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淄博市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批示精神,落实全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暨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现场会议精神,提高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推动淄博市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促进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鲁办发201641号)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淄办发201649号)要求,制定本方案。一、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及问题(一)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低压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我省农业部门从1997年开始试验示范水肥一体化技术,为适应不同水源条件、不同管理条件、不同作物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需要,探索出了8种技术应用模式。我市自2003年开始试验示范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及应用情况统计,设施蔬菜和果树较常规对照增产20%以上,亩节水50-200立方米、节肥20-60千克、省工5-20个、节本增效1000-3000元;粮食作物增产10%以上,亩节水40立方米以上、节肥5千克以上、省工1-2个、节本增效100元以上。2013-2015年我市分别在蔬菜、果树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截至2015年底,全市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到2.4万亩。(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1)我市水肥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地少、水缺。我市现有耕地315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75%,人均耕地0.73亩,约占全省人均耕地的62%,耕地缺乏。年平均降水量约629.8毫米,水资源总量13.44亿立方米,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4.44%,人均占有量322立方米,约占全省人均的94%,是缺水严重地区。特别是近年来,春旱、夏秋干旱经常发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耕地面积少、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二是农业用水利用率不高。我市农田灌排设施与现代节水农业需求差距较大,灌溉方式以畦灌、沟灌等地面灌溉为主,灌水技术落后。据资料,我市目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46,平均水分生产率仅为1千克/立万米左右。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较低,影响了农田灌溉效益的发挥。三是化肥用量大,利用率低。我市施肥量大,年施用化肥折纯总量达9.8万吨,氮肥当季利用率30%左右。蔬菜、果树的过量施肥现象尤其突出,化肥利用率仅为20%左右。过量施肥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造成土壤板结、酸化、设施菜地土壤退化和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提高。(2)限制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民认识亟需改变。设施菜地每亩基本设备投入1800元左右,果园1500元左右,麦田600元左右,部分农民认为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节水是国家的事情,在没有切身体会到省工、省时、增产、增收的好处时,主动采纳的意愿不强。二是设备不配套,专用肥料价格偏高。由于目前设备采购多样化,质量参差不齐,企业安装设计不够规范,造成施肥器、水泵类型、过滤器、输水管网等设备不配套不匹配,影响了使用效果和设备的使用年限。还有企业重销售轻服务,尤其是低价中标后,企业售后服务更难以保障。目前滴灌专用肥价格较高、品种偏少、针对性差,农民使用积极性不高。三是技术要求高,培训服务不到位。水肥一体化对农民来说是一项新技术,涉及到田间工程设计,设备选择、购买、安装、使用、维护及肥料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许多农户担心无法掌握和正确使用,影响了农民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积极性。四是财政投入不足。我市是蔬菜和果品生产大市,适合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日光温室和大拱棚(棚内面积)约有16万亩,果园约有40万亩,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面积仅为4.29%,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的应用才刚起步,需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以引导带动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二、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规划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新增面积17.6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市级都市农业园区和市级循环农业示范园区要实现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覆盖;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确保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设施蔬菜和果树的化肥利用率提高20%以上,大田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抓好示范园区建设,每个区县原则上每年至少要建成连片的水肥一体化示范点2处、示范户50个,示范点面积不低于100亩、示范户面积不低于10亩。在果菜生产重点区县建设高标准示范区2个以上,每个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0亩;粮食种植区至少建设高标准示范区1处,面积不少于500亩;初步构建起与当地水土资源条件及农业生产布局相匹配,管理服务、农艺措施、政策支撑相协调的水肥一体化体系。三、重点任务(一)技术路线通过政府引导,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建立示范区,因地制宜确定技术模式,选择适宜的设备和专用肥料,开展宣传培训,扩大示范引领效果,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设立监测点,布置效果对比试验,验证技术推广效果,进一步丰富完善技术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项目完成及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二)技术模式水肥一体化系统由首部枢纽(水泵、动力机、施肥系统、过滤设备、控制阀等)、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级管道)、灌水器(分为滴头、滴灌管或微喷头等)以及流量、压力控制部件和测量仪等组成。施肥系统有文丘里施肥器、注肥泵、施肥罐、智能施肥系统等。常用的过滤系统有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含沙多的水源需加装离心过滤器,含苔藓等杂物多的水源需加装介质过滤器。目前主要有8种模式:蔬菜有单井单棚滴灌施配模式、恒压变频滴灌施肥模式、重力滴灌施肥模式和喷水带施肥模式;果树有微灌(滴灌、微喷)施肥模式和轮灌微灌(滴灌、微喷)施肥模式;小麦有喷水带施肥模式和可移动立式喷灌施肥模式。蔬菜:1.单井单棚滴灌施肥模式适合单井单棚小面积或分散栽培农户,采用小功率供水泵,选配适宜的过滤和施肥等设备,随时提水进行灌溉施肥。2.恒压变频滴灌施肥模式适合集中连片、组织管理健全的棚区,一井供多棚,首部安装恒压变频设备,选配适宜的过滤和施肥等设备,实现分棚灌溉施肥。3.重力滴灌施肥模式适合水源地较远或地形落差较大的地块,选配适宜的过滤和施肥等设备,需在高处配备蓄水池,靠高度差形成的重力进行灌溉施肥。4.喷水带灌溉施肥模式适合水源供水充足的地块,选配适宜的过滤和施肥等设备。管带成本较低,管道承压与水泵要匹配。果树:5.微灌施肥模式适合面积较小的果园,一次即可全部灌溉,可采用滴灌或微喷的灌溉施肥模式,选配适宜的过滤和施肥等设备。6.轮灌微灌施肥模式适合面积较大的果园,一次无法全部灌溉,需分片轮流灌溉,首部可安装恒压变频设备,选配适宜的过滤和施肥等设备。小麦:7.喷水带灌溉施肥模式适合田间有输水管道口的水浇地,安装施肥设备,采用适宜的喷水带。8.可移动立式喷灌施肥模式适合面积较大的田块,需配置较大功率水泵,选择适宜喷洒半径的喷头。(三)技术要点1.设施配置。各区县要综合分析当地农作物布局、水源条件、气象特点、经营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水肥一体化设备。设备应当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及灌溉、施肥需要,设计上保证灌溉系统安全可靠。灌溉设备粮田主要选用喷水带和移动式喷灌,蔬菜和果园选择滴灌或微喷。2.水分管理。要根据不同作物根系分布、需水规律、土壤墒情、土壤理化性状、设施条件和技术措施,制定灌溉制度,内容包括作物全生育期的灌水量、灌水次数、灌溉时间和单次灌水量等。3.养分管理。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较快、腐蚀性小、与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肥料,优先施用能满足农作物不同生育期养分需求的水溶复合肥料。按照农作物目标产量、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和灌溉特点制定施肥制度,确定施肥次数、施肥时间和单次施肥量。4.水肥耦合。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的原则,将作物总灌溉水量和总施肥量根据不同的生育阶段分配,制定灌溉施肥制度,包括基肥与追肥比例、不同生育期的灌溉施肥的次数、时间、灌水量、施肥量等,以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和养分需要。为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可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实现少量多次,提高养分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因素,及时对灌溉施肥制度进行调整,保证水分、养分主要集中在作物主根区。5.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维护系统设备,防止漏水,及时清洗过滤装置。作物生育期第一次灌溉前和最后一次灌溉后应用清水冲洗管道系统。冬季来临前应进行系统排水,防止结冰爆管,做好易损部件保护。(四)工作重点1.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针对农民普遍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缺乏等问题,每年组织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讲解蔬菜、果树等不同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施肥器和灌水器的正确使用等内容,使农民充分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正确应用于蔬菜和果树等生产中,提高种植效益,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2.建设一批集成现代新技术的示范基地。通过在示范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的方式展示水肥一体化技术效果,并为农民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全市统一布局或结合现有的示范基地,建立一批不同模式的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配置墒情自动监测站,选用高质量高标准的设备和水溶肥料,积极探索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规范化使用和维护设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3.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中,还有很多配套设备和肥料需要进一步改进,要针对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水肥一体化设备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沟通,改进或研制出更宽泛、更简便、更便宜的设备和肥料,进一步降低投入成本。4.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优先在设施蔬菜、果园等高效经济作物,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种植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逐步向粮食等大田作物推广应用。在经济条件好,经营者投资积极性高的地方,开展整建制乡镇、整建制村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5.制定完善水肥一体化技术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对水肥一体化的投入力度,充分运用现有财政资金,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与水利部门协调,制定或完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办法和措施,让实施节水灌溉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实惠。(五)进度安排通过政策扶持和示范引领,分作物分年度逐年扩大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到2020年新增菜地应用面积6.8万亩,果园9.8万亩,小麦1万亩;2016年、2017年分别新增水肥一体化2.9万亩,2018年-2020年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11.8万亩。具体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年度推广计划表见附表1,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年度工作计划表见附表2,淄博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任务分配表见附表3。(六)考核评价实行第三方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每年定期对项目单位进行评价,形成评价报告,作为奖惩的依据。绩效评价以项目实施年度为周期。项目实施结束后1个月内,基层项目实施单位完成自评工作,向市级业务管理单位报送自评报告。市级业务管理单位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基层项目实施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并向财政主管部门报送评价报告。对绩效评价结果好的基层项目实施单位,优先安排承担以后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对绩效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基层项目实施单位,列入黑名单,取消其5年内承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资格。(七)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7.6万亩,总增产蔬菜12.65万吨,果品5.52万吨,粮食0.068万吨,节水0.4亿立方米,节肥0.86万吨,节本增效7.46亿元。2.社会效益。通过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减轻灌溉和施肥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村集约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民对科学施肥和科学灌溉的认识,提升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能源节约、环境优化。在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生态效益。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水肥和农药的用量明显减少,水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对发展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各级农业部门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统筹安排以水肥一体化为中心的节水农业发展大局。项目市级技术指导组由推广、科研和教学单位等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绩效评价等工作。各区县要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实行目标责任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及项目承担单位。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基层,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多方参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涉及面广、任务量大,且前期投入和后期管护等费用较高,要实现目标任务,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在做好水肥一体化技术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引导组建水肥一体化后期管护服务专业化组织。要整合涉水涉地涉农项目资金,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水农业相关企业参与水肥一体化的田间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三)强化宣传指导,营造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作用,采用制作水肥一体化技术宣传片、公益广告、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大力普及农业节水节肥知识和先进实用技术,宣传水肥一体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和支持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良好氛围,使广大群众牢固树立资源忧患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科学用水用肥观念。(四)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制定落实项目建设和管理办法,确保项目完成后,水肥一体化系统运转正常,避免设备损坏废弃。加强资金管理,建立资金使用台账,严禁挤占挪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对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照片、录像等进行记录,把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建立全程的工作和技术档案。实行不定期随机抽查制度,业务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抽查,严格执行项目检查验收制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附表1 水肥一体化技术年度推广计划表单位:万亩年度新增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中财产自愿归零及净身出户具体协议
- 公务员申论培训咨询服务合同
- 职业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 考研准备中的技巧和方法
- 心理干预措施报告
- 共轴双旋翼模型的建立
- 农业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成效
- 2025浙江宁波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招聘派遣制教师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天然气价格测算制度
- 如何用香熏养生保健身体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规范
- 中科大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件第2章 酶工程
- 舆情信息培训课件模板
- 培训赋能文案
- 初中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调适培训课件
- 耳聋健康教育讲课件
- 麻醉规培结业汇报
- 新生儿常见症状评估及护理
- 公司反腐廉洁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