的君子,即自然之君子。究竟哪些人可以被归为畸人并无定论,庄子也没有直接写明。总体来看,在庄子笔下,畸人或身体残疾丑陋,如王骀、申屠嘉、支离疏等;或性情诡诞,如子桑户、孟子反等。概而言之,身体的残缺是畸人的外在特征,更本质的特征则是他们不流世俗、通达自然的性情。(一)畸人的性格特征既然形体的残缺只是畸人不必然具有的外在特征,那么他们的性格特征究竟是怎样的呢?首先是谦逊而孤傲。畸人的谦逊体现在他们求道的心切上。在此以叔山无趾向孔子求学的故事来作一番分析。叔山无趾受过刖刑而只得“踵见仲尼”,既然是“踵见”,足以说明他求学的决心。这可见他谦逊的一面。然而庄子笔下的孔子却因其受过刑而教训他悔过晚矣。此时,叔山无趾孤傲的一面便体现出来,他反驳孔子说“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焉,吾是以务全之也” 庄子德充符你若有才,我便向你求学,但若知你不过如是,又岂肯片刻盘桓。谦逊的对象是大道,孤傲的对象是世俗。其次是怪诞而自然。畸人的性情在普通人看来自然是荒诞不羁的,比如子桑户、子琴张等人听闻好友的过世竟然不哭反笑,这在儒家之君子看来简直有犯人伦!在这些人的眼里,评判的尺度恰恰是桎梏他们的世俗伦理。然而在畸人心里,他们崇尚的是自然的大道,比起精神上的遨游天地,人间的伦理岂是能约束得了他们的呢?所以以自然的标准来看,他们不仅不怪诞,反而是最通达自然的。反过来看,世俗之人在大道面前反而是十分怪诞的。那么,庄子为什么会选取畸人这一形象着以大量笔墨呢?这可以从当时社会的现状和道家的思维方式主客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二)当时社客观存在的大量残疾人庄子生处乱世,行文中也时有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如“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庄子人间世,由此可窥苛政若斯。当时诸侯为一己之利争霸天下,战争的连绵不断不仅使得许多兵士因伤残疾,也必然造成了大量平民百姓的伤亡。庄子生于宋国,据史记载,宋国最后一位君王偃耽溺在酒色之中,“群臣谏者辄射之。於是诸侯皆曰桀宋” 史记宋微子世家。试想在这样君王统治下的宋国,不免滥施刑罚,黥、劓、刖、膑、宫等不一而足,国人又岂能安居乐业,只得战战兢兢。书中的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等畸人即皆受过刖刑,这必定不是庄子无故的臆想,而是现实活生生的反映。总而言之,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当时社会中客观存在着大量的残疾人,这必然对庄子形成持续的感官刺激,成为他创作畸人的现实素材。(三)道家否定性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儒家的思维方式称之为肯定性的,因为他们尊崇礼乐,相对肯定世俗的伦理纲常。与之相反,作为儒家对立面(不完全意义上)的道家则习惯于否定性的思维方式。这十分明显地体现在庄子的文章中。如果概览庄子,反对世俗礼乐伦理的否定性思维比比皆是,这很明显是庄子有意为之。庄子不仅否定仁义礼乐的道德约束,甚至否定人的智慧等,概而言之,否定现存一切“有为”的产物。否定“有为”即是崇尚“无为”,这又与道家的哲学观紧密相连,这在下文将有详述。否定性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无为的理念一方面源于庄子内心的逍遥,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既然连世俗的社会都加以否定了,那么为了表现自然大道肯定不能选取所谓正常人为对象。畸人作为正常人的对立面便进入了庄子的视野,这也正是其否定性思维方式的某种体现。二、“畸人”形象的文学特征“畸人”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表现出庄子奇诡的文风,这与其浪漫主义的情怀和对现实环境的愤懑不无关联。(一)浓重的感情色彩尽管庄子一书表面看似满载逍遥之思,但在这旷达的背后我们仍然可以隐约察觉到其中隐藏的痛苦甚至绝望。作为庄子笔下的人物,王骀、瓮盎大瘿等畸人必然携带有庄子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这在使他们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同时,也体现出浓郁的抒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畸人是庄子人格的外化。庄子笔下的畸人活的十分潇洒,甚至连君王都是他们的崇拜者。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依照常理,即使内心逍遥,他们的日子也会很艰难。而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庄子山木,“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 庄子列御寇,他的样貌和境遇都与畸人十分相似。也许是类似的处境使庄子对畸人寄托了特别深重的情思,他描写闉跂支离无脤和瓮盎大瘿等畸人不仅在形体上完全异于常人,甚至还能得到君王的钦佩。事实上,道家在那个时代比起儒家来是处于弱势的,得到君王们赏识重用的也往往是后者。因此,像有学者所说的那样,“这固然有一点精神胜利法的味道” 黄琳斌,试论庄子的畸人意象,贵州文史丛刊,20024。,但它体现出的是庄子在畸人身上寄寓的深切感情,愈加凸显其对时代的批判乃至绝望。(二)强烈的夸张手法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几乎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夸张,这很鲜明地凸显了畸人的性格特点。如支离疏“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脇” 庄子人间世,试想现实中背驼到脸贴着肚脐、大腿又与肋骨并在一起的人还能够正常生活吗?但庄子笔下的他却手艺了得,除了自己甚至还能养活别人!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等从其名姓上就是庄子夸张处理的结果。当然,形体只是外在的,夸张手法的运用还体现在畸人的社会生活中。王骀站着不教导坐着不议论,跟随他的人却与儒家大圣人孔子旗鼓相当;哀骀它以丑闻名天下,却让与他相处的男人不愿离开身边,见到他的妇人宁愿当他的小妾也不愿意嫁为人妻;当时的国君们如鲁哀公、卫灵公、齐桓公等也都欣欣然接受畸人的教诲难道是当时的社会重视德性而忽略形体,乃至体悟“道”的人也很多的缘故吗?当然不是!即使不谈战争之毁伤刑罚之残酷,学“道”也绝非易事。那么庄子如此夸张地描写只能是为了凸显畸人卓而不群的品格,进而渲染“道”的幽深玄妙。(三)对比技巧的运用庄子全书到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畸人的描写也未例外。通过与所谓常人乃至圣人的对比,庄子着重凸显了畸人鲜明的特性,如王骀与孔子的对比,申徒嘉与子产的对比,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与常人的对比等等。在此我们还是来看与孔子有关的故事。叔山无趾不惜踵见前来求教,谁料想却被孔子好一顿贬斥。叔山无趾反驳孔子说自己不知时务而导致受到刖刑,但今天过来求学乃是因为“犹有尊足者存焉”,本以为孔子通天知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对于庄子来说,“尊足者”乃是内在于己的,绝非为了张扬自己生命的外在形态,如名声利禄等,后者必然成为心灵的桎梏。所以当老子后来问叔山无趾为何不解开孔子心灵的束缚时,他回答说孔子“天刑之,安可解!” 庄子德充符 粗观后世文学,也不乏“畸人”形象的存在,如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鲁迅的小说中的狂人、史铁生的笔下的残疾人等。作为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不同作者在创造笔下的人物形象时,无疑要传达出作者他们自身在这些人物身上寄寓的情感或者思想。同时,这些类似的文学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对庄子笔下畸人这一形象的某种继承和发展。其实,庄子畸人形象的文学影响不在于它体现在多少后世的作品中,更重要的是他所开创的艺术角色和思想的传承。三、“畸人”体现的审美观和哲学观(一)辩证的审美观趋美避丑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但和普通人不同,庄子却通过畸人这一形象故意“审丑”。我们以申徒嘉和子产的故事为例:申徒嘉和子产同在伯昏无人门下求学,但申屠嘉是“兀者”,即断脚之人,而子产是执政大臣。这是外在的对比。子产自视甚高,对残疾的申徒嘉态度十分轻蔑。然而申徒嘉却对子产说“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庄子德充符在申徒嘉看来,二人游于“形骸之内”以德相交,但子产却在“形骸之外”用外貌来衡量他,委实大错,使子产听后羞愧难当。在子产所体现出的世俗的审美观中,身体的残缺畸形乃是一种丑陋,而这种丑陋甚至会影响人们精神的发展。对于现实生活来说,身体的残疾肯定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很有可能造成终生的悲剧。然而在庄子笔下,畸人恰恰因为其丑而凸显出一个反向的可能,扩充了审美的空间。闻一多先生曾说:“文中之支离疏,画中之达摩,是中国艺术里最特色的两个产品。正如达摩是画中有诗,文中也常有一种清丑入画图而文学中这种境界的开创者,则首推庄子”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卷2),三联出版社,1982年,第289页。哀骀它、闉跂支离无脤等畸人的形体是残缺乃至十分丑陋的,但由于他们“才全而德不形”,即德性完备而不为外物所伤,结果赢得了卫灵公、齐桓公等众人由衷的敬重,以至于他们反倒觉得正常人“其脰肩肩”。当然,庄子所说的“德”不同于儒家所说的“德”,后者是指世俗的伦理道德,而前者则是一种逍遥的心态,更接近于一个个体生存的观念。或许是庄子着重强调精神的独立审美意义,使得有人以为“庄子人美观的不足在于,不够重视人的形体独立的审美价值” 黄琳斌,试论庄子的畸人意象,贵州文史丛刊,20024。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肯定是完美的表现,但正如维纳斯的断臂一样,现实生活往往是不完美的。与其说庄子否定了形体之美的价值,不若说他更加看重的是精神的所在。其实,人作为审美的主体在认识审美对象时,只有超越形体的有限性,才能真正理解自由洒脱的人格魅力,如畸人般实现德对形的超越。总而言之,庄子的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两点:美与丑不是绝对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超越形体的约束,在精神遨游的深处方可见大道流行。(二)“齐物论”的哲学观除了文学性是十分突出外,庄子作品的哲学思想亦不遑多让。他之所以能够看见常人所不见的畸人之美,这也根源于他的哲学观。在庄子看来,万物相通。贵贱美丑皆是虚妄。事实上,从相异的角度来看,人体内的肝与胆相距像楚国和越国那么遥远,而“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庄子德充符,即是说万物千差万别还是皆一,取决于看待者的视角,“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庄子齐物论。世间万物皆源于道,作为道的物化只是一时显现的不同。草茎和庭柱一细小一高大、癞头和西施一奇丑一绝美,表面上看是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然而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的。那么为什么人们会看到世间万物的千差万别呢?庄子认为是因为人有“成心”,即分别之心的结果。世间一切本无差别,只是因为人有了分别之心,也就是主观上的偏见才导致诸种是非差别。人的形体与生死直接相关,而世人无不把生死看作人生大事,因此皆关心自己的形体。但畸人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的境界,死生虽大,“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庄子德充符,通晓万物流转依循的道理,听任事物的变化而坚守自己的旨归。也就是说,若能从道的视角平等地看待万物,那么即使是天塌地陷人也不会有任何的损失,根源在于透过万物的生灭变化看到背后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也就是道。比如世人把刖足看作巨大的不幸,但在王骀心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庄子德充符,他并不拘泥于形体上的丧失,看到的是万物的本源,所以视刖足如遗土,何等之旷达哉!无论是畸人的文学特征还是其背后的理论意蕴,都不是我以上的论段所能尽述的。但是通过粗浅的分析,还是能够一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 长春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场及答案解析
- 精神科护理学试题题库二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探索报告
- 解钾菌施用对棉花生长影响分析
- 沧州安全员b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宁夏安全员试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生物识别技术在健身领域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护理临床综合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餐饮连锁门店菜单设计理念分析
- 跨海航线2025年船舶维修与保养市场分析报告
- 医院药房查对制度培训
- 医院门诊急诊统筹管理方案
- 胃肠外科医生进修汇报
- 2025高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贵阳辅警管理办法
- 慢病健康宣教课件
- 生产领班的工作职责
- 磁器口教学课件
- 2025年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