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毕业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A Research on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2011届 经济管理 学院专 业 物流管理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 6 月 1 日毕业论文成绩单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经0708专业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指导教师姓名郭跃显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评 定 成 绩指导教师得分评阅人得分答辩小组组长得分成绩:院长(主任) 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任务书题 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经0708专业物流管理承担指导任务单位工商管理系导师姓名导师职称副教授一、主要内容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与企业运作模式,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的资料收集与写作:1、概括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相关理论。2、分析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合作关系,讨论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分类特点。3、基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设计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4、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供应商选择的模型与方法,并提供实际例证和对策建议。二、基本要求毕业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要努力揭示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规律,论文要有新意;论文结构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为原则;论文的三要素力争做到:论点正确、深刻、有创新,论据真实、典型、充分,论文严密、有力;语言表达严谨、准确、流畅。三、主要技术指标论文正文不少于1.3万字,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不少于3000汉字。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1 姜建华,汪波.基于企业中对供应商评价方法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04)2 秦建玲,贾旭光.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筛选J.消费导刊.2008(06) 3 赵红梅,韩丽萍.基于供应链绩效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五、进度计划时 间内 容完成情况教师签字第1周第2周开题报告第3周第7周论文大纲及初稿第8周第9周修改论文第10周第11周论文定稿、装订及答辩教研室主任签字时间 2011年4月 5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学生姓名学号班 级经0708专业物流管理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革新和技术变革将更加迅猛,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环境也更加变幻莫测。所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摒弃之前企业的单打独斗,转而与其他企业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然而,供应链条是否合理,是否能产生高效益,供应商的评价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供应商和制造企业的关系大多都是短期合同关系,而且在评价选择供应商时,企业趋向于选择采购成本低的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获得供货机会,就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因此可能造成供应商降低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技术改进的投入,甚至延长产品交货期。由此,也可能影响核心企业的最终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降低了产品核心竞争力。此外,评价指标建立在传统的交换关系的基础上,大多以价格、质量等硬性指标为主,缺少对供应商外部环境、发展潜力等指标评价。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不强。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传统的制造商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模仿,缺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主要采用定性方法选择供应商,主观随意性很强。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导致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造成供应链利润降低,甚至供应链的失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供应商已经成为一种战略优势,谁拥有优秀的供应商,谁就能获取竞争优势。所以,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提供依据;也为以后供应商评价选择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同时,本文还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期望该模型能尽可能地减少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人为主观性,使得供应商选择更加科学、合理。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问题研究较晚,而且多集中于评价标准的研究。1994年商业经济研究才刊出了国内首篇关于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文献。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入和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逐渐展开,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研究文献开始大量涌现。谌述勇、陈荣秋在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4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表现,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赵红梅,韩丽萍在基于供应链绩效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把电子商务这一环境变量纳入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服务水平、信息化程度、业务能力、技术水平、企业前景五个方面的指标,并把这五方面的指标再细分为多个指标。在这五方面的细化指标中,该文强调了供应商柔性和信誉指标。伊继云,王成钢在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的界定研究中,提出了由敏捷性、技术水平、成本与价格、质量水平、服务水平五个大方面的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张建在伙伴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中,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理论出发,探讨了质量、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企业绩效、合作与兼容性这五方面的评价指标。刘捷在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中一文中提出企业文化及信誉度、服务、价格、质量、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五方面的指标。马士华教授基于供应商的分类情况下,把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部分:质量系统、企业业绩、业务结构/生产能力和企业环境。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看,不管从什么角度选择评价指标,质量、成本、交货期永远在供应商的评价标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许多建立在传统的供需模式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供应链环境对供应商评价的影响 ,也没有把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的行业情况相结合。指标体系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国内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现有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归类为:线性加权法、招标法、成本法、数学规划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综合评价法和其他方法等7种。其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马永军,蔡鹤皋等人引入三角模糊数,运用扩展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供应商选择数学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Matlab软件;孙静春、王刊良等提出了评价供应商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算法;陈明明2007年在制造业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中中把招标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起来构造物流供应商的选择模型,并以实际的算例作为深入补充。唐文2008年在基于合作伙伴关系条件下供应商评价研究中,在传统供应商评价做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把BP神经网络方法引入供应商的选择模型。王道平、王煦在基于AHP/熵值法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权重研究一文中,针对AHP中供应商在某一指标上的得分趋同致该指标的判断力降低的缺陷,用熵值法进行权重改进。使得供应商选择更加合理、准确。对于国内的供应商选择方法。我们也可以看出,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也自主提出了一些供应商选择方法,方法的选择上从定性方法向定量方法转变,使得供应商选择方法也更加趋于理性、客观。(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是Dickson (1966),他通过分析170份对采购代理人和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整理出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23项评价标准,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其中,质量、交货期和过去绩效是选择供应商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1年,Weber,Current,Benton选择了19671990年有关于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的74篇文献进行了研究,将注意力着重于供应商选择过程中所采用的准则以及分析方法,共讨论了23条准则,涉及质量、配送、价格和态度等。他们发现,质量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则,接下来依次是配送作业水平和成本。此后,又有许多人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们在原有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了过去的整体绩效历史、风险因素、订货情形、财务状况、销售支援、目标一致性等指标。对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外学者也从建立一般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转向对于某个行业的企业评价指标,或者是基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供应链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国外的研究日渐成熟,研究进入系统化,这主要体现在准则的多样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与价格、质量等少数指标。但是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及行业与指标体系相结合性仍需加强。在供应商的选择方法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对供应商的评价及选择研究至今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Filip Roodhooft和Jozef Jonings于1996年提出了活动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此后ABC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Gaballa第一个把线性规划的方法用到供应商选择模型中,接下来的Chaudhry、Bender等人把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引入到供应商选择问题中。Weber等把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引入了供应商选择问题中。此后,大量学者都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供应商选择。另外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也有学者把关于人工智能和模糊理论引入供应商选择问题中。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方法方面,国外研究由最初的简单粗略的直观判断法到目前复杂精确的智能优化方法,经历着由定性或实证模式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转变,由单目标决策分析向多目标决策分析的转变,由简单数据分析到大量原始数据分析的转变。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中人为客观因素逐渐减少,供应商选择趋于客观公正。三、研究内容及方法(一)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目标是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法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方法。基于此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的相关理论。3、供应商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结合前人的文献资料,构建一套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4、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供应商选择方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层次分析法及实施步骤、实际例证。5、总结及展望。(二)研究方法论文研究过程中,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例验证总结归纳的逻辑思路,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力求理论与实际有机衔接,将定性的分析与定量的分析相结合,应用层次分析法,从动态的研究角度,研究和探索我国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方法。四、研究目标1、根据毕业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按照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论文手册规范标 准,撰写毕业论文。经过努力形成一篇不少于一万字的本科毕业论文。2、提高调查收集资料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3、论文主要创新点为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构建供应商的部分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模型。预期该论文将对我国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方法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指导教师签字时 间 2011 年4 月20 日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和激烈化,供应链管理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既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又是供应链合作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因此,如何选择技术、质量过硬的企业作为合作厂家,如何对现有供应商做出正确的评价,具有重大意义。论文对国内外供应商研究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借鉴国内外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理论方法成果,从供应商的企业环境、绩效、内部竞争力、合作能力、发展潜力五个方面建立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将敏捷性、信息化程度、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等指标也归纳在其中进行评价,使得这一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整、实用。在供应商选择方法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供应商选择,并采用专家打分法把定性指标量化。最后,结合实例分析,说明该评价体系和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关键词: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AbstractWith the rapidly growing global competitio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regarded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before by manufactures, and the model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The vendor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ut also a base for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So, how to choose technology,quality,and perfect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companies, supplier, how to make a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existing is very important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e thesis makes an objective remark on the research statu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We devise a new system for selecting and evaluating vendors on the foundation of making use of the available theories and methods,not only considering the suppliers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inner competitiveness, cooperation ability, potential development ability be five big aspects, but also innovative considering agility, level of information, enterpri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bility to evaluate and make the index system has more pertinence and practicability. On the select methods, we us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theory to select suppliers, and adopts expert scoring method with the qualitative index quantification. At last, its proved feasi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 of method with a case.Key words :Supplier selection suppli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目 录第一章 绪论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一)国内研究现状1(二)国外研究现状3三、研究内容及方法4(一)研究内容4(二)研究方法5第二章 供应链和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基本理论6一、供应链理论概述6(一)供应链的概念6(二)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关系7二、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7(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7(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8(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分类特点8三、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理论概述10(一)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基本概念10(二)供应商选择及伙伴关系建立的意义10第三章 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2一、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2二、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12三、供应商评价指标的具体内涵14(一)企业环境14(二)内部竞争力14(三)合作能力16(四)绩效评估17(五)发展潜力19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的构建21一、层次分析法的介绍及其优势21(一)层次分析法的介绍21(二)层次分析法的优势21二、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22(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2(二)构造判断矩阵22(三)层次单排序24(四)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25(五)层次总排序25三、实例分析25(一)案例背景分析25(二)A公司的供应商选择研究26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32一、结论32二、展望32参考文献33致 谢34附 录:35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革新和技术变革将更加迅猛,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环境也更加变幻莫测。所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摒弃之前企业的单打独斗,转而与其他企业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然而,供应链条是否合理,是否能产生高效益,供应商的评价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供应商和制造企业的关系大多都是短期合同关系,而且在评价选择供应商时,企业趋向于选择采购成本低的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获得供货机会,就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可能造成供应商降低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技术改进的投入,甚至延长产品交货期。由此,也可能影响核心企业的最终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降低了产品核心竞争力。此外,评价指标建立在传统交换关系的基础上,大多以价格、质量等硬性指标为主,缺少对供应商外部环境、发展潜力等指标的评价。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不强。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传统的制造商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模仿,缺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主要采用定性方法选择供应商,主观随意性很强。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导致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造成供应链利润降低,甚至供应链的失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供应商已经成为一种战略优势,谁拥有优秀的供应商,谁就能获取竞争优势。所以,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提供依据;也为以后供应商评价选择研究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本文还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期望该模型能尽可能地减少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人为主观性,使得供应商选择更加科学、合理。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问题研究较晚,而且多集中于评价标准的研究。1994年商业经济研究才刊出了国内首篇关于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文献。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入和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逐渐展开,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研究文献开始大量涌现。谌述勇、陈荣秋1在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4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该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表现,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赵红梅,韩丽萍在基于供应链绩效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把电子商务这一环境变量纳入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服务水平、信息化程度、业务能力、技术水平、企业前景五个方面的指标。伊继云,王成钢在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的界定研究一文中,提出了由敏捷性、技术水平、成本与价格、质量水平、服务水平五个方面的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张建在伙伴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中,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理论出发,探讨了质量、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企业绩效、合作与兼容性这五方面的评价指标。王珊珊、郜振华在制造业企业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一文中针对制造业供应商选择的现状,构建了一个由五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五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质量因素、价格因素、生产能力、研发能力、服务能力。马士华教授基于供应商的分类情况下,把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部分:质量系统、企业业绩、业务结构、生产能力和企业环境2。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看,不管从什么角度选择评价指标,质量、成本、交货期永远在供应商的评价标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大多建立在传统供需模式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供应链环境对供应商评价的影响,也没有把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的情况相结合。指标体系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国内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现有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归类为:线性加权法、招标法、成本法、数学规划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综合评价法和其他方法等7种。其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马永军,蔡鹤皋等人引入三角模糊数,运用扩展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供应商选择的数学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Matlab软件;孙静春、王刊良等提出了评价供应商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算法3;陈明明2007年在制造业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中一文中把招标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起来构建物流供应商的选择模型。唐文2008年在基于合作伙伴关系条件下供应商评价研究中,在对传统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把BP神经网络方法引入供应商的选择模型。王道平、王煦在基于AHP/熵值法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权重研究一文中,针对AHP中供应商在某一指标上的得分趋同致该指标的判断力降低的缺陷,用熵值法进行权重改进。使得供应商选择更加合理、准确。对于国内的供应商选择方法。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也自主提出了一些供应商选择方法。同时,供应商选择方法从定性方法向定量方法转变,使得供应商选择方法也更加趋于理性、客观。(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是Dickson4 (1966),他通过分析170份对采购代理人和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整理出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23项评价标准,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其中,质量、交货期和过去绩效是选择供应商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1年,Weber,Current,Benton选择了19671990年有关于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的74篇文献进行了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所采用的准则以及分析方法上,共讨论了23条准则,涉及质量、配送、价格和态度等。他们发现,质量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则,接下来依次是配送作业水平和成本5。此后,又有许多人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们在原有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供应商的整体绩效历史、风险因素、订货情形、财务状况、销售支援、目标一致性等指标。对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外学者也从建立一般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转向对于某个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或者是基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供应链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国外的研究日渐成熟,研究进入系统化,这主要体现在准则的多样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价格、质量等少数指标。但是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及指标体系与行业相结合性仍需加强。在供应商的选择方法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对供应商的评价及选择研究至今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Filip Roodhooft和Jozef Jonings于1996年提出了活动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此后ABC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Gaballa第一个把线性规划的方法应用到供应商选择模型中,接下来的Chaudhry、Bender等人把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引入到供应商选择问题中。Weber等把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引入了供应商选择问题中。此后,大量学者都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供应商选择。但是,也有学者把关于人工智能方法和模糊理论引入供应商选择问题中。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方法方面,国外研究经历着由最初简单粗略的直观判断法到现在复杂精确的智能优化方法,由定性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转变,由单目标决策分析到多目标决策分析的转变,由简单数据分析到大量原始数据分析的转变。供应商选择的人为客观因素逐渐减少,供应商选择趋于客观公正。三、研究内容及方法(一)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目标是:在供应链环境下,构建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模型;基于此,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相关理论。3、构建供应商的指标体系。基于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结合前人的文献资料,构建一套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4、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介绍层次分析法及其优势,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最后用案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5、结论及展望,主要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做出总结,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对相关研究方向做出展望。论文框架图如下:问题的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研究现状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评价理论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实例论证结论及展望图1-1 论文框架图(二)研究方法论文研究过程中,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例验证总结归纳的逻辑思路,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力求理论与实际有机衔接。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于供应商评价指标的评定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通过专家打分法把定性指标进行量化。2、层次分析法。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供应商选择模型,从动态角度研究探索我国供应商的选择问题。 第二章 供应链和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基本理论一、供应链理论概述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这一名词来自于英文的“supply chain”的翻译,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供应链定义有:Lee和Billington6认为,供应链是由各种功能实体组成的网络,其职能是获得原材料,把原材料加工成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并通过分销系统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美国的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哈理森(Harrison) 7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概念的发展历程:最初研究范围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于企业自身的利益;到后来供应链概念关注与其他企业联系,注重企业的外部环境;如今又开始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本文为供应链拟定以下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工作流的协调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7。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模型图如下:供应源需求源核心企业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用户用户的用户图2-1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物料流和服务流资金流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它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和资金链,又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都带来收益。(二)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关系由供应链的核心理念可知,供应链的本质之一就是合作与分工。在分工不断细化的情况下,企业不需要追求大而全,而要实行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的精益求精的策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从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扩展到一种双赢关系。在这一情况下,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体现出与传统关系不同的特点:1、形成了“合作竞争”的战略关系,以企业协作为基础,共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而长期的合作关系意味着供需双方共享发展、共担风险、共同获利。2、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实现部分的信息共享。这种信息共享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主动及时的去分享战略方面的信息,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手段来满足需求和共同制定最佳的发展计划。 3、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再只是以价格为标准,而是从供应链的总体成本出发,企业与供应商配合做出降低供应链总体成本的努力,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全面。4、从自由竞争、招投标的方式逐渐转为将采购量集中于固定的少数几家战略性供应商,采购方参与产品的设计、改革。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注重供应商企业的产品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发展潜力等指标。5、企业与供应商实时互动,共同捕捉市场需求,并且一起进行产品创新,从而获得扩大市场的机会以及获取高额利润。二、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由供应链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供应链是个复杂的系统,为了使这个复杂系统高效运转,我们急需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就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了。对于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定义,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各个学者的说法,实质上都突出了对供应链运作的人为干预,使得供应链各自为政的情况变为有目的为企业服务,从而达到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最优。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下,认为供应链管理定义如下:以市场需求为源动力,用系统的观点对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实现用最少的成本,使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并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保证供应链中的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的管理过程。(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供应链管理从战略和战术上对整个供应链条的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它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产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以客户为中心,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将客户服务、客户满意与客户成功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并贯穿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将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实现客户满意,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2、强调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过去管理这三种流很多时候都是间断性的,影响了企业的协调,最终导致竞争力下降,供应链管理强调这几种流集成在一起,实现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协调运作的目标。3、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即合作企业间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并为彼此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4、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之间强强联合,把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5、注重信息技术的共享、集成应用。6、供应链管理是动态管理。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决策。(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分类特点企业分析自身供应状况,与行业内最优秀的竞争对手的供应情况进行比较,识别出对于整个供应链影响较大、增值潜力强的供应环节,明确选择供应商的领域。供应领域的确定,可以通过供应商分类的方法得到。我们主要根据供应商的增值作用和竞争实力,把供应商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图2-2所示,分别为有影响力的供应商、战略性供应商、普通性供应商和竞争性技术性供应商8。图2-2 供应商分类图普通型供应商有影响力的供应商战略型供应商竞争性/技术性供应商竞争力增值作用 图2-2横轴代表某个供应商与其它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从设计、特殊功能、柔性、项目管理等能力方面的竞争力区别。纵轴代表的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各类供应商的特点具体阐述如下: 有影响力的供应商:这类供应商通常竞争力比较弱,但是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它的特点是供应商数量多,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或者处于某个行业的垄断地位,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或者是处于关键的地理位置或政治位置。由于此类供应商的产品已经建立了质量和技术标准,联盟与伙伴关系的价值不大,因此与这类供应商可以签订长期协议。战略型供应商:这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增值率与竞争力很高;产品和服务通常针对具体的需求,满足高度的个性化,满足需求上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供应商的转换成本高,适宜的方法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普通型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增值率与竞争力都较低,并且供应商的数量多,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因此对该类供应商的选择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比较适宜的选择方法是施加压力和签订短期协议。对于此类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有助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竞争性技术性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不可替代性。但是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增值率低,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对于此类供应商,重点应把所需要的精力和交易尽量标准化和简单化,降低与交易相关的成本,降低供应风险等。三、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理论概述(一)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基本概念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是核心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学等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供应商在一定的期间内做出的效益和成绩以及未来潜能,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供应商能力是供应商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提供适当质量和数量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这也包括供应商寻求改进并提供其它方面服务的能力和促进良好业绩的因素。识别合适的供应商,需要对供应商能力进行更广泛的考察和对产品和未来机会的仔细衡量。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标准除了经营水平和技术能力等关键因素外,供应商所处的环境、供应商的发展潜力也是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主要因素。(二)供应商选择及伙伴关系建立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演越烈,传统的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短期交易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了。而追求双赢、长期合作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能更好的提高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好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制造商、供应商双方同时受益,他们的益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表2-1 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制造商供应商双方有利于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更多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实现数量折扣及稳定而有竞争力的价格对用户需求有更好的了解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提高运作质量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强化数据信息的获取和管理控制提高零部件生产质量,加快开发进度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开发,实现相互之间的工艺集成、技术和物理集成续表2-1:制造商供应商双方缩短交货提前期和提高可靠性、快速反应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极其造成的风险提高面向工艺的企业规划,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对买主交货期改变的反应速度和柔性在订单、生产、运输方面实现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更好的产品设计和更快的对产品变化的反应速度获得更高的利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缩短交货提前期和提高可靠性、快速反应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极其造成的风险第三章 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一、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设计任何评价指标体系都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总结出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如下:1、科学性与实效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保证指标的可得性和指标评估的可靠性。2、简洁性与全面性原则:由于评价供应商能力的因素很多,要尽可能地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以保证全面、综合地评价供应商。但是如果把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素都罗列在评价体系中,既不利于发现供应商的核心优势,也会增加供应商评价的难度,降低评价的准确性。因此在保证指标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要突出影响供应商评价的主要因素,层次分明,逐步求精,并尽量避免各层指标之间的交叉。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由于供应商评价涉及很多复杂的因素,有时候无法单独用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进行描述,所以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建议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使得评估体系准确性更强。4、目的明确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该能对目标企业的本职特征、结构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客观描述,同时也能对合作所依赖的相关要素进行客观阐述,为测评的目的服务,为供应商的选择提供依据。5、可拓展性与通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的指标应具有足够的通用性和扩展空间,使不同的企业能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对指标进行灵活调整和运用。6、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作,标准统一,降低人为主观因素。评估指标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可比性。二、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本文在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供应商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个供应链的全局角度出发,构建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力求有所突破。本体系的构建思路如下:1、本文针对供应商评价选择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按照分层次、分类别的思想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本指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目标层、准则层(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方案层。2、从对多个需求企业的调研中,或者从以往学者的理论研究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在对供应商的评价过程中,质量、价格、交货期等这些评价指标永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把这些因素都作为重点评价指标考虑到了体系中。3、目前的市场环境呈多元化和复杂化,用户的需求个性多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响应需求的敏捷性,所以在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质量、成本等基本指标,还要结合新型的竞争环境,考虑供应商响应需求的敏捷性。4、作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追求的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在供应商的评价过程中,供应商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评价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参考前人的部分评价指标下,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以下指标体系:内部竞争力(定量与定性结合)发展潜力(定量)社会文化环境(定性)政治法律环境(定性)经济技术环境(定性)自然地理环境(定性)技术人员比例(定量)技术开发能力(定量)生产能力 (定量)财务能力 (定量)设备状况 (定性)管理水平 (定性)信息化程度(定性)绩效评估(定量与定性结合)合作能力(定性)企业环境(定性)组织文化兼容性 (定性)战略目标的兼容性(定性)交货能力 (定量)成本分析 (定量)敏捷性能力(定量)产品质量 (定量与定性结合)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图3-1 供应商指标体系框架图三、供应商评价指标的具体内涵在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为了使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准确,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每位专家对被评估的供应商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求平均值)把定性指标进行量化。所谓的专家,主要是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线技术人员、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研究供应商评价选择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的评审小组。打分量化表如下:表3-1 定性指标量化表定性级别差合格中良优秀分数13579(一)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指的是供应商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该项指标属于定性指标。一般来说对于供应商的评估关注于供应商的外部环境是否稳定,是否有利于交易。比如政治环境中,供应商所处的国家的政策是否有税收优惠等;经济环境中,该类产品是否处于蓬勃发展期;社会环境中,该供应商所处于的社会治安是否稳定;自然地理环境中,供应商所处的地区自然气候是否良好,地理位置是否有利于产品的运输。(二)内部竞争力1生产能力为了满足核心企业的正常生产,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当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对于生产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产能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s星空课件教学课件
- 煤矿采煤考试题库及答案
- 语文入门考试题及答案初中
- DB61T 1264.3-2019 陕菜传统制作工艺规范 第3部分:金边白菜
- 护考临床题目题库及答案
- DB61T 1230-2019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安装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人防门
- DB61T 1169.7-2018 柑桔标准综合体 第7部分:柑桔保鲜贮藏技术规程
- 吸痰法试题及答案
- 西游阅读题目及答案
- DB61T 1142.55-2018 辣椒 陕椒2012规范
- 2025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 防火墙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溧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定向招聘笔试真题
- 执行力责任心培训课件
- 水厂设施现代化改造方案
- 2025秋季开学第一课完整版课件
- 2025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附新课标解读】
- 中医健康管师试题及答案
- 2.1人的社会化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