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硕硕士士 专专业业学学位位论论文文 论文题目 论文英文题目 作者:XXXX 导师:XXXX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年 5 月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 授权北京交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提供阅览服务,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学校可以为存在馆际 合作关系的兄弟高校用户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和交换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 . 学校代码:10004 密级:公开 北京交通大学 硕硕士士 专专业业学学位位论论文文 论文题目 B2C 生鲜电商冷链“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研究 论文英文题目 The last kilometer of B2C electricity supplier Fresh Cold Chain Distribution Model 作者姓名:XXXX 学 号:XXXX 导师姓名:XXXX 职 称:XXXX 专业学位类别:XXXX 学位级别:硕士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年 5 月 . . 致谢 . . 摘要 2013 年开始,生鲜电商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以 2012 年为例,我国进入 流通领域的农副产品价值总额为 2.45 万亿。与其对应的是,进入电商流通领域的 200 亿元即 1% 左右。而对生鲜食品超过 300%的增速反映了市场的巨大潜力。新 生鲜垂直电商的数量爆发式增长,同时,几大垂直电商开始铺开生鲜产品全国范 围销售渠道的拓展,最后还有沃尔玛、永辉超市为代表的传统零售企业涉足电商 领域,由此形成了我国生鲜电商三大类型。与实体平台不同,电商平台相对较轻, 模块化程度高,社会化程度高,加之当前经济转型,社会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被称 为电商最后蓝海的生鲜电商领域。农业上游的种植企业、中游的流通企业、下游 的分销企业纷纷涉足生鲜电商经销模式。我国涉农电商平台已经有 3 万家,农产 品电商平台 3000 家。 但是,与生鲜电商市场巨大的潜力和较高的毛利率对应的却是较低的实际盈 利水平:全国 4000 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大约有 1%实现盈利,4%持平,88% 略亏,7%巨亏。其症结在于:全程冷链物流难以保证,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冷链 配送,是冷链断点;配送成本高,生鲜电商产品的损耗一般 1030%,造成平均 每单的物流成本达到 40 元。因此,可以总结出,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 的合理性是所有生鲜电商解决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在这种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对我国 B2C 生鲜电商企业的配送模式的组合选择进行 深入研究,根据企业不同特性制定合理的配送模式选择策略,以期实现物流成本 的控制和利润最大化。 本文首先分析了 B2C 生鲜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现状,运用比较的分析 方法,归纳出了现有生鲜电商冷链最后一公里宅配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其次,依 据现有的 B2C 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从模式分类,影响要素,如产品属性、 服务水平、企业经营类型等方面阐述各个模式的不同及优劣方面比较。然后,再 根据技术性选择和管理模式性选择两个角度,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并结合电商 新配送模式的现状,做出针对 B2C 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策略和模式选择的方 法。最后,总结出不足之处和研究中待解决的其他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配送模式 . . ABSTRACT Since the year 2013, the companies running fresh fruits 4% is even; 88% is having profits slightly under expanse; and 7% is facing drastic losses. The main two reasons behind this are: the Cold Chain home delivery service could not be fully implemented to the destination which affects the consuming experience; current models of the Cold Chain home delivery is with a high cost value, if adding the attrition loss, ranging from 10% to 30% of the value, the logistics costs of the last mile home delivery Cold Chain service will be 40RMB each order. The conclusion will be choosing the most effective model of the last mile home delivery Cold Chain service is the key to increase the profits and improve consumers satisfactory result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s, there is a need to study existing home delivery models wit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E-commerce companies requirements, and try to work out a new model of home delivery. Firstly, the research analyzed on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urrently delivery . . models, and concluded the issues facing and possible reasons behind. Secondly, it studied current home delivery models for general products, not only fresh goods, with different stakeholders point of view,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Thirdly, it works out a suggestion on mixing self-running home delivery with the 3rd party home delivery models, and utilized the new deliveries methods. Each company could choose the best solutions which matching with their sales operations and maximizing their profits. Finally, it stated the details need more research and make it customer-friendly. KEYWORDS:E-commerce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delivery; Home delivery models . . 目录 致谢.II 摘要.III ABSTRACT.IV 目录 .VI 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2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3 1.2.1 研究内容.3 1.2.2 研究方法.3 1.3 论文逻辑结构.4 1.4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5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6 2.1 冷链与冷链物流.6 2.1.1 冷链.6 2.1.2 冷链物流.7 2.2 B2C 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概念.8 2.2.1 概念.8 2.2.2 国内外冷链发展现状.9 2.2.3 B2C 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与联系 .10 2.3 文献综述.11 2.3.1 冷链物流.11 2.3.2 最后一公里.11 2.3.3 冷链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12 2.3.4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13 3 B2C 电子商务下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问题及原因.14 3.1 B2C 电子商务下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分析调查.14 . . 3.1.1 我国线上生鲜产品需求结构分析 .14 3.1.2 冷链物流量分析.16 3.1.3 B2C 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现有配送模式类型理论.17 3.1.4 我国 B2C 电商冷链最后一公里配送现有模式分类 .19 3.2 现有配送存在问题总结 .21 3.2.1 成本高居不下.21 3.2.2冷链宅配服务水平较低.22 3.2.3 冷链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不健全 .22 3.2.4 配送模式单一.23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23 3.3.1 产品难以标准化且损耗高.23 3.3.2 无法做到全品类管理.24 3.3.3 物流成本高昂.24 3.3.4 生鲜食品配送质量要求高 .24 4 B2C 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分析.25 4.1“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选择的影响要素分析.25 4.1.1产品属性 .25 4.1.2 服务水平.25 4.1.3 电商企业角度.28 4.1.4 社会资源运用角度.28 4.2 现有成熟配送模式、成因和适用情况分析.28 4.2.1电商自建的物流宅配最后一公里模式.28 4.2.2与便利店合作 .29 4.2.3专门的物流门店 .30 4.2.4共同配送 .30 4.2.5自助收货系统 .31 4.3 现有 B2C 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新模式分析.32 4.3.1 达达配送.32 4.3.2 云鸟同城配送网络.33 4.3.3 菜鸟驿站.34 5 B2C 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选择.36 5.1 冷链配送自营物流模式.36 5.2 冷链配送共同配送模式.36 . . 5.3小型生鲜电商适用的社区冷链模式.36 6生鲜电商浙江遂昌土猪肉案例分析.38 6.1 生鲜电商案例 .38 6.2 案例分析 .38 7 结论与展望.39 7.1 结论.39 7.2 展望.40 参考文献.41 . .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特别是海量数据和云端计算等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的 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已经逐渐取代传统、老旧的商业模 式,成为新主流。这几年,国内电子商务的交易流水增长势头异常迅猛,始终保 持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率(7%-9%)的两到三倍。其中互联网零售市场, 特别是面向顾客的电商企业业绩攀升尤为突出。2012 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交易 额达到了 13110 亿元人民币,折合 2070 亿美元 ,已经迎头赶上美国的同期数据 2255 亿美元。而到了 2013 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 1.85 万亿元人民 币,已经超越美国稳居全球头号电子商务大国之位。尽管发展如此迅速,中国网 络零售市场仍旧还有极大的潜力尚待发掘。 伴随着实体购物等传统消费方式的逐渐萎缩,新兴的商务交易模式B2C 电子商务模式会持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其未来发展和增长的前景还有更大的 空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消费升级的内生需求在不断扩大; 网购市场的不断渗透,和 90 后有网购习惯的新一代家庭单位的形成;国家对电 商和农业产业的政策扶持等等原因伴推动 B2C 电商生鲜市场迈向发展的新时代。 根据国内网站对中国物流业所做的预测分析,预计冷链配送复合增长速率能够达 到 80%120%,2015 年全国冷链配送的规模能够达到四十亿元,相应的冷藏车、 冷库市场会超过三百六十亿元的规模。2012-2025 年,中国冷链食品需求将从 2.0 亿吨增长到 4.5 亿吨,年复合增速 18.8%,其中 2012-2015 年增速 30.8%,2015- 2025 年增速 15.4%。 但今年三月在广州召开的国内专营农业生鲜产品的电商论坛所提供的数据显 示,当下国内几千家生鲜产品电商企业中 1%可以盈利,4%收支基本平衡,88% 小额亏损,7%巨额亏损。之所以国内生鲜电商绝大多数还处在亏损或者不能盈利 的局面。制约 B2C 电商生鲜市场发展的原因在于国内生鲜电商提供的商品未能实 现标准化,质量良莠不齐;国内生鲜电商未能形成完整闭环的供应链体系;国内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范围小,成本过高导致消费者选购意愿低;尤其以冷链配送最 后一公里问题为最大的瓶颈,无论电商自营还是基于第三方专业物流,生鲜产品 的配送损耗率高达 10%以上。以上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鲜电商企业的业务 和自身增长趋势。 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现状束缚了对 B2C 生鲜电商的发展。就目前我国 . . 冷链物流宅配的状况,我国的对于 B2C 电子商务的冷链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模式选 择与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而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冷链 宅配理论和实际经验也有借鉴的必要。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最 后一公里的配送现状分析。 1.1.2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面向大物流时代的到来, “最后一公里”所蕴含的商业价 值越来越明显。其中,生鲜电商产品的冷链配送模式的有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高 低,最终决定于末端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 相比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北美、欧洲和日本的果蔬冷链流通率是 95%,而肉禽产品冷链流通率已经是 100%了;目前国内的生鲜水产品、普通肉类 和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比率是 23%、15%和 5%,冷藏运输比率则分别为 40%、30%和 1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数据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 和地区的蔬菜水果产品的总体损失率均在 6%以内,而国内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 经历了采摘、存储和运送等环节后,损失率已经高达 25%-30%,每年全国光水果 一项腐烂近 1200 万吨,蔬菜则是 1.3 亿吨,造成超过发达国家三倍的一千亿元的 巨额经济损失。 本论文理论结合实例,从生鲜电商产品的宅配角度,从冷链末端物流的模式出发, 探讨 B2C 电子商务环境下冷链物流宅配的优化和新模式探讨,以期最终对客户满 意度和电商流通环节的损失有帮助。 (1)探讨和尝试建立针对不同 B2C 生鲜电商和消费者需求的配送模式,可 以让电商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特色产品与个性化的服务,以区别于其它竞争者,从 而提高竞争力,增加用户黏性,最终扩大销售额。还可以使物流企业进行产业升 级,通过提升服务细分度,建立合理高效的冷链配送机制,从细节着手提供更高 质量的服务,获取更多的附加值,从而摆脱陷入价格战等等初级竞争阶段的纠缠, 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同时更好地保证、促进电商发展,形成一个双赢的良性发展 局面。 (2)建立和整合冷链配送的机制,有利于为广大的网络购物体验者提供更 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不论是阿里巴巴的“大物流”战略,还是沱沱工社 的自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都需要尽快改变目前冷链物流在终端宅配的面临的瓶 颈问题。无论是从开拓产品角度,还是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都希望使网购客户 真正体验到网络带来的快捷、有效、个性化的服务,使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的相 互促进,蓬勃发展。 (3)最后一公里的冷链配送成形后,将有利于开辟一条更具盈利前景的物 流企业盈利模式,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和协同化发展。目前, . . 大城市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不断压价维持客户的大 前提下,看似饱和的网购经济,其实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从服务质量 还是精益终端配送管理,这都将为中小物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的市场中获得一席 之地。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建立合理高效的冷链物流配送终端“最后一公里”的机制, 以期切实提升我国当前的电商服务和物流竞争的细化管理。进而开辟物流行业和 电商服务的新领域有着现实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我国当前的 B2C 电子商务在生鲜农产品品类的物流宅配为研究对象,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和成本管理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电商的冷链宅配研究成果, 界定冷链物流以及最后一公里的涵义;进一步深入分析和对比自建物流、第三方 物流和物流联盟的三种方式的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结合配送成 本、运营模式和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冷链物流上更有 专业和细化的服务可能,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和电商消费者提供更好的 选择,最终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论文拟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 及创新点。 第二章阐述论文所涉及到的理论基础,同时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冷链物流 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论文所涉及到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 回顾和 述评。 第三章通过对目前我国 B2C 电商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现状,进一步分析配 送的模式、需求结构、物流量的比较,最终深入探讨目前配送问题的形成原因及 可能施行的办法的可行性。 第四章对 B2C 电子商务下冷链物流配送现存模式进行分类、分析,以及最终 推导出针对不同类型 B2C 生鲜电商针对各自的特性选择相应的配送模式的方法和 步骤。 第五章是对对 B2C 电子商务下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是生鲜电商案例分析,通过对浙江遂昌土猪肉与聚划算合作的案例分 析了生鲜电商冷链最后一公里配送所起到的作用。 第七章总结全文的研究和概括最终的结论,并对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综合 配送模式提出建议和展望。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 . . 本文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专著、学术杂志、论文等各种现有材料,挑选同领 域相关内容,仔细研究其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过程。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理论知 识进行总结,以为我国物流配送的末梢服务机制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2)案例分析法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的 B2C 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冷链配送末梢物流服务现状进行 剖析,以垂直电商沱沱工社和顺丰优选为代表的专业生鲜网站和以平台电商京东 网和中粮我买网为代表的综合电商生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的形式和现状进 行对比研究,结合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 结出更有利于电商和网购生鲜产品体验者的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其借鉴意义。 1.3 论文逻辑结构 . . 图 1 论文的逻辑结构 1.4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论文主要围绕 B2C 生鲜电子商务企业在冷链物流终端宅配的特定条件下,在 分析现有最后一公里冷链配送模式的利弊和国内外配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 根据国内电商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特殊情况制定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流程和要求。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1)研究对象是国内 B2C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我国目前的冷链物流主要服务对象是 B2B 模式下的实体商超,且配送模式比 较单一,主要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面对 B2C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 本文针对 B2C 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模式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我国目前的成 套理论研究和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案例较少。针对目前亟待解决的我国城市冷链物 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以及为电商自建物流或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机制做出分 析和建议。 (2)研究的案例是具有代表性的电商冷链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问题 本文综合分析和现有国内外电商在冷链物流宅配运作模式和配送方式的特色 和优劣势,提出新的宅配模式解决方案。结合对的实际案例分析,深入分析电商 在解决物流配送基础的问题之上,解决消费者的未预测价值的发掘问题。充分使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新型自提模式有效地相互服务,具有可操作性。 .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国内的电子商务业务尽管只经历很短的一段成长期,可是进步神速,自从电 子商务崭露头角到 2012 年的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市场电子商务业务成交量达 7.85 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惊人的 30.83%。2014 年,交易额已经达到 12 万亿 元。本论文主要根据现有的 B2C 电子商务理论、冷链物流理论和最后一公里概念 为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如下: 2.1 冷链与冷链物流 2.1.1 冷链 所谓冷链(Cold Chain),指的是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 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转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 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 统(方昕,2005) 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食品 在产地收集后, 经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 运到销售终端, 最后卖给终端消费 者。冷链所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 初级农产品: 蔬菜、水果; 肉、禽、蛋; 水产品; 花卉产品。加工食品: 速冻食品; 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 冰淇淋和奶制品;快 餐原料。特殊商品: 药品。 冷链物流 ( 也叫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是物流形式的一种特 殊模式。冷链物流的概念来源于低温储存和供应链管理,随着对质量要求的不断 提高,这个管理的内涵也有一个日趋完善的过程,所以冷链物流的定义也是动态 的。 它的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因此有些国家也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 (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 以人工制冷技 术为手段 , 以生产流通为衔接, 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 由于低温食品对外界条件和时间的要求严格, 冷链物流就需要特别的运输工具, 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握、运输形态等。 3T 原则是美国 Arsdel 等人提出的,主要阐述了储藏温度 (temperature) 、流 通时间 (time) 以及产品本身的耐藏性 (tolerance)是低温食品最终质量的保证。 祝婕(2011)提出冷链是指通过采用相关技术,使易腐货物从原产地到消费 地的全过程都处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以降低货物质量恶化的速度,尽量保持货 物品质的全过程; . . 霍青梅(2010)认为,冷链是 “使食品在整个生产和流通范围内保持均衡 低温以获得最佳品质的一种系统设施” 。 Singh(2008)对冷链的界定为,冷链是有温度控制的供应链。一个完整的冷 链是一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连续的储存和分销活动,它是用来帮助延长、保证产 品的保质期,如新鲜农产品、冷冻食品、感光胶片、化学品和药品。 Alan Harrison(2009)认为, 冷链是将货品的整个储存和分销过程中都保持 在严格的温度范围之内,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 日本物流学者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发展,他们认为冷链是使用低温存储的办 法从生产者手中把鲜活食品和原料持久保持新鲜状态并传递到消费者的一种体系。 该定义认为冷链是一种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新的认识。 从国外对冷链物流的界定来看,冷链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易腐食 品、蔬菜、水果,还包括药品、化学品、工业用品等,而国内对于冷链物流的定 义则大多集中于易腐食品和药品。在冷链模式,涉及产品的温度带控制,一般冷 链的环节等方面的研究则是一致的。图显示通用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制冷 集 销 加工 散 售 ;配采 购 图 2 通用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冷链物流的特征表现为:时效性、易腐性和配套性。 2.1.2 冷链物流 (1)我国冷链物流现状 概括的讲,目前国内冷链物流现状十分落后,不论与其他国家的统一产业还 是与国内的其他产业的物流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国内首次出现冷链的概念还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时期。 到了八十年代初随着食品卫生法颁布,我国的冷链发展才正式走上正轨。后 供 应 商 运 配 输 送 食品 加工 厂 配送 中心 销售 商 消 费 者 . . 来,国标几经修订在 2006 年对冷链的概念修订为: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 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而物流网络 指物流过程中相关软硬件的全部内容。 从中国制冷协会提供的数据,2006 年全国冷库总量为 880 万吨,然而到 2010 年,国家发改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给出的全国冷库容量依旧为 880 万吨。除 去两个不同的组织统计误差的原因,可以说在那几年冷链过高的价格,还有消费 者购买生鲜食品传统习惯使得冷链物流在国内根本没有任何发展。 (2) 国外冷链物流的相关理论 冷链的概念最先由来自美国的阿尔贝特巴里亚尔和来自英国的鲁迪奇在十 九世纪末同时提出。不过,冷链引起关注并最终得以很快发展,在欧洲和美国初 步建立食品级冷链体系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日本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伴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流通领域也发生了诸多革命性的长足进步,当时日本的食品 工业中蔬菜水果的筛选、定级、冲洗、预加工、包装、预冷、冷藏、运输和销售 过程中一冷链保鲜技术贯穿始终。在那之后,日本相关冷链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和 细化,例如对于运输中的温度调控、湿度管理、低温流通设施的建立以及冷链机 械的开发等。日本政府决策由农林水产省牵头建立低温流通推进协会,研究制定 了行业管理办法和未来走向规划,还规定了食品在低温情况下流通的严格温度环 境范围,使生鲜食品冷链保鲜技术进一步完善。 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冷链物流发展早,当前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他们的冷链 物流,无论从技术设备还是流程制定与管理方面都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冷链 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从不同的国家对冷链物流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各个环节都是决定这个供应链流畅运作的核心点。无论是,重视冷链技术和设备 的日本,还是注重供应链的美国,或者是强调规范化操作的欧洲,都是从实际情 况出发结合论证,找到本国冷链物流应着眼的核心问题。 2.2 B2C 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概念 2.2.1 概念 物流配送是 B2C 电子商务的基础,对于新兴的生鲜农产品 B2C 电商来说, 尤其如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物流配送,对时效性、服务质量和物品的信息追 溯性要求都比较高,包装要求复杂,运输过程温控要求严格,且一般体积小数量 大。 因此,B2C 电子商务冷链物流配送是按照不同的分类有多种形式的物流细分 项目,B2C 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领域几乎涵盖了大多数的物流分类。例如,按 范围划分,B2C 电子商务的冷链配送包括国内和城市物流。按性质划分,B2C 电 . . 子商务的冷链配送又涉及了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按照企业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 中的作用,它又涵盖了原始供应物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送货物流和最后的可 循环回收物流。按照物流活动主体划分,B2C 电子商务的冷链配送又有企业自营 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我国 B2C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尤其近 5 年来交易规模以每年 25%30%的速 度增长。见下图。而针对 B2C 电子商务的冷链配送的复杂性 和生鲜农产品的时 效性,决定了目前 B2C 电子商务冷链配送的复杂性。笔者认为,B2C 电子商务冷 链配送的核心即,在 B2C 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产品,在冷链供应链的配送条 件下,最终达到购物者指定位置的配送模式。这种产品多为生鲜农产品等有时效 期的实物商品。它的体现了电子商务线上交易和物流配送线下实物宅配的有机结 合,它们之间的联系异常紧密,并以生鲜农产品的冷链配送为核心渠道。尤其对 于 B2C 电子商务平台面对广大消费者群体,作为服务末梢的货物配送最后一公里, 其效率和服务质量极大地制约了电商的成长。 2.2.2 国内外冷链发展现状 国外尤其是欧美日本,冷链物流配送已经有较长时期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研 究还是实际操作,都有很多高水平的成果。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如冷 链配送中心和冷链运输工具,遍布整个国家和城市。不但在学界形成了完备的具 有指导意义的指导思想体系,而且软硬件方面都已具备适应市场情况的能力。 以美国,德国和加拿大为代表,他们的冷链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电子 商务发展之前,现有的冷链物流就已经细化的非常完善,国家标准的严格执行, 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有了线下冷链物流的支撑。从而反过来更推进了电子商 务的进步。 以德国为例,当地生鲜农产品 98%在进入市场的环节上从原产地到加工厂再 到销售网点,全程都处在要求的温度环境中,冷库中的主要制冷设备完全通过电 脑实现精细控制。生鲜蔬果 100%实施分等级包装方法,流通市场中所有的生鲜 肉类都置放于相应的严格冷藏温度环境里。 美国的冷链发展亮点在于蔬菜冷链流通体系的建立,在比较完善的全国性的 蔬菜生产分工体系上,建立了追溯系统,和全冷链配送,直到消费者家。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和积累加拿大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全过程实现了低 温控制,使得农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小,并有效降低了由此所 引起的污染。加拿大最先建起一整套由空运、陆路、铁道、水路多种途径有机结 合的复杂而高效运转的综合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