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写现代汉语论文,一、写什么? 撰写现代汉语论文,要先了解现代汉语作为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角度、内容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现代汉语”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现代汉语学的简称。它不同于以一般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普遍规律的普通语言学(或称“一般语言学”),而是以具体民族语言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揭示现代汉语的结构体系、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具体语言学(或称个别语言学)。,从时间或时代看,现代汉语学属于共时语言学范畴,是研究汉语在“现代”这一横切面的内部结构系统,分析各种语言单位,描写语言的规律。一般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时期“五四”时代,直至今天,都归属于现代汉语这个“横切面”里。从研究的方式看,现代汉语学着重客观地对具体语言存在的现象与规律进行描写分析,它经常与共时语言学结合,成为共时描写语言学。也就是说,现代汉语属于共时描写语言学的范畴。,(一)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传统的现代汉语学偏重于对语言本体的研究,主要揭示现代汉语符号本身的内部构造、功能及其运动规律,如现代汉语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学以及它们内部的音位学、词义学、熟语学、词法学、句法学、构词法等等。这种研究可以统称为“本体研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现代汉语学也研究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在我国,由于汉字的特殊性,文字学(或现代汉字学)向来有独特的地位。研究语言艺术化的规律,研究如何提高现代汉语的交际功能,是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虽然同语言其他要素有密切关系,却有独立性。总之,以上所涉及范围都属传统的现代汉语学研究范围。,语言是人类社会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信息的载体。现代汉语同样也是一个严密的音义符号系统。今天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所改进与创新,研究的层面与视野也有所扩展与变化。比如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最大的发展已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结合在一起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这被称为“三个平面理论”,它不仅拓宽了语法本体研究的思路,也给语法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当今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交际的范围不断扩大、交际的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现代汉语学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使之进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结合时间、空间、社会、文化以及一切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领域,并对其进行研究,力图使现代汉语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二)现代汉语的变体研究,现代汉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要适应人们的社会生活交际活动多方面的需要,它要受到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社会心理、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这点来说,现代汉语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之中,从来没有静止不动的时候。社会的每个地区、每个集团甚至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使用语言也会发生种种变异。基于对现代汉语的这种认识,人们对相对于本体而言的现代汉语各种变体研究,开始关注起来。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呈现出活跃与繁荣的景象,把现代汉语研究推向更新更广的阶段。下面对现代汉语的变体研究较为重要的方面略作些介绍。,1.地域变体研究,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指的是它的地域方言,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变体与分支,这方面研究方兴未艾。现代汉语地域变体的研究领域相当广阔,涉及到地域变体分布的研究,大到地域变体分布的现状,小到有关地点方言、方言岛的解剖等等。另外关于地域变体与民族共同语的共变研究,针对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关系的双向性,研究两者在共变中互相影响,关注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等等。还可以进行地域变体的差异性研究,地域变体最易感知的差异是语音,现代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最大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语音上。,但是,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要求人们,除继续注意语音规范之外,还要注意语汇规范。这是因为语汇规范不像语音标准那么明确,更重要的是语汇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实际的交际。语法差异,相对说来,比较小,主要差异表现在量词的使用、某些句子的不同格式和虚词的使用上。在地域变体差异的研究中,除了研究语音、语汇、语法差异外,人们还重视了语义、语用的差异,这方面研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2社会变体的研究,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也叫社会方言,指现代汉语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体。人们在社会内部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地位、信仰、爱好、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等社会因素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语言的使用上具有共同特点,也带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社会变体在民族共同语和地域方言里都存在着。,社会变体研究面广量多,如关于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男女语言差异源于原始分工的确定,随着男女社会地位、生理、心理、社会生活差异倾向的强化,从而形成了男女性别各自的语言特点。可以在语音、词语、句法形式上对男性女性语言运用的差异进行观察、描写,分析其成因及运用规律等。,社会变体研究也有对语言年龄差异的研究。由不同年龄形成的社会群体,其语言使用也形成不同特征。如幼童语言是语言年龄差异研究中引人注目的课题。儿童处于习得母语的时期,从发展直到完善,同成年人的话语有很大的不同。又比如青少年是独立活动能力增长的时期,对生活、社会感受较为独特,自尊、自信、极度敏感又标新立异。这个社会群体有一个“语言生存圈”,有别于中老年群体,很有特色,一般叫城市青年流行语。这方面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比如大学生校园语言研究,就是青年流行语中的一个视角。,社会变体研究还有对职业(行业)语言变体的研究。人们由于从事职业或所处行业不同而带来特殊的交际需要,形成职业或行业言语的特征,叫职业语言变体,也称之为“行话”,如对教师语言、叫卖语言的研究等等。 社会变体研究还包括对隐语、秘密语、委婉语、称呼语、詈语等社会习惯语的研究。,3.功能变体的研究,语言的功能变体,叫语体。由于交际的目的、领域、内容、对象、方式的不同,人们选择语言的材料、语言的形式会有不同,形成一系列运用语言特点的综合,这就是语体。语体是从语言交际功能出发而形成的,因此,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研究语体,除了探讨语体的形成因素和语体主要功能之外,还可按照语体的类别,对现代汉语实际存在的语体加以比较、分析与研究。如对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新闻语体、政论语体、法律语体、文艺语体等的研究。这些不同的语体类型的研究因实用性强,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4时间变体的研究,现代汉语属于共时语言学范畴。现代汉语的形成,按一般理解,大约在“五四”前后,这个时间跨度至今有八十多年。在这八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现代汉语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对汉语这一时间横断面作必要的、科学的划分,研究每一时段的变化和特点,就是时间变体的研究。比如现在一般人认为的改革开放新时期(1977、1978年至今这个时段)就很有特点,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一大批代表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新观念的新词语,汉语发生了新的词缀化倾向,大批派生词的出现,形成空前系统化的现象。,外来词语大量被引进吸收,形成汉语史上第三次引进的高潮期。科技用语通用化、社会化现象呈现发展趋势。固有词语赋新义、新色彩、新用法目不暇接。地方普通话在交际生活中的比重空前加大,特别是港澳台社区语快速渗透大陆,其中文化词语大量被普通话吸收。这些表明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汉语时间变体的鲜明特点,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综上可见,现代汉语学研究的内容极为广泛,它给任何关心祖国语言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每个人都能从中选择适切的课题施展身手,为祖国语言的更加繁荣和规范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怎样写?,进行科学研究就是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写科研论文实际上就是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科研志趣和能力。 写一篇现代汉语论文需要几个要素。,(一)鲜活而典型的语料,做学问不外乎六个字:“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即语料,它是研究的起始与基础。现代汉语是现行汉语,从某种程度来说,研究现代汉语更要重视语料的观察与收集,要养成对周围鲜活语言现象的敏锐观察力。虽然,语料本身还仅仅是感性的事实,并未形成观点与理论。但是,如果连第一手的感性材料都不把握,就上升到理论,其结论往往靠不住。当然前人的语料与结论也是宝贵的,可以充分利用的。但要知道,语言是变化发展的,前人的语料与结论无论多么宝贵,只是一份参考,还必须用自己的观察去验证,用当前活的语言事实去比较、去认识。,语料从哪里来?从观察中来,从调查中来,从口语和书面语中汲取。论文的举例,一要新鲜,二要典型。这两点都要靠语料的积累和选择。,(二)找准视角、形成观点,有了语料,只完成“摆事实”的阶段,不能说是科学研究,还必须“讲道理”,形成观点,探求规律,才算完成论文。而这中间寻找一个好角度,用适当视角切入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当你决定写篇现代汉语论文的时候,多少有那么一点点想法,才去收集语料的,而当语料收集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试着分析,看看自己那一点想法有没有道理。如果问题越来越显现,就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最好是独到的)视角,搭起框架,形成自己的观点。,举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中新词语层出不穷,一大批带系列化特色而不仅仅是个别出现的新词语不断涌动在人们的跟前,如“高速度、高风险、高效益、高收入、高竞争、高学历、高格调、高污染、高智商”,“电脑热、文凭热、摄影热、养花热、出国旅游热”,其他还有“多-”“软-”“大-”“-感”“-户”“-盲”“-族”“-坛”等等。面对丰富的语料,在对单个新词释义之后,会发现它们的语义都不那么具体实在了,构词上从不定位到定位,并且整体上有类型化的作用,会显示某种词性。于是,从敏感这批词语的不一般化,进而深感其特点同词缀的相似,最终以“汉语词缀化”为视角,分析其构成的因素与规律,大胆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观点与结论:当今汉语存在一种新的词缀化倾向。,在找准视角、形成观点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否则,你花再大的气力,却是人家早就解决过的问题,时间与精力白白浪费了。其实查查书目和论文索引,本身也是写文章的必要程序。有位青年学者对汉语疑问句很感兴趣,她首先翻阅了前人研究疑问句的文献,从中发现以往研究重心多落在疑问句的结构类型特点上,包括对普通话、方言疑问句结构类型的静态描写上,以及汉藏语系内民族语言间、普通话与方言间疑问句的比较分析上,而对现代汉语疑问句功能类型的研究却很薄弱。这样她果断地把重心选取在了以往研究不够充分的方面,并从“真性问”(求取信息)与“假性问”(给予信息)的视角完成一篇颇有特色的现代汉语疑问句功能类型的论文,最终获得了成功。,(三)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前面讲了要重视语料,从语料中产生理论、观点,现在,要强调另一面,即科学的理论、方法也会帮助我们观察新的、有价值的语料,指导我们找准视角,形成观点。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提高论文的质量关系重大。有位青年学者研究的是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从论题来看似乎并不新。但由于他借鉴了国外语义学理论与义素分析法,把亲属称谓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得具有形式化的特征与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使文章有了新意。,运用现成的理论,首先要搞懂,切忌哗众取宠,或者断章取义,甚至歪曲原意。科学理论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更好地证明,也为了进一步创新,发现更多的规则。,现代汉语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统计法、义素分析法、系统论方法等等。我们认为只要你的方法能恰切地解释语料,能较完善地建构起文章理论的框架,那么用哪种方法都肯定是有效的。,比较法是研究现代汉语常用的有效方法。要了解现代汉语标准语普通适的特点,就要同方言比较;要更好地认识现代汉语的发展状况与特点,不妨上溯到近代汉语、古代汉语看看;要了解“文革”期间汉语的状况,那“文革”前、后的状态就要有数;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同外语比较肯定更能凸现汉语的特点或者更能看清容易被忽视的现象。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每篇文章都纵横交错、上溯下延地比较,但善用比较法,肯定有助于拓宽思路,加强文章力度,提高论文质量的。,有的放矢地运用统计法会使文章添加精确性和说服力。计算机处理语料,把定量分析引入现代汉语研究,避免了仅凭语感的主观定性分析,促进了现代汉语研究的精密化。因此,统计法不妨试试。,总之,现代汉语论文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凭着感觉走”,没有依据,毫无“章法”,仅凭语感去假定或断言,是有局限性的,甚至会完全不对头。,(四)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性,现代汉语是门理论与应用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两者不是彼此割裂,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注语文社会实际生活的应用问题是现代汉语论文有别于其他语言学论文的一个特点。有责任感的现代汉语研究工作者不能走“为研究而研究”的路子,不应回避语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要树立“研以致用”的意识,热情地投身到社会语文建设中去,做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身体力行者,力求最大限度地把学术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研究现代汉语社交称呼语,除了建构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称呼系统外,对于转型时期我国社交称呼语的使用规则以及实际存在的冲突问题、缺环问题,都不能熟视无睹,要在理论指导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能使论文具有时代感与理论应用价值。,除了内容要求之外,在表述上,现代汉语论文本身应该讲究语言文字规范,起码要用词准确,语法通顺,还要写得简明好懂。记得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初写论文者在形式上常犯的毛病有四种:一是摆架子,术语满天飞,公式一大片,简单的意思,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摆下了八阵图;二是绕脖子,一个道理越说越不明白,绕得人糊里糊涂;三是不看对象,把读者全当小学生,一概从“人之初”说起;四是车轱轳话,前边说过后头又说,絮絮叨叨,颠来倒去,可省而不省(参阅吕叔湘语文论集,根据吕老意思而概括的)。 但愿我们不犯吕叔湘先生生前提到的毛病,努力把现代汉语论文写好。,现代汉语阅读书目,一、通 论 类,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文科21世纪新教材。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绪 论 类,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语,朱德熙。汉语概说,罗杰瑞,语文出版社,1995年。汉语汉字汉文化,胡双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汉语如是观,史有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汉语言文化研究,胡明扬,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公司,1989年。汉语方言学概要(第二版),袁家骅,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现代汉语方言音库(43种),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当前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吕冀平,戴昭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纪事(18921995),语文出版社,1997年。,语 音 类,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1981年。语音学教程,林焘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现代语音基础知识,曹剑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包智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语音常识,董少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普通话语音常识,徐世荣,语文出版社,1999年。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宋欣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普通话音位,吴天惠,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北京语音实验录,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语音探索集稿,林焘,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劲松,民族出版社,2002年。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鲁允中,商务印书馆,1995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北京出版社,1999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宋欣桥,商务印书馆,1998年。,词 汇 类,汉语词汇,孙常叙,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6年。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9年。普通话词汇,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词语的知识和运用,李行健、刘叔新,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年。汉语词义简析,朱星,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词义和释义,孙良明,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词汇漫谈,徐青,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现代汉语词汇概要,王勤、武占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词汇,郭良夫,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汉语词汇研究,葛本仪,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词汇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年。实用词汇学,许德楠,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词义的分析和描写,符淮青,语文出版社,1996年。汉语的语词理据,王艾录、司富珍,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词汇学理论与实践,李如龙、苏新春,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汉语词汇论稿,韩陈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语 法 类,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淑湘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商务印书馆,1962年。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语法研究和探索(18),北京大学出版社,始自1983年。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现代汉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朱一云、王正刚选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著,1993年。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下册),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王松茂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句型和动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教研室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旗等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歧义问题,文炼、允贻著,1985年。语用学概论,何自然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语用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编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动词用法词典,孟琮、郑怀德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郑定欧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修 辞 类,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修辞概要,张志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现代汉语修辞学,张弓,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大学修辞,倪宝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词语的锤炼,倪宝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炼句,倪宝元,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比喻,袁辉,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袁辉。修辞讲话,吴士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辞格辨异,郑远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言语修养,郑颐寿,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 新编修辞学,郑颐寿。 修辞新格,谭永祥,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年。 汉语修辞美学,谭永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笔舌妙品问答,谭永祥。 汉语修辞学,王希杰,北京出版社,1983年。修辞学新论,王希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修辞学通论,王希杰,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修辞学新编,程希岚,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现代汉语修辞学,宋振华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当代中国修辞学,姚亚平。接受修辞学,潭以纯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广告修辞学,周建民。修辞学导论,骆小所、周芸,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常用词语漫话,袁晖、史锡尧。辞规的理论与实践,胡习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修辞学研究,华东修辞学会,华东师大出版社,各辑。修辞学论文集,中国修辞学会,福建人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各集。,文 字 类,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汉字学,蒋善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汉字基本知识,孙钧锡,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汉字研究,高更生,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汉字与书法文化,姚淦铭,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汉字形音学,李思维,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年。汉字形义分析字典,曹先擢、苏培成,北京大学汉字汉语基础,王宁,科学出版社,1997年。计算机时代的汉语与汉字研究,罗振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比较文字学初探,周有光,语文出版社,1998年。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用所,语文出版社,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语文出版社,2001年。,汉语语言学核心期刊,中国语文,双月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教学与研究,双月刊, 北京语言大学。语文建设,月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语言文字报刊社。汉字文化,季刊, 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语言文字应用,季刊,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文研究,季刊,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修辞学习,双月刊,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古汉语研究,季刊, 湖南师范大学。世界汉语教学,季刊, 北京语言大学。民族语文,双月,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方言,季刊,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语言学,季刊,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1978-2002年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一、 通 论,中国语文有关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几个问题 羡闻翰 1979白话文运动的意义 王 力 1979.3白话文的兴起、过去和将来 俞 敏 1979.3五四运动与现代汉语的最后形式 张寿康 1979.4关于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几点认识 于根元、曹澄方等 1979.6语言研究大有可为 本刊评论员 1980.1民族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王 均 1980.2谈谈文字现代化 刘泽先 1980.2我对语言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王 力 1981.1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 吕叔湘 1981.1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生长和发展前景 陈 原 1982.5当前汉语规范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吕冀平、戴昭铭 1985.2语言研究的发展和五年来的语文研究 徐通锵 1985.6,积极做好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本刊记者 1986.2在中国语言和方言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朱德熙 1986.4汉字的演变与汉字的将来 李 荣 1986.5变异中的时间和语言研究 徐通锵 1989.2汉语研究四十年 本刊编辑部 1989.5开拓汉语史研究的新途径 马学良 1989.6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原因 徐通锵 1990.4普通话与方言 李 荣 1990.5论语言普通性的研究 邢公畹 1990.6为汉字规范化而继续努力纪念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五十周年 本刊评论员 1991.2语言能力与语法教学 王培光 1991.4汉语方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张光宇 1991.6汉语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陈亚川 1993.4开拓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服务许嘉璐 1998.2,汉语学习,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什么? 王希杰 1988.2“XY”的学术研究风格及创新派意识 邵敬敏 1990.6论句义的表达和理解兼谈汉语点 1995.6,语文建设,语言学观念的更新和语言文字工作 陈章太 1987.1语言规范琐记 顾 设 1987.2变异和规范化 陈 原 1987.4认真做好社会用字管理工作 张 静 1991.4发展链:语言规范的本质 龚干炎、周洪波等 1991.5文字语言应该规范化 曹禺杂谈、李润新整理 1993.11语言文字的传播与规范 苏金智 1993.1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语言文字研究 许嘉璐 1996.1语言规范和社会发展 钱乃荣 1998,修辞学习,语言的演变与规范漫议 全裕慧 1993.2 语文学习汉字的起源和性质 张撝之 1981.1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 吕叔湘 1985.5/6意会、流动、虚实、具象论汉语的特点 申小龙 1988.2学一点语言学知识 胡明扬 1993.1语言规范的动态性、相对性、开放性 龚干炎 1993.4语言教学的目的和方向 赵世开 1993.5,语言研究,现代汉语规范评议失误研究 施春宏 1998.5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方法问题初探 薛才德 1991.11 语言文字学白话文运动的意义 王 力 1979.5五四运动与现代汉语的最后形成 张寿康 1979.7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 仲庆弈 1979.7六十年来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发展 刘又辛 1978.8谈语言的全民性 秦旭卿 1979.8汉语规范化问题浅谈 李行健 1979.8普通话的普及就是语言现代 张寿康 1979.8语言的发展和语言的规范化 王 均 1980.3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1981.10试论语言资源的开发(兼论汉语面向世界问题) 邱质朴 1981.10试论普通话测试标准的方法论基础 王渝光 1994.2,二 语 音,中国语文汉语字典词典注音中的几个问题 詹伯慧 1979.1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一) 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1979.1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二) 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1979.2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几个问题 王 力 1979.4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三) 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1979.4普通话“一”字声调的读法 金有景 1979.5声调与音节的相互制约关系 欧阳觉亚 1979.5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四) 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1979.5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五) 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1979.6,普通话二字词变调的实验研究 林茂山、林联合等 1980.1试论普通话语音的“区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吴宗济 1980.5论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高征夏、游汝杰等 1980.5四声别义中的时间层次 梅祖麟 1980.6双音节优势的一种表现 袁 岘 1981.1试论轻声和重音 厉为民 1981.1儿化 鲁一民 1981.4关于普通话双音常用词轻重音的初步考察 殷剑芳 1982.3普通话语句中的声调变化 吴宗济 1982.6继续认真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纪念汉语拼音方案推行二十五周年 汉语拼音小报(上海)编辑部 1983.2“也、又、都、就、还”的轻重读音 鲁一民 1983.2声韵结合的问题 李方桂 1984.1普通话单元音分类的生理解释 鲍怀翘 1984.2,普通话音位研究述评 李延瑞 1984.4香港广州话英语音译借词的声调规律 张日昇 1986.1北京话“漫儿”的语音 采 珠 1986.2语音学和区别特征理论 瑞典方特 1986.3“一”的新读法 江 澄 1986.5普通话音联的声学语音学特征 许 毅 1986.5轻声标调的困扰 颜德厚 1986.5论清浊与带音不带音的关系 曹剑芳 1987.2语音切分与汉语拼音教学 美查理德张韵斐、夏鸿音 1987.4北京话正常话语里的轻声 英巴维尔 1987.5北京话合口呼零声母的语音分歧 沈 炯 1987.5普通话声调的声学特性和知觉征兆 林茂灿 1988.3曲尾及曲尾上的古入声字 忌 浮 1988.5,“匍匐”是叠韵,还是双声? 张根夫 1990.2普通话儿化音节规则合成的初步研究 杨顺安 1991.2儿化韵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李思敬先生商榷 王理嘉、王海丹 1991.2北京口语儿化轻读辨义 贾采珠1991.4北京话的轻声儿化韵 贾采珠 1992.1汉语节奏的周期及层次 吴洁敏 1992.2从历时观点,吴语变调和北京话轻声的关系 平山久雄 1992.4四十年来的汉语音韵研究 李新魁 1993.1说“戊”字的语音 张 健 1993.2普通话多音节词音节时长分布模式 王晶、王理嘉 1993.2,儿化韵的特征架构 王志洁 1997.1普通话音段协同发音研究 陈肖霞 1997.5汉语学习上升变调的远化现象 安英姬 1981.1普通话双音词“重中”和“中重”式声学性质初探 陆致极 1984.6普通话里有没有浊擦音V? 王理嘉 1984.1也谈普通话里表示儿化的“儿” 吴继光 1988.2论普通话语音的音位和区别性特征 钱乃荣 1988.1再谈普通话的音位归纳 吕朋林 1989.1普通话语音中应设立一个零韵母 于思湘 1996.4,语文建设谈普通话异读词的修订 史定国 1987.4普通话儿尾词的规范化问题 殷作炎 1987.5普通话默读训练和思维训练 张 力 1987.6言语行为的心理因素与推广普通话 杨振国 1987.3克服阻力、常抓不懈、大力推广普通话 广东顺德师范学校 1993.2改革拼音教学,纪念汉语拼音诞生30周年 叶赖士 1988.1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标准 周有光 1988.1普通话的模糊性与规范化 徐振亚 1989.5师范院校推广普通话工作应乘胜前进 徐系尤、成 方 1989.5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几个问题 陈章太 1990.4普通话与方言问题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吕叔湘 1990.4普通话与方言问题学术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 于根元 1990.4普通话与方言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本刊记者 1990.4,ABB式形容词BB部分读音简介 唐张新 1991.6全国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工作汇报会 纪 要 1994.10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评估的原则和意义 李家斌、袁钟瑞 1994.12现代汉语拟声词的规范问题 杨碧珠 1994.1谈谈规范口语 高有祥、牟治媛 1994.12四海同音会有时推广普通话工作40年 李家斌 1996.1语音规范需要有点柔性 黎新第 1996.1现代汉语儿化词规范问题 1996.6普通话语流音变探幽三题 殷作炎 1996.7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个问题 卢开磏 1996.9“儿化”性质及普通话儿化韵的发展趋势 李延瑞 1996.10轻声读音的变异 胡利权 1996.10轻声读音的变异读后 徐世荣 1996.10,普通话中“e”之单韵母说质疑 陈义群 1997.12ABB式形容词中BB注音的声调问题 李志江 1998关于ABB式形容词的读音 牟晓明 2001.2 修辞学习普通话平仄刍议 严戎庚 1985.2 语文学习略谈轻声和轻读 杨运德 1981.2推广普通话坚持语言实践 尤敦明 1983.2在全社会积极推广普通话 陈达等 1983.3现代汉语教学要重视语音因素 赵列安 1985.6语法教学中要注意语音因素 赵列安 1985.7,利用图表学习现代汉语语音 尤敦明 1987.1 语文研究从声学语言学的角度对普通话元音音位系统的初步研究 杨顺安 1991现代汉语声调类型的九度分析 郑骅雄 1988普通话音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王理嘉 1988 语言研究汉语普通话r 声母音质 廖荣容、石 峰1987.11说轻声 石汝杰 1988.5双音节词语合成中的连读变调 杨顺安 1990.11,语言文字学关于音调在音位系统中的处理问题 郭正彦 1979.7现代汉语语音分析的几个问题 王 力 1979.7普通话语音和方言的分辨(前鼻音和后鼻音) 徐世荣 1979.8语音研究的新发展 鲍怀翘 1980.3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上) 王 力 1980.4今声调与古平仄 贺 巍 1982.1著名学者商承祚认为,汉字拼音化道路走不通 艳 芳(摘) 1982谈汉语拼音常见的错误 嵩 瑱 1982.3汉藏语声调的起源和演变 袁家骅 1982.3汉语讲求平仄的调查 刘钧杰 1982.4试论汉语拼音的音节连写问题(实践汉语拼音方案后的几点设想 姜 树1984.12,通话儿化音问题研究述评 张 宁 1988.5语音规范化工作的新进展 陈宝如 1988.10语音演变规律的层次和例外现象 方炳翰 1988.12普通话播音和朗诵中的字音规范化问题 殷作炎 1990.12现代汉语语音节结构分析浅谈 开泰昌 1990.12推广普通话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江 玉 1992.5普通话中必读的轻声词 史定国 1992.10光明日报记者袁祥、实习生吴燕评述“普通话”之一:“粤语时髦”,短暂的语言文化现象 1995.4光明日报记者袁祥、实习生吴燕评述“普通话”之二:普及共同语,抵挡不了的潮流 1995.4光明日报记者袁祥、实习生吴燕评述“普通话”之三:普通话,中国何时能普及 1995.4,普通话韵母的分类王洪君 1995.4四十年来的普通话语音规范 徐世荣 1995.8普通话的码值和语码转换 周国光 1995.9大力促进普通话的推广 吴积才 1997.12关于“轻声词”的若干疑难问题 邵敬敏 1999.5,三、 词 汇,中国语文论汉语同族词内部屈折的变换模式 严学宭 1979.2鲁迅著作中的翻造词语 倪大白 1981.1否定词的反义词 杨之舟 1981.2“不论”释义质疑 张涌泉 1982.1词义琐记 张永言 1982.1关于并列结构固定词语的内部次序 蒋文钦、陈爱文 1982.4语文词典中百科词汇的注释问题 文大生 1982.6语义中的相对性 邵乃强 1983.1略论我国的术语工作 刘涌泉 1984.1概数词“来”的历史考察 江蓝生 1984.2谈“味儿”的褒义和贬义 王志武 1986.4关于“妈虎子”及其近音词 陈 刚 1986.5关于词语规范 郭良夫 1987.1,论同步引申 许嘉璐 1987.1白话文运动初期的一些新词 戴 考 1987.1“好不”续考 袁 宾 1987.2惯用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 吕冀平、戴昭铭等 1987.6语汇重要,语汇难 张志公 1988.1模糊语义及其模糊度 石安石 1988.1关于“妈虎子”的一点异论 王大新 19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项目资金封闭管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
- 某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流量保障合同
- 退伙协议书合同范本:电商平台合伙人退出协议
- 2025年心理治疗知识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高频难、易错点100题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怎样提高品牌价值
- 归去来兮辞曹爱武
- 2025年麻醉学麻醉并发症处理策略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传染病病原学免疫技术评估模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影像诊断与报告专业综合考题答案及解析
- 数字人课程设计培训
- DB11T 1482-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救援应用技术规范
- 上海市桃浦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 GB/T 44669-2024残疾人服务机构服务规范
- DB11∕T 1807-2020 实验动物 环境条件
-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和导学案
- CRRT治疗原理、模式选择
- 植物的生物节律与生物钟
- 糖厂榨季安全培训课件
- 财务管理与能源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